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个不权威统计,那些每天在厕所要花费1个小时以上的成年人中,只有三分之一是真的便秘。

而剩下的三分之二,不是在镜子前凝视自己被工作摧残的容颜,就是在马桶上进行神秘的自我疗愈仪式。

去年刚刚结婚的Mary,抱怨老公每个晚上都要往返卧室与厕所至少三次,平均每次耗时40分钟;

已经连续加班两个月的伟峰,依然会匀出半个小时宝贵的休息时间,坐在家里的马桶上打两局游戏。

对于伟峰这样的打工人来说,只有身处于这充满了包裹感的私人空间中,才感觉自己从工作模式切换成了居家模式。

他甚至还在马桶边放了一个小小的蓝牙音箱,偶尔听点节奏感强的歌,仿佛生活中的种种压力都瞬间得到了释放。

而去年刚刚晋升为新手妈妈的小夏,每天临睡前都会把孩子全权交给丈夫,然后雷打不动地去“蹲坑”半个小时:

“只有这个时候我才能暂时忽略宝宝的哭声,让心里紧绷的弦稍微松一松。”



据说,成年人的如厕需求可大致分为“心灵的自我修复”和“私人空间的避难需求”;

前者是为了逃离生活的焦虑,后者是为了实现欲望的满足。

但无论是哪种,都指向同一个结论——

厕所门一关,平静就来临。在这个充满了焦虑的年代里,还是坐在马桶上的成年人最快乐。

01

“怕黑不敢出门上厕所,

只能就地解决”

对于当代人来说,上厕所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更要为心灵提供温暖的港湾。

那既然都港湾了,至少要比公司的工位舒服。

去年国庆时,我有个朋友跟风去了大西北环线游。

刚看她在朋友圈发完“灵魂出逃”主题的九宫格照片,私聊对话框里就亮起了小红点:

“开了两个小时的车才找到一个简易卫生间,里面臭气苍蝇满天飞不说,还要收我5块钱。”



这样的厕所当然无法提供精神慰藉,不造成精神伤害就不错了。

谈什么心灵疗愈、逃避现实的“功效”,那也得建立在硬件的基础上。

据说每个租房的年轻人心中都有个理想的卫生间,里面配备着锃亮的浴缸和自动冲洗马桶,推开落地窗还能闻到阳光和树叶的清香;

在安逸的周末,可以慢悠悠地倒上一杯红酒,在温暖地热水里化解身心的疲惫。



反正肯定不是像租住的80年代老公房卫生间一样,昏暗、狭小,搞不好还是蹲坑;

别说泡澡了,就连舒舒服服地上个厕所都做不到。

我妈当年看《金婚》的时候,感触最深的就是佟志和文丽搬新家,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卫生间——

夫妻俩还是在为抢厕所而拌嘴,但至少不用忍着尿意跟全楼的住户在门口寒暄了。



身为出生在工厂家属院的东北90后,我在小学三年级之前,住的都是那种爸妈单位分配的筒子楼;

走廊两侧是一户户人家,尽头处是带隔间的厕所,全楼层共用。

剧里文丽因为怀孕频繁起夜,有次因为太着急找不到鞋和外衣,又担心穿太薄了会感冒,最后无奈在尿盆里解决。



在我的记忆中,一个搪瓷做的痰盂也是家家必备,遇到冬天啊走廊灯坏了啊,就成了孩子们的“简易厕所”。

国产年代剧似乎很喜欢用厕所的形态变化来反映时代的变迁。

大概是因为如厕方式本身也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会影响人际关系的模式。

在平民气息更为浓郁的年代剧《老爸筒子楼》中,楼里的厕所因为年久失修连隔间的木头门都沤烂了,插销根本插不上,门也没法锁;

大家就在门外挂了个正反面分别写着“男”“女”的牌子,谁进去就手动翻一下,以避免可能的尴尬。



后来邻居跟女主闹矛盾,趁她上厕所时偷偷把女厕所“变”成男厕所,想让女主出糗。

这情节只有在共用卫生间的时代才能成立。

到了90年代后期,跟邻居在厕所前相遇的剧情开始变少。

家庭独立卫生间成了主流,配备了冲水系统的陶瓷蹲便器(就是如今在公厕中常见的蹲坑)也开始普及。

《父母爱情》里,生活在农村的妹妹第一次在江德福家上厕所,对冲水功能稀罕到不行;



但更吸引观众注意的反倒是他家卫生间的布局——这空间也太大了吧,居然还早早实现了干湿分离。



如果你在北方城市租过房,就会发现很多老房子都呈现出“大卧室小厕所”的格局,卫生间能超过4平米都算是奢侈;

由于当年的冲水系统总是时好时坏,所以角落里还得挤进一个蓄水的大缸。

狭窄的空间再配上窄小的蹲坑,谁还没有在自家卫生间蹲到腿麻的经历;

如果之前刚刚有家人洗完澡,更是要随时小心不要踩水滑倒。

也难为了如今那些只能靠买八、九十年代的老公房,才能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年轻人:

“签合同的那天,我就已经开始研究卫生间砸墙改造方案了。”

02

“15万的装修预算,5万花给了卫生间”

跟年轻人相比,老一辈人往往对如厕的舒适度不太重视。

可能也是因为厕所曾经真的只是解决“三急”的地方,所以方便就行。

曾经奉行实用至上的厕所,从什么时候开始升华成了现代人的“心灵避难所”?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大家倒是不约而同地对家里安装了坐式马桶的那天记忆犹新:“我受尽磨难的双腿,终于得到了解放。”

