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之前,莫迪政府频频放出消息表示,印度的疫情控制得不错。可眼下由于种种原因,疫情再度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在社交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印度民众在求救和表达对政府的不满,还有一些讽刺莫迪的政治漫画在流传着。您觉得现在的情况,可能后续对印度国内的政治生态造成哪些层面的影响?
刘宗义:现在印度的情况确实非常严重。因为我们从外部观察,这一轮疫情对于印度中产阶层以上的人影响更大。去年3月到5月,第一轮疫情爆发的时候,印度也曾遭受重创,但当时中产以上的人好像并没有受到过大的影响。
那时,莫迪在3月24日宣布封锁令,要求全国封锁三周,于是经济活动陷入停滞,大量失业人口掀起返乡潮。但是这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似乎并没有带来像今天这样的疫情失控。我们当时看到这个现象也觉得很奇怪。
当时有这样几种推测:
一是,第一轮新冠病毒对印度人可能危害性没有那么大,外加上他们的人口结构比较年轻,所以没有出现很高的死亡率;二是,印度政府的统计存在瞒报漏报,一部分底层人口感染,甚至身亡之后,可能并没有被统计到;还有一种推测是,当时印度政府为了加大力度吸引外资,所以宣称控制住了疫情。究竟是哪种原因,亦或是三者综合,我们目前仍然无法做出定论。
印度总理莫迪25日发表广播讲话,表示新冠疫情正在考验印度的耐力,印度民众应尽快接种疫苗并保持谨慎,不要轻信有关疫苗的谣言。
但现在的情况是病毒发生变异,危害性大大增强。原先印度给出的感染人数、死亡人数比较低,是因为原来是社会阶层比较低的一些人受感染的比较多,他们没有被统计到,因为这些人根本就上不起医院,得了病也只能在家里。
但是现在是中产以上的人受到感染的情况增多了。这些能上得起医院的人,一下子挤到了医院里,于是也带来了眼下印度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同时,也使得统计上,感染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这种情况无疑将对印度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现在的病例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但据印度媒体的报道,还有印度国内一些人士透露的消息来看,他们地方的一些城市,还有一些邦,在防控方面还存在懈怠,没有非常高的警惕性。就此而言,全国蔓延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在印度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下,这个国家如果出现疫情的全国性蔓延,会是怎样一种后果?我们不敢想象。
现在我所了解的情况是,以往和我们打交道的一些人士,很多都受到了感染。他们是印度社会的精英阶层。而根据印度此前的公开报道,印度政坛的不少知名人士也都受到感染了。比如,印度前总理辛格、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都是如此。
印度人民党和莫迪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会采取什么措施?首先他们不想像去年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封锁,因为经济上肯定受不了,甚至可能走向经济崩溃。并且采取这种措施肯定会受到垄断财团的极力反对,所以他们目前不会大规模采取这种措施。
现在的情况会对印度的政治、社会造成什么影响?还是取决于疫情的控制情况,要看这一轮疫情具体持续多久,峰值何时出现,以及后续印度能否在疫苗生产、接种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印度新德里,一位女士正在接种疫苗,图自澎湃影像。
一种推测认为,如果局势进一步失控可能会出现莫迪政府倒台的情况。但更关键的是,莫迪政府倒台之后,哪个党派能够接任?这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目前在印度政坛上几乎没有人能够和莫迪抗衡。
第二种情形就是说,印度人民党和莫迪政府可能还会运用他们去年使用过的那种极端手段转嫁矛盾,对内针对穆斯林,对外针对邻国,挑起事端,然后转移国内的注意力。但现在我也很怀疑印度政府是不是还有能力来挑动这些事情。他们如果真正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就应该集中精力应对疫情。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社会在疫情的冲击下,可能会变得更加宗教化和极端化,唯有靠宗教组织、民族主义才能组织、凝聚和动员社会。其实现在的印度就是这么一种形式,但这种趋势是否会加剧,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
印度新德里,民众正排队等候充氧气瓶,图自澎湃影像。
观察者网:如您所说,印度眼下的情况很糟糕,可印度的“盟友们”却没有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反而是中国、巴基斯坦发出了友善的信号,可即使是这样,此前仍有消息称中国不在印度“求援”的考虑范围内。不过,最新的消息是印度公司已经紧急下单了中国制氧机。为什么印度一开始对中国的援助是这种“不领情”的态度?
