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网友把自家的厨余粉碎机拆了:“用一次堵一次,一堵就是350元管道疏通费。”还有一位强烈安利过厨余粉碎机的微博大V,后来也经历了下水道被堵的灾难。她花了一上午清理下水道,掏出了两大把食物残渣,最后绝望喊道:“这辈子再用垃圾粉碎机是不可能的了!”厨余粉碎机,是“鸡肋”还是 “神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林艮,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以后下馆子吃饭,如果有剩饭剩菜,可能要被收取厨余垃圾处理费了。
近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二审稿已经提请人大审议,进一步明确,“餐饮服务经营者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
消息一出,网友一片哗然,不少人表示无法理解:“不好吃难道要我硬塞吗?”
但也有人赞同,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之后,前后端分类及处理仍有诸多问题,尤其是厨余垃圾,不只是家庭和餐饮企业的困扰,更是垃圾处理厂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中式烹饪,随随便便一顿家常便饭,都会产生不少油腻碗碟和厨余垃圾。
如果是家有二胎或三代同堂,每天洗碗和丢垃圾都是不小的负担。
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丢垃圾变得比洗碗更具挑战。站在湿垃圾桶旁破袋已经让人抓心挠肝,要是稍晚一点,错过丢垃圾的时间,那些臭烘烘、湿哒哒的厨余垃圾还得在家里过夜,引来各种小飞虫。
事实上,为了不丢厨余垃圾,打工人已经拼尽全力。凑人头下馆子是其中之一,吃光不爱吃的菜,撑死也要光盘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厨余粉碎机终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有数据显示 ,“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政策实行后,厨余粉碎机在中国的销量直线上升,2019年线上销售已经超过了13万台,到了2020年,线上销售规模达到了21.7万台。
在上海,厨余粉碎机的安装工都成了最火工种,稍微努力下就能月入过万。
从前乏人问津的厨余粉碎机,如今已经跻身于“早买早享受”小家电行列TOP3,与洗碗机、扫地机器人成为越来越多家庭解放双手的标配。
只不过,与洗碗机几乎一边倒的好评不同,大家对厨余粉碎机的评价颇有争议。
一、厨余粉碎机,是“鸡肋”还是 “神器”?
在国内爆红的厨余粉碎机,一般安装在厨房水槽下,其原理也很简单,用刀盘将厨余垃圾研磨搅碎,碎渣再顺着下水道排出。
早在几十年前,这种厨余粉碎机在美国已经非常普遍。2009年,厨余粉碎机被一些国家列为绿色建筑标准。
在一股脑儿丢垃圾的时代,大多数中国家庭对厨余粉碎机都提不起兴趣,一是不便宜,一台就好几千元,甚至近万元;二是本能的怀疑——搅碎的残渣,日积月累不会堵住下水道吗?
2011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课题组做过一项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厨余粉碎处理后,理论上不会在污水管道中沉积,还利于实现其生物质的有效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源不足的现状等。
用厨余粉碎机将湿垃圾直接粉碎送到下水道和污水处理厂,既方便快捷,又节约成本,还有环保作用,岂不三全其美?
2016年我国就有地方提出了“利用新科技、新设备,推广厨余垃圾家庭粉碎处理”的做法。厦门是率先进行实验的地方之一,一些高档小区在建成之初就全部安装了垃圾粉碎机。
2019年7月最严垃圾分类条例在上海施行后,上海人迅速破防,来不及思考太多,纷纷装上了厨余粉碎机。没多久,品牌广告、大V博主也开始轮番种草,厨余处理机就这样轻而易举战胜了大众的疑虑,走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购买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上开始流传着种草与拔草两种声音,有的后悔买太晚,认为这就是“早买早享受”系列;有的买完就后悔,因为家里的下水道被残渣彻底堵死。
2019年就有上海媒体报道,静安某小区800户居民安装了厨余粉碎机后,每个月都有两三户人家被厨余粉碎机弄得下水道堵塞,居民不胜其烦。
前段时间,一位网友把自家的厨余粉碎机拆了,他在网上分享了一句使用心得:“用一次堵一次,一堵就是350元管道疏通费。”
一位强烈安利过厨余粉碎机的微博大V,后来也经历了下水道被堵的灾难。她专门录制视频吐槽,视频里她花了一上午清理下水道,掏出了两大把食物残渣,最后绝望喊道:“这辈子再用垃圾粉碎机是不可能的了!”
