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邱志杰工作室(ID:gh_92e515c88ab1),作者:邱志杰,头图由作者提供。
我在三源里菜市场张贴出来的写字,有四类东西。
第1类,是将菜市场中原有的印刷体的文字换成我的书写。
这里面又包含两大类,一类是政府的宣传标语和管理规定,一类是店家的商业招幌。
比如说,关于朝阳区争创全国文明卫生区,“垃圾垃圾不落地”的宣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我甚至分别用敦煌写经、隶书和墓志铭的风格抄写了三源里菜市场的《卫生管理条例》《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防疫期间的《商家经营承诺书》等。以及门口的《禁止车辆入内》《宠物莫入》《导盲犬准入》等。入口桌子上的《进入市场、佩戴口罩、检测体温》,进入市场时的《本市场不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大横幅等。
工作量最大的是一组五个一组的小垂旗《垃圾不落地、摊位要整齐、食品原料正、生熟需分区》等,人家本来是用印刷在丝绸上的小旗子,整个商场从头贯穿到尾,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组,我全部用手写书写,每张都不完全一样,风格还有微妙的变化。
商场中本来就有一批装饰性的关键词,如“供应”“需求”“权利”“信息不对称”等等,我也分别用相同颜色的洒金宣书写了。
三源里菜市场的管理部门在一些店家会给贴上《雷锋示范岗》《党员经营商户》《文明诚信经营户》《平价商铺》等各种表彰性质的标签,这些我也进行了书写。
另一些品种是店家的商业招幌,菜市场里面本来就是分区经营的,哪个区域卖的是粮油、肉食、水果、蔬菜、干果、调味品,分区井然有致,都有牌子标示。这些牌子我一一进行了书写,覆盖。
此外有一些商家自己带有广告性质的东西,比如《农家散养黑土猪》,比如《春兰清真羊肉铺》《中粮家佳康生态自养肉食》《靓汤 你来选我来炖》《刺身、海胆、生蚝》灯箱等,这些我都一一测量了原尺寸,只要店家们愿意接受都进行了替换。实际上,这些店家他们没有一个不愿意的。
这些具有招牌性质的东西,有传递信息的要求,要求比较明晰的可辨认度,所以肯定不能写大家认不出来的草书,我基本上把它们控制在《张迁碑》《封龙山颂》等比较方正的隶书,或带点魏碑味道的字体。
有一些商家的书写内容很大,比如说卖茶叶的,就得替他们书写各种品种的茶叶的小标签,卖蘑菇的店铺、卖各种豆子和米的店铺,每一家都有几十种,也都一一书写小标签,基本上是用我熟练的小楷字体,来自伯3919敦煌写经的风格。有时候我小时候临摹得多的《兰亭序》或《智永千字文》的感觉会跑出来。
也是为了当代买家的辨识方便,我基本上成功地做到了坚持写简体字。可能有个别字还是偶尔冒出了繁体,应该数量很少。
这个部分还有一类是本来没有,但我制造出来的,那就是我买了一批围裙,为每个店家写了一两个字,送给他们。卖米的写个“米”,卖菜的写个“菜”字,卖肉的写个“肉”字。我希望他们每个都穿上,有很多人真的穿了一整天。也有我所估计不足的,比如说卖鱼的人家穿的围裙是那种像塑料雨衣质感的,穿上我的不防水的布围裙实在是不靠谱,但也还真有一位卖鱼的老哥一直穿着的。
这批布围裙是在昨天晚上两点布展结束之后,我回到工作室才马上写到天亮的,写嗨了之后,我来了一条《幸运者》,一条《赢家》。今天在菜市场分发围裙,拿到这两条的两位女士,开心极了!在市场里炫耀地走来走去,说:我就是这个市场的幸运者和赢家。开心地和我合影,卖清真肉铺的姐姐也很开心地来和我合影。
第2类是利用菜市场中央的钢梁悬挂用宣纸书写的作品。