刘宗义:印度人的自尊心非常强,经济上去“中国化”的目标也非常坚定。在和中国脱钩这一点上,他们的高层已经达成共识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在于,他们觉得其他国家,像美国和欧洲国家能够提供帮助,也应该提供帮助,所以我们看到印度从新加坡、中东国家甚至德国购买氧气或者是氧气生产设备。同时,他们也一直在争取让美国为他们提供生产疫苗的原材料。
实际上我们中国非常愿意给印度提供援助物资,我们不会像他们去年那样趁人之危,落井下石,我们还是希望把印度作为一个面向21世纪的发展伙伴。莫迪政府如果能够真正从印度人民的福祉出发思考问题的话,应该接受中国的这种善意和援助。
观察者网:在严峻的形势下,莫迪也做了表态。25日发表全国广播讲话时,他承认疫情的风暴已经撼动了整个国家。同时,也呼吁民众不要听信谣言,加紧接种疫苗。您怎么看莫迪的这番表态?
刘宗义:莫迪承认疫情撼动了印度,说明现在的形势确实非常危急。他强调“不信谣”,这主要是想稳定民心。因为现在印度媒体对于疫情现状的报道给民众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容易焦虑、恐慌,莫迪此时表态希望的是以此鼓舞士气,团结各阶层进行抗疫。
但另一方面,印度现在正面临疫苗短缺的困境。莫迪呼吁大家加紧接种疫苗,可关键是很多地方已经没有疫苗供应了。我有一位在印度智库中工作的朋友,他已经感染新冠病毒了,但他告诉我,自己要在一个月之后才能轮到接种疫苗。现在,印度的疫苗供应根本就满足不了需求。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了印度的病例统计问题。这两天,印度媒体也对相关的数据造假现象做了揭露。您能具体讲讲这个问题吗?
刘宗义:数据造假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统计不上来,另一方面就是配合招商引资。因为去年1月,疫情在我国的武汉爆发之后,印度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一直极力推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的转移和调整。莫迪政府特别希望游说那些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将价值链、产业链转移到印度,于是急切地向世界表明印度能够控制住疫情。他们为了抓住机会,对本国疫情进行隐瞒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观察者网:眼下要缓解疫情,除了解决疫苗、氧气的短缺之外,印度政府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前期的应对失误在哪里?
刘宗义:当下,必须实行切实有效的封锁。前期他们进行的封锁并没有真正发挥效用,各种集会仍然照常进行,并且莫迪政府当时忙着进行阿萨姆邦、喀拉拉邦、本地治里、泰米尔纳德邦和西孟加拉邦的地方议会选举,由此造成了大量的人口聚集。外加上,莫迪政府一再宣称疫情得到了控制,老百姓听信了这些话也放松了对于疫情的警惕。
在疫情的紧要关头,莫迪仍在进行选举宣传。
还有另一个措施就是加大力度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采购抗疫物资,在这种关头,不能把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放到人的生命之上。
观察者网:现在,在压力之下,美国也终于愿意出手帮助印度了。为什么美国愿意松口?
