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周三(3月10日)表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将于3月18日在阿拉斯加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会面,这是拜登政府执政后两国高层首次会晤。次日(3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新闻会上确认这项会晤计划.
布林肯10日告诉众议院外交委员会:“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我们可以非常坦率地阐述我们对北京的行动和行为的许多担忧,这些行动和行为正在挑战美国和我们的伙伴和盟友的安全、繁荣和价值观。”
他强调,下周的会晤不会像是美国政府过去定期举行的美中高层对话,这种对话在华盛顿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因为在美国对北京的不满问题上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他说,这次会议不是战略对话的开始,至于后续会议将取决于华盛顿关注事项上的“切实进展和实际成果”。“目前没有打算进行一系列后续的接触。这些接触,如果要进行的话,确实必须基于一个主张,就是我们在与中国有关的问题上看到了切实的进展和成果。”
他还说,将和沙利文与北京“探讨是否还有其他合作途径”。
布林肯还表示,如果中国坚持认为没有侵犯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穆斯林的人权,就应该让其他国家有机会进入当地。
白宫新闻秘书莎琪 (Jen Psaki)提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 (Jake Sullivan)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也将共同参加会议,并补充说,美国政府将与其盟友团结面对中国。
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对我们来说,本届政府与中国官员的首次会晤在美国本土举行,并且在我们与亚洲和欧洲的伙伴和盟友会晤并密切磋商后进行,这一点很重要。”
她指出,这次会晤将是“一个解决大范围议题的机会”,包括两国有严重分歧的各个问题。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目前没有最新回应。
拜登团队中的外交大将国务卿布林肯 (左二)与国安顾问苏利文都将出席与中国高层第一次的会面,拜登本来也将在两国高层会晤前线上出席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首次领导人会议。
美国联合盟友抗中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亚洲专家葛来仪 (Bonnie Glaser)说,这次会议的时机向北京发出了美国同盟关系强大的信息。她说,讨论的重点可能是中国对香港的政策、对台湾的压力、对维吾尔人的待遇,以及华盛顿认为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经济胁迫。
她强调:“如果中方重复他们在最近的讲话中包含的信息,即美中关系中的问题都是美国造成的,因此球是在美国的场上,那么这次会议就不会有什么积极的结果。”
这次会谈将在布林肯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 (Lloyd Austin)下周访问日本和韩国,以及周五拜登与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领导人举行在线峰会之后举行。
美日印澳这个被称为“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联盟举行首次领导人级别会议,被视为美国为加强其在亚洲的外交,以平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所做的努力。
邹宗翰/杨威廉 (路透社、德新社、美联社)
相关报道:中美成立半导体工作小组 两国关系趋缓?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当地时间3月11日中午在其官网发布通稿称,中美两国的半导体行业协会组织在多轮磋商后,于当天正式成立"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旨在加强就出口管制问题的沟通,以解决两国半导体产业的关切。
通稿强调,这一工作组将"为中美两国半导体产业建立一个及时沟通的信息共享机制,交流有关出口管制、供应链安全、加密等技术和贸易限制等方面的政策"。"工作组将遵循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和全球贸易规则,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中美两国半导体产业的关切,为建立稳健、有弹性的全球半导体价值链共同做出努力。"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任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阻止中国的科技企业获取美方的关键技术。如果没有获得美国政府的特别许可,全球供应商不得向华为提供任何含有美国技术的半导体产品。中芯国际也被禁止使用美国产品及技术来生产芯片。
中美关系趋于缓和?
虽然新总统拜登尚未就这些问题做出具体决定,但是香港《南华早报》指出,目前,各界纷纷猜测拜登政府很有可能放松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制裁措施,从而缓解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的状况。华为、中芯国际等此前受到特朗普时期禁令影响的中国企业,有望从新政策中获益。
受此消息影响,中国内地以及香港股市的半导体概念股在3月11日午后都集体上扬,中芯国际等公司的股价直线拉升。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通稿中还表示,中美工作组计划每年两次会议,分享两国在技术和贸易限制政策方面的最新进展。"根据双方共同关注的领域,工作组将探讨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今年的工作组会议将在线上举行,今后视疫情缓解情况,将召开面对面会议。根据磋商结果,双方协会将各自委派10家半导体会员公司参加工作组,各自分享相关信息并进行对话,双方协会将负责工作组的具体组织工作。"
这份通稿的发布时机也十分微妙。就在几个小时前,美国白宫宣布,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将于3月18日在阿拉斯加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洁篪、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晤。这将是拜登就职以来美中两国的最高级别会晤。
环球时报:今天的重大消息有点突然!这场对话会推动中美关系走出阴影吗?