90年代末,坐式马桶逐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至今已经成为了家庭如厕用品的主流。

或许也是当代人把卫生间当作“心灵避难所”的先决条件——只有达到肉体上的舒适(至少腿不麻),才有可能实现情绪的释放。

“长辈用不惯马桶”一度成为都市剧营造家庭冲突的常用梗。

如果最近几年你或你身边的人有过装修的经历,可能听说过“金厨银卫”这个说法。

意思是要把最多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厨房和卫生间的装修中,才会最大程度提升家里的舒适度。

刚刚晋升为父母的朋友也会传授类似的生活经验:“有条件一定要设计两个卫生间,不然每天早上家里都要上演抢厕所大战。”

但这些都是最泛泛的要求了。

当“卫生间很重要”成为了年轻人的共识,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才算舒适”;

于是标准又被细分为要淋浴还是浴缸、墙面刷漆还是贴瓷砖……每个问题都能吵到不可开交。

但作为卫生间的最重要功能,有一件事却能达成最大范围内的意见统一——

那就是一定要有智能马桶。如果没有,至少要买个智能马桶盖。

现在大家提起智能马桶想到的是日本品牌,但这项技术其实本身起源于美国。

最初的版本仅有温水洗净功能,主要用于医疗和老年保健,并非常规的家居用品。

后来日韩的卫浴公司引进技术,并渐渐加入了便盖加热、暖风干燥、杀菌等多种功能。

于是大概从10年前开始,这股“智能化如厕”的风潮逐渐刮到了国内。

坐上去随时都很温暖的马桶圈、温和又舒适的水流,几乎再次颠覆了大家对如厕的理解。

从善如流的妈妈们和阿姨们最先接受了它,并引发了一股“抢购”热潮。

我小姨09年去日本旅游时,发现公厕的马桶不仅能加热,还会自动发出模拟水流声,以掩盖如厕人的尴尬。

几个月后,她特地又跑了一趟东京,给家里的姐妹们每人捎了个智能马桶盖。

吴晓波在6年前专门写文章,谈及国人去日本抢购智能马桶盖的现象。



日本营业员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买断货”。

在文章结尾,他提出了“加强制造业转型,让我们的中产家庭不必越洋去买马桶盖”的期冀;

与之呼应的是,国内的卫浴品牌也渐渐关注到了年轻家庭对于智能马桶的需求。

京东数据表明,2017-2020年智能马桶的品牌数量逐年提升,到2020年品牌数量增速接近2倍。



智能马桶盖件单价则在四年内降低35%,渐渐从“昂贵的舶来品”变为不少年轻家庭的日常家电。

从此之后,我的朋友圈里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已经买了智能马桶的人,而另一种人刚刚把它加入‘提升生活质量’的清单。”

03“新家的第一件电器,我决定买它”

在“智能如厕”的概念刚刚兴起时,国内流行的还是智能马桶盖。

同样是改善如厕体验,相比于把家里现有的马桶整个换掉,能直接安装的马桶盖显然更加方便。

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就比如我,自从试用了朋友家一体式智能马桶的自动冲水功能,每次看着自家还需要手动冲水的马桶,就越来越不顺眼。

京东有关“智能马桶盖和智能马桶”的数据显示,2017年智能马桶盖的销量占比还超过60%。

但此后智能马桶一体机的销量逐年增长,在2020年已经占比超过70%。



随着90后,甚至95后纷纷走入买房装修的节点,一体式智能马桶正在取代智能马桶盖,成为新的“如厕网红”。

从实际体验来说,一体机不仅能够自动冲水,在外观上也更有整体性,卫生死角较少;

而它能取代以“安装方便”为优势的马桶盖,也意味着年轻消费者对智能如厕更广泛的接受度。

是在装修环节就把智能马桶列为家居标配,而非从前的“等有需要再说”;

要追求更快的加热速度、更智能化的体验,不仅仅是“有基础功能就行”。

无论是舒适的卫生间,还是人性化的智能马桶,都在与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呈现出越来越深度的连结。

为了迎合人们的如厕需求升级,京东的第五届智能马桶节特别以“京东卫生间革命——智能马桶时代”为活动主题;



期间联手恒洁、四季沐歌等核心卫浴品牌及“京东服务+”,在智能马桶产品功能、安装服务标准上实现全面升级。 不仅从智能马桶的通用外观、产品尺寸、电气规格、防护等级、环境等规格参数均给出明确参考;

也为京东上门服务和卫浴安装技术做出了全面详尽的规范。

这并非京东第一次聚焦现代人的如厕需求。 去年漫长的“宅家生活”激发了很多人改善生活空间的需求,京东居家就联合设计师和众多卫浴品牌发起 “卫生间革命”,并推出了“7天爆改卫生间”计划。

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空间改造方案“,推进卫生间局部改造的落地,提升用户的居住幸福感。



“7天爆改卫生间计划”成果图。

而这一次,又联合松下、TOTO、九牧、恒洁、海尔等核心品牌,在本届智能马桶节期间,发布智能消毒马桶超级新品;

不仅借助防臭、防溅、杀菌、防粘堵等创新技术树立智能卫浴行业新的标杆,也试图打造最适合中国家庭的智能如厕解决方案。

如果说家是当代人肉体的栖息地,那么卫生间一定就是灵魂的放飞之地。

坐在一台熟悉又舒适的智能马桶上,仿佛就不会有任何东西来打断我漫长的浴室思考。

更何况,它带来的幸福感可是实实在在的;

在这个还没有彻底暖和起来的早春,谁还不需要一个温暖的屁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