刘宗义:因为印度统治阶层过去这几年一直在强调美印之间是“天然盟友”,在印度国内也不断渲染美印之间的良好关系。但是如果美国坚持见死不救,必然会影响印度人对美国的这种感情。
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苏杰生有一条推文呼吁美国必须要给印度提供帮助,我感觉到他这话有一个潜台词,那就是在美印同盟,尤其是美印日澳四国安全对话的框架下,如果印度倒下了,没有其他国家可以顶替印度的这种位置。这可能也是美国的考虑。
4月25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推特发文称,美国将向印度“立即”提供生产印度国产疫苗Covishield所需的关键原材料、治疗药物、快速诊断试剂盒、呼吸机和个人防护服的供应,并考虑“紧急提供”医用氧气和相关物资。
死亡率上升89%!莫迪公开承认:病毒"风暴"正席卷印度
随着第二波疫情的暴发,印度在4月25日再次刷新了全球新冠病毒单日确诊人数最高纪录,一天内新增确诊超35万人,累计确诊人数达1731万人。仅在过去一周,印度就新增确诊病例225万,死亡率环比飙升89%。《纽约时报》甚至认为,有证据显示,真实死亡人数要远高于官方报告。
印度总理莫迪在4月25日公开承认,病毒感染的“风暴”正在席卷印度全境,他敦促印度居民尽快接种疫苗。
在印度新德里的火葬场,逝者大多数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受害者。(图源:印度时报)
但印度新冠肺炎疫苗库存紧张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即使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国,但因资金和原材料问题,目前印度疫苗的产能仍难以提升。如果没有外部援助,印度很可能深陷在疫情泥潭中,不仅经济复苏无望,还会破坏全球供应链。
继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之后,美国也在一片批评声中转变了态度,同意伸出援手。当地时间4月25日,美国宣布将立即为印度提供生产新冠肺炎疫苗所需的原材料。尽管如此,美国仍然不打算动用本国多余的数百万剂疫苗库存。
讽刺的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呼吁,“作为全世界新冠确诊病例最多的两个国家,美国与印度应该保持团结。”
恶性循环引爆印度疫情
从今年3月初印度政府对疫情盲目乐观,到4月初完全没有社交限制的大规模集会和宗教节日,印度疫情在暴发后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由于一直没有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控制疫情,病毒在印度的传播中也不断进化。继发现高传染性的双重变异新冠病毒B.1.617之后,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国家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所研究员坎纳瓦米在4月25日表示,印度近期还新发现了一种三重变异的新冠病毒,这种毒株很可能使得接种过疫苗的人再次感染。
由于没有多余的病床,一名呼吸困难的印度患者在车内接上呼吸机。(图源:路透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社交隔离措施的松懈,炎热的天气也加剧了印度这一波疫情的传播。由多名印度学者联合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气温升高有利于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他们预测,随着印度各地气温升高,病例还将进一步增加。而近期印度境内多地也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新德里在未来一周的最高温度将达到43度。
在疫苗供应方面,由于印度政府此前对国内疫情过于乐观,已经将大量印度仿制疫苗出口。不仅如此,由于后续资金也不足,导致印度血清研究所等国内的疫苗生产商难以提高产能。
居住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金奈市的一位中资企业员工胡先生在4月26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印度有疫苗生产设施,但是没有原料。原料大多来自中美,美国之前不出口,印度也不太愿意从中国大量进口。”
