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18日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美方率先挑起争端,气氛一度“剑拔弩张”。这场举世瞩目的对话,在全球媒体、社交平台上直到现在仍热度不减。

其中,一个和女翻译张京有关的小细节又火了。杨洁篪、布林肯同中方翻译互动一幕,缓和了现场紧张的气氛,也显示出我方外交人员的专业程度。

首场对话的开场陈述阶段,美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两人的开场白严重超时,并对中国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挑起争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洁篪随后回应,点明了美国当下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

杨洁篪发言结束之后,想让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继续说几句。此时,我方翻译张京说:“我先……先翻译一下。”

杨洁篪微微一笑:“还要翻译吗?翻吧。It's a test for our interpreter! (这对翻译是个考验!)”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插话说:“我们应该给翻译加薪。”

杨洁篪回答说:“Yeah。”

这一段正能显示出中方外交人员的专业程度。曾长期站在中美外交一线,被老布什称为“老虎杨”的的杨洁篪,临场作出反应,严正阐明我方立场,一一驳斥美方的指责。而中方代表的现场翻译以沉稳大气、完整准确的表达,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国外交人员的风采。

她专业的翻译,准确的表达,不仅赢得了国内外网友的赞誉,也引发了好奇,这位翻译究竟是谁?



“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是顶配” 来源:@荷兰豆养殖专家



“这个眼神是那种虽然困难,但没在怕的。”



“她干得非常不错!”



原来,她就是外交部翻译司的高级翻译张京。

其实,早在2013年,张京就已经“出圈”。当年的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一位身穿黑色职业装,留齐肩长发,神情专注的女翻译,因表情冷艳,神似赵薇,吸引了现场不少镜头,并瞬间红遍网络。她就是张京。



根据杭州《都市快报》的报道,张京是杭州人,2003年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保送到外交学院英语专业,2007年被外交部录用。因为在学校里表现出色,很多外交学院的同学都尊称张京为“牛掰学姐”。

张京初中和高中的同学奚先生告诉《都市快报》说,“她就是一个全才,在高手如林的杭外,她各科成绩一直都保持班级前五名,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她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奚先生说,“不仅学习好,其他方面也很突出!”

张京在杭外读书时的高中班主任,英语老师胡跃波则说,张京是个执着、专注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她初中起就立志做外交官,想将来进入外交部门工作。高中三年她成绩很优秀,完全有能力进北大、清华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但她选择继续追求梦想,保送进了外交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当中国网友被中方翻译人员的表现“圈粉”时,不少美国网友却对美方代表团中一位染紫色头发的翻译感到不满。



从社交媒体流传的视频画面来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右手侧的确坐着一位“染紫色头发”的女士。观察者网根据《南华早报》视频录像查证,该女士为美方代表团的翻译人员。

有人表示美方在会谈上的表现已经足够尴尬了,“与中方对话还派出一位染紫发的女士,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100倍”。



就此事讨论最为热烈的一条推文认为,在这种场合让染着紫色头发的人士参与,会被认定为美方“软弱”,并讽刺做出这一决定的布林肯,是“战略天才”。此条推文获2300次转发,超1万点赞。



作为国际外交领域内最重要的一场交锋,美方因准备不足自作聪明,沦为笑柄。美方不遵守事先有关发言时间的约定,挑衅在先,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礼仪。而当发现美国外交代表团还有这样一位“染发成员”后,有网民感叹:“难怪中方说我们毫无诚意(take it seriously)。”




美女翻译冲上热搜!小姐姐是咱们杭州姑娘!母校老师:一下就听出了她的声音

当地时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安克雷奇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一段16分钟的现场即兴发言,火遍全网。

他身边的一位中方翻译也因此意外出圈——足足16分钟的演讲,这位翻译一直在旁边记记记,一连记了好多页,然后流利地翻译了这整整16分钟的讲话,比念出来的都流畅。



经广大网友反复确认,这位翻译小姐姐正是杭州姑娘张京。

“我们应该给翻译员加鸡腿”

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一段视频

还记录下对话现场一个挺有意思的小细节

网友点赞超67万

张京也两度冲上微博热搜榜



2003年,张京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后,保送到外交学院英语专业,2007年被外交部录用。

其实,早在2013年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有关内容和考虑”的记者会上,这位翻译小姐姐就曾因表现出色、神情专注冷艳在网上迅速走红。



据杭外校园网介绍:“在我校就读期间,张京成绩优异,素质全面,在英语方面尤有特长。大学期间,张京先后在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上荣获冠军(与队友合作)、在第十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亚军。”

