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Malmo)有一间很不一样的博物馆——恶心食物博物馆。馆内展出了超过80种、全世界各地的恶心食物。包括蝙蝠、猫屎咖啡、老鼠酒、牛鞭、腐乳等等。
这些参展食物得符合两个条件:
1、 要真的有这种食物,而不是什么崭新或创意发明,不包括类似于酱油雪糕、汽水味薯条之类的潮流食物。
2、 大部分人都觉得它恶心的。
展出的食物大部分是真实和新鲜的,可惜的是有些难以取得的食物,就只能以塑胶模型或照片来展出。参观者亦有机会在现场品尝或以气味的方式,来接触部分“恶心”食物。
那为什么会有这个恶心食物博物馆的构思呢?
曾开办“失败博物馆”,现为恶心食物博物馆馆长韦斯特(Samuel West)说:“我想要人们去质疑何谓恶心”。
原来是希望以透过食物来联系不同的陌生人,打破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隔膜,亦想改变大家对未来“可持续食品”的概念。
对某些人来说觉得恶心的食物,对在地地的另一端的人来说,可能是珍贵的美食,恶心食物博物馆展品多多少少也引发了争议。来到恶心博物馆走一遭,你听到最多的声音会是:噢,这是什么gui,我好难相信怎么会有人吃得下去……又或者,天哪,这东西哪里恶心了,它很好吃ok?
博物馆主任阿伦斯(Andreas Ahrens)说:看到每个人如何捍卫他们自己的食物真的很有趣,人们无法相信我们居然把他们最爱的食物放进这座博物馆。
就像澳洲人无法接受他们的国民美食“维吉麦发酵酱”被贴上恶心食物的标签,美国人也不懂“麦根沙士”这么好喝怎么会放在这里被展出。
其中一“一味”展品是活蛆芝士,另外有一张“狗肉图”也是展品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具有争议性的食物,例如秘鲁的烤天竺鼠、冰岛的臭鲨鱼、中国的辣兔子头,瑞典的鲱鱼罐头,还有东南亚的榴莲。
相信在榴莲控心中,榴莲也绝对不应该被展出,它绝对不是恶心食物而是人间美味!
当然啦,开设这个博物馆的最主要目的,其实是希望大家可以互相接纳世界各地人对美食的定义和喜好。而其中,也有一些食物,除了接纳和包容之外,也会牵涉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比如以昆虫作为食物,你怎么看?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吃昆虫是以一种环保的方式获取蛋白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有些零食品牌也推出过昆虫巧克力或昆虫能量棒等零食。然而,食物对人类而言除了“维持生命”,还包含了文化、品味、身份、享受和道德的抉择。到底什么是该吃,什么不该吃?
若食物不只是营养,那“吃”的动作还意味着什么?你每天所吃的,是你真正的选择吗?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博物馆的展品中国有好几种食物也被展出,其中包括了咱们常吃的皮蛋,刚才提及的牛鞭、老鼠酒、腐乳……都是来自中国的食物。日本人几乎天天吃的纳豆也被列入展品之中。但最令人奇怪的是展品里竟然还有涉及可持续议题的猪肉和牛肉。
可以感受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还能亲自接触和品尝一些挑战勇气的食物。参观这样的博物馆肯定不会闷。对了,馆里还很贴心地为每一位参观者准备了呕吐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