这部分悬挂得很高,确保基本上来来往往的人不会碰到,白底黑字的书写感觉更像传统书法展览。有一批是横着的贴在原有的云闪付广告上面,有一类是竖着的长条——我还是希望老百姓都能看懂的,所以大部分写得都还算平正。但总的来说这批不需要有那么充足的辨识度,所以也有个别的某日喝了酒之后的字,字形和章法还比较怪异,创作空间很大。
这部分写的内容其实也挺庞杂的,当然总的来说是关于吃的内容。
有一些是古诗词,但大部分都是横着写的,中国文人从来就对吃饭喝酒这件事情津津乐道,尤其像苏东坡这种特别接地气的人,写了很多关于食物的打油诗,比如《猪肉颂》: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有的是乱七八糟的把古诗词、流行歌曲歌词和流行的俗话混在一起。我们的流行话语中,有的是市井的英雄气,比如“都在酒里”,有的则很小资或者很小确幸,比如“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在厨房遇见苏格拉底”“不敢回忆成都”之类的。
“众口难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乡愁是最好的下酒菜;人是铁,饭是钢。”——《饭桌哲学》
食素使人瘦,无肉令人愁;海上生至味,田间稻麦香;零食可解忧,茶酒自风流。食粟本同天下责,茶杯里的风暴,饭碗中的山河,厨房里的政治,舌尖上的中国。——梁实秋的《馋非罪》
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去重庆吃去南京吃去杭州吃去香港吃去比利时吃去意大利吃去墨西哥吃;南边一点的人们吃的是香喷喷的白米饭,北方一点的老乡跟我一样吃排骨面;走上干饭人的不归路。——《吃饭积极分子》
这种带有一点恶搞的自嘲、幽默,其实是中国文人喜欢的老传统了。我想苏东坡也会说自己是“吃饭积极分子”或者“干饭人”的。
有一些直接是写菜名或者菜谱。菜市场是给人带来巨大幸福感的,是治疗厌世的地方,那些生机勃勃的带着大地气味的食物,最具有疗愈功能,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甚至想一想那些菜的名字都是幸福的。
比如豆腐:
沙锅豆腐、香椿拌豆腐、锅塌豆腐、八宝豆腐、什锦豆腐、银鱼豆腐、文思豆腐、西施豆腐、雪花豆腐、麻婆豆腐、三美豆腐、叉烧豆腐。——《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桐城好,豆腐十分娇。打盏酱油姜汁拌,秤斤虾米火锅熬,人各两三瓢。
鱼生火,肉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穷奢极欲,提篮儿买豆腐半斤;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刀子嘴,豆腐心 ;豆腐好吃磨难推。——《最爱吃豆腐》
比如竹笋,一上来就是金农的打油诗,中国文人的生趣盎然跃然纸上:
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劝君速吃莫踌躇,看被南风吹作竹。
春山笋贱,无人争吃,夜炉芋美,与客同煨。
这一幅《莼鲈之思》:
“佛跳墙、醉排骨、狮子头、凤尾虾;带子上朝怀抱鲤、土笋冻腌笃鲜、詩禮銀杏烧鹅皇、蚂蚁上树鱼钻沙、八仙过海闹罗汉、油焖春笋烧鹅皇,腊味合蒸烤乳猪 一卵孵双凤、孔府一品锅,東坡肘子、水晶肴肉、龙井虾仁粉蒸肉、洛陽燕菜神仙鸭、 夫妻肺片、宫保鸡丁、九转大肠千张包、大煮干丝青团子、蜜汁叉烧豌豆黄、过桥米线、太湖三白 尤溪卜鸭、金陵丸子。”
光是菜名就说出了食物与乡愁的滋味。
今天下午我给尤伦斯的馆长田霏宇讲了长沙令张翰的故事,他是和丽丽一起来买菜同时看我的展览的。我告诉霏儿,为什么这一张是乡愁。我说起欧阳询的《张翰帖》和李白的那一段“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赋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甚至于直接写菜谱。