这一切最终导致了印度医疗体系的崩溃,进一步抬高了疫情的死亡率。由于病床和氧气短缺,目前印度各地的医院已开始拒收病患。
据《印度快报》报道,在新德里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一晚上至少有20名新冠患者因 “氧气压力太低”而逝世。
对于印度疫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印度疫情更大的暴发还在后面。
政府陷信任危机
在疫情全面失控的同时,印度政府也遭遇了来自国内外的信任危机。不仅印度民众对印度政府的疫苗承诺提出质疑,对疫情真实情况更加恐慌。其他国家也难以相信印度有能力控制疫情。
“之前(3月份)老百姓和官员都放松了,但现在又开始紧张害怕了,”据胡先生介绍表示,在印度疫情爆发,“隔三差五就听说印度同事家里有亲属去世,一个印度小伙家里已经‘走’了3个亲戚了,现在居家办公都不敢出去买东西。”
除了胡先生外,在印度专职中文翻译的阿西也在26日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他几乎每天都看到在印度的中国企业中有印度员工及其家属出现感染或死亡的消息。
据胡先生了解,印度很多有疑似症状甚至明显症状的人去公立医院看病时,医生甚至不会让他们做核酸检测,而是随便开点药就将疑似患者打发走。尽管私立医院的情况相对好一点,但大多数低收入者又无力承担私立医院的诊疗费用。
但阿西亦表示,疫情在印度的一些大城市的确很严重,但并没有太多影响到印度人的出行和工作。在他看来,印度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受到严重冲击。
印度的一处疫苗接种点。(图源:印度经济时报)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各国都认为印度第二波疫情已然失控的背景下,印度政府的防疫措施仍然没有出现振奋人心的转变。
明知疫苗严重短缺,印度政府仅向国内两家主要疫苗供应商投资了450亿印度卢比(约合6亿美元)以扩大产能。
根据印度政府上周末公布的数据,目前印度各邦州已接种了超过1.4亿剂疫苗,但其疫苗库存不足2700万剂,按照目前的疫苗接种率,仅能持续接种约9天。
更加引起争议的是,印度政府宣布将从5月起仅分配给印度各邦州一半的新冠肺炎疫苗,而另一半疫苗将由地方政府、医院和机构在公开市场上自行购买疫苗。印媒Scroll对此评论道,“这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糟糕经济学,富人将以牺牲穷人为代价获得疫苗。”
对于国内的质疑,印度联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长瓦德汉的回应显得十分无力。瓦德汉在4月26日发文表示,“在当下的状况中,信任危机是没有必要的。相反,印度人民需要更大程度的理想主义!”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为了应对疫苗短缺,印度最大的集团塔塔公司正在与美国强生公司和英国阿斯利康公司洽谈新冠疫苗合作事宜。
而为了应对氧气短缺,印度亿万富翁安巴尼的信实工业计划在其一家炼油厂每天生产700吨以上的医用级氧气,免费提供给受灾最严重的邦州。印度金达尔钢铁和电力公司亦表示将向急需氧气的医院提供500公吨液态氧。
据《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一些总部位于印度古尔冈的初创公司也从中国采购了500台制氧机,打算开展一项氧气进口计划来支援印度国内。
相关报道:
压力之下 曾经"婉拒"印度求援的美国 终于肯出手了
【文/观察者网 齐倩】上周,印度过得颇为艰难:连续5日每日新增超30万例,单日新增死亡人数几次打破该国纪录。各地医院人满为患,医疗系统濒临崩溃。印度总理莫迪25日发表全国讲话承认,“这场风暴已经撼动了整个国家”。
眼见疫情日益恶化,国际社会紧急救援印度。中国、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国在内的“近邻”,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在内的“远朋”都纷纷伸出援手,向印度提供呼吸机、制氧机等医疗物资。
此前“婉拒”印度求援的美国,也在国内外的批评声音下转变态度,决定增加向印度提供的医疗援助。
印度疫情最新数据和每日新增病例,图自《印度时报》
印度总理莫迪:第二波疫情撼动整个国家
