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talk消息(ID:laotalk),作者:老编辑1989,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
有些人可能会奇怪,维权车主从4S店闹到车展这样的“小事”,我们见得多了,一个黑头套的事情,干净利索又专业。比刹车失灵更恶劣的我们见过,比特斯拉更傲慢的我们见过,如何就被闹到了这步田地。事情一开始也是这么发展的,享受了上海速度的特斯拉今年315就有惊无险。这次也有官媒在上海的记者,最初把车展上闹出的动静称之为“杂音噪音”。但是很快,形势逆转了。
如果我们有一点大历史观。把 Google 、苹果、特斯拉三个美国科技公司入华进行横向比较。你会发现特斯拉现在的麻烦不成比例地少。Google的问题是审查,苹果是用户数据,而到了特斯拉这里,携带8个摄像头不间断采集视觉信息的 Model 3&Y ,从一开始就有国安方面的问题。数据中心的本土化是不够的,Tik Tok的风波之后,中国升级了计算机软件出口的补丁,算法不得出海。这意味着中美两个市场的自动驾驶,必须独立迭代,甚至不能互相启发。我相信这不是马斯克乐见的,所以一场博弈就在眼前。
特斯拉太幸运了,相比“涉黄”,“歧视中国用户”这样的帽子,特斯拉只不过是“傲慢”。之前几乎每一家美国科技公司,包括更早之前的外国车企,入华都是一道鬼门关。保尔森登长城,扎克伯格跑步。特斯拉碰到了贸易战,被树立为稳定外资扩大开放标杆,马斯克发了几条推特,被轿子抬进了中国。
二
这种幸运未必是一件好事,首先意味着中国团队还没有形成足够的权威。在特斯拉这样的企业里,任何人如果汇报给马斯克,拿出把数据交给维权用户这样的方案,瞬间你就会失去马斯克的信任,然后就是被干掉,被取代。
去年特斯拉的一号工程是年底50万交付,任何人,哪怕以用户的名义,以安全的名义,希望公司的速度慢下来,防止未来有一天品牌和口碑受到损害,他的下场一定是卷铺盖走人。马斯克并不在乎,他可以亲口承认,不要购买产能扩张时期的车辆,因为油漆未干就可以被拖出去销售。
今年马斯克想要的交付数据变成了100万。
所以我们看到了,负责特斯拉中国GR、PR 事务和 Marketing 的陶琳(微博戏称阿姨)不断把锅甩出去,证明这是外界的攻击,而不是内部的问题。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套路。
这种套路就来自于完全不对称的权责体系。下级拥有无限责任,上级拥有无限权力。特斯拉自入华以来不断换人,陶阿姨能在这里呆够七年,靠的就是足够 loyal 足够 hustle 。这是这一代硅谷企业家推崇的公司文化。
你发一条微博想教陶阿姨做公关,陶阿姨的职场生存指南可以教你八学期……
三
刹车问题是个很专业的问题。
特斯拉公布的行车数据只能证明用户超过速、踩过刹车。不足以证这起事故的原因是因为刹车助力不足,还是车主撒谎根本就没有全力制动,全靠AEB主动刹车救了他一命。这个需要博世 iBooster 系统的电传数据。
如果专业的机构证明了,某些情况下,这个刹车问题属于设计缺陷或者质量问题导致的,那也很好办,召回。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市场被责令召回过一次了,因为前悬架后连杆导致的安全隐患。
但是现在的舆论没有耐心等待专业的结果,更多情绪化的输出是,傲慢的特斯拉滚出中国。
特斯拉全资进入中国的三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突然加速的三年。今年的上海车展,尤其有一种明显的推背感。国产新能源不仅能在20到30万之间提供性价比碾压外资品牌的竞品,甚至可以把价格上探到50万和最顶尖的对手掰一掰腕子。
对于普通用户来讲,特斯拉的鲶鱼效应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对汽车消费的预期。到2023年,我相信从10万档到50万档,中国车主会买到过去自己难以想象的高配置好车。BBA的入门卖标车会无人问津,加减减配的合资车企会关门大吉。
蔚来10万台整车下线时,马斯克主动发来祝贺,这是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情怀。
未来,半年,一年,甚至两三年,特斯拉的负面会因为数据问题的博弈,会因为这家公司的治理缺陷在中国不断发酵。普通人对待特斯拉的态度应该是批倒搞臭,还是耐心等待他们解决问题,我相信很多人会有正确答案。
one more thing ……
最后我们不妨假设一个问题,如果当初特斯拉像丰田本田大众通用一样,50%国企控股,4S店交给各省市那些过去把持着豪华车销售的渠道控制。
你会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到特斯拉?而如果像现在一样出了事故,用户怀疑刹车有问题,要求提供数据,到4S店闹完去车展闹。 结果又会是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talk消息(ID:laotalk),作者:老编辑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