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全中国消费者抵制H&M才过去三周,

人们还对H&M和BCI对新疆地区强迫劳动、抵制新疆棉花的事记得一清二楚。

H&M固然是又傻又坏,但它和耐克、阿迪、Zara等诸多会员品牌的背后,

是一个制定行业标准、贩卖标准的协会:BetterCotton,简称BCI。



这个协会才是这起事件真正的始作俑者。

最近几天,BCI悄默声干了件事:

BCI官网上那份声称新疆地区存在强迫劳动的声明,

被偷偷地下架了。

这篇引起零售业地震的声明原文如下:



(图源:CGTN)

可现在呢?

该网站查无此文。



(图源:CGTN)

但是,BCI仍然在抵制新疆棉花,立场并没有变。

在其官网上关于强迫劳动调查组的问答中,BCI协会称“即使工作组的建议被落实,仍不会恢复对新疆棉花的认证。

至于何时会恢复认证,取决于更全面的考虑和调查。

把声明偷偷下架的原因呢,

应该只是该组织在中国损失惨重,为了钱稍微妥协罢了。

这波骚操作,真的是当什么还要立个牌坊。



三周以前,H&M开始被全中国消费者抵制。

中国作为H&M全球第四大市场,长期对品牌销量做了不少贡献,这个品牌能够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质量好坏咱先不说。

中国消费者的地位举足轻重,很多人都买过他家的打底衫或者牛仔裤。

根据2017年的财报显示,国际知名服装零售巨头H&M全球店铺数量达到4474家,中国门店总数高达405家。



可你知道H&M的棉花来自哪吗?

它可能来自东南亚、欧盟、甚至美国,唯独没有中国的新疆棉。

是不是新疆棉的质量太差了?H&M不愿意采购。

当然不是,是因为H&M认为中国新疆产出的棉花存在强迫劳动采集的行为,  换句话说,就是新疆的棉花“没有人权”。



H&M堂而皇之的在官网上发布了一个所谓的“禁止调查声明”,大致的内容就是——

H&M集团深切关注新疆地区,从某些民间组织的嘴里和西方媒体那儿听说新疆地区强迫劳动,以及歧视少数民族。

于是,禁止新疆棉出现在他们的采购链中。

此举涉及H&M全球1700家制造业工厂,1600万雇员,每一个厂子都不能使用新疆棉。

(H&M官方声明)

不光如此,H&M给每一个供应商都发了承诺书,逼迫大家在上面签字,承诺不使用新疆棉,否则永不合作。

被逼无奈下,很多人都选择签字。

(供应商提供)

黄轩、宋茜等多位艺人公开宣布与H&M解除合作。

一边赚着中国人的钱,一边给中国下套,这个生意不做也罢。







但让人好奇的是,H&M凭啥说新疆棉没有人权?

新疆棉没有人权,长江棉和黄河棉难道就有人权了吗?

中国三大产棉区,新疆、长江、黄河难道就没有少数民族?

其实,H&M这个手段早在13年就对乌兹别克用过了,理由都是一样,乌兹别克的棉花“没有人权”。



“乌兹别克90%棉花系用人工采收,而所有棉花收成的半数,是由国家支持的强迫性劳工采摘;

另年纪轻如9岁的幼童甚至被迫一年工作长达3个月,以填补自愿性成年人劳动力之短缺。”

这是国际反奴役组织的调查,H&M依据的也是这个调查。



发展中国家不让农民用手收棉花,难道都像美国一样花钱买一台收割机?

H&M用这一招大大限制了乌兹别克的棉花产业发展。

乌兹别克为全球第6大棉花生产国及第3大出口国,每年出口约85万吨棉花,收益金额超过10亿美元。

逼迫供应商签署协议,只让供应商选择指定的棉产地,美其名曰保护人权,实则是变相限制地区经济。



但是中国的产量和乌兹别克不同,新疆棉花占中国棉花产量的87%以上,占全球的五分之一。

美国每年进口含有新疆棉花的纺织品,保守估计15亿件,总值至少200亿美刀。

供应商无法再使用便宜的棉花,只能转头购买价格昂贵的原材料。



但H&M心想,光是靠声讨人权什么时候是个头,不如在“环保”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

于是2019年,海恩斯莫里斯集团(H&M Group)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绩效报告:

表示去年97%的棉花为可回收或是可持续来源,并从19年起希望不再使用传统棉花。

而且到2030年100%的材料以可持续或是更可持续的方式采购。



也就是说,再过10年左右,发展中国家的低价棉几乎可以完全淘汰。

供应商能够选择的棉产地也非常有限了。



那么问题来了,今天搞人权,明天弄环保,对H&M这个零售巨头有什么好处?