据印度卫生部4月2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17313163例。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确诊病例352991例,新增死亡病例2812例,累计死亡195123例。
至此,印度已连续第五天新增报告的感染病例超过30万例,并多次突破全球每日新增病例的最高记录。
据《印度时报》26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在25日的广播讲话中,承认了当前疫情的严重性和蔓延性。
莫迪发表讲话:疫情风暴撼动国家
他告诉印度民众:“我们的许多亲人都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在成功应对第一波疫情后,整个国家充满了热情,充满了自信,但这场(第二波疫情)风暴撼动了这个国家。”
莫迪表示,他已经与制药行业专家、疫苗制造商、制氧行业专家和医疗领域专家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印度政府和各邦“正竭尽全力履行自己的责任”。
此外,莫迪敦促民众接种疫苗,不要被谣言左右。他还宣布,从5月1日起,印度将为全国所有18岁以上的民众提供疫苗接种。
在莫迪发表讲话之际,印度严峻的疫情仍未得到缓解,且每日新增病例远远没有迎来峰值。
印度理工学院专家告诉《印度时报》,未来两到三周内,印度每日新增病例不会大幅减少。他们表示,根据模拟数据,该国感染病例高峰可能出现在未来10天内,届时,每日新增确诊有可能达到44万例。
4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其微博@张文宏医生 发表文章称,由于印度政府对疫情处理不够积极,才会出现4月内疫情进一步发展;现在马上加快疫苗接种,也已经来不及了,更大的暴发还在后面。他还预测,印度的死亡率在4月迅速上升。
美国改口,愿意支援
当地时间4月24日,白宫发言人表示,美国将加紧向印度政府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多支持。“我们正与高层进行积极对话,并为抗击疫情给予额外支持,很快就会有更多信息披露出来”。
美国务卿布林肯同一天也发推称,对印度疫情深表同情,“美国将迅速为印度提供更多支援”。
4月25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推特发文称,美国对印度发生的严重疫情“深表关切”,并许诺将为印度提供“更多的物资和支持”,以帮助印度抗击疫情。
当天稍晚时候,沙利文再次发文,列出了“支持”的具体内容。他表示,在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交谈后确定,美国将向印度“立即”提供生产印度国产疫苗Covishield所需的关键原材料、治疗药物、快速诊断试剂盒、呼吸机和个人防护服的供应,并考虑“紧急提供”医用氧气和相关物资。
推文截图
随后,美国总统拜登和副总统先后转发了沙利文的这篇推文。拜登写道:“就像疫情初期我们的医院(物资)紧张时印度向美国提供援助一样,我们决心在印度需要帮助时向其提供帮助。”哈里斯也称,美国政府正为印度提供支持,并为印度民众祈祷。
两天内,美国总统、副总统,以及政府多名官员接连发声表态,在帮助印度一事上似乎颇为积极。然而,这与数日前美国消极的态度大相径庭。
印度血清研究所首席执行官4月16日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恳求”拜登政府解除对印度出口疫苗原材料的禁令。路透社此前透露说,印美两国外长4月19日谈话时也提到了解除进口禁令一事。
然而,面对印度的“求援”,美国当时却“婉拒”了。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说,美国把重点放在控制美国疫情上,优先给美国民众接种疫苗;等到美国的疫情处境好点后,“预计会做得更多”。
无事时就“哥俩好”,有事时就“各扫门前雪”。对于美国的冷漠态度,印度人怒了。《印度时报》24日报道称,反美和反西方情绪在印度社交媒体上爆发,越来越多印度人批评拜登政府囤积疫苗原材料、对印度可怕的疫情充耳不闻。
印媒24日报道:反美情绪在印度爆发
与此同时,一些美国企业、组织和国会议员也“加入谴责华盛顿的行列”,如美国商会、前美国南亚事务助理国务卿比斯瓦尔(Nisha Biswal)等。
对于美国改口表态愿意支援一事,路透社评价称,在各方批评声中,华盛顿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国务卿等官员这两天轮番上阵是在开展“危机公关”。
