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疗的是什么样的患者?
感染新冠后,有很大一部分人无症状,还有一部分人症状比较轻微。只有部分人症状比较严重。
参加临床试验接受治疗的,是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患者,所以这款药物针对的是症状比较严重的感染者。
2 治疗效果如何?
临床试验的主要考察指标,是住院患者需要接受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的比例。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类固醇和瑞德西韦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接受了Lenzilumab治疗,对照组接受了安慰剂治疗。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治疗28天内,治疗组不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可能性增加了54%,差异显著(HR: 1.54; 95%CI: 1.03-2.33, p=0.0365)。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也就是常说的插管,表明病情更危险。所以,使用Lenzilumab治疗后,不需要插管的比例增加了,说明可以及时避免病情滑向危重症。
3 能不能减少死亡率?
试验结果分析表明,Lenzilumab治疗组插管或者死亡的比例是15.6%(95%CI:11.5-21.0),而对照组是22.1%(95%CI:17.4-27.9)。
如果只看死亡率,Lenzilumab治疗组是9.6%(95%CI:6.4-14.2),而对照组是13.9%(95%CI:10.1-19.0)。与治疗相比,不使用Lenzilumab治疗的对照组,死亡风险增加39%(HR:1.39; 95%CI:0.82 -2.39; p = 0.2287)。
虽然死亡率降低了三成,但死亡率的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这是因为此3期临床试验并不是针对死亡率而设计的,所以并没有入组足够的人数。
这个3期试验入组了住院520个新冠患者。相比之下,瑞德西韦的3期试验入组了上千人[1]。
在早期的临床试验中,治疗组死亡率是8%,对照组是19%。如果3期临床能够复制早期临床试验的效果,那520个人也足够看出死亡率差异的显著性了。很可惜的是,对照组死亡率比之前降低了很多,因此减少了治疗的优势。
4 Lenzilumab会被批准使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减少死亡率的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但它并不是试验考察的重点,因为目前插管的需要明显减少了,美国FDA应该会尽快给予Lenzilumab紧急批准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Lenzilumab的效果是附加在类固醇和瑞德西韦之上。之前糖皮质激素药物地塞米松减少了17%的死亡风险,瑞德西韦减少了25%的死亡风险[1],在此基础上,Lenzilumab把死亡风险减少了三成。所以总体来说,经过这些治疗后,总体死亡风险可以减少了一半以上。
治疗的药物越来越多,这对患者是一个好事,但是临床试验的难度就加大了,因为对照治疗组的死亡率会越来越低。
5 Lenzilumab是个什么药物?
Lenzilumab是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抗体。
去年,中国科技大学魏海明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大附一院副院长徐晓玲团队的合作研究,发现了细胞因子风暴在新冠病毒感染所致重症肺炎中的关键机制。研究揭示,SARS-CoV-2感染后会迅速激活病原性 T 细胞,产生GM-CSF 和IL-6等因子。GM-CSF 会进一步激活CD14+CD16+炎症性单核细胞,产生更大量的IL-6 和其它炎症因子,从而形成细胞因子风暴,导致严重肺部和其它器官的免疫损伤[2]。
6 还有哪些公司有抗GM-CSF的药物?
天境生物有一款抗GM-CSF中和抗体TJM2(又称TJ003234),目前也在进行临床试验。
Kiniska 也有一款GM-CSF受体(GM-CSFRa)的单抗,也可以阻断GM-CSF的功能,早期的临床试验结果也不错[3],目前还在做3期临床。
面对新冠,一手要抓疫苗,一手要抓治疗药物。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参考文献:
1. Beigel, J.H., et al., Remdesivir for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Final Repor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2. Zhou,Y., et al., Pathogenic T-cells andinflammatory monocytes incite inflammatory storms in severe COVID-19 patients.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0. 7(6):p. 998-1002.
3. De Luca, G., et al., GM-CSF blockade with mavrilimumab in severe COVID-19 pneumonia and systemic hyperinflammation: asingle-centr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Rheumatology, 2020.
(作者:张洪涛,笔名“一节生姜”。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领域:癌症的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著有科普读物:《吃什么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谈最前沿的医学研究,也可以讲最通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