这就要讲一下西方社会和商人的逻辑了——

一流国家定标准二流国家建品牌末流国家卖商品

顶端永远掌握在自己人的手里,只要标准一直存在,H&M就有钱赚。



H&M是坏,但是更坏的还在它的背后,一个制定行业标准的组织——

BCI



BCI是什么?

全称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

是一个组织、一个标准,会员必须使用它们认可的“棉花”,才可以使用BCI的标志。

BCI做了什么?

2020年3月,BCI将新疆棉定义为强迫劳动的产物,并暂停了新疆棉花的许可。

(来源:BCI)

说白了,BCI就是一个卖标准的公司,它的认可被大众认为是好产品,久而久之,BCI成了一个好棉花的认证。

再进一步说,BCI就是整个棉花行业的NGO组织。

西方国家的NGO组织真正的威力在于——

它没有成文法律制约,全靠自愿,但是有很强的强制性,可以直接打击一个国家的产业链。



具体可以参考一下,西方国家和NGO组织野生救援之间的“配合战”。

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关键时候打你个措手不及。

2010年,一名澳大利亚记者在采访奥巴马时问,中国有超过10亿人口,将来会不会富强起来,拥有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水平?

奥巴马对着镜头回答说:“如果超过10亿的中国人也过上与澳大利亚、美国人同样的生活方式,那么,全世界都将处于非常悲惨的境遇,因为地球会无法承受。”





奥巴马对中国算是友好的了,但在他的思维里,中国人不配过美国人的生活。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

美国约3.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不到5%,却用掉了全世界1/3的纸张,1/4的石油,23%的煤炭,27%的铝和19%的铜。

另据世界银行2018年的数据,美国的人均能耗为6.79吨,是中国人的3倍。



于是才有了接下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碳排放的限制。

这个话题最开始就是这些环保的NGO组织炒起来了的,要中国人少吃肉,表面上是要求环保。

实际上,是通过环保,抑制中国的碳排放。

碳排放=中国发展。



通过NGO的造势,西方国家讲议题上升到世界层面召开多国会议,从而胁迫中国接受这个标准。

这也是为什么在十四五的纲要中,中国要大力发展碳中和产业,就是为了摆脱西方的封锁。



回到H&M事件中,BCI本质上和这些NGO组织没有区别。

早年间确实存在很多非盈利的NGO,但是现在开始普遍谋求盈利(以捐款形成的基金进行投资等)。

大量原本号称“政治中立”的产业NGO,已经开始选边站,沦为博弈工具。



BCI在世界棉花行业享有盛誉之前,的确是做过一些对的事情,比如报道不合法劳工以及棉花造假。

但是本质上还是需要钱的,没人会拒绝钱。

纺织业的同行都明白现在的BCI就是为了圈钱,但是没办法整个行业都是按照它的标准来,你要出口海外,就要按人家的规定办。

要加入BCI首先要交钱,然后完成课程。



每次出货,需要提供BCI证书时,再交一笔钱。这个费用是按照面料的用纱重量来计算。

可持续发展并不重要,可持续收钱才是重点。

那么市面上所有打着BCI标签的棉织品都是BCI棉吗?

恰恰相反,市面贴着BCI棉的商品大多数都是非BCI棉。

因为,这其中可操作的空间太多了,只要花钱就可以出具BCI认证,偷梁换柱情况太多。





BCI为了恰饭,搞出了这么一个事儿,H&M也紧跟其后随声附和。

但是制裁到了最后,苦了的只有新疆种棉花的农民。

棉花还是一种尝试,把中国某种产品,试探把比如农产品这种比较次要的,供应链上重要性较低的物资全面隔离于世界市场之外。

逐步再拓展到其他领域,从而将中国的重要性在全球供应链上逐步降低,最终达到隔绝的目的。



棉花行业只是其中一个,说实话,还有很多行业的标准都是西方设定的,一旦他们想要发力,我们确实被动。

这些年中国也在致力于制定标准,并且比美国更严格。

例如:基站电磁辐射的标准,中国远高国外。

国内<40μW/cm²

欧盟<450μW/cm²

日本<600μW/cm²

美国:与日本相同

最后再吐糟一下H&M,作为一个快消品质量也是奇差,除了便宜没有任何优势。



至于H&M的设计,大家早就是心知肚明,完全是仿造大牌的款式和版型。

一个靠抄袭,没有原创的快消品牌既然这么讨厌中国,中国人也不会忝着脸去买,可替代的商品太多了。

H&M、BCI,慢走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