即使在写菜谱的时候,也是可以搞怪的。
比如说,《蚂蚁上树》的做法,“先把粉丝在凉水里浸泡一小时。”
在今天这个互联网的语境下,菜市场里面贴满了“支付先看云闪付”的广告,“粉丝”这个词,当然是另有趣味。以前每当有人说:邱老师我是你的粉丝,我为了避免尴尬,总是会说,哦那我岂不是成了肉末,我们加起来就是一盘“蚂蚁上树”。
再比如说宫爆鸡丁的做法,最后一句说爆炒的时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不小心就老了”。我把这一句“一不小心就老了”故意写很大,在人们看上一眼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份菜单的时候,想到的其实是生活的烟火气对人生的熏染,是“灶台前人渐老”的沧桑。
这个部分是维娜最喜欢的,她还忙着为我出各种主意帮着想要写的内容。《咖啡系列奶茶养颜》《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酒边放国山河》《谁在食物链的顶端笑》这些是我自己本来就想写的。至于《深夜食堂》《识食物者为俊杰,心诚则零卡路里》《我的中国胃》这些怪话,我本来根本不知道,是她出的主意。
三天前我跟老家东南卫视来的记者解释我为什么要写这些下里巴人的吃吃喝喝的内容,传统上书法家都是写风花雪月的古诗词,我突然间说,哎呀有句话我一定要写下来,当作对菜市场的引车卖浆者流的致敬!那就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可惜写的时候,我没去查资料,我写成了“仗义每从屠狗辈”。惭愧。
今晚查百度百科,这句话竟是我的福建老乡说的。这是传统文人对底层人民对最高致敬,是知识分子最激烈的自我批评。而曹学佺自己的生平,其实为读书人挽回了颜面。
百度百科说:
曹学佺(1574年~1646年)明代官员、学者、藏书家,闽中十子之首。字能始,一字尊生,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广西参议,以撰《野史纪略》得罪魏忠贤党,被劾去职,家居二十年。清军攻入闽中,曹学佺香汤沐浴,整顿衣冠,在西峰里家中自缢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联:“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另有说法称他是在鼓山涌泉寺自缢的。曹学佺死后,其家被清兵所抄,家人也遭逮捕,藏书被清军抢光。清乾隆十一年(1746),即曹学佺逝世一百年之后,清政府追谥他为“忠节”。
在菜市场悬挂这些内容,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菜市场的地形和语句,比如说《都在酒里》,我们就挂在卖酒的店铺门口。而苏东坡的《猪肉颂》,无论如何是不应该挂在卖清真牛羊肉的店铺门前的。
曹学佺是在广西做官审判一桩屠夫杀皇亲家的狗救人的案件写下这句的。广西玉林狗肉节近年来遭到爱狗人士围攻,去年还听说有人呼吁立法禁止吃猫狗肉。这些观念的变迁,很大程度上是中西文化接触的产物。这三源里菜市场最有特点的就是,来这里买菜的外国人多,很多标牌都应该中英文都写,这就成了我放在这里的第3类东西——
第3类,写给外国人看的英文书法。
我在所画的地图上都要写中英文,写中文书法对我来说永远是非常愉快的事情,但是英文却曾经非常苦恼。因为写英文字体所用的以前是芦苇笔,有些字体比如罗马体是来自碑刻时候的用刀,所以会带有衬线。我曾经专门从威尼斯买回欧洲人用的花式钢笔蘸水在宣纸上写会化开,没办法操作。怎么写英文字体一直是个难题——我努力去用毛笔模仿罗马碑刻的字体风格,甚至于花大力气模仿欧洲宫廷写诏书的那种花体字,或者中世纪雕版书籍的哥特体,都不靠谱。
