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老艺术家,题图来自:unsplash


要说去福建打卡,第一个跳出各位脑海的城市,大概率会是厦门。


厦门,真是旅行目的地中的老网红了。


鼓浪屿上岛船票一票难求,厦门大学食堂排队排成火车站售票厅,几乎成了网红厦门在每个小长假的固定打开方式。


△厦门已成为热门旅游城市<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厦门已成为热门旅游城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厦门一水之隔、动车不到二十分钟便可抵达的漳州。


要慢生活,这里有比福州更加人少宁静的古城、古村和古街;要看海,这里有比鼓浪屿更长、更明净的海岸线;要寻回旧时光,这里有比永定更庞大、更神秘的土楼群;要美食,这里更有馋哭隔壁泉州启发了台南小吃的纯正闽南风味。


这里集合了宝藏城市该有的一切,却唯独没有沦陷于人从众的流量中。


宜居更宜玩,可以漫无目的逛吃逛喝的漳州,作为“社畜”们短暂出逃的随心飞备选,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一、福建最南端,有名字最土的楼


漳州不出圈,但漳州的土楼早已在各路电影中刷足了存在感。


关于谁是福建土楼的带头大哥,龙岩永定和漳州南靖一直互不相让,但老艺术家私心觉得,论土楼,还是先把麦克风交给漳州南靖。


历史最久远、距今已有460多年的土楼——“一德楼”的残垣在此;第一次记载“土楼”的历史资料《海城县志》也在此。论数量规模,南靖土楼也远超永定土楼——风头不及后者,主要还是因为囿于深山密林中,晚了许多年才为世人所知。


△匿于深山之中的漳州土楼。/flickr<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匿于深山之中的漳州土楼。/flickr


一个地区的建筑往往是当地文化历史变迁的忠实记录者,土楼之于漳州同样如此。


自武则天在此建漳州郡后,唐宋时期不断有汉人南迁至此。可前有“瘴疠之地”山林猛兽的突袭,后有海上倭寇频繁来犯,做个夜不闭户的文明人显然行不通了。


有道是“人多力量大”,共享祖宗的宗亲家族一合计,还是群居更安全。这就对住宿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尽可能多地住人;各家各户之间要有私密空间;还要有公共活动区域;最重要的是,能把危险关在外面。


于是,在日本海盗最为猖狂的明朝,一座座“接空楼阁兮跨层层”、宛如堡垒的土楼在漳州拔地而起。


△与世隔绝的土楼。/Wikipedia<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与世隔绝的土楼。/Wikipedia


在民间的笑谈中,这群外形奇特的建筑,曾因其卫星成像如巨洞深渊,还一度被美国间谍误以为是“核反应堆”甚至“导弹发射井”。


厚达数米的外墙和扎实的夯土构造,使土楼从外面看确实像极了某种军事工程,可推开那仅有的一扇大门,映入眼帘的却是极富生活气息的田园乌托邦。


△土楼之下正在交谈的人们。/flickr<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土楼之下正在交谈的人们。/flickr


一楼做厨房,二楼当粮仓,三楼是左邻右舍通廊式的居室。中空的巨大天井处挖有水井,是娱乐空间,也可做饲喂家禽之用。只要囤粮够多,数百号人关起门来自得其乐地生活上几个月,可以说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不管是原创国漫《大鱼海棠》,还是出口转内销的《花木兰》,土楼都以正圆形出现。可脱胎于后高前低、形如当今四合院“五凤楼”的土楼,却是先有方形,再有圆的。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出现的漳州土楼。/《大鱼海棠》<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出现的漳州土楼。/《大鱼海棠》


而在这座号称“福建土楼故里”的千年古县——漳州南靖,你可以尽情感受土楼的方圆、参差。


比如各色土楼星罗棋布的云水谣古镇,村前村后便耸立着一方一圆的两座大型土楼:内通廊式的方楼和贵楼,以及双圆环式的怀远楼,是古代阴阳学说天圆地方的格局体现。


其中和贵楼是福建最高的土楼,雍正时期能把民居建成高达21.5米的5层高楼已属不易,更绝的是,这栋楼还建在一片土质湿润、脚感软绵的沼泽地上。历经两百多年风雨仍结构完好无损,这栋土楼算得上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而南靖田螺坑村,更是在土楼外形上把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个黄姓客家人聚集的小村落里,站在环山的山腰处,你可以看到依据五行排列、三圆一方一椭圆的五座土楼。


