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钟无艳,原文标题:《中国最像黄金配角的城市,实在太低调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宜居城市很多,但最早被评为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很多人不会想到是在广东,而且是珠三角城市最低调的一位——中山。
说到中山,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这是广东的一座城市,毕竟伟人孙中山的大名实在响亮,以至于几乎每个地区都会有条中山路,有座中山公园。
说她最像黄金配角城市也不为过,无论美食还是城市名气,低调的她甘当配角不抢风头。一旦注意到她,才发现她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那些懂吃的老饕,怎么会不知道中山的大名。他们只会在众人皆叹广州、顺德美食的同时,默默避开喧嚣,不约而同来到他们都心照不宣的粤菜之都。
近些年,中山的衰退和没存在感被人看在眼里,GDP总量连年被同为珠三角城市的惠州、珠海、江门赶超,今年滑落到第九位。
很多人都惊呼中山怎么了?但中山人倒也比谁都淡定,在另一个赛道上稳扎稳打: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广东第六,连续六年,中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保持广东省最小纪录。
说到“宜居”,恐怕广东省内没人能和中山这位大佬抗衡。中山似乎要把所有“宜居”的奖项拿个大满贯:从1997年摘得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成了中国第一个宜居城市。如今正式成为“国家森林城市”,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获得国家气候标志的“中国气候宜居市”。
当“宜居”这标签已经被人用滥时,中山就像武侠片里的扫地僧,挥一挥衣袖不动声色,就能告诉你,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宜居”。
宜居这牌子,似乎就是长在中山上的
中山实在低调,很多人都疑惑,中山到底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吗?除此之外,也就是大大小小的公园,相比起珠三角其他城市,似乎没有多少能拿出来的王牌。
但老艺术家想说,众人难免小看了中山。中山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的旅游城市,如果只是想一两天打卡完中山景点,那确实会觉得她平平无奇。
中山是需要慢下来细品的,就像当下流行说的那种“氛围美人”,她的美,是融于细微日常当中的耐看,且独具端秀气质。
比如“中山十景”,已经成了中山人文景观的典型代表。最大名鼎鼎的当数中山故居,坐落于中山市翠亨村。
别以为名人故里也只有名人雕像可看,这里到处都是中西和谐融合的典雅风格,主体就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骑楼,设有一道围墙环绕庭院。
故居四周皆苍松翠竹、古榕红棉,环境清幽,红墙、绿瓦等传统中式建筑的元素,结合圆拱门等经典西式建筑元素,让人在观赏之余都能收获一番心旷神怡的意境。
品中山之景,一定得品品她端庄大气的格局。提及中山,詹园得有姓名。坐落于中山市南区北台的詹园,是岭南地区最大的私家园林。
她既有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传统,又能凸显岭南水乡独有的脉络,同时还吸收了西式园林风格。
依山而建,一水两岸,无论是千年盆栽、奇花异草,还是宅门漏窗、古董屏风,都浸染出一种通透典雅的格调。
中山最不缺的就是公园,这里的居民似乎三步之内就能见公园,在中山,你会觉得逛逛公园也很诗意,广东省最大的郊野公园紫马岭公园就位于中山。
这里还是明清两代富家子弟跑马游乐的场地。漫步园内,可谓园中有园,一步一景,登上揽胜阁,就能俯瞰满园春色,全市风光尽收眼底。
要是单单以GDP和房价看中山,难免忽视了这块绿宝石。截至2019年,中山已有14个镇区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数量全省第二,建制镇获称号覆盖率超70%。
在过去二十年里,始终保留了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的五桂山生态保护区,是全市森林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资源,收获诸多国家级省级荣誉,这一“中山绿核”让中山似乎可以稳妥安逸坐在太师椅上笑傲江湖。
何以香山?