英法德等西方国家也加入救援行列
与此同时,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在内的西方多国政府领导人对印度恶化的疫情表达关切,并表示将提供物资,帮助印度抗击来势汹汹德第二波新冠疫情。
4月23日,法国驻印度大使勒南(Emmanuel Lenain)在推特发文,转达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印度民众的声援。马克龙说:“在新冠疫情卷土重来之际,我愿与印度民众站在一起。在这场战争中,法国与你们同在。我们随时准备支援。”
英国首相约翰逊25日表示,英国“与印度并肩作战”,将向印度运送包括呼吸机和医用制氧机在内的医疗设备,“以防止这种可怕的病毒造成的生命损失”。此前,约翰逊取消了原计划于本周访问印度的行程。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报道称,英国提供的第一批货物预计将于当地时间27日清晨抵达新德里,其他货物将于下周抵达。总计9个集装箱的600多件物资中,包括495台制氧机、140台呼吸机。
德国总理默克尔同一天表示,德国政府正准备向印度提供紧急援助。默克尔发言人塞贝特(Steffen Seibert)在推特上说,抗击疫情是德国和印度共同的斗争,“德国与印度站在一起,正在紧急准备援助任务”。
NDTV称,目前还没有关于德国将提供何种援助的具体细节。但德国《明镜周刊》24日曾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称,德国军队已收到帮助组织氧气供应的请求。
此外,欧盟和澳大利亚也加入紧急救援印度的行列。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推特上表示,欧盟将在5月8日举行的“欧印峰会”上讨论支持合作的细节问题;澳大利亚外长佩恩向印度表示声援,称澳方感谢印度在提供疫苗方面的慷慨,并承诺两国将“继续密切合作,应对这场全球危机”。
关键时刻,“近邻”伸出援手
当前伴随疫情失控和医用氧气短缺,印度各邦、各地医院上演了一场争夺医用氧气的“大混战”。为缓解困境,印度政府当前正协调一种多管齐下的方法,从国外寻求氧气供应。
4月24日,印度空军发推称,印度空军出动C-17运输机,已将4个用于储存医用液氧的大容量氧气罐从新加坡樟宜机场空运回印度巴纳格尔(Panagarh)空军基地。新加坡驻新德里大使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新加坡将与印度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称这要靠“双边和多机构的努力”。
与此同时,印度驻利雅得大使馆也宣布,沙特阿拉伯一家公司将空运约80吨液氧到印度。
眼看局势日益失控,印度的邻国兼“老对手”——巴基斯坦主动伸出了援手。巴基斯坦外交部25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巴基斯坦愿与处在疫情中的印度人团结一致,已提出向印度提供包括呼吸机、双相正压通气、X光机和个人防护装备等相关物资的救援支持。”
巴方还在声明中称,两国有关部门可以制定快速运送救援物资的方式,“还可以探索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方式”,以减轻新冠疫情给两国带来的挑战。
此前,包括总理伊姆兰·汗在内的巴基斯坦多名政治领导人、公众人物在推特为印度人祈祷和祝福。伊姆兰·汗24日在推特发文,表达了对正在抗击疫情的印度民众的声援。巴基斯坦《黎明报》24日称,当天,“巴基斯坦与印度站在一起”和“印度氧气”等标签登上该国推特热搜榜。
此外,中国也接连两日向印度发出友善的信号,表示愿伸出援手,为印方需求提供支持和帮助。不过印度对此却没有展现出积极态度,印媒《印度时报》24日还援引“官方消息”报道称,印度确实希望从国外进口氧气,但不是从中国。
不过据印度《商业标准报》24日消息,近日一些总部位于印度古尔冈的初创公司创始人推出了进口制氧机的计划“氧气使命”,进行众筹。这些创始人称,他们已经从中国采购了500台制氧机,4月28日前可在印度医院投入使用,预计还将在24日晚再订购500台。
“神药”与“神操作”:印度政府抗疫措施令世界忧心
3月下旬以来,印度新冠疫情再次暴发,目前已形成席卷全国之势。尤其是进入4月中旬之后,印度单日确诊病例人数已连创世界纪录,死亡人数也屡创新高。全国医疗防疫系统频临崩溃,铺天盖地的火葬场图片更是加重了人们的恐慌心理。
