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有一天你准备和老师上网课,或者是和老板开个远程会议,打开设备的瞬间,你和你的老师/老板,就这样被传送到了美轮美奂的虚拟会场中,面对面的开始进行交流。

哎,这不就是科幻大片《星际迷航》里的技术吗?

虽然传送效果和电影还是不能比,但令人兴奋的是,这个画面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在前几天微软的发布会上,卡梅隆导演与主讲人 Alex Kipman 就是这样以全息影像的方式,被传送到虚拟会场里、虚拟观众眼前。
在这次发布会的会场里,主持人Alex Kipman是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出现在舞台的正中间。

出席的观众也全部都是虚拟的Avatar人像。起初,周围很黑,仿佛大家坐在电影院里,共同观看屏幕上一家三口的海洋馆之行。突然屏幕光芒熄灭,眨眼之间,所有观众一起来到了海洋世界的内部。

虚拟观众比真实观众的优势在于,在过程中可以随时向Alex发送爱心、鼓掌等不同的表情,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3D版的直播,老铁666。

这次发布会背后的技术,是微软最新推出的混合虚拟与现实应用程序Mesh,它让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拘束,共处一室。

VR和AR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么这个MR,又是怎么回事?狂丸用最最最简单的图示,大致做一个区分。
(该图片为适用于新手村人群的最基础解释)
在Mesh的官网,微软为它写下的注释是:Here can be anywhere,这里可以是任何地方。

简单来说,可以把Mesh理解为一个共享虚拟的平台。把远程办公的人们,从屏幕中解放出来,实现可感受、有参与的合作互动。

在使用Mesh的时候,既可以是全息投影,就像发布会中的Alex Kipman一样,以真人形象出场。也可以和观众们一样,以自主创建的虚拟形象出场。

两种不同技术所构成的形象,可以共处一室,共享资源,实时互动交流。比如此时,发布会的2个主讲人,就一样形式占了一席,侃侃而谈——画风不同,也能强融。

如果我们细看Mesh的应用功能与范围,就会发现,它非常注重「一起体验」这项功能。

使用Mesh可以跨越时区、地域来体验虚拟合作,合作伙伴可以从一片森林瞬间移动到家中,共同商议合作项目。

学习、培训的时候,可以全息传输与可视化,达到面对面的效果——这网课效果还不MAX?

对于设计团队来说,则可以把3D建模放大缩小,共同操控,让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受限制。

疫情之后的世界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办公、学习、开会都在「远程化」。在这个大环境下问世的Mesh,让人们对于它的应用特性,相较于往年,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与此同时,Mesh打破了对设备的限制:无论是头盔,PC,平板还是手机用户都可以登录。

其实这几年来,人们对于全息技术已经不那么陌生了。比如今年春晚,18个全息投影的李宇春站成一排,各自身着华服。

而MR技术,很有可能发展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个科技突破点,走下演示舞台,成为普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或许真的有一天,在异乡的人们,拿起设备,就可以和家人并肩坐在沙发上享受恬静时光。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一切皆有可能。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