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过去的数年时间形成了一个投资额十万亿元的市场。但是自2017年开始规范以来,PPP的发展速度逐渐慢了下来。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杜涛,原文标题:《PPP又起来了?项目决定方式》,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导读


  1. 据了解,数个省财政部门已经开始2020年的财政决算,不少县市的数据在决算之时数字下降的比较厉害,对于财承来说,也意味着分母在缩小。


  2.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未来的选择不止是PPP,还有EPC\ABO等。


2021年春天,PPP再次走出新一波行情。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由于2021年监管层对专项债管理趋严,以及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在选择投资方式时通常会按照:PPP、EPC之类、专项债依次选择。按照项目来说,PPP用作大项目,小项目则选择专项债。


4月9日,一位中部某省咨询机构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2021年初PPP再次兴起与地方财政收支困难有关。因为专项债需要地方政府进行资金匹配,变相加重了地方财政的压力。所以地方政府会选择支出时间更长的PPP。其次便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大。”


据上述咨询机构人士了解,现在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政府项目融资的支持力度。比如,农业开发银行侧重于对TOT等存量项目的支持,而国家开发银行侧重于BOT类新项目的支持。


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过去的数年时间形成了一个投资额十万亿元的市场。但是自2017年开始规范以来,PPP的发展速度逐渐慢了下来。


据上述咨询机构人士介绍,这次政策性金融机构对PPP支持是全方面的。比如在担保方面,一般项目需要全额担保和抵押担保,PPP只需要增信担保,即:项目公司的股权比例。股东方提供一定的增信担保,当然,地方政府不提供增信担保。


这个情况能够维持多久还未可知。上述咨询机构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情况出现好转,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出现了极大的困难,这也意味着财承的缩小。“极有可能是情况好转了,却没有财承空间了”,他说道。


财承空间


财承是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


2015年4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提出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结论分为“通过论证”和“未通过论证”,“未通过论证”的项目,则不宜采用PPP模式。


但是,在2020年的2月13日,财政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03号——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三批)的决定》(以下简称“目录”),在其失效的财政规范性文件目录中,财政部关于PPP的三大文件全部在列,分别是关于印发《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数个省财政部门已经开始2020年的财政决算,不少县市的数据在决算之时数字下降的比较厉害,对于财承来说,也意味着分母在缩小。


一位地方政府的投融资人士表示,财承范围的缩小后,很多县区PPP财承部分将会超过10%。而且前述有关财承文件已经到时间废止后续又没有新文件出台,因此地方政府的相关领导普遍担心财承超过上述文件规定,而被问责。


“一些部门在考虑,是不是可以将2020年的数据剔除出去。毕竟去年由于疫情是较为特殊的一年,数据下降都很明显,这在统计上也可以讲的通”,他说道。


但是对于2021年的财政收入预期,据上述咨询机构人士了解地方政府普遍都有所准备。“预计2021年数字会比2020年好看,实际很难过。”


从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来看,1月~2月,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以及去年同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收入基数较低,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18.7%。


未来趋势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未来的选择不止是PPP,还有EPC\ABO等。


上述地方政府投融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之前发的专项债,使用情况并不好,且由于申请仓促导致很多手续需要变更,有些甚至要被问责,还要背负利息。另外,一些专项债项目因为地方政府需要配套资金导致财政压力很大,如果进行债贷组合,又很难操作。”


上述投融资人士所说的债贷组合,是指专项债匹配部分项目资金,剩余部分则需要地方政府自身来匹配,通常这部分需要用到银行贷款解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很乐观,而且这样操作也一定程度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


他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现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缺口比较大的项目,已经不建议发放专项债。在项目建设方面提出优先PPP,其次才是专项债。这也就是说能用PPP,先把PPP的财承用完,再选择其他方式,比如FEPC,最后选择专项债。


上述地方政府投融资人士表示,现在的选择比较多样化,选择ABO的比较多,有些地方政府为了避开法律规章的规定,进行多次嵌套,比如ABO+FEPC。ABO是授权(Authorize)—建设(Build)—运营(Operate)


他对记者举例:“现在环卫、农村污水处理都可以做特许经营,而且特许经营并没有限制本级国有企业进入。这也意味着只要招标完成,政策性金融机构能为其提供75%~80%的融资,剩下的20%部分可以让国有企业来出,而国有企业20%的部分则可以由施工企业来出保证金完成。”


“比如修个桥,地方政府没有钱。可以先通过平台公司做个FEPC,地方政府在和国企或者融资平台做个ABO”,上述地方政府投融资人士说,地方政府和国企之间有多重模式可以操作。


国企和施工单位,大的园区类,卖地、卖房、卖厂房增加收入,为了投资条例不允许,地方政府中间再加一个国有企业,穿透来看,所有的一切本质没有改变。钱还是来自政府,不过是时间和空间都被拉长了。而且政策性金融机构对PPP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农发行在几个省较为支持存量PPP项目。一定程度上在帮助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产,增加流动性。且农发行提供的项目并不局限于污水处理等现金流较为充裕的项目,还涉及厂房、体育馆等。比如最近某个地方将河道治理项目包装成发电和灌溉项目,就是从农发行贷款10亿元。


上述咨询机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现在地方政府普遍都紧抓政策性金融的宽松机会,对于没有渠道融资或者现金流来源的融资平台,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资源放到融资平台,然后再去贷款。地方政府把一些资源放到融资平台,增加资产和现金流。亏损不亏损无所谓,做大资产和现金流,去配合两行的贷款发放。


上述地方政府投融资人士表示,因为换届原因,现在在做的项目都是去年的老业务。如果遇到外地调任,业务普遍都要停3~4个月。尽管如此,他对于下半的行情,还是很乐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