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旅日缅甸人和日本的国会议员呼吁日本政府,考虑暂停或者停止对缅甸的ODA贷款。日本的“ODA”全称为“政府开发援助”,是日本政府对外援助的主要途径。

日本从1999年起给予缅甸ODA贷款,帮忙缅甸建立各级学校、医院、电力与防洪设施。不唯缅甸,接受过日本ODA援助的国家还包括遍布亚非拉欧的近150个国家,以及非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

从外援的数量来看,日本政府简直是个慈善组织,虽然在外援的背后,一定有本国利益考虑,但是日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我国在日本对外ODA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到2012年,日本对华的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总额达近40000亿日元,其中技术合作约占5%,无偿援助约占4%,优惠贷款约占91%。

 



◎ 日本对中国援助金额 图/网络

可以说,近四十年间,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外来援助国。而日本的援助几乎伴随了中国整个改革开放历程,也见证了中日关系的风风雨雨。

2019年,日本放送协会(NHK)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日本援助中国的历史。节目视频传到国内,引发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国人都不知道,世界上竟然有这样一个国家援助了中国经济发展,长达40年。

 



◎ 《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纪录片 图/网络

在四十年中,日本的援助项目包括公路、机场、铁路、发电站等大型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重要公共设施,上万公里的铁路电气化设施,以及首都机场、浦东机场的重要设施都依赖日本的援助而建成。

而在上海,日本援助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宝山钢铁集团。

01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的形成

战后初期,日本国际地位降到低点,几乎没有对外辗转腾挪的空间。遭受战争重创的日本国内经济也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这些都催着日本政府积极拓展对外空间,而经济正是对外拓展空间的优良途径。



◎ 《日美安保协议》 图/网络

日本数任首相,都提出了加强日美经济合作,加强亚洲各国贸易,繁荣国内产业的施政纲领。日本的外交政策,被概括为“经济外交”,成为日本对外事务当中的一项基本国策。

 



◎ 1960-2009年日本GDP情况 图/网络

可以说,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离不开繁荣的国际贸易。

从1955年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开始,日本接连加入了联合国和经合组织(OECD),进入60年代日本开始与世界各国恢复通商条约,这些举措让日本获得了稳定的出口市场和资源、能源供应。

日本发动二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之一,就是日本希望成为亚洲国家的领袖,与西方社会分庭抗礼。

虽然战败,但日本的“亚洲主体意识”并未完全消失,日本依然希望能够领导亚洲逐渐发展起来,获得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当然作为亚洲的“领导”,日本也将重新成为世界的一极。

为此,日本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而日本对外援助也是从东南亚国家开始的。

 



◎ 1979-2000年度中国利用日元贷款情况 图/网络

1961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方针》,这份文件明确提出,日本对外援助的政策目标:

一是争取受侵略的国家与日本实现民族和解;二是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有利于日本的国家利益。

随后,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四国最先收到了日本的战争赔款总计3643.5亿日元,折10.1亿美元。日本还与放弃战争赔款的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达成协议,提供83.2亿日元的技术援助。另有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蒙古等国也收到了这些援助。

随着日本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不断提高,日本从70年代开始大力援助阿拉伯国家,主要是政府开发援助贷款,也就是开头提到的ODA。

 

02日本对中国的ODA

1978年,中国领导人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坐着新干线,小平发出了“我就是感觉到快”的感慨。这个“快”,既是惊叹于日本铁路技术的先进,更是惊叹于现代人类文明进步的速度,已经把我们这个刚刚从浩劫中走出来的国家远远落下了。

 



◎ 在访日最后一天记者会上的讲话 图/网络

在新日铁工厂里,小平同志发现工厂没有几个工人在干活,他询问工作人员,这里是不是停工了。日本工作人员介绍道,工厂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所有生产线上不需要太多的工人。承认自己的国家落后,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小平同志做到了这一点,也无愧于他是20世纪影响中国最重要的人之一的称号。

 

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很多国家提供了援助,但由于政治原因,日本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虽然1972年开始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也没有条件对中国开展大规模援助。

1978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日本把援助的方向转向中国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中国与日本地理相近,历史渊源深厚,虽然有战争杀戮和仇恨的阴云,但这改变不了中日两国人民向前看,向光明前途看的历史潮流。

中国人口众多,一旦发展起来,给日本企业带来的市场扩张不是几个东南亚国家能比的。并且日本人也非常了解中国领导层的特点,如果真能举国一致办好事,那显然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 “我明白什么叫现代化了” 图/网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平同志访日,一方面是让中国人看到了日本的先进和发达,另一方面也让日本人看到中国领导人坚定不移开展经建设,推动国家融入现代人类文明的决心。

 

因此,在日本政府的ODA大纲中,亚洲是唯一的重点援助方向,而中国又是重中之重。

1982到1986年,中国是日本最大的援助对象国;1987到1992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援助对象国;1993年到1998年,中国又恢复为日本最大的援助对象国。20世纪末开始到21世纪初,日本对中国的援助逐渐减少,但这主要是中国本身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 新日铁的负责人稻山嘉宽:参与到宝钢建设是我这辈子的骄傲 图/网络

