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这是1992年有季度GDP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18.3%的超高增速背景是去年一季度同比负增长6.8%的超低基数。即便如此,数据也展现出中国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
中国统计局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但恢复基础还不牢固。受访经济学家认为,贸易和工业在下半年可能无法保持如此强劲的势头。
低基数效应
即便对于高速增长30年的中国经济而言,18.3%的GDP增速也高得异乎寻常。
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最快的五年是从2003年到2007年——维持在10%到14.5%之间,连续五年增速维持在两位数。增速最高的记录则是在1984年创造的15.19%。
2012年后,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从7.8%逐步放缓到6%。由此可见18.3%的增速之高。
但18.3%的增速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相比几年前突然提速三倍,而是受到低基数效应影响——由于去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受到疫情打击,罕见地下降6.8%,因此使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速看起来偏高。
图像来源,GETTY IMAGE
图像加注文字,18.3%的增速受到低基数效应影响,去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受到疫情打击,罕见地下降6.8%。
剔除掉低基数因素或许能帮我们更好理解这一数据的含义。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胡荣向BBC表示,一个比较客观的数字是,今年第一季度的GDP相对于2019年第一季度GDP的同比增长。经过计算,这个数字是10.3%,相当于每年增速5.15%,这和中国经济在目前体量下通常期望的增长率保持一致。
强劲复苏
5.15%的年均增速,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一季度经济的强劲复苏,一方面源于春节期间“就地过年”的号召,使工作时长相比往年增加,相比中国疫情最严重的去年,增幅更明显。
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学家苏月向BBC中文表示,“中国GDP数据显示,经济复苏的基础是广泛的。春节期间鼓励流动人口留在大城市的特殊安排,对工业活动、零售额和出口都有积极影响。这有助于工厂在节后加快恢复生产。”
胡荣认为,主要原因是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各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都得以恢复以及稳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较前值2.1%变化明显。同时,两年均值4.7%,增速与疫情前缺口明显缩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主要是疫情持续受控,国内居民就业和收入持续改善,此前被压抑的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文娱等服务性相关需求恢复性增长。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口的强劲增长,在过去的几个月都录得强劲增长,并有望在全年继续保持。”胡荣称。
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数据尤其抢眼——比去年同期增长29.2%,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速达20.5%。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8.4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6万亿元,增长19.3%;贸易顺差7592.9亿元,扩大690.6%。
背后的原因是,疫情下中国的制造能力不断改善,而欧美等发达地区的产能则在疫情反复下受到限制,供给能力迟迟难以修复。疫情控制差异导致中国的供给能力要远高于国外,出口产生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不过苏月认为,有可能部分订单的生产和出口已经提前到第一季度。这意味着,由于缺乏刺激国内经济的措施,今年剩下的时间贸易和国内工业活动可能无法保持如此强劲的势头。
未来走势
“展望未来,正常化趋势可能会持续到今年剩下的时间,预计国内消费将是主要的增长动力。”摩根资管全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表示。
相比之下,中国的消费恢复慢于其他经济活动。同样,以两年拉平来看,中国的消费平均增速仍然只有4.2%,不及2019年同期9.5%,显示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退,也意味着未来消费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苏月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将出台更多支持国内经济的政策,届时随着世界其他地区供应的回升,出口贡献将逐渐减少。而且中国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第三季度开始,可能会出台一些刺激消费的措施,比如向某些城市的居民派发更多的数字人民币。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对于今年剩下三个季度的预测,Union Bancaire Privée(香港)经济学家卡萨诺瓦(Carlos Casanova)预计,二季度GDP增速将放缓至6.1%,今年剩余三个季度平均增速5.5%。但是,由于一季度基数低,预计年化增长率将轻松超过官方6%以上的目标,达到8.6%。
总体来看,胡荣认为,中国经济仍然会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提供主要引擎。由于世界其他经济体大多仍受困于疫情,而总体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得益于正常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恢复与增长,而并不依赖于大规模的货币或财政激励政策,所以这类增长更为健康,也更为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