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作者:吴容,编辑:牙韩翔,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广州天河城南门出来,沿体育西路走两百多米,左拐进六运小区,很快你会嗅到咖啡豆香气。
窗口式点单,没有落脚聊天的地方,只售卖美式、拿铁、小白三种咖啡,价格18元到23元不等。尽管如此,这家名为.jpg的咖啡店,还是吸引了不少年轻白领,下午两三点左右经常会排起队伍。
如果往前走,会发现在这个小区里,类似的精品咖啡店聚集了二三十家,包括来回、Sigma等都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品牌。
背靠天河城、天环广场和体育中心,紧邻天河路商圈,作为开放式小区的六运小区被认为是广州独立咖啡品牌的理想选址之一。
张倩云是Ccz咖啡店的老板,2018年开店选址前,她曾对比过五羊新城、珠江新城等商圈。最后选择这里,她认为这块地区不仅因为人流量、目标客群相符,还因为周边环境符合精品咖啡的调性。
烟火气,有点文艺慵懒,绿树成荫,偶尔有熟门熟路的小猫从脚边经过,是她对这个街区的描摹。
十年前广州亚运时期,六运二街被打造成了欧式风情商业步行街,六运小区也较早实现了住改商。随后,在近200家住改商商铺,开出了服装买手店、摄影工作室、清吧和花店等,同时也播下了“咖啡”的种子。不仅如此,在东边不远处的六运六街小区、华康小区,也能找到一些小众咖啡馆的身影。
而咖啡店更密集地在这片出现是最近三年。
相比全国最喜欢咖啡的城市上海,广州的咖啡文化普及得更慢一些。在大众点评以“咖啡”为关键词搜索,上海咖啡店的数量超过了一万家,远超过广州的7000家左右。
对广州人而言,沏一壶茶、叫几笼点心,是常见的休闲方式。直到近年来, “得闲饮啡”才变得越来越流行。实际上,这也是咖啡市场愈发成熟的表现,得益于市场教育、消费者的热情和资本推动。
不久前界面新闻报道过,咖啡连锁新品牌正在南下扩张,M Stand和Tim Hortons不约而同地在今年1月到广州拓店,也在说明这一点。
六运小区内一家房屋租赁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小区内曾有两家做潮汕擂茶的门店,四五年前生意不错,但从2018年末开始难以坚持,后来甚至拖欠房租。
他认为,产品品类和装潢风格不受90后、00后年轻人欢迎是这两家店倒下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因为咖啡和新式茶饮风潮的来袭。在他的“介绍”下,这两家店铺很快被人租走,用来开咖啡店和奶茶店。
咖啡的氛围被培养起来之后,这片区域也变得有点像上海的“巨富长”咖啡街区。“巨富长”指的是上海的三条小街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的简称,这个过去是“法租界”的街区,闹中僻静,被法国梧桐覆盖,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精品咖啡店。
张倩云觉得,与其说广州六运小区是“复制”上海模式,倒不如说是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自然形成的。
我们之前也探讨过,有别于传统商业地产零售,以自然生长的姿态出现,并逐渐形成一个社区与生活方式混合的商业形态。在如纽约、东京等发达的城市,都可以找到类似的街区。
“一座城市的大小与个人的居家空间成反比。家里越小,城市越大越发达。”日本作家川本太郎曾这么评论城市空间的发展。除了家、公司以外,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花更多的钱在咖啡店这样的空间,为了社交,休憩,或者只是想躲避孤独。
红利之下带来了跟风开店,但结果往往是,没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咖啡店很快倒下。
根据张倩云的观察,目前在六运小区里咖啡店似乎分成了两个“派别”,包括设计风格偏网红打卡地但出品一般的,也有装潢相对低调、追求出品的咖啡店,同时定价也比较高。
“一般来说,没有特色的餐饮店很快倒下,咖啡也一样。”上述房屋租赁负责人熟悉街区的生态,这些年来多少摸到了一些网红店的淘汰规律。
借助本地美食公众号、小红书和微博等,夸张地用着“广州不能错过的dirty”或者“体育西路咖啡地图”这样的论调或植入,来吸引注意力,是这些咖啡店的惯常做法,然后是一段时间的打卡和排队,如果口味和质量不能够持续吸引消费者复购,也不能保持持续开发创新,便会遭遇人气下滑。
根据这位负责人的说法,目前六运小区内30平方米~50平方米的店铺,转手费通常在15万元~18万元,月租从2万到5万元不等,商户要承担的租金压力不小。
除了要控制租金和人力等成本,精品咖啡店还需要思考如何降低咖啡豆采购、烘焙成本。
同时,精品咖啡也有比较讲究的流程标准,包括咖啡豆从全球产区小批量采购、经过精细化处理;选用最合适的器皿、烘焙方式、冲煮手法激发的独特风味;此外,咖啡师还要与客人间要有良好互动等等,这些都将持续考验着这片街区的咖啡从业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作者:吴容,编辑:牙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