因为火葬场地不够用,印度德里出现集体火葬场面。回顾疫情发展的跌宕起伏,印度医学专家们给出了一些此次暴发的具体原因,而印度媒体和政客则将防疫失利的责任直接归咎于印度政府官员的盲目乐观和不作为。在印度的网络媒体上,“莫迪辞职”和“问责到人”的呼声也逐渐高涨起来。
新疫情的新特征
相较于2020年夏秋之际的第一波疫情,印度今年的这波疫情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比如,中产阶级和富裕人群此次受到的打击比贫民窟人群更严重。以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为例,超过60万居住在高层公寓内的中产阶级住户被划定为重感染区,并受到强制隔离。而在居住条件更为拥挤的贫民窟地区,被划定为重感染区的只有16万户。4月中旬时,孟买的确诊人数中,90%的病人来自中产以上社区,只有10%的病例出自贫民窟。
孟买的医学专家认为,去年的疫情重创了贫民窟人群,使得那里的相当一部分人口已经携带了抗体,从而阻挡了此次疫情在该地区传播。而富裕社区人群在去年疫情期间有条件按照政府的指令,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居家隔离措施,从而避免了大规模感染,却也成为这座人口密度最高的印度城市中的免疫洼地。在上一波疫情逐渐退潮、经济逐渐恢复之后,富裕社区人士重返到经济活动中,他们有更多机会往来于英国、南非等出现了变异病毒的国家,使其成为更易“受袭”的群体。
另外,此波疫情在年轻人群当中的传播更为迅猛。据印度媒体报道,与上一波疫情相比,25岁到40岁之间的人口呈现出更易被感染、病症反应更强烈的现象。除了与前波疫情类似的发烧、肌肉酸痛或身体疼痛、嗅觉和味觉丧失、呼吸困难、极度疲劳、发冷、喉咙痛等症状之外,还增加了一些此前不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吐血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听力受损等前所未见的病症。
专家认为,新的变异病毒无疑是出现这些新特征的主要原因,尽管具体的致病原理仍有待医学人员的跟踪研究。
疫情再次暴发的原因
标号为B.1.617的“双重变异病毒”被认为是印度此次疫情暴发的主要致病毒株。按照印度防疫机构的官方数据,在3月份的三周之内,B.1.617病毒在印度全国的采集样本测序中,占比从16.7%迅速上升到70.4%。
印度专家指出,这种“双重变异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播性,并可能具有“免疫逃逸”能力,使某些现有的疫苗失去作用。新德里肝胆病科学研究所(ILBS)负责人萨林博士认为,“双重变异病毒”可以被看作南非毒株、英国毒株和巴西毒株的混合体,而印度本土研发的一些疫苗可能对其根本不起作用。
然而,变异病毒并非此次印度疫情暴发的唯一原因,长期疫情所产生的“抗疫疲劳”也使得众多印度民众和医务人员放松了警惕。
比如,“双重变异病毒”在去年10月就已经被发现,但相关信息却被束之高阁。按照印度医学专家的说法,每个月都会检测出一些变异毒株,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引发爆发式的传播,也就不会受到更紧密的跟踪。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印度感染病例的曲线正在下降期,人人都以为疫情得到了控制,因而未能对一些异常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尽管莫迪政府早在几个月前就公开宣称,自己领导的抗疫工作取得了圆满的胜利,但印度专家们认为,前一波疫情的防控工作根本不能称之为无懈可击,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做得远远不够。例如,印度在今年年初疫情最为乐观的时候,日平均确诊人数也还是上万的。此次疫情的瞬间暴发也显示出,上一波的病毒检测并不彻底,大量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成为了漏网之鱼。
印度的凉季(11月-次年2月)和旱季(3月-5月)是传统宗教节日和婚礼庆典的密集期。洒红节、大壶节、地方选举集会、以及大量的婚庆聚会,使得印度的防疫工作形同虚设。人们并不遵守严格的社交距离、佩戴口罩等基本防疫要求,很多地方的社会生活都回到了疫情前的样子,从而为病毒的再次大范围传播提供了机会。
4月14日,印度庆祝大壶节的人群齐聚恒河,加速了新冠感染。有印度医生认为,印度政府推出的疫苗接种计划太迟,向全国范围的推广进度也过于缓慢。印度政府未能向民众宣传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以至于在接种初期,人们对疫苗缺乏热情,60岁以上人群尤其缺乏积极性,而政府应当为这种局面负责。
