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DNA中检测出了O1基因,而南岛的基因主要是O1,因此他们认为良渚文化起源于东南亚,良渚人是从东南亚迁徙过来的,良渚文化也是南岛人创建的,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良渚文化真的是外来文化吗?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要从什么是良渚文化开始说起。

良渚人

良渚文化的地理位置在哪里?留下了哪些文化遗存。良渚古城位于天目山与大雄山之间的平原湿地环境中,据说这座古城是这一时期最大的城市,它的内部区域是290公顷,由粘土墙包围,有6个城门,北墙、东墙、南墙各有两扇门。

在它的中心是一个占地30公顷的宫殿遗址,这是在在城市内实施了人工防洪设计,这两种建筑都被认为是当时良渚社会复杂性发展的标志。

良渚文化的一个粮仓里面存放着多达15,000公斤的大米,城市内外都有许多水道入口,将城市与河网连接起来,城里有人工土堆和天然山丘。

在围墙之外,发现了700公顷的遗迹,据说这些住宅是按照城市规划系统建造的,在北部8公里处发现了各种类似大坝的遗址,推测是古代的防洪系统。

在城内外还发现了大量用于生产、生活、军事、仪式等用途的器物,以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的精美良渚玉器为代表。

遗迹包括城墙、大型建筑物的地基、坟墓、祭坛、住宅、码头和车间,据说良渚遗址被人定居和开发是有特定目的的,因为这个地区很少有可以追溯到早期时期的遗迹。

良渚古城复原图

良渚文化是中国典型的玉器文化,拥有先进的农业和制作工艺。良渚文化(公元前3400-2250年)是中国长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玉器文化,文化是高度分层的,玉、丝绸、象牙和漆器只在精英的墓葬中发现,而陶器则更普遍地出现在穷人的墓葬中。

这种阶级划分表明良渚是一个早期的国家,以丧葬结构中社会阶级的明确划分为标志,良渚遗址形成了一个泛区域的城市中心,该遗址中的精英团体主导着地方中心,良渚文化极具影响力,其影响范围北至山西,南至广东。

该文化拥有先进的农业,包括灌溉、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房屋通常建造在河流或海岸线上,良渚遗址的居民使用了“弯膝”形的斧柄的工艺设计,强调使用螺旋和圆圈的艺术风格,陶器的绳索标记,陶瓷底座上的切割装饰,烤粘土纺锤轮,石板收割刀和矛尖,陶器通常用红色衬裙装饰。

这些器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东南亚也很常见,先进制作工艺可能在新石器时代的长江地区发展起来。

良渚的一些陶器是让人联想到山东龙山的黑色蛋壳黑陶,但大多数不同,也有证据表明透闪石颗粒被用作制作一些蛋壳黑陶的原料,人们认为,陶器变成黑色是由于渗碳和烧制工艺的进步。

黑陶

研究人员发现,最大的大汶口遗址凉城镇的陶器制作工艺与良渚遗址有相似之处,这使得研究人员相信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流,广富林遗址受到了更多北方文化的影响,但也有与典型的良渚遗址非常相似的制陶技术。

良渚遗址的一些斧头是用钻石工具制作的,良渚的居民利用这些工具,将玉制成仪式用的斧子,据说这些斧头“被打磨得像镜子一样闪闪发光”,他们使用的技术产生的结果据说即使用现代技术也很难复制,这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使用钻石工具,比已知的其他地方使用的钻石早数千年,这是已知的唯一与钻石有关的史前文化。

这种文化的玉器的特点是精心制作的大型祭祀玉器,通常有饕餮纹,人们还发现了雕刻有小鸟、乌龟和鱼的玉器吊坠。

许多良渚玉器由于透闪岩的材质和水基流体的影响,呈白色乳白色骨状,尽管由阳起石和蛇纹石制成的玉也很常见,大多数与良渚同时代的人都有一些玉器,但90%的琮玉和璧玉都来自良渚遗址,而且质量最好。

