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斯钦

铁矿石,中国是全球最大买家,本该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客户爸爸”;稀土,中国是全球最大卖家,本可以卡别的国家的脖子。

但“最大”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好运,反而处处遭西方遏制 ,毫无主动权,一度任人宰割。

为什么?罪魁祸首就是中企间相互残害的价格战。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单一高纯稀土的产量就已占全球90%的市场份额,具备“挟稀土以令天下”的市场优势地位。



然而,作为稀土大国的中国却并不掌握稀土定价权。一个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的工业“黄金”,愣是在国际市场上卖出了“白菜价”。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指出,在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中,我国稀土出口损失外汇达几十亿美元!

彼时,从央企到私企,从老板到村民,无数人疯狂涌入稀土行业。短短二十年,国内的稀土相关企业就从当初的不到十家,迅速扩张至四百多家。

有些村民甚至在家里建起小作坊,土法提炼稀土,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当时全球稀土总需求量为10万吨,但国内的生产能力却达到了12万-15万吨。市场上稀土供过于求,价格战自然成为各个稀土生产商竞争的主要手段。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一位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的领导指出:“解决稀土资源被贱卖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资源的可控性。”

就在国内大打稀土价格战之时,美国、日本、韩国早已逢低大肆购入,储备了足足够用二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稀土资源,所以他们丝毫不担心中国会提升稀土价格。



另外一个被价格战重创的关键行业是机床。

2008年,国内还有两家企业跻身全球top10。但到了如今,全球机床top10全是德国、日本、美国的企业,中国机床的退步可谓相当明显。

这也是中企内卷害的。

2008年后,各地机床企业纷纷投资扩产,市场中又新增了几百家机床企业。由于中低端机床产能的急剧扩张,造成了结构性的供大于求。这些企业为了活下去,只能打价格战。

2020年8月,因长期价格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曾是世界第一的沈阳机床集团宣布破产重整。



亏损的并不止沈机一家。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机床企业有15.1%出现亏损,2020年,这一数字更是扩大到24.1%。

中国人内讧,占便宜的仍然是外资。

国外机床巨头主要经营高端市场,且具备垄断性的市场地位。国内机床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厮杀,价格战打得越激烈就越没心力冲击高端市场,外资巨头们就能坐收渔利,行业地位更加稳固。



对于价格战,华为任正非认为,一家企业的成功不是靠低价去赢得市场,而应该要靠技术。

“低价格、低质量、低成本,会摧毁我们未来的战略竞争力。企业必须有合理的盈利,才会去持续投资研发。没有适当的利润积累,把利润打这么低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战略上破坏这个产品。”

虽然任正非早已道破玄机,道理谁都懂,但光懂道理过不好一生的人和企业,一点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