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窗敲雨,头图来自:M. Hauber


在美国厄巴纳的林场里,一只旅鸫遇到了自己鸟生最大的困惑。


眼前的鸟巢正是自己熟悉的家,里面躺着尚未破壳的小宝贝们。然而,就在熟悉的鸟蛋旁边,一个不明物体显得格外扎眼——它的颜色模仿了真正的旅鸫蛋,但棱角分明的8面体形状可以说与鸟蛋毫无关联。如果鸟儿熟知人类的游戏,它或许会惊呼:是哪个混蛋在我窝里扔了8面骰子?!


奇怪的鸟蛋增加了 | Mark E. Hauber et al.<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奇怪的鸟蛋增加了 | Mark E. Hauber et al.


是的,这是生物学家又在做奇怪的实验了。


鸟儿靠什么区分鸟蛋? 


包括旅鸫在内,很多鸟类都会清理自己的巢,把出现在鸟巢内的各种“异物”丢出去。这些“异物”不仅包括落叶、碎掉的蛋壳,也包括来自其他物种的蛋。比如说,另一种名叫褐头牛鹂(Molothrus ater)的小鸟经常会在旅鸫窝里偷偷产蛋,期待后者替自己养娃——这种现象也就是“巢寄生”。


一只雄性旅鸫Turdus migratorius,这是北美很常见的一种小鸟 | Wikipedia<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一只雄性旅鸫Turdus migratorius,这是北美很常见的一种小鸟 | Wikipedia


丢弃异物无疑是有益的:这不仅能维持自家卫生,还避免了被别的鸟类霸占。不过,进行这些清理要以正确区分鸟蛋为前提——万一看走眼了,岂不是会失手把自己的蛋也丢出巢外


那么,鸟类究竟以什么标准判断哪些东西是自己的蛋呢?这正是生物学家马克·豪伯(Mark Hauber)和同事们想要解答的问题。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研究者们设计了两个系列的假鸟蛋模型。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变量上发生变化:其中一组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同时越来越细,而另一组则逐渐“棱角化”,最终变成了尖锐的8面体。研究者用3D打印机制作了这些奇怪的“鸟蛋”,并把它们刷成了旅鸫蛋同款的亮蓝色。


两组逐渐失真的鸟蛋模型 | Mark E. Hauber et al.<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两组逐渐失真的鸟蛋模型 | Mark E. Hauber et al.


接下来,就是实地测试的时间了。研究者在林场中找到一些旅鸫巢,趁鸟不备偷偷放进这些模型,然后再暗中观察巢的主人会作何反应。


困惑的多面体 


和预期一样,实验发现当假鸟蛋模型变得越来越不像真鸟蛋时,它被旅鸫排斥的概率就会随之增大。


不过,结果也有出人意料的地方。在人看来,棱角分明的“多面体假蛋”与真蛋相差更远,但鸟类反而更不擅长分辨它们。与“瘦长版假蛋”相比,被试鸟对“多面体假蛋”的态度更加犹豫不决,模型有更大概率被保留在鸟巢内。


瘦长版的假蛋更容易被鸟儿辨认出来 | Mark E. Hauber et al.
瘦长版的假蛋更容易被鸟儿辨认出来 | Mark E. Hauber et al.


这可能是因为,宽度是识别鸟蛋的实用标准,而识别“是否有棱角”则没什么用,因此后者没有受到自然选择。毕竟,自然界有很多“瘦长”或是“矮胖”的蛋,但并没有哪种蛋会长成多面体的样子。


不过至少,犹豫不决让旅鸫避免了更加致命的错误——它们从没有失手把自己的蛋扔出去过。


参考文献

[1]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20161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窗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