4月18日,西孟加拉邦的首席部长玛玛塔(Mamata Banerjee)率先公开呼吁,莫迪总理应对第二波疫情不力,应当引咎辞职。此后,印度的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莫迪辞职”的浪潮,声称在今年年初那几个月的关键时期,莫迪和他的内阁成员盲目乐观,自吹自擂,错过了战胜新冠疫情的重要节点,应该对其后的疫情暴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让我们看看那段时间,莫迪和他的政府都做了些什么。
印度式的“伟大胜利”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印度在年初国内疫情最为乐观的时候,日平均确诊人数还是数以万计的。然而,1月28日,莫迪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讲话时却声称,印度不仅已经战胜了新冠疫情,还完善了国内医疗基础设施,为防御今后类似的公共卫生灾难事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且不说印度当日的确诊病例仍在15000人左右,此后的疫情迅速暴发更是不仅证明了印度根本谈不上战胜疫情,其国内出现的病床缺乏、氧气瓶耗尽等医疗资源挤兑现状,还实实在在地打脸了莫迪所谓的“完善医疗基础设施”。
2月19日,印度第二波疫情已经出现了抬头的迹象,印度卫生部长瓦尔丹(Harsh Vardhan)以及一众卫生部要员却出席了一款抗新冠“神药”——Coronil的上市发布会。
遭印度医疗协会专家声讨的所谓抗新冠“神药”Coronil。这款由一位印度教著名上师所拥有的草药公司推出的“阿育吠陀神药”被宣传成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良药,且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批准。谁知,世界卫生组织很快就出面澄清,所谓“批准”是子虚乌有的谎言。印度卫生部官员的与会被视作对这款神药的背书。瓦尔丹随即遭到印度医疗协会专家们的声讨,认为瓦尔丹等人为一个伪科学产品站台,有违一个医务工作者和公共卫生官员的基本伦理,应该对印度人民做出解释。当然,专家们的声讨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印度卫生部长瓦尔丹为印度教上师Baba Ramdev(右)的Coronil上市站台背书。2月21日,印度执政党——印人党(BJP)通过一项决议,宣布“在莫迪总理坚定的、能力出众、敏锐的、远见卓识的领导下,印度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胜利。”不久后,卫生部长瓦尔丹公开宣称,印度的新冠疫情结束了。当时的确诊人数已经开始接近日增两万,而瓦尔丹则再次受到印度医学专家们的嘲讽和抨击。
3月11日,长达6周以上的大壶节庆典开启,320万人集体沐浴恒河。随后,印度感染人数急剧增加。瓦尔丹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人们保持社交距离,随后发布了自己参加聚会的照片。这是什么样的神操作?
3月26日,新增确诊人数62000。当很多国家都在为本国民众获得新冠疫苗而奔走时,印度政府却在媒体上夸耀自己的疫苗外交,向世界多个国家捐赠并销售了印度生产的疫苗。此外,印度执政党致力于把莫迪打造成一个领导人民战胜新冠病毒的上师(Guru),并通过了一项议案,将莫迪的头像印在每一张政府颁发的疫苗接种证书上。
3月29日,洒红节来临。所有的防御措施都被解除,瓦尔丹推文宣称:“一切尽在掌控中。”与此同时,印度国家抗疫工作小组在整个2月和3月期间,没有开过一次碰头会。
4月4日,印度日感染人数突破10万;4月14日,突破20万;4月21日,突破30万。21日到25日,每日超过30万。有专家预测,到5月中旬,印度每日新增病例可能将高达50万例。
印度的这波疫情,由于中产以上家庭受到更大冲击,或许将对印度经济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同时,在全球大部分国家的疫情都有不同程度缓解的大背景下,印度双重变异病毒(印度甚至已经出现“三突变”毒株)会不会再次引发更广泛的传播,是未来几个星期的关键,也是全世界忧心忡忡的聚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