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群体结束职业生涯后,社会角色、生活节奏、经济收入等方面面临一系列的转变。已经退休的你,生活方式有何变化?为人子女或孙子女的你,了解长辈退休后的生活吗?南都民调中心在今年4月初发起问卷调查,并于近日发布《退休群体生活方式调查报告(2021)》,报告显示,受访退休者主要来自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超六成受访退休者退休不到10年;买菜做饭等家务活是受访退休者最常做的事,其中女性占比突出,高达七成以上;四成受访退休者爱聊天叹早茶;受访退休者参与休闲活动受健康状况、经济条件影响较大;离异丧偶的受访退休者更多地与子女同住;日常饮食支出是受访退休者开销最大的方面;超六成受访退休者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好,50-59岁的受访退休者更容易感到焦虑,但仅不到一成受访子女发现自己父母(50-59岁)有焦虑心理;受访退休者更希望有子女的关心和陪伴。

退休群体:超六成受访退休者退休不到10年,以60-69岁、50-59岁居多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访退休群体中,自己已退休的占57%,父/母已退休的占46.05%,祖父/母已退休的占24.15%。从年龄段来看,自己已退休的群体中,以60-69岁、50-59岁的受访者居多,比例分别是33.27%和33.07%。超六成受访退休者退休不到10年,占比最大;超三成受访者退休10年以上,其中退休15年以上的占17.43%。从居住城市来看,受访退休者主要来自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占比78%;三线城市占14.26%;小城镇及农村地区占比不到10%。



日常事务:七成女性受访退休者最常买菜做饭,三成男性受访退休者负责照顾子女

退休后,大家日常做的事情有哪些?调查结果显示,买菜做饭等家务活是受访者退休后最常做的事情,占比近五成;紧随其后的是替子女照看或接送小孩、看电视听广播,比例各占40.40%、34.65%。



交互性别分析发现,受访男性退休者更多地负责照顾子女,占比三成;还有各两成热衷打牌下棋、读书练字;女性受访退休者则花更多时间在买菜做饭等家务活上,比例高达七成,比男性退休者高出一半以上。

在天河体育中心进行线下拦截访问时,研究员采访了60后林姨,正是下午时分,她刚刚散完步,在树荫下乘凉。林姨表示,自己已退休10年,天气好的时候都会来这边散散步、做做运动。到下午4点左右,她便去学校接正在读小学的小孙子,然后回家做饭给家人吃。她还笑笑说,每天最开心、最期待就是吃晚饭的时候,小孙子放学,子女下班回来,家里还有一位90岁的老人,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退休长者在天河体育中心外围的塑胶跑道上徒步锻炼

调查还发现,有不少受访者在退休后,日常做的事情是发展和培养自己不同的兴趣和技能。细看类别,跳舞运动、读书练字、打牌下棋、刷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种地养花种草等方面,各超一成;还有近一成选择上老年大学、参加培训班、做志愿服务。

从不同学历来看,本科学历的受访退休者在读书、练字方面的比例突出,占31.94%;小学学历的受访退休者在该方面仅占5.26%。

在珠江边,王爷爷正用清水代替墨水在地板上练字。他说,退休后没事做,每天都会来这里练字。退休前,他在供销社当过记账,后来又在小学教了几年书,现在已退休十几年。他笑笑说,“自己其实没什么本事,就是写字还算端正,就一直坚持练习。退休前还觉得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高中学历,会写字。现在可不行了,好多东西都不知道呢,手机、电视,什么都是智能的,还不如我的孙子。”

研究员采访了同样拥有高中学历的张姨,但她认为退休后可以不断进修学习。71岁的张姨是一位“老广”,她表示,退休后经常来二沙岛宏城公园锻炼,但第一次在公园正中央看见这片花海。她表示,自己平时除了锻炼身体,还坚持上了15年的老年大学,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电脑、古筝、中医经络等课程。张姨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展示自己平时练习古筝的视频给研究员看,还有疫情前与先生出游的照片,他们去过法国、瑞士、日本、韩国等地,最近还去了海南岛。其中有一张照片写着几行字,她便指向正在花海中拍照的先生说道,“因为他喜欢创作,所以每次出游后会他会用文字记录我们出游的经历和心情,发发朋友圈”。



