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导火索,来自3月17日发生在亚特兰大的枪击事件。当日一名美国白人男性,持枪冲进3家按摩店,最后导致8人亡,其中6人是亚裔女性,此案进一步引发美国亚裔群体的担忧和愤怒。
游行中“停止仇恨亚裔”标牌
过去一年“仇亚”犯罪案件剧增
在过去一年中,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开始节节攀升。
根据加州大学仇恨与极端主义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相比2019年,美国“仇亚”暴力犯罪案件数量在2020年激增了150%,且这只是登记在案的数据;今年的农历新年后,又有数起针对亚裔长者的攻击事件。
亚裔老太太在路边被随机推倒死亡,亚裔消费者在超市结完账出门即被抢劫,吓得住在加州(亚裔人口比例高)的亚裔高龄人口不敢出门,日常生活用品只有依赖子女代为采购。
不仅如此,加州一间信息顾问公司更是在招聘广告里标明,“不能是亚洲人”、必须“没有工作签证的问题”。
人权倡导者认为,“仇亚”犯罪激增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部分政界和媒体不断宣扬亚洲人传播病毒,比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多次以“中国病毒”、“功夫流感”(kung flu)等字眼称呼新冠病毒,这很大程度上加深了美国社会仇视亚裔的观点。
游行中“亚裔不是病毒,种族歧视才是”标牌
该不该与孩子讨论种族歧视?
亚裔在美国社会一直被认为是安静的“模范少数族裔”,他们埋头工作、温和有礼、很少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也是沉默的“哑裔”。
可能是不习惯跟别人起正面冲突的文化使然,也可能是从小被父母教育要学会息事宁人,不少在美国长大的亚裔在遇到歧视时,大都会选择忍忍就过去了。
但随着越来越多人站出来发声,反仇视亚裔的议题引发高度关注之际,很多亚裔父母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如何和孩子解释这个话题。
目前,住在费城的40岁韩裔斯蒂芬妮·斯图伯(Stefany Stuber),在亚特兰大按摩店枪击案后,决定坐下来好好和7岁的女儿谈谈。
女儿会直接问她一些犀利的问题“为什么有人会因为对方是亚洲人就伤害他们?”“会有人只因为我的外表就想伤害我吗?”
自小被一对白人夫妇收养、在白人占多数的社区长大的斯蒂芬妮表示,从小她接触亚洲文化的机会很少,虽然家人对她视若己出,但仍有亲戚会给她取一些如Ching Wong、little konichiwa的绰号。
“我了解这背后的含义,我也了解这背后的无知,我知道这给了我什么样的感觉。”
因此,她希望女儿能够多了解相关方面的话题,因为这是为想出解决方案所踏出的第一步。
住在弗吉尼亚州北部郊区的日裔小林洋子(Yoko Kobayashi)也表示,她和丈夫考虑和11岁的儿子讨论仇亚议题,特别是想告诉他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一些典型”仇亚“事件,她儿子可能会在8月底回到学校上课。
图源赫芬顿邮报
然而,也有父母陷入纠结苦恼之中,担心孩子年龄太小、讨论此类话题会令他们感到不安,又希望能够提早让孩子了解潜在的威胁,未来能够保护好自己。
洛杉矶的心理学家和教授Michi Fu指出,父母想要延迟讨论复杂难搞的话题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亚裔父母大都认为当下缺少正确的讨论工具,或者觉得有时候必须要违心地说点”完美“的事。
她表示,种族歧视的创伤,无论是亲身经历、直接或间接目睹,都能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如何与孩子谈论种族歧视
和孩子谈论种族歧视问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每个家庭都会持有不同的教养态度,即便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但总的原则是:父母越早开始和孩子谈论相关话题越好。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6个月大的孩子,就能分辨人的肤色不同;5岁之前,就可能形成种族歧视等偏见,甚至内化,以后更难纠正。
因此,美国儿童临床心理学家奥利里(Stephanie O’Leary)提醒,如果学龄前儿童向父母问起这些话题,父母千万不要告诉孩子“那没什么”“不关你的事”或者“少问这些”,让孩子以为是禁忌话题,从而根深懵懂或错误的偏见。
相反,父母应该阐述事实、明确告诉孩子发生了哪些事,以及哪些是不对的行为,比如歧视、霸凌或暴力,并让孩子知道,父母愿意随时跟他们讨论这些问题。
当孩子进入中高年级,知道的可能比父母想像得多,父母可以把握时事、新闻等机会,代入一些历史政治背景,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他们练习对事情有更广泛的理解。
可以参考下这个案例:
一位澳洲妈妈在被7岁的儿子问到,他所支持的球员亚当·古德斯(Adam Goodes)为什么不再参加比赛时,她立刻向儿子解释了事情的经过,以及告诉他,为什么有些行为是不对的。
图源 Wimmera Mail-Times。注:有原住民血统的亚当·古德斯,是澳洲式足球(Australian football)名将,场外也积极为原住民权益和地位发声,曾因受不了球迷的喝倒采声而暂停过参加赛事。
“我的方法不是一味地去谴责种族主义者,而是告诉孩子,这些不好的想法和语言真实地存在我们生活中,你会不会吸收并采用,取决于你自己。一旦你采用,你就会对他人造成和亚当·古德斯一样的伤害。”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作为孩子认识世界的引路人,父母的言传和身教同样重要。
除了学会审视自己,利用机会教育帮助孩子认识和面对种族偏见,与孩子谈论我们共同的人性也很重要,即我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人,只是个体存在差别,要学会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