有业内人士解释,厨余粉碎机其实并不是万能的。
芹菜茎、豆角、莴笋、甘蔗等高纤维食物,可能会缠绕厨余粉碎机的齿轮和刀盘;大骨头、贝壳类很硬的垃圾,厨余粉碎机更加啃不动;
甚至剩饭、面条等淀粉食物,国外的一些网站上,也建议避免投入厨余粉碎机,因为这些东西很容易产生淤泥堵塞下水道。所以很多人质疑,厨余粉碎机不但鸡肋至极,还会污染小区环境和河道水源。
这么看来,除了自来水,厨余粉碎器还能粉碎什么呢?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秦侠认为,在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大规模安装厨余粉碎机,可能对地下水管网造成负担,另一方面还可能产生硫化氢等厌氧产物,影响环境和管道安全。
2019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有更明确的建议:“在雨污混接改造完成之前,不鼓励家庭采用厨余粉碎机处理厨余垃圾。”
这则消息下,很多人感到疑惑:为何在美国应用那么普遍的厨余粉碎机,到中国就突然有这么大争议?
二、厨余粉碎机,在国外也问题多多
厨余粉碎机在美国的流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1927年,In-Sink-Erator电气制造公司创始人John W. Hammes 发明了第一台厨余粉碎机。他顺利地拿到了专利,开了公司。然而,在往后的十几年里,厨余粉碎机却一直处于滞销状态。
美国政府认为,厨余粉碎机会给城市污水管道和污水厂带来麻烦,因此许多城市都禁止使用;而消费者们则认为,它就是一个厨房里的奢侈品,无用且多余。
直到1948年,Robert M. Cox进入In-Sink-Erator公司担任销售和市场副总裁,局面才终于有所改变。
Robert M. Cox首先组织了一系列研究测试,向城市管道和卫生负责人证明,厨余处理机完全不会对城市污水管道造成负担,相反,对城市卫生还相当有益。
经过不断地游说,短短几年内,就有不少城市取消了对厨余处理机的禁令。Robert M. Cox的家乡——贾斯帕小镇,甚至提出了家庭必须安装垃圾粉碎机的法令。
因为贾斯帕小镇的官员发现,使用厨余粉碎机可以减少垃圾桶中湿垃圾的数量,让垃圾收集从每周两次减少到一次,运输湿垃圾的费用立马少了一半。
在这之后,洛杉矶、底特律、丹佛等数十个城市纷纷效仿,必须安装垃圾粉碎机的法令在越来越多城市推出。
获得政府认可后,Robert M. Cox的目光开始瞄准消费者,他联系到了住宅管道承包商的妇女辅助会,赞助他们的午餐会,提供奖学金项目,交换条件是稍微推荐下厨余粉碎机;然后,开始在高端时尚杂志“Vogue”上刊登广告。
广告的画面是一位拿着垃圾袋的时尚女郎,配文写道:“亲爱的,你如此好看,不应该倒垃圾。”(Darling, you’re much too nice to carry outthe garbage.)
一套动作下来,厨余粉碎机终于在美国大获成功。如今看来,这显然只是一次商业营销的成功。
不是所有楼宇和住宅都能用厨余粉碎机,比如纽约很多古旧的公寓楼里,垃圾粉碎机只允18楼以下的住户使用。
堵下水管是常有的事,不久前,一位美国网友就在推特上抱怨,她把土豆皮扔进垃圾粉碎机,结果水槽堵了,疏通费花了两百刀(折合人民币约1300元)。
美国之外,厨余粉碎机其实没有那么流行。
哪怕是临近美国的加拿大,厨余粉碎机的使用率也不高。在多伦多、渥太华等城市的某些社区,垃圾粉碎机甚至被禁止使用。即便是没有禁止使用的城市,比如温哥华,政府也不鼓励使用厨余粉碎机,更希望市民将厨余垃圾丢进绿色垃圾桶(green cart food),或者在家中堆肥。
传说中日本广泛使用的厨余粉碎机,实际上并不是像美国的厨余粉碎机那样将垃圾粉碎后冲进下水道,而是粉碎后将垃圾渣烘干成粉末,人们还要定期清理干粉末。这种粉末简单发酵后就可以变成有机肥料,许多日本家庭都用这种肥料给花草施肥。
这几十年来,厨余粉碎机的制造公司一直在努力开拓美国以外的市场,然而所到之处总会带来类似的争论。反对方认为它给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带来麻烦,支持的人认为它会从源头减少厨余垃圾,降低湿垃圾运输的费用和污染。
那么,厨余粉碎机到底好不好?