退休长者结伴在二沙岛宏城公园赏花拍照

休闲活动:四成受访退休者爱聊天叹早茶,受健康状况影响最大,经济条件其次

退休后,大家喜欢哪些休闲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各有四成退休受访者选择“好友吹水停不下”和“一盅两件叹早茶”,位居第一和第二位,占比相近。

值得留意的是,退休群体越年轻,对智能技术的休闲应用越多。50-59岁的受访退休者在“摄影爱好发烧友”、“游戏奋斗争升级”、“表情包传正能量”的占比均高于60岁及以上的退休群体。



六成受访退休者认为健康状况是影响自己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因素;过半数认为是经济条件。

交互分析发现,在自认为健康状况影响其休闲活动的退休人群中,80岁及以上占77.78%,70-79岁占67.44%,60-69岁占63.10%,50-59岁和50岁以下各占50%以上。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受访退休者的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到健康状况的影响。



研究员采访了开展长者服务已10年的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工服务中心,社工表示,以天河南辖区的长者服务经验为例,中心为长者提供的免费服务包括:手机学习班、民族乐器班、小提琴班、舞蹈班等,每周一次,其中手机学习班最受长者欢迎,尤其是55-70岁的退休长者最为积极。社工还透露,刚刚退休1-2年的长者比较活跃,经常外出旅游、爬山、喝茶。社工发现年纪较大的长者在健康方面出现问题更常见,如腿脚不便、出行困难等,从而减少外出聚会,导致孤独、无用感增加,因此社工需要及时介入并提供更多的生活协助、精神关怀等。

退休后做过哪些有趣、难忘的事?调查发现,四成受访退休者表示了解新事物令其感到“有趣、难忘”;还有超三成受访者认为改变生活方式、学会新技术令其感到“有趣、难忘”。



年近八十岁的李姨是一位旅游达人。退休后,她一年旅游至少五六次,印象最深刻的是几年前在澳大利亚的经历,当地正在举行公益马拉松,她马上报名参与。李姨说,“人家怀孕的,装了假肢的都可以完成,我怎么就不可以!”尽管过程有些疲惫,但李姨最终坚持完成了最低里程数,她感慨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有亲自跑过才知道不放弃的可贵!”。她还提到,自己70岁时自学英语,之后与三个同龄姐妹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新西兰自助游。她表示,不希望人老了就与社会脱轨,所以尽可能地增加自己的知识与见闻。

同样了解过新事物、学会新技术的王爷爷说,退休后做过最难忘的事情是学会了给老伴订生日蛋糕。他说,和老伴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从来都是她记得自己的生日,自己反而很少记住她的。直到前几年,突然想起老伴快过生日了,就偷偷请教儿子怎么订蛋糕,想给她一个惊喜。那天蛋糕送到后,发现自己还是记错了,提早了两天。王爷爷还说,“老伴平时不爱吃甜食,但那天她还是很开心的,吃了几勺。人和人之间要多表达,多联系,感情才深嘛。”

家庭状况:七成受访退休者已婚,离异丧偶者更多地与子女同住

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受访退休者已婚;近三成离异、再婚或丧偶。交互年龄段发现,年龄越大,丧偶的情况越常见,其中70-79岁、80岁及以上丧偶者分别占20%、39.39%。



退休后,受访者与伴侣、子女、孙辈同住的情况最常见,占比分别是57.03%、47.52%、32.67%。交互分析发现,离异、丧偶的受访退休者与子女同住的情况较明显,占两成以上。