这个被吃货们形容为“四菜一汤”的土楼群,俯瞰时布局工整,犹如一朵梅花盛放;但近观,五座土楼却高低错落,层层相继,宛如宫殿,夜晚亮灯时,还真有一份形同布达拉宫的风情。


△“四菜一汤”的土楼群。/Wikipedia<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四菜一汤”的土楼群。/Wikipedia


漳州的土楼群里不仅有“小布达拉宫”,还有“小比萨斜塔”。


被称为“闽西南土楼之母”的裕昌楼,回廊支柱左倾右斜、东倒西歪,最大倾斜角度甚至达到了15度。传闻是建造土楼的工匠不满主人对餐食的克扣,故意报复式地量错了二楼梁柱的尺寸。


这样一栋看上去风都能吹倒的斜楼,居然从元朝撑到了今天,成了福建现存完整的土楼中最古老的一座。


△东倒西歪的裕昌楼。/Wikipedia<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东倒西歪的裕昌楼。/Wikipedia


不按常理出牌的,还有被戏称为“东方金字塔”的锦江楼——始建者的妻儿子孙,先后在原有的三层主楼外围扩建,最终便有了这座呈生日蛋糕状、内高外低的建筑。


可漳州土楼的奇,并不止于外部形态,内部格局才见真章。


被誉为“圆楼之宝”“土楼之王”的华安二宜楼,通过熟练运用几何学,将土楼进行了颇为巧妙的分割,每家都有独立的厨房、天井、祖堂和卧室,且各家各户的使用面积完全相等。这种让处女座倍感舒适的公平布局,也是宗亲间和平相处的重要基础。


2008年,48座福建土楼因“它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


而这,也成了漳州城市气质的最好注解。


二、漳州平原,可种桃李,也可种春风


地处福建最南端、夹在广东潮州和福建泉州之间的漳州,原本是一片广袤的冲积平原,既环山又临海,自古便是老天赏饭吃的优质选手。


在闭关锁国的那些年,中国对外开放的港口仅为两个,其中澳门只允许国外的船只入港,不允许华船出港,而漳州的月港正好相反。


明朝时,漳州的商人一度垄断了中国对外的海上贸易。


△1850年在漳州九龙江的贸易船只。/Wikipedia<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1850年在漳州九龙江的贸易船只。/Wikipedia


漳州人用闽南出产的高岭土,仿照景德镇烧制青花瓷器贩卖给葡萄牙人。这种花型纹路极具欧洲风格的瓷器,从漳州走出国门;远渡重洋的月港商人,也四处网罗未曾见过的新鲜玩意儿,从漳州输入国内。


密布的水网,在河道淤泥之上冲出了如同成片沙洲相连的漳州平原。肥沃的土质,让那些由月港入关的植株或种子,一遇上漳州的土地,便可落地生根。


△漳州月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处。/Wikipedia<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漳州月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处。/Wikipedia


越南传入的水稻、菲律宾传入的烟草和红薯,甚至南美洲传入的辣椒,都是先在这块“插根扁担可发芽”的平原之上安家落户,再拓展版图,从而成为滋养所有中国人味蕾的家常食物。


而漳州得天独厚的气候,也让原本平平无奇的农作物,在此镌刻上了更为绵长甘甜的味道。


△六鳌半岛。/pixabay<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六鳌半岛。/pixabay


六鳌半岛上利于糖分沉淀的沙土,孕育了糖心返蜜的六鳌蜜薯;背山面海,温暖且湿润的云霄,长出了艳绝全国的枇杷;平和县,有乾隆年间就被钦点为宫廷贡品的琯溪蜜柚;龙海区,则盛产果大、色赤、味甜的浮宫杨梅。


除此之外,长泰的芦柑、火田的菠萝、下河的杨桃、乌石的荔枝、诏安的青梅,甚至龙海的水仙花、南靖的兰花、竹塔村的泥蚶,无一不可为漳州代言。


△果大色赤味甜的浮宫杨梅<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果大色赤味甜的浮宫杨梅


出生于漳州的林语堂,就曾在小说中借主角之口,对物产丰饶的故土表达过敬佩:


“世界上还有比我们这儿更美的山谷吗?我们也有香蕉、甘蔗、朱栾、桃子和橘子。还有各种鱼类和青菜。外国港口有的东西,我们哪一样没有呢?”