别看中山如今有多低调含蓄,曾经的中山,演绎过一个群体和一座城市的传奇。
中山在成为中山之前,有一个诗意的古称——“香山”,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传说这里由于境内诸山之首五桂山奇花异卉繁茂,四野飘香而得名。
历史上的香山包括了中山、珠海、澳门三地,直至民国十四年,为了纪念世纪伟人孙中山,才易名中山。
中山自古以来就得地利之便,称得上水乡泽国。这里地处珠江口西岸,毗邻澳门和香港,河网交错,地势大都平坦,北部为一大平原,可作耕地;中部则是山地丘陵,山谷穿插,山麓多台地,可为农林之地;南部则是海岛,以渔业为盛。
由于地处江海河口,分布着沙田冲击平原,香山人早早有了属于自己的农耕文明。
正因为有不同文明的交织碰撞,一座城市才会有更多想象的故事。
历史上香山曾经历过三次较大的外来移民涌入,中原文化、水乡文化夹杂交织,才形成了独领风骚于岭南文化的一抹香山亮色。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山这片弹丸之地,你能感受到粤语、闽语、客家话这三大方言语系同时并存的文化。
除了享有“粤剧之乡”美誉之外,香山还有丰富的民歌——水乡男女田树下恋爱时唱的咸水歌、谈婚论嫁拜高堂时唱的高棠歌、渔民划船途中唱的大罾歌、五桂山一带流行的客家山歌和白口莲。
香山本质上还是个移民社会。
除了农耕文明,这里的人早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宋代开始,香山就是商品集散地,尤其到了十六世纪葡萄牙人入据澳门,毗邻港澳的香山逐渐成了西风东渐、中西交汇的大门。
自明清以来,香山人远涉重洋置身于南洋文化、欧美文化的氛围当中。中山还是著名“华侨之乡”——据统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西方海洋文明打破了农耕香山社会的田园牧歌,随之而来的沙田的拓展、农桑的繁荣、商贸的兴昌,都得益于香山人得风气之先。
你能在中山的教堂、海关、邮局、酒店、图书馆等新式建筑上,瞥见其中混合西方古典建筑的复合色彩;遍布于各村镇的碉楼,能将传统的庭园住宅,与欧洲中世纪城堡塔楼的建筑风格相结合。
如今游荡在孙文西路,依稀能见到欧式建筑风格与岭南骑楼风格糅合一体的南洋风情,曾有“小香港”之称的孙文西路,尽是中山商贸文明的璀璨过往,斑驳交错中还能瞥见来自归国华侨的文化痕迹。
如果非要在这么复合多元的香山水土上找个概括的气质,那或许是这个词——“先驱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中山堪称“中国近代文明先驱之城”。
翻开中国近代史,你会惊奇发现,那些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有关的重大历史,总与香山县和香山人有关。
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批香山名流在各个领域都能独领风骚。除了最杰出的代表伟人孙中山,还有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阂,著名思想家、洋务实业家郑观应,洋务运动的“商办之首”唐廷枢,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国民族百货业先驱、四大百货公司创始人马应彪、郭乐等,以及在文学艺术事业上建树颇多的苏曼殊、阮玲玉、萧友梅等。
可以说,香山确实是一方非同一般的水土,源远流长的珠江以及浩荡澎湃的南海在这里交汇相遇,中国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
沧海桑田的移民变迁,孕育了中山兼具收敛和开放、多元与务实的气质。
谁说中山不“香”了?