良渚玉器对中国文化后期的礼器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良渚古城当时生产着最好的玉器产品,这使得研究人员认为良渚文化在地位层次上不是一个简单的金字塔结构社会,许多次要的中心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玉(软玉)。

这座古城的良渚精英们与良渚遗址其他地区,以及中国龙山文化的其他地区的精英们进行了交流和商品交换,并制定了翡翠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标准,良渚人似乎并不是玉石的进口商,尽管他们大量出口玉。

在浙江瑶山出土的良渚文化新石器时代祭坛表明,宗教建筑是精心设计的,是由精心定制的石头和石墙堆成的,这表明宗教是相当重要的,祭坛有三层,最高的是一个夯土平台,另外三个平台用鹅卵石铺成,这里有一堵石墙的遗迹,祭坛上有12座坟墓,分成两排,祭祀奴隶的仪式是良渚传统的一部分。

良渚玉器

西方学者认为良渚文化起源于南岛,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的细节。2007年,一项对长江沿岸史前民族考古遗址中人类遗骸的DNA分析显示,良渚文化的人骨DNA中有O1基因,良渚文化存在于长江口附近的沿海地区,O1基因在国内其他考古遗址中均未发现,因此有很多西方学者认为,良渚文化并非起源于中国,而是南岛人迁徙到中国后创建的。

但是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两点:1,良渚文化使用丝绸。2,良渚文化崇尚玉。

这两点至关重要,南岛语系开始于明朝之前,没有一个东南亚部落会崇拜玉,也没有人会穿丝绸。

基于上述这种情况,再加上遗传学,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人有共同的祖先,说南岛语的人不是从良渚迁来的,否则这种文化差异就无从解释了。

这些认为良渚人不是中国人的西方学者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当时的中国人虽然80%的DNA是O3基因,但仍有部分是o1基因。

对当时的生态环境考察表明,在5300-4300年前的良渚时期,环境非常适合农业生产。

2009年,专家们在茅山南麓发现了一大片稻田,占地约80英亩,呈长条形,有规则的山脊、道路和灌溉系统。

2011年,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和其他大学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世界上最早的野生水稻驯化发生在一万年前的中国长江流域。

2012年,在良渚莫角山出土了约2.6万公斤烧焦的大米,2017年,在池中寺遗址又出土了约20万公斤烧焦的大米,震惊的专家们将其鉴定为良渚人的“粮食储藏区”。

南岛人

4300年前,良渚人突然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今天,我们借助科学研究、古代史料和考古发掘,做出了以下推测:

1. 海水淹没论。

迄今为止,在发掘出的300多处良渚文化遗址的地层上方,普遍发现了淤泥、泥炭和沼泽层,专家推测,在良渚文化晚期,气候变暖,海平面持续上升,太湖盆地靠近大海,地势低洼,海水淹没使其成为沼泽地。

2. 洪水淹没论。

据《江苏考古五十年》记载,夏初,全球气候突变引发了一场持续百年的大洪水,淹没了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良渚文化的突然消亡与此密切相关。

考古发现表明良渚晚期草地和花卉明显减少,这是耕地面积减少的反映,面对自然灾害,良渚人不得不忍受迁徙的痛苦,南方是一片沼泽,夏朝和商朝早期,长江中下游近一千年来一直是贫瘠的,没有留下大型定居点,所以他们不得不向西北走。

良渚人到底去了哪里?

在龙山文化发现的玉权杖,可以推论一部分良渚人搬到中部平原融入当地的文化。

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良渚式文物,说明有一批良渚人向地势较高的长江中上游地区迁移,促进了三星堆文化的发展。

在陕西石源遗址和陶寺遗址中,随处可见良渚风格的玉器,这说明良渚又有一批人从长江中上游进入黄土高原后与当地部落融合。

三星堆发现的玉琮

结论:良渚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化之一,根据不同的定义甚至可以认为是文明,良渚文化起源于中国,是典型的中国玉器文明,并且没有从历史消失,而是因为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迁徙到了中国其他地方,与其他中国远古文明融合发展,形成了早期的华夏文明,历史考古学和DNA分析都有重要的证据表明良渚人就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