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金面具等500多件重要文物,再一次惊艳世界,并引起公众对三星堆文明的讨论热潮。3月21日晚,网络上出现“三星堆纵目人后裔在剑阁县武连镇”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3月22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被称当代“纵目人”的四川剑阁县武连镇王守义的儿子王鹤,他介绍,父亲已于去年去世,对于当代“纵目人”这一说法,他们并没有太多对外透露。而在考察组到他家之前,他们并不知道“纵目人”。老人说,祖辈在剑阁武连镇生活了300年左右,据族谱记载,他们是从湖南迁到山西,再迁徙到了四川。

王鹤称,2014年,由四川省社科院牵头,专家等人对他父亲进行了考察,还进行了抽血检测,并出具了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中的对比图显示,王守义的相貌与三星堆青铜像有几分相似


考察——

男子相貌与三星堆“纵目人”相似

专家曾到其家中抽血检测


3月21日晚,三星堆“纵目人”后裔现在剑阁县武连镇的消息在网络流传。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该消息中的主角是四川剑阁县武连镇的王鹤,也是被称为“当代纵目人”的王守义的二儿子。

22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69岁的王鹤大爷,对于几年前考察组到他家对其父亲考察一事,他仍记忆犹新。

王鹤大爷告诉红星新闻,早在1986年,四川省社科院的副院长廖永祥到剑阁县志办去讲课,发现当时在剑阁县志办工作的父亲王守义的相貌,跟刚出土不久的三星堆青铜像非常像,不过当时并没有进一步研究。

“廖永祥去世后,2014年,省社科院另外的领导在其日记中,发现他曾经记录的这个事情,于是和广元联系,并找到了我父亲。”王鹤介绍,那一年,他父亲已经近90岁高龄,当时由省社科院牵头,还有复旦大学的专家等,一起到他们位于剑阁县武连镇的家中,“拍照、摄像、采访等,一共花了近一天时间。”

王鹤称,去年3月,其父亲已经去世,他还有一个哥哥,现在在山西。当年专家组考察他父亲时,他哥哥也从山西回到了剑阁。

“他们带我父亲和我们兄弟二人到医院进行了抽血,说是进行DNA检测。”王鹤说。



↑考察报告上王守义与三星堆青铜像的对比图


报告——

这一个体是较早从湖南分出的类型

或源自新石器中早期高庙文化


在采访中,王鹤大爷拿出了一份检测报告,封面上写着四川省巴蜀文化中心资助课题,编号2014-3,报告名字为“四川省剑阁县当代纵目人考察报告”。

红星新闻记者在考察报告上看到,上面有三星堆青铜像和王守义的头像对比,图片上方写着“当代纵目人”与“古代纵目人何其相似乃尔。”

“考察报告是2015年出的,当时给我们寄了5本,我和哥哥分别保留了一本,还给剑阁县送了一本,我们觉得相当珍贵。”王鹤说。

记者发现,考察报告中记载了“四川剑阁纵目人基因检测初步报告”,上面有这样一组结论:这一大类型在中国汉族中占到最多的比例,集中分布于从湖南到山东的地带中,与伏羲文化相关,共祖年代为约6800年。根据内部STR分析,这一个体是较早从湖南分出到四川的类型。从源头上看,可能来自湖南新石器中早期的高庙文化的人群。

高庙文化出现原始的八卦图案、凤鸟、獐牙、建木等造型,与古蜀文化的特征似乎有关联。这一样本的基因溯源比较支持文化的关联性。

在这结论后面,考察报告中称,对比家族谱系和古蜀文化知识,认为以上结论基本上靠得住。唯一有一点异议,“根据内部STR比较与家族资料分析,这一个体是较早从湖南分出到四川的类型”,与其家族迁徙源流资料有所抵牾(注:矛盾的意思)。6800年前的个体迁徙,是经过湖南、湖北,首先到达了陕西的关中、汉中一带,这个重要的“中介环节”,不应该轻易否定。因此,这句话似应修改为:“根据内部STR比较与家族资料分析,这一个体是较早从湖南分出到陕西的类型,后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迁徙入川定居。”这样可能更符合历史实际一些。



↑考察报告


对话——

当代“纵目人” 之子:

