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 ,另一场峰会在钓鱼台开场,首场聚焦中美关系,意味深长。50年前,中美关系始于基辛格秘密访华,50年后他再次发言。今天的中美关系该怎么破冰,我们有必要听听这位近百岁老人的声音。
另据观察者网,距离基辛格博士第一次来到中国已经过去了50年的时间。5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十年来,中美关系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正如基辛格博士在发言中所说,中美是两个伟大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所以有时候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会有不同。但与此同时,现代科技、全球化传播和全球化经济,要求两个社会做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进行合作,因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取决于两个社会之间的理解。
基辛格博士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有过多次交集,他指出: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点汇集起来,为各界人士相互沟通和加深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3月20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全体会“中美关系风云五十年”环节,基辛格博士再次就中美关系作出评论:
“我想强调,世界上工业和科技大国之间、中美之间,积极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以下是视频发言全文:
感谢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邀请我,让我能够在这个我曾有交集的论坛上发言。论坛举办的会议有着重要的国际影响。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
50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的中国很难与今天的中国作比较。如果那时有人给我看一张现在北京的照片,如果我把它与那时的北京作比较,我无法相信竟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点汇聚一堂。今年,世界经历了新冠疫情;同时,科技在多国,尤其在中国和美国,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论坛在多种见解中强调了合作的理念。
50年前我来到中国,有幸开启了被中断25年的两国关系。在会见周恩来总理的开场辞中,我讲了些关于“神秘中国”的话。周总理对我说,中国有什么神秘的?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对中国有了诸多了解,中美也在关键问题上进行了合作,以此为基础,两国关系有了非常积极的发展。
最近几年,(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我非常希望,本周将在阿拉斯加举行的对话能达成重要进展。从根本上说,中美是两个伟大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所以有时候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会有不同。但与此同时,现代科技、全球化传播和全球化经济,要求两个社会做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进行合作,因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取决于两个社会之间的理解。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邀请世界各地的来宾和企业CEO与中国同仁交流思想,使各方能够互相学习,为加深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曾数次参加这个论坛,借此机会,我想对论坛给予我的礼遇表达我个人的感谢。同时我想强调,世界上工业和科技大国之间、中美之间,积极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感谢论坛给予我这个发言机会。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3大意义:龙有逆鳞,触之必怒!
毫无疑问,这两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中美双方高层战略对话在18、19日两天时间里,连谈3场。
中国这边,领衔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美国那边派出的,是拜登政府新任的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关系,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世界各国都在观望、等待这场对话的结果,未来前景如何?长安君还是三句话——
第一,辣味十足,但一定好于封闭隔绝
万事开头难。
无论如何,能够面对面坐下来谈,相互迈出试探性的一步,本身就是化解分歧的开始。我们看到了美国以主欺客、仗势欺人,也看到了中国不卑不亢、以理服人,但也要看到,三月的天气即便乌云密布,也总是在孕育着一场春雨,针锋相对的会谈中即便火药味十足,也总会碰撞出希望的火花。
争吵总比对抗强。历史上的中美两国关系起伏波折,中国人民告别过司徒雷登,也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兵戎相见,最近三十年,“银河号”事件、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南海撞机,一个个外交危机来的猝不及防,但政治解决总能让中美关系总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谁都清楚,相互隔绝只会加深猜疑和敌意,增加战略误判的风险,让争端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如果把历史上中美关系的种种曲折比作“冰点”,那么当前的中美关系称得上“绝对零度”。美国上届政府拒绝对话、挑起贸易战、科技“卡脖子”“污名化”挑动他国一起围堵中国的一系列行为,损害了两国人民利益和世界稳定与发展,本就不应再继续下去,这次会谈的初衷就是为了通过对话打破坚冰,让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毕竟,争吵的目的不在于解气扬威,如何继续向前,才是真正的焦点。
第二,分歧广泛,说明目标不会一蹴而就
龙有逆鳞,触之必怒。
中国已经将底线划得无比清晰,这就是我们的核心利益,关系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是所有人都触碰不得的“逆鳞”。会后新华社发布的新闻通稿,将这些问题列举了出来:台湾问题、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涉疆问题和涉藏问题。如果在这些事上向中国发难,中国只能被迫出手反制。
但美国仍然在中国的“逆鳞”上大搞碰瓷,在对话中主动挑起争端。不仅如此,美方发言严重超时还强行留住记者,却在中方对等回应时把媒体赶出去, “美式双标”暴露无遗。“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中方代表毫不客气,抨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这些网络广为流传的视频说明了一个清晰的事实,中美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广泛和深刻的争端,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上届政府用了四年时间系上的疙瘩,不能天真地指望一次对话就轻易解开。那么如何让对话持续下去,为两国关系破解坚冰争取更多的阳光?
