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24日H&M事件发酵以来,已经过去一周。但其瑞典母公司与相关欧洲商业组织并未就此事件表示应有的歉意,反而企图以消极态度应对中国市场的抵制。据彭博社30日报道,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在接受彭博社电视采访时发言称:“该发生的事真的就让它发生好了,保持低调静待风波过去然后重新来过,中国用户热爱欧洲产品和品牌,所以我想纺织品也是一样”。


H&M事件中,中国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中国欧盟商会是一家在华登记的外国商会,主要服务于欧盟及其在华企业,目前拥有超过1800家会员,H&M正是其中之一。该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为欧盟企业提供有效的沟通和游说渠道”,显然,对如今的局势来说,消极的冷处理并算不上是一种“有效的沟通”。

而作为当事者的H&M更是对抵制事件有恃无恐。该企业早在事件发酵前的2020年就开始停止新疆棉花采购。BCI宣布停止对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后,该公司又发表声明称“我们不与位于新疆的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不从该地区采购产品/原材料”。随后的抵制活动中,H&M曾试图挽回中国市场信任,但其发表的声明中一字不提新疆,仅模棱两可地宣称“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依然坚定’,公司希望做‘负责任的采购者,不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



H&M门店主要出售纺织品

此前,该公司在中国内地的146个城市共拥有445家门店,年盈利超过70亿人民币。事发后,有超过20家门门店被关停。据路透社报道,H&M3月31日公布的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财季数据中,仅税前亏损就达到13.9亿瑞典克朗(约合10.4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的盈利额则为25亿瑞典克朗(约合18.8亿元人民币),整体亏损严重,若持续亏损,该企业在2021年可能关停超过250家门店。面对这样规模的营业下滑,仅仅靠“避风头”的鸵鸟政策显然是无用的。



H&M位于北京的门店,虽然未关闭,但店内空无一人

此外,中国欧盟商会与H&M能如此有恃无恐,与中国的市场反响也有一定关系。事发后H&M的不少门店立即开始打折清仓活动,吸引尚未得知消息的民众采购,一些H&M门店确实出现了排队购物的现象。与此类似的是同样声明拒绝使用新疆棉的运动品牌耐克。据购物APP的统计数据,一款发售量仅有200双的耐克运动鞋在耐克声明拒绝新疆棉后仍有超过37万人预约,发售后不到一秒就被抢空。



仅仅200双的鞋,有超过37万人预约

但微观上的现象并不能改变这些企业在宏观上的失败,与H&M的营业额大幅下降类似,耐克的市值在事发后数日就蒸发了71亿美元;同样拒绝新疆棉的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则在数日内蒸发35亿欧元市值,二者仅仅数日内的亏损就超过了700亿人民币。而央视网31日也对这些“鸵鸟企业”发布了诚挚的劝解:“中国的大门是敞开的,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若真想重获信任、保住市场,就得拿出诚意来,在你们自己挑拨的关键问题上有个立场、表个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