300年前从湖南迁徙辗转而来

祖辈在剑阁武连镇生活

王鹤今年69岁,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去年3月,他父亲去世。对于当代“纵目人”这一说法,他们并没有太多对外透露,而在考察组到他们家之前,他们并不知道“纵目人”。

王鹤介绍,根据他们族谱记载,他们家族在300年左右前从湖南迁徙到了山西,离西安很近,然后再迁徙到了四川,从此生活在剑阁县武连镇。

“我父亲在剑阁、绵阳都曾就学,后来在重庆读的大学。我印象中,他一直没有去过三星堆,我虽然去过,但也没有注意到纵目人青铜像。”王鹤说,直到考察组找到他们,他也才发现自己父亲的相貌跟纵目人很像。

剑阁县政协文史研究员田兴荣对王守义也有接触,他告诉红星新闻,当年他得知考察组去考察王守义后,他也去了王守义的家,发现王守义的相貌确实和纵目人很像。

延伸阅读


三星堆出土超120根象牙 或将解开三星堆与金沙之谜3月20日开始,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陆续公布新一轮发掘成果。目前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中,3号坑已探明的象牙就有120多根。同为古蜀文明遗址的金沙遗址,曾于2001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层层叠压、密集分布的象牙,为何古蜀人对象牙情有独钟?这些象牙该如何保护?未来将有哪些文保举措?研究者期待从象牙中破解更多古蜀密码。



三星堆刚刚发掘出土的象牙


一脉相承,古蜀祭祀中的圣物


据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金沙遗址发掘者之一朱章义回忆,2001年2月8日,当他赶到金沙遗址的发现现场时,看到了此生最难忘的一幕——“到处都是象牙渣”,泥土表面白花花一片,如覆白雪。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金沙遗址祭祀区共发掘出100余根完整象牙和数以吨计的象牙段、象牙尖等象牙制品。



金沙遗址发掘时的象牙堆积


除了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国其他地区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如此集中的象牙。专家推测,成都平原在修建都江堰之前,河流长期泛滥成灾,而中国古代方术家有用象牙魔力殴杀水神之法,因此古蜀人用象牙祭祀,可能因为象牙具有镇杀水中精怪的作用。金沙遗址出土的肩扛象牙纹玉璋,刻画了两组头戴高冠、方耳方颐、身着长袍、肩扛象牙的人像。该图案与三星堆“祭山图”玉边璋上的图案类似,清楚地向人们展示了古蜀人用象牙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景。



金沙遗址出土的肩扛象牙纹玉璋及其线图

“一触即粉”,象牙发掘步步惊心

如此数量巨大的象牙,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既是惊喜,更是挑战。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副主任孙杰介绍,古蜀象牙尚处于新鲜象牙向象牙化石演变的中间阶段。新鲜象牙主要由无机矿物成分和有机纤维蛋白组成。其中,无机物赋予象牙硬度和刚度,而纤维蛋白则赋予象牙弹性和韧性。在三千多年的埋藏过程中,象牙中起粘结作用的蛋白质已降解殆尽,几乎所有的象牙,从牙根到牙尖都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空洞。因此考古发掘中看起来完整坚固的出土象牙,其实内部已完全被潮湿的泥沙充填,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失水”开裂。加上光照、微生物的侵蚀与降解,象牙表面会迅速变色,裂隙增宽,甚至产生新的断裂、霉变等病害。这就是出土象牙不易保存的原因。

据悉,金沙遗址发现大量象牙后,文保工作者立即对质地酥脆的象牙开展了预加固处理——涂刷加固剂、包裹保鲜膜等等,同时在保鲜膜外侧分段灌注石膏,以支撑象牙庞大的“身躯”,这才将脆弱的象牙清理出土,为实验室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争分夺秒,为象牙建起保护屏障

直至今天,文物保护界还没有一种较为成熟安全的方法,可以用于古蜀象牙的保护。文保人员通过材料筛选、失水试验和光老化试验,采用有机硅将象牙暂时封存的方式,从而使象牙隔绝外部环境,为进一步研究更安全的保护方法争取时间。



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厅中使用有机硅封存的象牙

据介绍,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120多根象牙的同时,金沙遗址发掘之初封存在硅胶中的象牙已有20载,硅胶的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金沙遗址博物馆计划将象牙取出,重新进行有机硅灌装,同时对原有硅胶成分重新研究,以重新评估这种保护方式的安全性。
延伸阅读:

细思极恐:中国三星堆又有重大发现,难道人类真的不是进化而来?