答案显而易见,首先是诚意,会前的敏感时机美国外交人员“周游列国”反复发表反华言论,试图联合盟友对中国施压,会上又不断触碰中国的底线,这当然不会让世人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诚意。第二是平等,多极化的世界里没有一家独大,美国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霸权嘴脸以力压人,只会让人想到百年前殖民者的丑恶嘴脸,加重本就很深的隔阂。最后是智慧,今年恰好是“乒乓外交”50周年,当年两国推进友好的智慧曾让世界叹服,如今解决中美关系前所未有的困难,相信两国也能展现出超越前人的智慧。
“双方都希望继续这种高层战略沟通。”新闻通稿中这简单的15个字,让人看到尽管有分歧,但中美都在努力相向而行。
第三,议题广泛,反映广阔的合作空间
这次对话探讨的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广泛。
有外交领事人员接种新冠疫苗的对等安排,有便利彼此媒体记者的相关问题,有逐步推动中美人员往来正常化的事宜,还有经贸、两军、执法、人文、卫生、网络安全以及气候变化、伊朗核、阿富汗、朝鲜半岛、缅甸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议题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中美间并非只有竞争,而是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这些共同利益下,有着比竞争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这可以说是两国关系稳定的坚实基础。2020年,虽然面临着多重因素的冲击,中美两国的贸易规模不降反升,达到4.1万亿元,增长率8.8%。在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下,两国的紧密联系已经是无法逆转的客观事实。
回顾中美建交以来几十年中,在面对恐怖主义、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应对气候危机和埃博拉、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无数事实证明,中美两国只有合作才能给两国、以至于全球带来好处。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推动两国关系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这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年初与拜登通电话时所说——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一场灾难。”
阿拉斯加对话没有“联合声明”,但成果藏在这9句话里
安克雷奇现在气温是零下8度。而按照中国的传统智慧,今日春分。古书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当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落幕,世界的秩序已经不是美国旧梦里的那个样子了。
外界注意到,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一些西方舆论又开始以阴阳怪气的语气报道此事。但是联合声明并不是对话的最终目的,甚至都谈不上重要的目的。
对话嘛,最重要的是减小分歧、形成共识。而要达成洋洋洒洒数百上千字的联合声明,需要两国外交团队字斟句酌的切磋和较量,无疑为对话增添了不小的工作量——有这时间,不如把眼下的问题谈得更透彻些,或者多谈一个问题。以发表联合声明为目的的对话,实际上是自缚手脚。
这场对话全球瞩目,美国的盟友们更加可以说是提心吊胆,生怕美国“卖”了他们——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多次发生。这些年美国撕毁的协议还少吗?所以没有联合声明,既照顾了美国想当盟友大哥的面子,也安抚了美国小弟们的玻璃心。就当中国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毕竟,大国博弈不是一两张纸的事情。介意这一两张纸,是典型的小家子气。
没有联合声明,是中美关系韧性和弹性的体现。没有联合声明,但成果却超出预期。除了美方基于拜登自创的“人设”必须与中国“死磕”的老三样,原先各种分析所预测的成果纷纷落地。
中方发布的通稿比较翔实,抄录如下:
“双方同意按照两国元首2月11日通话精神,保持对话沟通,开展互利合作,防止误解误判,避免冲突对抗,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双方都希望继续这种高层战略沟通。
