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此地,就不配拥有爱情。
为啥?
纽约的快节奏,似乎总让这里的人们,无法真正邂逅一场属于爱情的甜蜜与浪漫。
毕竟不想一起生活的爱情,也只不过是逢场作戏……
比起两个人的世界,纽约会让你更愿意选择过着单身狗的生活,憧憬自己的理想型。
01纽约也有好男生?
记得在一次road trip中通过室友认识了一个男生, 他是我室友的本科同学,后来来到纽约读研究生。
感恩节Road Trip路途中,他要么总是一个人听歌,要么就是拿着相机拍照。
现在我都记得,在小木屋里他拿着胶片机对着我脸咔嚓一下,拍下我正在吃着牛油锅里刚夹出的肥牛,措手不及,连造型都没有机会凹。
零下10来度,我们在屋子外面拍了两个多小时,他也不会说很多话,只是默默找角度。
晚上,天气晴朗全是星星,他一个人在阳台架起三脚架,拍了很久的星空,第二天早上又起来拍日出。
那天的星空是这样的
他家境不差,妈妈好像也很想让他回国发展。女朋友三年前分了手,再也没有谈过恋爱。
听他们聊天得知,他毕业以后没有拿到实习大公司的return offer,现在拿OPT在一家物业公司工作,周末经常加班,工资也给的不理想。
但,还是留在了纽约。
旅行回来后,再看他旅途中拍的照片,画面正中,是温柔的人眼中的我啊。
Thanksgiving Road Trip
02纽约女孩的爱情观
但你要跟我讨论起纽约的女孩们,那一定是多姿多彩的、千人千面的生活。
我把身边的纽约女孩们简单归了一下类:
Type 1 Date不停
相信纽约客们身边总是不缺这种女孩儿/男孩儿,一见面就要跟你讲她最近date了什么人。
各种dating app玩的相当顺手,但也总有自己的preference。
聊起dating,她一定会先上来科普一段各大dating app的特点,并根据你的自身情况来个推荐。
那众所周知,Tinder更加Casual,Hinge和Coffee meets bagel更加Serious,Bubble和Grindr会有更多的LGBTQ群体。
而一些中国留学生也会用Soul。
身边朋友,朋友的朋友都力荐Coffee meets bagel,并且能给我列出有十页纸那么多的“我有一个朋友”在上面找到了男朋友此类成功案例。
但也有朋友说,这是一个更多来寻找asian date的软件。
朋友W第一次用Coffee meets bagel上头,对她match的一个韩国小哥十分痴迷。
然而她没有意识到的是,有时候,不对,是大多数时候,match只是match,并不代表任何事情,甚至不会代表两人会说上一句话。
左划和右划,有时其实并没有差别。
朋友J只用Hinge,并且对自己的preference非常明确-她只date Latino。每次见面,都是她约会故事的分享会。
虽然她date了几个都是无结果地收场,或者跟我骂骂咧咧两句遇到的新型渣男。
但是依旧积极寻找,仿佛一直对自己的爱情充满信心,真好。
今年情人节,她收到花还是高兴的可爱女生模样。
在我date的时候,朋友J就给我过忠告,千万要学会去区分这个人是喜欢你这个人,还是他是Yellow fever/Asian Fetish。
这种情况其实在美国特别纽约,是非常常见的,对于恋爱脑的女生,有时候确实会去选择性忽视这一点。
Type 2 富贵交际花
那第二种女生,是一种你觉得她每天都有局,都在出门,其恋爱状况却十分神秘的女生。
一般这种女生,Instagram都会好好经营,每张图片都要网红级别精修。
图片里偶尔会出现一些暧昧的字句,或者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买的玫瑰花。
好像、但也并不能确信,是会有很多人在追的样子。
有的人恋爱感觉是在一个接着一个谈,无缝衔接。
在她们这,不仅没有空窗期一说,还能多线同步发展。
(图源:richkids_fashion_police)
有时,她们也许是我们身边的留学生KTV or 夜店咖。
法拉盛的KTV,即使在疫情间,也会有一两家偷偷开门,迎接暂时无法回国的寂寞留学生们。
有一次我被同学拉去了这种KTV“相亲”局,其实是一群留学生,有同学也有一些不认识的富二代在法拉盛定包间。
同学说,有好几个帅哥,她也要多拉几个女生过去。
只记得那天一屋子十来个人尴尬坐着玩游戏,走的时候几个女生抢着和某男生搭一个uber回家(大家都懂)。
虽然现在我已经不会再有、也不会再去这种局。
但这种喝酒划拳,掷骰子和灯红酒绿的留学生KTV局,似乎依旧还在法拉盛的各大KTV和夜店里默默进行。 Type 3 只“爱”外国人 除了上面两种人,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遇到过因为身份问题而在美国结婚的女孩,或者是非常不喜欢国男的女生。
身在纽约,这种案例绝对不会少。
Green card marriage也被许多人诟病,但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她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我还记得某个朋友圈里的女生已经30多岁,来到美国回炉重造读研究生,她说,铁了心想要留在这儿,为此还专门学写代码。
一年多过去了,我没看到她工作有没有开始找,倒是看到她一来到美国就在找白人约会,特别还是一些30岁以上,可能有结婚需求的。 不过,也不排除有的是真爱。
学姐S就和自己date三年的男朋友在今年领了证,两人在Washington Square念了誓词。
我看到了疫情爆发后,那种久违的令人羡慕的幸福快乐。
不过,在聊天时,她也提及了自己一部分是因为身份的顾虑,而恰好遇到了对的人,那到了年纪,就结婚了呗。
这一年里,我身边有三对这样的couple登记结婚了。
她们都在说,领证,其实是为了不再如此因为这种alien般的身份漂泊,也许是为了生活更舒服,为了工作更方便,为了活得更有尊严。
要不然,她们也许真的会和身边那位date个一辈子,都不踏入婚姻。
在这么多年个人主义的滋养下,还是那句话,自己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选择。 Type 4 佛系 最后一种,大概就是我和我身边朋友大多数时候的状态,就是不去刻意寻找,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也不逃避。
也许这群人里,有的曾经也轰轰烈烈恋爱过,有的对爱情已然悲观,有的偶尔恋爱一下,有的在经年累月的独身生活中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智慧。
就是觉得,单身挺爽的。
在纽约,工作日挣钱,周末和姐妹去吃吃喝喝,去逛街。
或者是呆在家里好好休息,抑或是读书健身提升自我,这种简单日子大概是最轻松而积极的生活态度。
正如苏打绿歌词里唱的:
如今故事只发展成一个我,学会了生活,能享受寂寞。 在不停的漂泊中寻找自我,不断解锁新的人生奇遇;
随时可以重新开始,也可以继续精彩的人生。 你又是哪一种纽约女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