1929年,一对在挖水沟的村民父子,意外地发现了一条长方形的坑道,里面堆满了各种精美的玉器……



一、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月亮湾的鸭子河畔,燕道诚、燕青保这对农村父子,他们在清理门口的水沟时,无意间挖到一个堆满玉石器的土坑。

土坑里面珍奇无数,仅仅玉璧、玉璋等就有数百件之多,一时之间差点吓坏了他们。



燕家父子缓过神来之后,意识到这些肯定是古董宝贝。

所以,他们急忙把发现的一些全部挖了出来。可是,他们只以为这可能是以前某位大地主埋下的,万万没有想到这可是距今数千年之前的文物。

大部分这些挖到的三星堆古董文物,都被他们便宜地卖给了古董商,甚至将一些送给了亲戚朋友,并没有当回大事。



后来,成都的一个金石鉴赏家也买到了四件燕家的玉器,忍不住将自己的收藏发表在了报纸期刊上,这使得“广汉玉器”很快在古玩界声名鹊起。不少玉器古董商纷至沓来,狂热地追寻这些宝物的来源。



1931年春,英国神父董笃宜也从燕道诚手中买到了几件玉石器,并且让自己的好朋友帮忙鉴定了一下,原来这些玉器都是商周时代的文物,时代久远,价值连城。

此消息,迅速在古董界流传开来,一大批觊觎宝贵文物的人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

可不能让中国文物遭到肆意破坏,在当时广汉县县长罗雨苍的支持下,华西大学博物馆考古队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发掘工作,揭开了三星堆的序幕。

不过,后来因为附近的土匪横行,考古人员在发掘了10天后便宣告了结束,这次挖掘总共挖掘出玉石器和陶器等600多件。



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考古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三星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在后来的正式发掘中,金杖、青铜人头像、象牙和玉石器等四百余件文物陆续出土。

尤其,三星堆一、二号坑的发掘,使沉睡三千年的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



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地形闭塞封闭的古代蜀地,发现的这一批重要文物,带有着神秘的传奇色彩,尤其青铜人面像,造型高大,面容奇怪,根本不像人类的面貌,仿若外星人一样。



最近,中国四川发生了一件大事,三星堆有了新的一批重大发现,全世界为之震惊。神秘三星堆青铜巨人、大量象牙、和黄金面具的发现,又为人类世界带来了许多解不开的疑惑。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甚至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最近三星堆发现了一个超过500克的金面具,造型奇古,令人匪夷所思。





甚至,有些网友调侃千万不能让韩国人看到,不然如果让他们发现叫作“三星”,都会把这些文物都抢到他们的名下。



三、难道人类真的不是进化而来的?存在外星人?


有人说,按照当时中国青铜器技术的铸造水平,很难想象会有这样一批青铜器被先人制作出来。

而且,相比于中国其它地方出土发现的文明遗址,“三星堆遗址”的文明程度明显要高出一大截。

关于这些青铜人和青铜面具的解释,很多学者都笼统地将它们归之为王权和神权的结合象征,而黄金面具则是跟太阳神的崇拜有关,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实质性可靠的推测证据。





有专家比对了三星堆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发现两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黄金面具,这在埃及地区也有发掘出现。

而且,两个文明在时间层面十分吻合,三星堆的文明繁盛时期,大致与金字塔建造时期大致相同。(虽然有不少人质疑埃及金字塔是现代西方人伪造的)



这样看来,或许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之间存在着文明之间的交流联系是可能的。难以想象,这样长途跋涉的一段路程,古人是怎样翻山越岭穿越进行交流的。

至于,古埃及影响古中国,还是古中国影响古埃及,至今还是一个谜。



古埃及到古中国 地图


如果细看这些青铜面具人像,我们会发现它们个个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身形达到2米多高,一点没有现实人类的体征。

所以,有不少人推测这些大型青铜雕塑是外星人所造。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来了电影《普罗米修斯》里面的人类祖先,身型也是十分高大,戴着古怪的面罩,这种设置跟中国三星堆青铜人的设置很像。

难道人类真的不是进化而来的吗?是否存在外星文明的干预?





电影《普罗米修斯》里面的人类祖先 身型高大


如今,中国的三星堆文明再次震惊全世界,想必经过专家的细心研究,这些疑问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