张京在杭外读书时的高中班主任胡跃波,也是她的英语老师,一看到视频就认出了自己的得意弟子。“一是听她讲话的声音习惯,二是看她做笔记的样子,都太熟悉了。”胡老师说。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胡老师回忆起中学时代的张京,没有别的女生那么外向,性格很冷静,执着、专注,知道自己要什么。



高一时,全班去太子湾公园玩。右二穿着黄色衣服的是张京。

“她初中起就立志做外交官,想将来进入外交部门工作。高中三年她成绩很优秀,完全有能力进北大、清华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但她选择继续追求梦想,保送进了外交学院,大家都觉得有点‘屈才’了。”

中学时代,张京各学科都很好,英语尤其优秀。高二毕业时,她拿到奖学金,暑假去英国游学10天。住在当地一名女高中生的家里,两人成为非常好的朋友,谈人生观、价值观,后来一直有联系。“你看,短短十天,她就和别人有这么深交流,英语水平是不是很厉害?”

胡老师说,翻译作为一种职业来说,越来越专业。一是因为很多人自己具备外语能力;二是技术进步,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翻译。不过做到了外交部这个层面的翻译,就不单单是语言上的要求了,对政治、文化、经济都要有理解。



张京在国外的留影


微博上还流传一段张京参加2005年第十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的视频,张京当年是作为外交学院选手参赛的,并获得亚军。竞赛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主题,她的演讲题目是《全球化影响与中国传统价值观》(节选)——

早上好,女士们和先生们:

在东西文化密切交流以前,中国人向往的一直是中国画式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具象画面、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精髓——对和谐的向往,自古就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

这样的传统价值观有利有弊。一方面,它促成了中华文明独有的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国人们过分地满足现状,没有动力去追求进步与改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我们理想中的和谐受到了冲击。

……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看到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和谐结果。

但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要归咎的并不是全球化,而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能依旧带着传统的和谐心态去追求全球化,那么成果就必将高于成本。

以我的家乡杭州为例,多亏了市政府多年来为追求生态发展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各色水禽们经多年迁徙后回到西湖,继续在这里安居;湖岸边,玩滑板和极限运动自行车玩家们在炫技;附近的小广场上,各年龄层的人们在这里游戏,有踢毽子的,也有放风筝的——这样的画面虽然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画,但它传递的是全球化时代里的现代和谐感。



据杭外校园网介绍,杭外建校近50年来,已有30多名毕业生在外交部工作。

为啥杭外是高翻的“摇篮”?


据了解,这些学生,当年在学校的时候都是叱咤在辩论队、话剧社等社团的活跃分子,当时练就的勇气,让他们现在面对再大的场面,都不会怯场。

当然,广阔的知识面就翻译而言也是必备要是。“我们有些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在看各类书籍,还写英文小说,因为课本上的知识他们早就掌握了。”杭外老师口中的另类学生,最终恰恰是够格保送北大的。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鼓励学生博学,杭外的寒暑假作业没有太多的笔头作业,更多是自主充电式的建议。

不过,想要当上高翻,可没那么容易。

高级翻译,望文生义,应该是翻译里的“限量版”。北外高翻学院老师说,作为职业,对“高级”这个前缀,其实没有特别的界定。从学历上看,高翻至少是硕士研究生起步。在国内高校中,北外、上外、外交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等都设有高翻学院。

这之中,最老资格的就属北外高翻学院了。学院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主要是笔译、视译、交传和同传四大块训练。

所谓笔译,就是书面中英互译;视译则是看一段文字或视频后迅速口头翻译;交传即交替传译,对方说一段,你翻一段,总理答记者问就是这种形式;而同传就是同声传译。

当然,翻译技巧过关并不等于就是一名优秀的翻译,翻译实战中会涉足太多未知的领域,翻译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争取做一个“通才”,即便不是样样精通,至少什么都得略懂。

很多高级翻译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句话能概括了——“不是在资料室,就是在去训练室的路上”。这短短的一句话道尽血和泪啊……

别看高翻都是金字塔尖的精英,但个人较高的职业期望值加上就业难的大环境,就业压力还是挺大的。

能力和运气特别好的,考公务员进外交部,但并不是进了外交部就能成为领导人的贴身翻译,公务员已经够难考了,而要进外交部的翻译室,还需经过魔鬼式的‘观察培训’,只有不到4%被最终录用。

即便进了翻译室,还要经过近6年左右的培训,才有可能成为领导人的贴身翻译,有“出镜”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