日本对中国的贷款采“轮次”制,日本以5-6年为一个轮次,作出一定数额的贷款承诺,再将这些承诺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同一个项目可以获得多个轮次的资金支持,而日本的援助轮次也能够与中国的五年经济计划相协调。

各个轮次的贷款数额分别为:1980-1984年,日本贷款总额约3300亿日元;1984-1989年,贷款总额4700亿日元;1990-1995年,贷款总额8100亿日元;1996年以后改变了轮次周期,1996-1998年的贷款总额为5800亿日元。

 

在日本对华援助的成绩单中,首都机场、浦东机场获得了日本1970亿日元的贷款,北京到秦皇岛的铁路获得了8240亿日元的贷款,杭州到衢州高速公路获得了3000亿日元贷款,秦皇岛港获得了4400亿日元贷款。



◎ |中日友好医院 图/网络

不仅是那些大型工程,还包括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等设施,为中国在改善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03宝山钢铁厂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建设也离不开日本援助的贡献。仅在上海一地,依靠日本ODA而建设起来的项目就包括宝山钢铁厂、上海广州天津电话网、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浦东机场、上海医疗设备检测中心、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松江永福小学、江桥养老院等。

日本对上海一地的ODA总额就达到了1570亿日元,其中贷款1535亿,直接援助35亿。

 



◎ 在稻山会长的新日铁的带领之下,总计有1000所公司参与了宝山钢铁厂工程 图/网络

20世纪70年代,中国不仅钢铁产量严重落后于世界,甚至落后于第三世界平均水平,技术也是非常落后。

同期日本高炉容积都在5000立方米,而中国的高炉容积仅数百立方米。自动化水平也远远落后日本,中国采用横列式轧机,人工喂钢,钢条经常穿人致死,而日本已经使用自动全连轧,每秒轧钢70米。

落后的设备和技术严重制约着我国发展,例如一汽生产的红旗轿车,面板只能使用热轧钢板,厚重易生锈,光洁度差,而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均为先进的冷轧钢板。

 

为了改变我国钢铁行业严重落后的现状,国家决定在上海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厂。



◎ 1978年12月23日,宝钢工程动工典礼在高炉工地举行 图/网络

1977年,上海市先提出在宝山建造两个2500立方米大高炉。该方案立足国内当时的水平,但还是严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家冶金部和上海市的有关负责同志赴日本考察新日铁,与日方人员进行深入接触后,考虑寻求日本援助,在上海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钢铁厂。

其实,早在1973年,新日铁就曾经对武汉钢铁厂进行技术援助。但遭到造反派的破坏,新日铁还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到了70年代末,两次石油危机让日本国内的钢铁市场也处于低迷状态。

中国寻求日本援建钢铁厂,正好也是日本钢铁行业重整旗鼓的一次契机,中国方面的考察同志和日本新日铁会长稻山嘉宽一拍即合。

 

不过,对于建设方案,中日双方出现了分歧。

中方的计划在宝山建设的只是一个钢铁基地,仍然附属于旧钢铁厂。但日方人员认为,光建设基地是无法赶上世界潮流的,必须引进最新技术,包括完整的管理体系,建设全新的现代化钢铁厂。



◎  图/网络

中央领导层在研判了日方建议之后,最终决定建设全新的宝山钢铁厂。

1978年2月,新日铁开始与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进行技术引进谈判,签署了《建设上海宝山钢铁厂协议书》。

 

协议规定,新日铁负责以4000立方米高炉为中心的钢铁厂总体设计,技术水平不低于日本大分、君津两个制铁所,合同总价款为3900亿日元。

双方在价款支付方式上,中日之间还生了一些龃龉。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引进外资一直是为洪水猛兽,这一思想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引进外资依然十分谨慎。

宝钢总投资达301亿人民币,而当时全年财政总收入仅800亿人民币。与新日铁的合同总价折合20亿美元,而全国可用外汇储备也就20亿美元。

因此,中国无法用现金支付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经过反复谈判,最终确定将支付条款由现汇改为卖房信贷,分期付款,合同总价的80%于交付后5年分10期支付,年利息7.25%。

 

04宝钢合同变更时间的解决

1980年,中央对经济建设计划进行了重新审视,压抑过热的经济建设,中止或者缩小了很多项目。同时,也有人提出宝山不适合兴建大型钢铁厂的意见,宝钢建设项目一度被人认为可能要“黄了”。



◎ 因为财政赤字问题,宝山项目面临停工的风险 图/网络

1981年1月,国家计委先后在北京、宝山两地举行了宝钢工程论证会。会上提出三种意见,一是暂时停建,二是按原计划继续建设,三是延长工期,缩小投资,分段建设。由于新日铁的合同已经履行到培训阶段,受影响的主要是宝钢与三菱重工之间的合同。

 

