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消息对新加坡政坛而言是“爆炸性新闻”。王瑞杰作为“第四代团队”的领军人物,一向被外界认为是接替李显龙的新加坡下一任总理人选。李显龙去年7月25日公布大选后新任政府内阁成员名单时,王瑞杰是内阁中唯一的副总理。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8日报道,王瑞杰在信中解释说,新冠疫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等待疫情危机结束、也就是李显龙“交棒”的时候他可能接近65岁了,这意味着王瑞杰的总理任期“跑道”太短了。基于年龄和健康考量,他才递上请辞信。
当地时间4月8日,新加坡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及财政部长王瑞杰宣布自己将不再担任“第四代团队”的领军人物。
谁是王瑞杰?
王瑞杰祖籍中国广东潮州,1961年出生于新加坡。他曾于1997年至2000年间担任前总理、时任内阁资政李光耀的秘书,2005年至2011年担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2011年至2015年间担任教育部长,2015年至今担任财政部长。
新加坡建国以来从未出现过政党轮替的局面,王瑞杰和李显龙所在的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长期执政,人民行动党内部的政治变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加坡内阁班子的构成。虽然如此,但人民行动党仍要求其党员在每届全国大选中接受“历练”。
王瑞杰就曾在大选中体现出他的“人气”。据早前报道,2015年大选中,王瑞杰首次领军淡滨尼集选区即赢得了72.06%的得票率,比上届大选提升了14.84个百分点。这被认为是相当出色的选举成果。
2019年4月,王瑞杰以财政部长身份兼任内阁唯一副总理。多家媒体分析称,这意味着新加坡“4G”班子的领导人物是王瑞杰,他出任第四任新加坡总理基本已无悬念。当年6月,李显龙宣布将休假一周,休假期间由王瑞杰担任代理总理。
目前,王瑞杰仍身兼副总理、财政部长、未来经济委员会主席、国家研究基金主席数职,是新加坡政府的重要人物。就在宣布请辞的前一天,王瑞杰还参加了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线上会议。
辞任和去年大选“惨胜”有关吗?
尽管是公认的“未来总理”,王瑞杰在2020年大选中却并未完全发挥出“王瑞杰效应”,人民行动党的整体选情也不如预想中理想。此次大选,王瑞杰从其深耕的淡滨尼集选区转向反对派选情高涨的东海岸集选区,打破了总理人选从不离开原选区的历史。集选区是新加坡特有的选举制度,因能一次性产生4至6名议员而具有重要性。
选后结果显示,尽管王瑞杰成功帮人民行动党守住了东海岸集选区,却仅获得53.41%的支持,得票率比人民行动党的全国得票率少了近8个百分点。另据新加坡选举局数据,行动党2020年大选得票率为61.24%,低于上届大选时的69.86%。在全国31个选区中,行动党赢得28个,比上届大选减少1个。
李显龙于选后新闻发布会上坦言大选结果不如预期理想。这为曾信誓旦旦“有决心把运行良好的新加坡,完好地交棒给下一届团队”的他增加了交棒的难度。
但王瑞杰8日在记者会上回应提问说,他“退让”的决定与去年大选仅“险胜”没有关系。他还说,自己参与2011年大选时,“没有要成为总理的雄心”。
王瑞杰除了强调自己的总理任期“跑道”会太短外还在记者会上表示,从新加坡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应该将应对未来巨大挑战的任务交给更年轻的人。
此外,路透社还指出王瑞杰2016年曾经中风,他的健康问题也是外界讨论的话题。但王瑞杰8日表示自己目前健康状态很好。报道认为,王瑞杰主要的考虑因素似乎是年龄。新加坡此前三任总理上任时都更为年轻——王瑞杰在8日的记者会上也专门提到了这一点。
李显龙“交棒”给谁?
据《联合早报》报道,李显龙8日以人民行动党秘书长身份联同王瑞杰、贸工部长陈振声、教育部长黄循财、交通部长王乙康以及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等多位“4G”团队成员召开记者会,宣布了王瑞杰请辞的消息。据法新社报道,李显龙还对王瑞杰“无私的决定”表示了感谢。
谁将取代王瑞杰成为“4G领军人”仍未可知。李显龙强调,一旦继任者准备就绪,他就会交出国家领导的接力棒,“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李显龙还说,他有信心王瑞杰会与尚达曼、张志贤两位国务资政一同辅佐“4G”团队,确保新加坡国家政治领导顺利交接。
据报道,此前推举王瑞杰为“4G”领导人的同僚对王瑞杰的决定表示理解。他们也致信李显龙,要求李显龙继续作为总理带领新加坡走出疫情阴霾,好让“4G”团队有足够时间选出新的领导人。李显龙希望“4G”团队能在下届大选前达成谁是领导人的共识。
8日,有记者提问,贸工部长陈振声是否就是未来的“4G领导人”。陈振声曾被认为是“4G领导人”的有力竞争者,但在2018年被王瑞杰选为“4G”团队的副手。陈振声回应称,“4G”团队应该有机会从全局重新思考,会在时机成熟时做出集体决定。
李显龙今年69岁,此前曾多次表示自己想在70岁前卸下总理职务。但受新冠疫情影响,李显龙去年表示,其交棒时间点将取决于疫情危机形势。他希望能将“完好无损、运转良好”的新加坡交到继任者手中。
李显龙和陈振声8日都强调称,虽然国家领导“交棒”的过程出现变化,但是新加坡的政策和政府都没有改变,投资者能继续享有稳定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