到了2015年9月份我在莫斯科双年展上画《第三世界地图》,因为在墙上画比较放松,又赶时间,写字写到忘我的时候,突然间写出了感觉。因为写得急,我不知不觉地就开始用《张迁碑》《礼器碑》和《爨宝子碑》的笔法写英文,竟然发明出了一种英文字体。
有时候用笔锋写较细的凝练的线条就像《礼器碑》的感觉,有时候笔尖按下去一点追求方正,就像《张迁碑》,有时把整个笔腹全部按下去,写出肥大粗壮的感觉。从此之后我就有比较大的自信写英文字,有时也能写嗨,写出书法的感觉来,写出软毫的魅力来。
这部分内容是写给来三源里菜市场买菜的老外们的,我选择了写一些关于吃的有意思的谚语或名人名言。好在世界各国都有关于吃的、关于饥饿的、关于厨师的谚语,有一些极为深刻,有一些甚至感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
造嘴巴的神会提供食物。The god who made the mouth will provide the food.——尼泊尔谚语
上帝给我们送来了肉,但是魔鬼给我们送来了厨师。God sends us the meat, but it is the Devil who sends us cooks.——意大利谚语
如果一个房子里有两个厨师,汤要么太咸,要么太凉。If there are two cooks in one house, the soup is either too salty or too cold. ——伊朗箴言
上帝以食物的形式来到饥饿的人面前。God comes to the hungry in the form of food.——圣雄甘地
耕作始而诸艺随。When tillage begins, other arts follow.
我也找到一些Farmer Garden上面的标牌,大部分都是感恩农民,强调有机和环保的比较白左的言论。比如:
You can’t buy Happiness but you can buy local.
Fruid is Fast Food.
Local food supports Local Families.
有些也像我们的玩笑一样语带双关,相当有趣。比如:
Give Peas a Chance.
I like to Play in the Dirt.
第4类,是一批装置和行为作品。
这些东西是我来菜市场踩点的时候,看到菜市场各种各样的物品激发出来的想象。
1.《纸箱》
菜市场随处可见丢出来的食品包装箱,摞在一起的食品包装箱,我就想起安迪沃霍那个商品包装箱子的作品,于是就买来一批空白的纸箱子在上面仿照书写食品包装的模样。有些装得像模像样,但是也有一些是自己往里夹带了开玩笑式的私货,比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机绿色》《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蛋壳乾坤,泥丸世界,有机》。
这些包装箱上的书写进度很慢,因为写一个箱子等于写了4张纸的作品。我一直到昨天晚上布展已经开始还在现场继续写,才全部写完。写完了在菜市场其实没地方堆放,有几个我想象的可以堆放的通道,管理人员告诉我明天早上水产品进货的时候地上全会是一片水。而且菜市场经常有推车要进进出出,最后这些包装箱大部分堆在了菜市场尽头。堆在一起,其实效果很好。我今天接受记者采访,就都在这个地方进行。这件作品算是对安迪·沃霍的回应。他的商品是用印刷术机械复制的结果,我的箱子是拿农业时代的工具一个个写出来的,每一个都生动而有趣。
2.《推车》
最后这些箱子摞在手推车上,方便移动,也不容易被地面的水弄湿坏掉。这个手推车的轮子也是我特制的,轮子上刻着“谁在食物链的顶端笑”的翻转的字样,推着手推车在菜市场里面走,路过水洼的时候,会在地上留下字迹来,这是我2000年在日本的《念叨》和2008年的作品《如何成为失败者》的菜市场版本。