超六成受访退休者可以每天或每周见到子女;近一成半可以每月见面;而线上联系的频率更趋不固定,占比两成半。对比发现,受访孙辈表示与祖父母见面的频率以每月为主,占比近三成。



健康状况:超六成受访退休者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好,但50-59岁的受访退休者更容易感到焦虑

退休后的健康状况如何?本次调查发现,超六成受访退休者表示自己的健康状况好;两成半觉得一般。

交互已退休时间分析发现,认为健康状况一般到差的人群中,退休15年以上占46.59%,退休11-15年占37.67%,退休7-10年占39.23%,退休3-6年占22.32%。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



受访退休者认为经济状况、居住环境是影响自身健康最主要的因素,各占四成以上。从不同年龄来看,80岁及以上、70-79岁的退休受访者更多地认为医疗水平影响自身健康状况,比例分别是69.70%和41%,比其他年龄段均高出20%。

而在受访子女看来,除经济状况以外,更多地认为医疗水平、婚姻家庭影响着退休父母的健康。



退休后的心理状态如何?总是或经常感到开心的受访退休者,占比超八成;总是或经常感到放松的受访退休者,占比超七成。

再次交互年龄段发现,50-59岁的受访退休者更容易感到焦虑,在“总是”和“经常”焦虑中比例较为突出,均占30%以上。对比发现,在同年龄段中,仅不到一成受访子女发现自己父母(50-59岁)有焦虑心理。

问及产生这些心理状态的原因时,健康问题、找不到倾诉对象、子女不在身边、缺少社交活动是受访退休者反映的四项主要原因,比例相差不大。



56岁的云姨向研究员透露,自己退休后有时会感到担心和焦虑,一方面是没什么社交活动,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到处逛逛、走走,常联系的朋友5个手指能数完。另一方面,因为女儿远在加拿大工作,自己也不清楚国外疫情的状况,所以令她很担心。云姨还说,女儿至今还单身,孤身一人在异乡生活,自己担心她找不到对象,也让她感到焦虑和不放心。云姨说到此时,双眼通红,她表示,若不是因为疫情发生,她会过去加拿大半年,陪伴和照顾女儿,彼此至今已有近两年未见面,很是挂念。问及平时是否会与女儿线上聊天、视频,她叹气说,女儿工作很忙,加上有时差,两人能对上话的时间也只有国内的早上,女儿在那边是下班时候。云姨打开与女儿的微信对话框,上面显示的大多数是云姨发给女儿的生活照,她笑笑说,“你看,都是我发信息给她,我女儿就只简单回我几个字,可能很忙,也不忍心经常打扰她,要是她能够找个男朋友,我就放心很多了。自己年纪也越来越大,想趁着还能帮她的时候就多帮补,这是我最挂念的事情”。

总体上看,退休群体年纪越大,丧偶的情况越常见,与子女同住、每天见面的机会最多,但子女却很少留意或了解到父母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应值得引起子女、孙辈的重视和关心,更多地陪伴他们。

经济状况:近七成受访退休者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满意,日常饮食是退休后的主要开销

退休后,主要的经济来源有哪些?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受访退休者主要依靠养老金;四成有子女供养;超四成受访退休者的月收入在4000元内。



交互数据发现,学历越高,退休后的月收入越高。初中以下学历的受访退休者,月收入多在2001-4000元,占比38%以上;高中、中专学历的受访退休者,月收入以4001-6000元居多,占比28%以上;本科学历的受访退休者,月收入在6001-8000元的占比最多,占比25%以上。

退休生活在哪些方面花费最大?调查结果显示,超五成受访退休者在日常饮食方面开销最多;其次是生活用品、医疗保健,各超四成;一成花费在房屋租赁、资助后代。



60后的刘叔是一位环卫工人,主要负责天河某小区附近范围的环境卫生。刘叔向研究员透露,他是一位退役军人,老家在河南。但是为了供女儿在德国读书,一年十几万人民币的学费和生活费,他跟老伴决定来广州继续工作。刘叔继续说,“做环卫门槛低,辛苦是辛苦,但我也不介意,一干就干了7年,我老婆也在这小区做家政,两人收入加起来有一万多。现在女儿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希望她能出人头地,我们也可以真正退休了”。