双方均致力于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合作,双方将建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
美方重申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双方探讨了为各自外交领事人员接种新冠疫苗作出对等安排。
双方将本着对等互惠的精神就便利彼此外交领事机构和人员活动以及媒体记者相关问题进行商谈。
双方讨论了根据疫情形势调整相关旅行和签证政策并逐步推动中美人员往来正常化事宜。
双方还讨论了经贸、两军、执法、人文、卫生、网络安全以及气候变化、伊朗核、阿富汗、朝鲜半岛、缅甸等一系列问题,同意保持和加强沟通协调。
双方表示将围绕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活动加强协调磋商。”
多达9条。要知道,周二闹得沸沸扬扬的美日“2+2”会后的联合声明一共才只有8个自然段。不知道日本外务省看到中方列出的9条成果,现在心里是啥滋味。
翻译一下上述9大条。
重申两国元首共识,“双方都希望继续这种高层战略沟通。”这意味着尽管美方一再否认这次阿拉斯加对话是机制性的,甚至否认是“战略”对话。但中美肯定还会继续谈,还是高层谈战略。机制不机制的,只是美方死要面子。布林肯出于美国国内政治而扭扭捏捏咱也不干涉美国内政了。
“双方将建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气候合作是一道送分题,昨天已经详解,读者可以参考昨天笔者撰写的
《直说快评》。美国收下了这道送分题,我们以观后效。
“美方重申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奈何民进党政府还在苦苦哀求美国的“战略模糊”。这么清晰!蔡当局看到没有?
“双方探讨了为各自外交领事人员接种新冠疫苗作出对等安排。”“双方讨论了根据疫情形势调整相关旅行和签证政策并逐步推动中美人员往来正常化事宜。”笔者认为这是本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最大的“彩蛋”。两国关系,外交先行。这说明两国已经开始为后疫情时代的关系发展认真谋划了。中美关系将在疫情后迎来“报复性恢复”。从美国内政上来看,这也是狠狠打了特朗普主义一个大嘴巴子。被特朗普贴上“弱势总统”标签的拜登,唯有狠狠打这一巴掌,才能成长为他“人设”那个样子的总统。
最后两条作为压轴,定义了什么叫做全球治理:“双方还讨论了经贸、两军、执法、人文、卫生、网络安全以及气候变化、伊朗核、阿富汗、朝鲜半岛、缅甸等一系列问题,同意保持和加强沟通协调。”“双方表示将围绕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活动加强协调磋商。”纷繁的国际事务大写成一个词——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中美两国的交往将重新定义什么叫“负责任大国”。
当然,布林肯也说了,中美之间将有“激烈竞争”。所谓激烈竞争就是国力的比拼。笔者注意到昨天双方开场白的时候,中美双方都谈到了各自的国力。美方认为,拜登1.9万亿刺激方案是硬实力,中方则对等提到了“十四五”、减贫和政党领导力。翻译一下:美方还在撒钱救急,中方已经前进一大步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从两国疫情应对的不同现状也可以印证,高下立现。
顺便说一句,联合声明的法律地位较弱,约等于大家一起就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表个态,但也暗藏着出了问题别来找我的意思。如果双方有更大的诚意,通常会采取法律效力更强的联合公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英联合声明的区别,大家可以细细品味。
也正因为法律效力弱,这个东西作为政治筹码的意味更强一些。观察近期美国和它的盟友小弟们发表的联合声明就可以看出来:务虚的多,务实的少,管别人的多,管自己的少。联合声明已经成为拜登专门送给盟友的外交“画饼”。这样的联合声明,谁想签谁签吧。
最后再提一句,一些自媒体将美日“2+2”会谈后的声明称作“美日2+2联合声明”,此言大谬,根据美国国务院的说法,那是个“联合媒体声明”,定语越多、级别越低,也就是说这个东西连“联合声明”的地位都够不上。日本首相菅义伟为了成为首个面见拜登的外国领导人,跟着美国搞了这么一个东西来,想要“刺激”中国,真是脑回路清奇。
阿拉斯加对话结束,中美谈得不怎么样,但也没那么糟
一连三场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正式结束。除了第一场的“开胃菜”看上去有点辛辣呛口,双方罕见地展开了言语上的公开交锋,关起门来的“正餐”部分其实还好,无惊无喜。这是一次中美双方事先都没有预期的对话,那么自然也谈不上是一次失败的对话。