3.《砧板和菜刀》
逛菜市场的时候,看到卖肉的摊位上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菜刀和骨头,为了吃牛骨髓而切开的巨大的牛股骨,非常有感觉,我回去立刻下订单买砧板和一种非常凶狠的剁骨头的菜刀。
砧板有6块,《心如刀割》《中原》《立地成佛》《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无肉不欢》,菜刀上则是用腐蚀的方式,做了一些下凹的字样,菜刀有10把,有时候两面的字是一样的,有时候的两面字不同:《弱肉强食》《天理·天恩》《革命·逻辑》《割不正不食》《专啃硬骨头》《你好》《斩·爽快》《痛快·痛快》《命运·历史》《对不起》。
想象一下,一个砧板上写着“心如刀割”,一个厨师拿着一把写着“对不起”的菜刀,用这个砧板在剁肉。另一个砧板上写着“中原”,两把菜刀一把写着“弱肉强食”,另一把写着“命运·历史”,在这个砧板上剁肉馅,会是很神奇的感觉。我在朋友圈发布了图片之后,大家都超级喜欢这件作品。我也喜欢、得意。
今天我把这些砧板和菜刀分发给卖肉的摊位让他们使用,等到用上一阵子,砧板上密布着刀痕之后,我再把砧板收回来洗一洗,可以产生出拓片来送给大家玩儿。
4.《甲骨》
我买来了巨大的牛骨头在上面写了字,虽然很彻底地煮过,但骨头上还是有油。即使用丙烯颜料写也很艰难。所买的乌龟壳快递到的时候发现是树脂做的家伙,重新下单买到真的龟壳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处理了。到昨天晚上在现场布展的时候,我发现这些牛骨头显得非常粗糙。如果骨头要出好的效果可能还是应该刻字,然后再把颜色揉进去的,所以我临时把这个牛骨头作品取消了,没有展出成功。本来在上面写的是:硬骨头精神、硬骨头、骨气、粉身碎骨、贱骨头、软骨头、脱胎换骨、恨之入骨、冰肌玉骨、一将功臣万古枯、仙风道骨、傲骨嶙嶙、铭心刻骨、骨化风成……这些字。
这件作品下一步怎么做,还得好好想一想,这次是来不及了。
5.《一蛋一字》
我我在日本做过一次类似的作品,我把梁启超的一篇文章600多个字分别写在600多块石头上,每块石头上一两个字,在美术馆展出的时候,这些石头上的文字的拓片在墙上连成一篇文章,而石头则分散堆放在美术馆的各处、美术馆外的草地上,以及整个城市的各个地方。这些石头会被拿走,流散到世界各地。
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日本非常盛行的一个传统,“一字一石经供养塔”——那些信佛的人,为了做功德,会把佛经抄写在小石子上。有的人为了超度自己的母亲,会把整部8万多字的《楞严经》抄写在8万多块小石头上,这些小石头合起来是一本书,但其实每个字都是零散的,他们会把这堆小石头埋在一座塔里面供养,似乎我们山东的四山摩崖石刻带有观念艺术性质的大地艺术。
这次看到菜市场的鸡蛋摊位我就想着在每个鸡蛋上写一个字加起来是一篇文章,让不同的人买走,这篇文章就会散布进不同的家庭里面,然后人们敲碎蛋壳,这个文章就消失了。
今天把蛋交给一家卖蛋的商铺帮我卖这些鸡蛋,他开始坐地起价。这些鸡蛋最后似乎都被艺术爱好者整套地给买走了。
6.《围裙》
每个商户发一个围裙,上面写一个字,他们售卖的摊位食品,如肉、菜、粮、鱼、果等等。前面说过。这个效果很好。
7.《门面》
我发现这些菜市场里面的商铺有很多都是带有一种纵向的卷帘门,拉上之后可以上锁。以前中国的商店,很多都是门板,晚上关门的时候一片片门板装上去,它其实非常像古代的木简和竹简,我很自然地想在上面写字,就派学生去和他们谈判,希望他们能同意让我在上面书写。我想这样一来,就算我的展览几天就结束了,当整个菜市场每天关门的时候,这些帘子被拉上,里面的字展示出来,会形成了一个没有观众会看到的书法展,而白天营业的时候这些帘子是卷起来的,大家是看不见这些字的。谈判的结果,我的学生告诉我说,他问过的每家每户全部都同意,这个结果实在让我非常吃惊。