作为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最多的城市,“鱼米花果之乡”的赞誉,对于漳州可算是实至名归。


△物产丰饶而风光宁静的漳州。/flickr<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物产丰饶而风光宁静的漳州。/flickr


而从漳州走向全国的,并不只有鱼米花果。


1996年,全国第一个消费者权益申诉服务台“12315”在漳州问世;同一时间,同样首创于漳州的报警服务台“110”也是从这里出发,用4个月的时间推广,而后遍布全国。


原来,漳州人对安居和乐业的向往,早在25年前,就已经走在前列。


三、林语堂的故乡,可比厦门好吃多了


日升月落,曾在历史上搅动风云的漳州,犹如身怀绝学的世外高人,如今已归隐田园多年。


外界纷扰如何,漳州始终是慢的。


△因为电影《左耳》的拍摄而走红的东山岛。/unsplash<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因为电影《左耳》的拍摄而走红的东山岛。/unsplash


不管是云水谣古镇静谧的流水、遮天蔽日的古榕树、吱呀作响的水车,还是东山岛徐徐的海风、几乎看不到车流的环海公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赶海人……


不管是镇海角上静默无言的红白灯塔、只有牛群漫步的青青牧场;还是一身粉红、却以纪念碑谷的造型透出些许落寞的火山岛地质公园……


从“九街十三巷、三庵、二院、一株榕树不见天”的古漳州,到如今和人山人海的厦门做着邻居、人口逐渐破五的漳州,但凡时间遇上漳州这位氛围美人,总是不自觉地按下了慢速键。


即便是汇聚了“唐朝庙宇、宋代府学、明清牌坊和民国骑楼”、寻常巷陌交错的漳州古街,也要比别处日渐商业化、网红化的古街区少一分喧嚣,多一分人间烟火气。


如同锦里或南锣鼓巷每天都挤满了八方来客,但漳州古街,依旧是漳州人的古街。


△漳州古城<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漳州古城


在这样一个使人放空、无事挂心头的“结界”里,如何把舌尖的寻常美味转化为心头的丝丝温存,便成了唯一紧要的事。


在漳州流行着一句俗话:“好玩在苏杭二州,好吃在福建漳州。”在吃上面,漳州从来都是有底气的。三百年前,漳州人渡海进入台南,和漳州人一同上岛的美食基因,也写满了台南小吃因何味美的密码。


而最纯正的闽南古早味,凝聚在漳州人日常的饮茶和吃面中。


△漳州人爱喝茶。<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漳州人爱喝茶。


“事无大小,先来呷茶”,在漳州人的开门七件事里,茶是绝对的C位。


进门第一件事是烧水,第二件事便是泡茶,哪怕是逛公园,老漳州人也会随身携带茶具、水壶和可以随时随地加热的酒精灯,随便找个树荫,三五老友就能饮茶闲聊上半天。


身居盛产铁观音的闽南,漳州人爱饮且善饮铁观音。喝茶时,还要有配茶的甜点。花生和麦芽糖做成的贡糖、口感软糯的麻糍和桔红糕…甭管什么,甜就完事了。


△铁观音。/Wikipedia<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铁观音。/Wikipedia


和甜味一样让漳州人戒不掉的,还有漳州的面。


在这里,普普通通的碱水面条加入一勺用猪肉、海味熬煮勾芡的汤汁,再配上卤肠、炸肉、鱼丸等豪华配料,就成了一口入魂、宴席上永不缺席的卤面。


△干拌面<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干拌面


漳州人吃面的花样可不少。把碱面团成饼,摊熟后淋上沙茶酱,搭配卤味和炸物,便成独具特色的漳州手抓面;或者用碱面做成的面饼,直接刷上酱料,卷入油炸过的豆干,一份豆干面里,也有别处难得一见的漳州特色;而这里的沙茶面,也因为加入了花生酱,比厦门多了一层风味。


△沙茶面<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沙茶面


一碗高碳水的面食下肚后,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一杯加了片仔癀草的甘蔗汁,清新的草药香气和微苦,混合着蔗糖的甘甜,就是漳州夏天独有的味道。


而这些仅属于漳州的味道,更让漳州的美,成为独有。


参考资料

《距厦门1h,有座隐匿千年的古城,你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过,却是福建人心中的No.1!》驴叔,2019

《导弹发射井?还申遗成功了……》.瞭望智库,2020

《除了土楼,漳州还有什么?》福建共青团,2021

《游客才去厦门,福建当地老饕都爱去漳州》寻味星球,2020


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老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