中山的过去那么耀眼,以至于很多人都会觉得,中山好像越来越不“香”了。
确实,曾经的中山风华正茂,早在民国时期,老上海南京路上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都是中山人创办的,他们推进了中国百货现代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后,中山曾与南海、东莞、顺德四城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山曾有一批赫赫有名的国民品牌,比如乐百氏、小霸王、威力洗衣机……
反观当下,中山像是个风头已过的平庸中年,遭遇转型危机,经济增长乏力,在珠三角的地位也不断下降。
在众人皆叹中山怎么了的同时,中山人似乎并没有焦虑,而且在另一维度上一直在刷新存在感。
尽管中山GDP排名不高,但收入房价比值7.81,这在全国二三线城市都属于较高的水平。
再加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高,在珠三角二线城市梯队里,中山市民买房容易度相当高,这对外来人口占比很高的城市来说,确实是买房需求的强心剂。
在中山人的价值观里,讲究的是务实而不是体面。
最有钱的并不是住在市区的人,而是住在镇上或乡下的本地人,他们是真正闷声发大财的人,平平无奇做着生意就是隐形富豪。数据显示,中山农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赶超城镇居民。
尽管外人笑中山将一手好牌打烂,但中山人淡然如菊,他们更看重的是舒适度,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指标似乎才是他们关心的。
当身边的广深、佛山、东莞争先恐后涌入建设大潮当中,中山人显得特别稳,不温不火,更追求“慢享生活”。
这地方的美食实在低调,嘴刁的老饕才懂中山土特产的美味。
石岐乳鸽大概是中山最有名的招牌——原本是中山籍华侨从国外引进的优良鸽种,经同中山石岐的优良鸽杂交后孵育出的一种乳鸽。这种乳鸽以体大肉嫩、胸肉特厚闻名,蒸、焖、炖、煮……烹制花样特别多。
沙溪扣肉是中山沙溪镇所有酒楼食肆,甚至一般家庭都懂制作的传统粤菜,扣肉味醇香滑口,肥而不腻,尤其是猪皮部分味道更佳。
东升脆肉鲩也是中山的一大招牌,以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而得名,尤其是鱼肚部分极富有韧性,也是广东人打边炉常备肉类。
想要见识奇特一些的,可能要到神湾一带找禾虫吃,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禾虫过早恨唔返。”意思是机不可失,禾虫时令一过就只能等一年了。
每年农历三四月、八九月初一十五大潮之时便会有收获,如今动辄百多元一斤的禾虫,以前还是他们每顿必备的下饭菜。
每逢金秋赏菊时节,一年一度的小榄菊花盛会闻名中外,还被列入了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有特色的还得提到小榄菊花宴,在小榄镇,你能想到的,甚至想不到的菊花入馔菜式这里都有——三蛇菊花羹、菊花炸鱼球、菊花蒸肉丸、菊花鱼榄、菊花鱼片、菊花鸡……
除了这些之外,中山的土特产还有咸煎饼、杏仁饼、黄圃腊味、三乡濑粉、芦兜粽等这些看似非常朴实无华的美味。
真正等你品尝这般中山味道,可能才懂得它与这座城市含蓄内敛的气质是浑然一体的。
生于1995年的佳欣是土生土长的中山板芙人,大学一毕业就决定回家工作的她,觉得中山虽然游玩景点不出名,但到处都是公园和美食。
中山给人感觉包容温和,生活步调不慢不紧,“过着踏踏实实努力着的小日子也挺不错”。
在广州打拼了三年,而后选择在中山工作定居的“新中山人”阿党,已经逐渐适应了中山的生活,也感受到从广州到中山的节奏变化:“虽然中山的公共交通和公共设施跟大城市有距离,但这里大家骑着小电驴的感觉也很舒服,公交也不像广州那样被挤成沙丁鱼,路上很少见到行色匆匆的人,大家都看起来比较悠哉。”
在他看来,人生的赛道上并不只有事业的野心,中山既有属于年轻人的工作机会,也有安稳舒适的生活气息。生活和工作似乎一切都张弛有度,能够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平衡点。
这或许是提中山必说“宜居”的理由,中山有这样的底气:虽然是座工业城市,但没有烟囱林立,处处绿树成荫;虽然不具备天时地利的优势,看起来像是“配角”,但她不卑不亢,不张扬,始终保持着平和理性、稳扎稳打。
更重要的是,中山也正在给“宜居”这个词作最实诚的诠释:足够开放多元的移民土壤,让外来人更能融入本土,寻求文化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无论外界指标多残酷,竞争多激烈,别忘了最重要的还是生活在这片土壤的人,如何在业绩和生活中平衡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才是宜居和幸福感的解题思路。
参考资料:
香山地域文化元素在中山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何祥文
近代中山城市发展研究 张华
为什么中山不再“香”郑经狐说
试探广东中山文学里的香山文化 徐文泽
从辉煌到平庸 中山三十而惑 南方网
香山传奇 苏小红
中山: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作家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钟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