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杀了她?所有人都在问,所有人都在查。

没人相信,蓝可儿是自杀。

围绕这个案件,太多的猜测和想象干扰着警方的结论,直到案情审结的最后一刻,警方才作出“意外死亡”的结论。

但是,已经没人相信了。

时隔7年,网飞的一部纪录片《犯罪现场:塞西尔酒店》再次聚焦 UBC女生蓝可儿离奇死亡事件。

记录片《犯罪现场:塞西尔酒店》

纪录片对蓝可儿的神秘失踪案件进行了一场深度剖析。

这次,真相不仅仅是真相。

更像是一场各个社会力量的角力,撕扯的越大,斗争越激烈,我们离真相就越来越远。

01.

这原本只是一个刑事案件,而一段洛杉矶警方公开的监控视频,让这个原本就离奇的命案显得更加诡异、惊悚:

她先是高度紧张地躲在电梯角落,后来又似乎在与他人争吵,不断地挥舞着双手……

她像是在躲着谁。



远程操控?心理暗示?诱导自杀?酒店诅咒?权力包庇?

经过尸检,洛杉矶警方以“意外溺亡”的死因结了案。但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足以让人信服。当下就引爆了全球舆论。

有人说是警方的无能,凶手一定是酒店中的工作人员,权贵包庇,所以草草结案。

有人说是蓝可儿迷恋上了黑暗摇滚歌手莫比,并在其心理暗示下走向灭亡。

还有人说是协助自杀,父母得知真相,选择遮掩。

……



总之,不可能是单纯的自杀。

甚至,还有剧组借蓝可儿之名拍摄了恐怖片。

02.

时隔八年,网飞(Netflix)推出了纪录片《犯罪现场:塞西尔酒店失踪事件》,曾轰动全球的“蓝可儿神秘失踪案”再次受到世人的关注。



纪录片对案件进行了深度剖析,包含了蓝可儿在电梯内的诡异行为,以及酒店经理、侦探及警方的相关记录。

2013年1月26日,蓝可儿独自赴美旅游。

1月28日入住了位于洛杉矶的塞西尔酒店。

起初酒店方给她安排的是上下铺。但因室友表示受不了她的奇怪行为,只好给她换了单人间。

2013年2月1日,在本应退房的这天,蓝可儿失踪了。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公开了“诡异的电梯视频”,致使”蓝可儿失踪案“成为一个国际案件。





在全球都猜测失踪的女孩到底在哪儿的时候。

蓝可儿,被找到了。

2013年2月29日,酒店客人反映房间水压过低,且流出的水有异味。

维修人员便来到了顶楼的水箱旁。但当他上去打开水箱顶上的小门时,里面的一幕把他惊呆了:

蓝可儿的尸体,仰着面,全身赤裸地漂在水箱里,而她的衣服刚好堵住了出水口。



这也意味着,酒店里所有的客人喝了这个水喝了19天。

用这个水洗澡洗了19天。

更令人无法解释的是——

蓝可儿入住的塞西尔酒店曾发生多起命案,也曾居住过连环杀人犯,甚至有一些未解谜团。

塞西尔酒店一度被称为美国最诡异的酒店。

但凡是在塞西尔酒店发生的命案,都极不寻常,甚至连警察都难以侦破。

蓝可儿事件瞬间被网友打上了“悬案”的标签。



为什么电梯门一直开着?

为什么蓝可儿的气味会在窗户处消失?

她自己跳进水箱的话,是如何把水箱关上的?

这些疑问,让大家更愿意相信,蓝可儿事件另有隐情。



03.

但真相,告诉了我们另一个答案。

通过解剖,法医发现蓝可儿的体内残留有多种药物,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抑郁症和躁郁症。



奎硫平:治疗焦虑和失眠,能治疗狂躁 。

拉莫三嗪:预防狂躁,起情绪稳定剂作用。

文拉法辛:抗抑郁剂,加重狂躁。

警方认为,结合她生前种种怪异的行为,可以认定蓝可儿患有躁郁症 (bipolar disorder)。

除此之外,蓝可儿身上没有枪伤、刺伤或者被勒死的痕迹;

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她遭受过性侵。



所以,警方认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蓝可儿是被他杀的,突然发病造成的幻觉,是造成其死亡的重大因素。

