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处理后排入太平洋,而排海的处理水中仍将会有氚等核素残留,引发安全担忧。日媒16日报道称,除福岛第一核电站之外,位于日本首都圈的东海再处理设施也向太平洋排放废水,其在过去30年中排放的废水的含氚量是福岛处理水的5倍。
据《东京新闻》报道,东京电力公司称,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中包含63种放射性物质,通过核素去除设备(ALPS)可将大多数放射性物质的浓度降至标准线以下,而氚较难去除。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的估算,目前福岛核电站储水罐中的上百万吨污水经过处理后,残留的氚仍有约860万亿贝可勒尔。由于处理水排海需要30年时间,而氚的半衰期为12.3年,因此排入海中的氚含量可能会有所减少。
至于位于日本茨城县东海村的东海再处理设施,其自1977年启动核废料处理作业,一直运营至2007年,在2018年该设施的报废计划获批。根据日本原子能机构的统计,从1977年至2007年,东海再处理设施处理了1140吨乏燃料,在此过程中废水直接从茨城县海岸持续排入太平洋,含氚总量约为4500万亿贝可勒尔,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中含氚总量的5倍。
另据共同社报道,东海再处理设施报废计划获批后,报废作业需要约70年,预计日本将投入约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79亿元)经费。截至今年2月,除福岛第一核电站之外,日本国内商业核电站已决定报废18座反应堆,这将产生逾16万吨放射性废弃物,其中辐射水平较高的放射性废弃物将埋入超70米深的地下,而辐射水平较低的将埋在较浅的地下。日本原子能学会的报告称,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反应堆报废最多将产生780万吨放射性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