中方可以决定宝钢停建、缩小规模或者分段建设,日方却要按照合同向中方交付技术和设备了。虽然中方单方面取消订购合同,需要赔偿对方违约金,但这种单方面毁约行为,无疑让中国在日本政商界大大减分。一时间,日本舆论一片哗然,纷纷谴责中方突然单方面变更合同的做法,更有媒体提议就此终止对华信贷。日本内阁委派前外相大来佐武郎为特使访华,了解毁约的具体原因。

 

当时,中国各项建设摊子铺得太大,步子迈得太快,导致四处出击,资金捉襟见肘。而干部工人的工资和农产品收购价格也同时大幅上涨,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为此中央决定压缩财政支出,对于钢铁、石油、化工等建设预算也不得不大幅度削减。面对日本特使的询问。小平同志亲口表示:“中国是重视信用的国家,不会给外国添麻烦”。

日方在充分了解中方的具体困难之后,对于中方提出的宝钢分期缓建的提议表示同意,撤销了与三菱重工签订的总价约3.28亿美元的合同,中方向日方偿付已进行工作部分的损失费用4000万美元。

 



◎ 除日本政府之外,从民间的金融机关,融资了3000亿日元的金额来支持宝山项目 图/网络

经过长达4个月的协商,日方提议,将第一批日元贷款中原本用于广州至衡阳铁路和五强溪水电站的1300亿日元,以及日本进出口银行追加的1000亿日元和商业融资700亿日元,共3000亿日元,作为新贷款用于宝钢一期工程,继续维持宝钢与日本企业的合同。

1984年3月,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日本三菱重工等六家厂商就8个单元成套设备合同进行了修改合同谈判,签署了10个补充协议书,至此,一期工程合同的续签和修改工作基本结束,宝钢最终得以重启建设。

 

05日本援建宝钢中的插曲

虽然宝钢的建设,对于中国带了巨大的技术革新,也让日本找到了成熟的对外投资模式,总体上来说是双赢的。但在日本援建宝钢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产品质量问题,有的是中日之间的信任纠纷。

 



◎ 宝钢训练机 图/网络

新日铁提供的设备,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如1982年就发生了六氟化硫开关质量问题。为此,新日铁高层特地来到宝钢,为产品质量问题致歉。除了新日铁,还有另外六家日本厂商提供的设备出现过问题,中方向日方索赔的共有21次。产品质量问题好解决,但信任纠纷问题就没有那么好解决了。

 

众所周知,中日虽然上层总体上是友好的,但两国民众由于历史恩怨,很难一下子做到完全信任。很多中国民众出于历史情结,还有朴素的,乃至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对日本援华缺乏根本信任,只要商品质量稍有瑕疵,中方总习惯于怀疑日本在欺诈,故意将次品出售中国,骗取中国的资金。

这种怀疑,也造成了对于一些原本不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捕风捉影,以讹传讹。

 

由于中国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日本在援助中国的技术和设备的选择上,也注意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设备,对于超出中国操作维护保养水平,以及标准与中国现行标准相差太远的设备,日方选择了有所保留。

这一考虑本是出于善意。如环保设备,日方考虑到环保设备过于昂贵,中国的环保排放标准也比日本低,因此没有提供太多环保技术和装备。但在一些人看来,却变成日本故意把重污染排放给中国。

 

另外,日本援助建设宝钢,自然不可能让宝钢超过自身水平,成为新日铁未来的强劲对手。这是自然现象,人之常情。



◎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的想法  图/网络

因此日本也没有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出口给宝钢。但宝钢的技术水平,还是达到了合同规定的大分、君津制铁所的水平,但也不可能高于君津。日方并没有违约,但中方却总觉得不是滋味,怀疑日本“有所保留”。

这种心态其实是很没有逻辑的,在中国一无所有的时候,日本对中国的援助,哪怕滴水之恩,也是额外的情分。如果日本一毛不拔,有些人是不是又要骂日本狼子野心,无情无义呢?

 

结语 

1985年9月15日,宝钢1号高炉正式点火,这意味着宝山钢铁厂一期工程顺利建成。宝钢一期工程,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规模最大、投资金额最高的项目,由于它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的当天破土动工,因此也被称为改革开放的“1号工程”。

宝钢一期工程共有4063立方米的高炉1座,450平方米烧结机1套,50孔焦炉4座,300吨转炉3座,直径140毫米无缝钢管轧机1套,1300毫米初轧及钢坯连坯机1套,总投资128.77亿元,包括引进技术和设备在内使用外汇27.8亿美元。

可以说,宝钢的建成,让中国钢铁业与世界钢铁业之间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15到20年。

 



◎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常务理事、摄南大学教授的武吉次朗

这个改革开放“1号工程”的建设,主要是引进的日本技术和设备,并且在资金上充分运用了日本对华的援助贷款,前后共有2326位外国专家来华进行技术指导,其中新日铁的专家有300多人。

宝钢的建设历程,正好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就是开放。引进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充分合作。没有以宝钢为代表的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