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爸爸妈妈”或“家长”,要用“大人(grown-ups)”或者“人们(folks)”;不要用“保姆(nanny/babysitter)”,要用“看护人(caregiver)”;“男孩/女孩”统称为“孩子(children)”……

为了让使学校成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地方,纽约曼哈顿一家名为“恩典教会学校(Grace Church School)”的私立学校发布了一份长达12页的“包容性语言(Inclusive language)指南”,鼓励学生称呼或询问他人时,要使用更具包容性的词汇。



图源:恩典教会学校官网

据美媒CBS 3月11日报道,“恩典教会学校”位于纽约诺和区(NOHO),是一家提供从幼稚园到12年纪教育的私立学校,每年学费高达5.7万美元。这所学校,一向以包容各种信仰以及无信仰的学生入学就读而自豪。

近日,这所学校向该校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发布了一份长达12页的“包容性语言指南”。这份指南旨在为学校提供更具包容性的语言,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地方。



“包容性语言指南”截图

在这份“包容性语言指南”的引言中,“恩典教会学校”称:“虽然助长种族主义、厌女症、恐同症和其他形式歧视的仇恨语言,已经写在了我们的学校手册上。但我们认识到,我们可以做的不仅仅是禁止仇恨语言,我们也可以用语言来创造友好和包容的空间。”

“恩典教会学校”称这份指南将“消除我们与他人的互动方式中的那些有害的预设。”

“礼貌和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通常是获取准确信息最好的方式,而非基于假设作出的决定。要注意的是,人们并不总是愿意被提问,他们也没有义务去回答。”引言中写道。



这份长达12页的“包容性语言指南”涵盖了性别、家庭、性取向、种族和民族、宗教、残疾和社会经济学等方面,详细列出了学生在称呼或者询问这些主题时,该用哪些“包容性”的词汇语句。

比如在性别问题上,该指南呼吁抛弃“男孩和女孩”、“男人”、“女士和先生”等词,而改用“人”、“朋友”、“读者”甚至“数学家”等词。

在阅读书籍的时候,不能说“这页上的男孩女孩”,而应该使用孩童、人等话语。



在家庭中,孩子们称呼“爸爸妈妈”、“父母亲”也是不可以的,而应该是“大人(grown-ups)”或者“人们(folks)”;“保姆(nanny/babysitter)”,也要改为“看护人(caregiver)”。

指南中写道:“家庭的组成和结构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在学校,我们使用包容性的语言来反映这种多样性。重要的是,不要臆想孩子和谁住在一起,谁照顾他们,他们是否每天晚上睡在同一个地方,是否见到他们的父母,等等。”



而当你问另一个人的族裔和家庭背景时,不可以直接问“你是什么人?”“你来自哪里?”,而应该这样问:“你的文化和族裔背景是什么?”,“你的祖先或家人来自哪里?”



学生之间也不可以直接问“你暑假去哪里玩了?”而应该问:“你在假期中学到了什么?”或者“和我说说假期里发生了哪些事?”

“恩典教会学校”老师表示,不应该使用任何一个假定别人能够去度假的语言,学生被要求不要对他们所拥有的的条件资源而感到骄傲自满。



在涉及到宗教问题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在涉及宗教方面的问题时对人做出预设”。

比如,学生不可以问“你信仰什么宗教?”,而应该问:“宗教信仰和传统对你来说重要吗?”

此外,原本比较中性的“假日快乐!”也要改为“祝你假期愉快(Have a great break)”,以免触犯到其他族裔的宗教信仰。



该校的一些学生家长在接受CBS采访时表示,他们支持学校的这份“包容性语言指南”,并为学校此举感到自豪;也有不少家长认为,这所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理念已经被“极左思想”渗透,扭曲了对社会公正的理解。

对于这份“包容性语言指南”引起的争议,该校校长助理罗比·彭诺耶(Robbie Pennoye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视人类共同的尊严和价值’是我们使命的核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提倡善良和尊重等价值观,敦促学生以及家长,以自己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别人,努力用语言来促进礼貌和尊重。”

“恩典教会学校”校长乔治·P·戴维森(George P. Davison)也在该校官网上发布了一份声明,为这份指南辩护。



截图自“恩典教会学校”官网

​戴维森强调称,这只是一份指南,而非硬性规定。“我们知道,比起培养成员的归属感,警察式的语言更能让社区注意使用正确的话语。但这不是我们‘恩典’做事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包容性语言指南’里没有禁用任何单词……我们的工作是为学校社区里的成员提供资源,让他们能够作出知情和慷慨的选择。”

戴维森表示:“这份‘指南’的精神就是,给我们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话语,使人们团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