美国新泽西州一位环境顾问的总结值得思考,他认为,如果从头开始建设一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使用厨余粉碎机无疑是个好方法。但问题是,我们的污水处理系统早就建设好了,并且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因此厨余粉碎机就成了一个挑战。
有国家开始尝试另一种解决办法。在瑞典马尔默市的一所公寓楼,政府赞助了200多个厨余粉碎机,这些厨余粉碎机并不与城市下水道相连,而是连接了一个单独的系统,这个系统将厨余残渣转化为甲烷,然后作为天然气和肥料使用。
在英国,一栋有100多位住户的公寓楼建立了类似的垃圾处理系统。
但这些毕竟只是极少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要基于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清运系统去考虑。
三、处理好厨余垃圾将是世界级的公益成就
厨余垃圾处理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也是垃圾分类的最大痛点。
在垃圾分类实施之后,厨余垃圾的处理工作量并没有得到减轻。因为厨余垃圾和其它干垃圾都不同,它占中国家庭生活垃圾的比重高达70%~85%。2020年新《固废法》实施后,我国湿垃圾分离量还出现了明显增长。2020年6月,上海厨余垃圾分出量达到9632.1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近40%。
更要命的是,厨余垃圾的含水量极大(70%~90%),全部堆在一起,臭味将会是爆炸级的,且很容易发生滴漏、渗漏,清运成本极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聂永丰表示,已有很多地方对湿垃圾清运成本进行测算,收集处理一吨,就要花掉数千元。
对此,世界各国目前虽然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但已经有了一些方向和共识。
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前端分类、终端运输、末端处置是三个重要节点。过去,垃圾处理主要靠末端处置,基本就是填埋或者焚烧,而这种处理方式不但会带来污染问题,选址也常常引发争议。
近几年来,尽管餐厨垃圾末端处置技术已经在不断进步,但离合格线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据新华网报道,2021年1月,北京的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为3818吨,分出率为20.71%。即使在垃圾分类实行已久的德国,分出率也只有25%。
因此,解决厨余垃圾难题,必须从源头上就减少排放,做好前端分类,否则后续处理成本将极大提升。这是当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策略,大家都为此绞尽了脑汁。
比如韩国,政府为了减少厨余垃圾排放量,2011年从首尔市开始,厨余垃圾按重量收费。只不过,政策实施后韩国的厨余垃圾总量并没有显著减少。韩国环境部资源循环政策局相关负责人沈忠九认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短期内不易改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也认为,垃圾分类不是“一分就灵”,而是涉及更多的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需要对垃圾种类、数量、多种处理方式与复杂处理系统相匹配的全过程精细化监管。
德国人似乎做得更好一些。在德国,不可回收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都需要缴费,但厨余垃圾比其他垃圾要便宜很多。以柏林举例,收集厨余垃圾的棕色垃圾桶,按120L/14天的收集频率,价格为13.05欧/季度,收集其他垃圾的黑色垃圾桶,120L/14天收集频率的价格达到33.78欧/季度,贵出一倍不止。
所以,想要垃圾处理费便宜点,就得好好把厨余垃圾分类出来,如果还想再省钱些,还可以在自家堆肥。早在1990年,德国就出版了《家庭堆肥指南》,总发行量至今已经超过300万册。
在中国,近年来堆肥也开始进入商业化,进入社区,进入学校教育,成为一股小潮流。
北京石景山区八角北里社区启动了“无废社区”项目,在小区内放置了堆肥桶,将居民的厨余垃圾变为肥料,供小区绿化使用;丰台区今年也开始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开展堆肥课题,让学生通过堆肥技术将校园内的落叶、厨余垃圾等化为有机肥料,有的学校利用堆肥土壤种出了不少农产品。
在中国香港,屋顶农场已经颇具规模,堆肥技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使用。而内地的网购平台上,家庭自用堆肥桶最近也热销了起来,购买评论多达数千条。疫情发生之后,各地都出现了园艺热,很多人尝试在阳台、天台种植花果和蔬菜,进一步推动了堆肥技术进入寻常百姓家。堆肥种出来实实在在的花果蔬菜,不仅实现了环保,也让都市人渴慕自然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无论怎么说,为生活垃圾买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了。问题只是如何买单:是交更多的垃圾处理费,或买更昂贵的厨余粉碎器,然后面临厨房下水道堵塞、请通渠师傅被宰一刀的危险,还是努力减少厨余垃圾浪费,做好厨余垃圾分类,顺便利用厨余垃圾种点花花草草。
对自诩有“种菜天赋”的中国人来说,这不应是一个很难的选择。
参考资料:
1.Getting and Spending: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nsumer Societiesin the Twentieth Century,by SusanStrasser
2.垃圾处理一本万利?湿垃圾处置遭遇犹豫和观望,第一财经
3.聂永丰教授:厨余垃圾是垃圾分类的痛点
4.破题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厨余垃圾迎承载力大考
5.厨余垃圾粉碎机该不该装?《中国科学报》
6.Going Global By Going Green,THE WALL STREETJOURNAL
7.Robert Cox; Popularized Use of Garbage Disposers,LOS ANGELE TIMES
8.德国家庭堆肥:自家厨余自己负责 践行循环经济,环卫之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林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