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发布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导致中国年轻人对西方态度大幅转变,有九成受访者认为中国可以平视或俯视西方。他们还认为,中国在社会治安、人权领域已经超越西方国家。学者分析,习近平倡导的这种“平视世界”思维背后,是一种加大控制,甚至扩张的野心。

带有强烈的中国民族主义和官方意识形态色彩的《环球时报》4月20日刊出一份《中国年轻人‘西方观’变化》的最新民调。

调查发现,在15岁至35岁的中国年轻人中,认为中国可以“平视”西方的达到近五成,而认为应 “俯视” 西方的受访者也高达四成一。这两个数字在过去五年来大幅上升。



习近平表示“中国已经可以平视世界”,这是媒体对此的报道截图。


这份民调由“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在4月9日至12日透过网路问卷方式进行。报导称,收回有效问卷1281份,受访者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100多座城市。

“首先,这种调查本身的可信度是很低的。”美国乔治城大学亚洲法中心研究员赵思乐告诉本台。多位受访学者也都对在严格言论控制下,中国官媒所做的“民调”抱持怀疑态度,但也都观察到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内部高涨的情况。

环时民调问受访者,“5年前提到西方国家,心裡是什麽感觉? ”,选择“羡慕、崇拜、尊重、自歎不如”等仰视态度的受访者占37.2%;选择“对等、平视、没感觉”等平视态度的受访者占42.1%;而选择“没什麽了不起、鄙视、讨厌”等俯视态度的受访者占18.4%。

在回答“今天提到西方国家,您心里是什么感觉”这一问题时,上述三组数字分别变成“仰视”者8.1%;“平视”者有48.3%;“俯视”的受访者则上升至41.7%。

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受访者将中国在新冠疫情的防控表现列为中国“平视”西方的标志性事件。其他让中国年轻人对西方态度转变的主要因素还包含: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经济相较西方持续成长、以及“中国脱贫攻坚战收官”。

调查还发现, 当被问及“中国在哪些领域的影响力已超越西方国家”时,60.3%的受访者认为是“社会治安”,57.1%的受访者回答“对人权的尊重”,选择“历史文化”的受访者占53%。

习近平一声令下 全民一起“平视世界”?


上述几项“标志性事件”与中国官方过去一年来大力宣传的叙事完全吻合。在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任教的中国法律学者滕彪看来,打压言论自由、抓捕民主运动人士、关押新疆少数民族的中国,却能够在内部塑造一种中国人权至上的假象,是“极大的讽刺”。“这恰好说明大多数民众受到官方宣传系统的洗脑,也反映官方要在内部塑造某种舆论以维护政权稳定。” 滕彪说。

习近平于今年3月6日的全国政协联组会议上提出“平视世界”的概念。

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习近平在会中感叹,“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

报导接著写道,“笑声里,是一代代中华儿女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苦干实干,是亿万人民敢闯敢干的豪情壮志。”

3月19日美中高层在阿拉斯加交锋后,中国官媒再次大幅炒作“平视世界”的论调。

“透过这次对话,中国传递出自己的声音;更展现中国和这个世界互动的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我们可以完全平视这个世界了。再具体一点,就是可以平视西方和美国了。”央视当家主播康辉的一段发言,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了热搜,累积超过5.5亿的观看数。

4月16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接受美联社访问时,被问到中国新的外交政策或思路转变时,再次提到了平视世界的说法。

“没有任何国家可以高人一等,高高在上,更不应该把其他国家分成三六九等,贴上‘民主国家’、‘威权国家’、‘失败国家’、甚至‘无赖国家’等各种标签,这都是不允许的……”乐玉成说,“我们对他国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是平视。”

扭曲又危险的“平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AP)


赵思乐分析,在国际关係上,这种“平视、俯视、仰视”反映中国与世界的脱节,更可能加大民主国家对中国的警惕。

“中国论述框架的根本仍不是一个平等的概念,而是以国力强大来决定能否平视世界,甚至隐含着我们以前是仰视,现在终于可以平视了。这裡面又涵盖的逻辑是,难道你继续强大,就要变成俯视世界吗? ” 赵思乐说,这种论述把国家地位与国力相关联,而不是以主权国家的相互平等作为基础,导致“国家间仍有一种辗压与被辗压、剥削与被剥削的关係。”

滕彪也进一步分析,中国对澳大利亚不公平的经济打压、对欧盟等西方民主国家的反制裁与战狼外交战,就是出于这种扭曲的“中国平视世界”的世界观。

在信息被严格控制的中国互联网上,“平视世界”正在成为一种整齐划一的点评留言模式。不过也有些网友默默吐槽,笑问继“学‘习’强国”之后,“‘平’视世界”又是哪位官员拍领导马屁之作?也有网友自我解嘲,“先让中国人翻过那堵高高的防火牆,再来谈平视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