昨晚我在现场在这些竹帘上书写,结果发现竹帘上很难操作。丙烯颜料也不行,最后我只写了其中的三家,写的内容是吉祥的话,日进斗金、财源滚滚、大吉大利、百毒不侵之类。今天商户好像很满意。
8.《鱼肠字》
在鱼肚子里面放字条,这是我这次最想做的一批东西,我看到卖鱼的摊位就兴奋,真是不折不扣的闽南海边人啊。我想象海鲜摊位上应该有一些小旗子插着,上面写着“想念大海”“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类的词句。然后当人们把鱼买回家,剖开肚子会在里面发现一张纸条,纸条上面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到了网中都是鱼”“飞鸟潜鱼未知死”“滴仙海上驾鲸鱼”“食鱼者在网中”“一春鱼鸟无消息”“尺素托双鱼”“几托为鱼梦”等等。
这个做法让人想起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他们把谶言纸条塞在鱼肚子里面的做法,我把这些内容写出来了,还把纸条都在蛋糕蜡烛那种可食用的蜡里浸泡过,以便防水。
今天开张的时候,马上和店家商量,但店家都忙着做生意,没空帮我们仔细地把纸条塞进鱼肚子里。而且还有个现实的问题,现在的人都会要求卖鱼的帮他们把鱼处理干净,当场剖开肚子,而不是把鱼带回家自己去开膛破肚。这个回家才发现的过程,因此就失败了。但是店家们还是很开心地把我用蜡处理过的纸条铺在他们的鱼摊之上。效果倒也挺好。
仔细想一想,只要是在城市里面的菜市场,可能很多卖鱼的都会替顾客杀鱼的。这个作品未来真的要彻底实现,估计得直接去海边和渔民合作,这样菜市场的人剖开鱼的时候才有机会和顾客同时发现纸条。
总结
这次在三元里菜市场放进书法,从到现场看场地,到决定五一节就推出展览,期间只有10天的时间,这10天里我没日没夜地写字,大大小小的字,写了无法计数的几百张。由于菜市场的工作特点,只能在晚上7点他们菜市场关门并打扫完卫生之后才开始布展,早上6点多,菜市场的商户就会进来,所以原计划是从晚上7点到早上6点通宵布展。好在我学生多,菜市场很有吸引力,一大群学生跑来帮忙,所以虽然工作量多而繁杂,到了晚上2点之前,布展就完成了。
三源里菜市场的商户,接触的外国人多,现在见多识广,非常有文化,性格也较为开朗,很有好奇心,我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他们都能接受。今天下午有一家商铺拦住我,拿他们小孩的素描让我指导,我很认真地提了很多意见,告诉小孩要想能考得上中央美院,还得再下非常多的苦功,把周边的商户都给感动了。
菜市场鲜活生猛的环境,显然非常受到大家喜欢,好多好久没联系的朋友,都专门发来信息夸奖。早上开张,中午我发了3条朋友圈,到了晚上发现就有七八百条点赞,每条朋友圈都有两三百条点赞。
这样搞书法,蹭生活本身的活力,蹭菜市场为大家带来的那种幸福感,真是占了不小的便宜。下午田霏宇和郭小彦来的时候,我们回忆起当年2002年做长征的时候,我和卢杰在广西的菜市场抢占一个摊位在地摊上放上摄影作品,拿小石头压着就开始办展览。绿绿说,感觉到了一种2000年前后的气息,那是艺术还没腐败的时代。
理论问题下一篇文章再说。此刻先要谢谢我的策展人张维娜,又漂亮又懂文化的吃货维娜姐姐。谢谢我工作室的王师傅、璐璐、兰兰和一直在帮忙和张罗各种事情的郑永和、陈科成、牟韵婷、杨慧萍、韩杨等人。谢谢昨天晚上帮忙布展的刘行、嘉文、博文、思遥、何璇、葛蔓……等等等等同学。最要感谢的是三源里菜市场生机盎然的大大小小的老板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邱志杰工作室(ID:gh_92e515c88ab1),作者:邱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