蓝可儿生前在电梯中的一系列举动也很快得到了印证。

一开始进去的时候夸张的下腰,可能是有什么事情令她兴奋。所以进电梯的时候,忘记检查楼道外有没有东西落下。



进了电梯才发现,忘记检查外面,这时候想出去。

但是又怕电梯被叫走,所以只是探出头查看,但是她心里还是不放心,就想一直按着电梯门。



当检查完外面的时候,蓝可儿已经筋疲力尽了,她不想再坐电梯了。

于是她选择走楼梯,这个时候她可能已经产生了某种幻觉。

幻觉她去过顶楼,还在楼顶掉了东西,于是去楼顶检查。



没想到,等她打开水箱盖子的时候,发现里面有死角,于是探头进去。

结果失足掉进了水箱中。

这一系列的动作被人解读成是在躲避什么人。

04.

酒店经理Amy曾告诉警方,她曾看到蓝可儿在酒店的大堂里张开双手说:“我疯了,但是,洛杉矶也疯了。”



在翻看完蓝可儿的Tumblr之后,网友们才知道,这个 一直尝试努力生活的女孩,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蓝可儿就读于UBC的心理学专业,尽管照片看起来乐观开朗,但实际上,严重的心理问题使她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巨大的压力。

她在Tumblr中写道,“我对自己非常失望,学期中途发病,不得不选择休学。”

她说,“我无法控制我的情绪。我会生气两分钟,然后再次悲伤。我会快乐半小时,然后再重复。”

她说,“我在床上躺了两天,讨厌我自己,这是一种让我失望的静止状态。”

她说,“当我看到周围的人成群结队,大笑,享受生活时 ,我很孤单。每当我见到另一个人时,都会想起我一个人。我总是会一个人,我累坏了,我没有能力挺过这种孤独,我不想死,我不想这样生活。”



提及父母,蓝可儿写道,“不,我不恨我的父母。但我是个成年人,我需要开始表现得像个成年人。我需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我知道他们会担心,并且只要他们活着,就会不知疲倦地尝试帮助我,希望我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不喜欢这样。这让我感觉我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是一个可怕的女儿。我不想住在家里,这会毁了我。”



对于生活,她说:

“我讨厌处在这样一个阶段,你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在任何事情上都没有安全感。现在我和我们这一代人都厌倦了,肤浅而鄙视,拼命想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行动,不知何故,这使他们变得重要。人们越迷恋你,你就越成功?除非有人注意你所做的事,否则没有价值。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看着自己,跟踪别人,而我却沉浸在这一切中。”

在蓝可儿数千篇的Tumblr文字中,她用了无数篇幅在寻找活着的意义,她努力地和心理疾病做着斗争。

而这次独自旅行,也是她尝试逃脱心理牢笼,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的方式。

05.

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

双相意味着两个极端,对全世界数百万躁郁症患者而言,他们的生命被撕裂成两个不同的现实——

情绪高昂和抑郁寡欢。



那些饱受双相障碍痛苦的人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忽然就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也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前一秒还在思考怎么结束自己,后一秒就觉得自己可以改造世界。

全球大约有六千万人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在中国,像蓝可儿一样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约有700万。

其中年轻人发病率更高。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倍以上。在所有自杀死亡中,双相障碍可能占到1/4。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奔向越来越快发展的阶段。

而这样的社会促使了这样一种情绪:

人们期待认同,却又不断追求与众不同。

这促使很多人长期处于“轻狂躁”状态:

期待自己的“超人状态”能够产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但同时又不断担心自己的创造力耗竭。这种两极的情绪起伏,加之身边人的无视,甚至嘲笑,便最后成为了压倒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杀死蓝可儿的,

是因处于狂躁期,而出现幻觉的另一个她。

06.

正如蓝可儿在自己Tumblr简介引用的查克·帕拉尼努克的话相同:

“你总是被浪费生命的想法所困扰。”

我们的未来还很长,他人的观点便显得不那么举足轻重。



比起不断地追求他人认同感,我们所需要做得更多的是,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平凡,不钻牛角尖。

同时,关注身边亲人、朋友的求助信号,帮助他们拨开阴霾。

如果说双相情感障碍是一个不断侵蚀生命的怪兽,那么亲友的陪伴和爱,就是那把披荆斩棘的剑。

直到现在还会有人不相信警方公布的蓝可儿死因。

但真相就是——

蓝可儿事件无关灵异和谋杀,只是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