当然,无论从表面还是实质上来看,这场对话显然谈得不怎么样。中美都说这是一次“坦率的会谈”,在外交术语中,“坦率的会谈”就是各说各话,会后双方也没有发表联合声明。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一开始试图在大众媒体前展示美国的优势地位和主导权,以给本国民众和所谓的国际盟友一个交代,上来就指责中国的制度与人权,还有香港、新疆、台湾问题,这就是典型居高临下、没有分寸,被杨洁篪和王毅硬怼了回去。
从气势和理据上来看,在这一个回合,中方是占了上风的,“老虎杨”(杨洁篪在美国外交场上的绰号)戳破了“纸老虎”。布林肯在摄像机前承认美国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沙利文甚至要抬出“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来给美国的“制度自信”找补,这也说明了他们内心其实没有那么自信了,走夜路给自己吹口哨而已。
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的不同之处在于,拜登政府在明面上侧重于意识形态,宣扬美式民主制度与人权,还要做好“世界老大”保护好一众“小弟”。于是,在和日韩的“2+2”会谈后,它要在自己的领土上摆出“约谈”中方的架势,但中方不吃这一套。美方的开场白所指向的都是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不容有丝毫退却的主权问题。
说白了,这是中国要“玩命”的问题,所以杨洁篪和王毅才要直接在摄像机前向全世界观众阐明立场,也让相关方直接看到中方在美方面前的态度。可是这些问题,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吗?值得美国“玩命”相搏吗?至少美方目前没有、也不敢有这样的表态,色厉内荏罢了。这样的会谈谁在心理上占据优势,不言自明。
我们看会谈结束后新华社发布的权威通稿,绝大部分内容依然在阐述中方不可触碰的红线,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制度安全不容损害”、“台湾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余地”,在香港、新疆、西藏问题上,也不容美国抹黑和插手。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些问题没得谈。不像中美经贸问题还有得谈,中国也愿意谈,这就是本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方的态度与2018年中美贸易谈判时态度很不一样的根本原因。
表面上,以上这些问题是本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重头戏,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那么很显然,在这些问题上双方没有什么好结果,再吵一架而已。
但是,拜登政府再怎么强调“意识形态”,它也需要一点实际的东西。本次会谈中美双方没有谈崩,也不是一丁点成果都没有。新华社通稿以极短的篇幅写道,“双方都希望继续这种高层战略沟通”、“双方均致力于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合作,双方将建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美方重申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话虽然短,但不代表不重要。
我们对比一下中方与美方在会谈结束后各自接受的简短采访,可以发现中方侧重于分歧而不是合作,杨洁篪说“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重要分歧”,王毅说“美方不要低估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发展的决心,不要低估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正当权益的意志。”
反观布林肯的说法,则明显“软”了不少。他说,两国政府在香港和网络攻击等问题上“从根本上存在分歧”,但在伊朗、朝鲜、阿富汗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利益存在交叉。其实在气候变化、伊朗、朝鲜等问题上,说破了,美国是有求于中国的,布林肯的说法也是为了给中美双方可能的合作埋下伏笔。
笔者以为,最大亮点就在开场白阶段,这一场“加时”的开场白料将成为经典,中方的通稿也不讳言,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它的意义在于中国当着世人的面对美国说不,中国开始平视美国。它或许有一些象征意义,但我们不妨也以平常心观之,这才是大国国民应有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