另一方面,男性受访退休者在交通出行上花费更多,占比26.25%,比女性受访退休者高出一半;女性受访退休者更多消费在日常饮食,占比高达75.98%,比男性受访退休者高出三成。

这与上述受访女性退休者更多地承担买菜做饭等家务的结果互为一致,她们花了更多时间在该项日常事务中,而日常饮食的花费也相应较高。

退休后的经济压力如何?调查结果显示,四成受访退休者表示与退休前几乎不变,但也有超三成人表示经济压力有增加。



总体看来,近七成受访退休者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满意。男性受访退休者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满意的倾向更大,占比75.75%,女性受访退休者占59.80%;而女性受访退休者则更多地感到不满意,占比40.19%。



期待:健康状况越好和收入越高,退休生活满意度越高,但更希望有子女的关心陪伴

退休后的生活状态如何?调查数据显示,享乐安逸、自由休闲、健康快乐是退休群体的主要生活状态,均超四成。从不同性别来看,女性受访退休者更多地反映,自己处于自由休闲的生活状态,占比59.31%;而男性受访退休者则更多地认为自己精力旺盛,占比27.91%。

交互健康状况来看,健康状况好的受访退休者,更多地表示自己的退休生活自由休闲、健康快乐,占比均在50%以上;健康状况一般到差的受访退休者,则更多表示健康忧虑、老有所依,占比均在30%以上。



退休后,生活满意度如何?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受访退休者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进一步交互分析发现,健康状况越好、月收入越高的退休者,其满意度也越高。



问及对自己的退休生活还有哪些期待时,近五成受访退休者希望有子女的关心陪伴,还希望少病痛、有志同道合的社交圈子,比例分别是47.13%和42.38%;而女性受访退休者更希望自己少病痛,比例达到65.69%。

再进一步交互分析发现,丧偶的受访退休者更期待子女能陪伴自己和少病痛,均在50%以上,高于其他婚姻状态的退休群体。



云姨也向研究员提到,因为更年期停经问题,两年前做了一个手术,女儿特地从加拿大飞回来,陪伴她两个月,那边的工作也没再去,直到自己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女儿再回加拿大重新找工作。她再一次叹气说,“现在最重要是身体健康,少病痛。我在广州有事的话,她也担心;她要是有什么事,我更担心,我不拖累女儿已经很好了”。

纵观本次调查结果,退休群体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有的以照顾家庭为重心,有的与三两知己聊天叹早茶、旅游,有的专注提升自己的技能,拓展兴趣爱好,弥补年轻时未曾涉及的领域,如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电脑、乐器等等,尽显退休生活不褪色的状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难免受到影响,其心理健康也更容易被忽视,他们更希望有子女的关心和陪伴。在此,课题组希望年轻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关心和陪伴家里的退休父母、祖父母。

调查概述

南都民调中心于2021年4月3日至4月23日开展本项调查,通过线下走访和网络问卷相结合,共回收有效问卷887份。受访者中男性占59.60%,女性占40.40%。从年龄段来看,以60-69岁为主,占比33.27%,其次是50-59岁,占比33.07%;70-79岁占比19.80%,80岁及以上占比6.53%。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占比最多,为70.50%,其次是丧偶,占比11.88%。从学历来看,以初中学历和小学学历为主,分别占比20%和18.81%。从月收入来看,以2001-4000元居多,占比27.13%,其次是4001-6000元,占比22.57%。

社会群体与公众心理研究课题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监制:谢斌 张纯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 麦洁莹 李伟锋 涂长芳 实习生 邓卫东 邓凤萍 黄智慧 陈纪攸 张莹 马秀岩

摄影:南都研究员 麦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