美国国务院发出声明,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将于3月18日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与中国外交高层——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和国务委员王毅——举行会晤。消息越是来得突然,就更凸显出不同寻常。不过,对于处在空前困境中的中美关系来说,这仍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好消息。不管怎么说,对话总是比对抗要好。
拜登赢得大选后,国际社会曾对他改善中美关系抱有不小的期待。但入主白宫已经有一段时间,拜登政府在对华问题上传递出复杂的信息,有分析人士认为,拜登基本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姿态。
相对而言,拜登政府要更为理性,也还是在讲合作。人们都在猜测,这场备受瞩目的中美外交高层会晤,会带来什么变化?会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中美关系走出特朗普政府投下的“阴影”?
1
3月11日中午央视网站发出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宣布,应美方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同美方的布林肯和沙利文于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中美官方都已经确认,这场会晤应该是板上钉钉了。
在看到这一消息后,刀哥第一时间联系了几位国内研究中美关系的专家,他们的第一判断都是,这场会晤对中美关系来说很重要,能对话总比不对话要好得多。
在特朗普政府后期,尤其是自蓬佩奥担任国务卿开始,美国对华政策就开始走向“极限施压”的强硬道路。而自新冠疫情暴发后,由于特朗普政府抗疫表现太糟糕,急于“甩锅”中国让蓬佩奥等人变得更加疯狂。
在涉疆涉台涉港等问题上,特朗普政府不断发出挑衅,而且派遣现任政府高级官员“访台”,增加对台军售频次,提升美台之间的合作。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中外记者会上强硬警告:
我们敦促美国新一届政府充分认识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彻底改变上届政府“越线”、“玩火”的危险做法,慎重和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不少中美问题专家认为,中美关系要想实现稳定,保持对话渠道畅通是必要的。
中美外交高层上一次展开对话,还是2020年6月,杨洁篪与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夏威夷举行的会晤。
复旦大学的张家栋教授告诉刀哥, 这次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这是拜登政府上任以来,第一次中美外交高层的面对面接触。第一次总是重要的,更何况中美高层之间对话停了那么长时间。
张家栋认为,重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而且这种重启一定是双方的,双方都想重启。不管表面上怎么批评对方,怎么强硬,但是愿意对话,其实就是把基调定下来。
而且,对话这种形式起码能够减少分歧,减少误判。这和美国自己宣布的一系列的文件等等也是一致的,拜登也说了,外交将是美国对外关系中的核心部分。对话也是外交的组成部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认为,最近中美关系中又出现很多逆流,究竟中美关系往哪走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现在中美外交高层恢复对话,可以说中美关系的稳定性又有了希望。
中美矛盾不是现在才有的,以往也有。历史的经验是,往往不对话的时候就会带来巨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只要对话就能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现在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对话就更为重要。
2
这是拜登政府上任后,第一次中美外交高层对话,华盛顿格外重视。对话还没开始,华盛顿就施展了各种外交手腕。对此,我们需要看清楚,并有所准备。
可以想见,这是一场对话,也是一场面对面的交锋。
美国国内目前政治保守的气氛非常浓,对华姿态也整体偏向负面,从国内政治上考虑,拜登政府有回应这种保守气氛的需要,从华盛顿的一些动作,不难看出,它想刻意给外界制造出美国占据“多项优势”,主导对话的错觉。
在北京时间3月9日晚间,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刊发了引述匿名人士的消息,称美国的布林肯与沙利文将与中国的外交高层进行会晤。
与此同时,美国一些媒体如彭博社、华尔街日报也有所报道。
而在第二天,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表示,中美双方确实正就这个问题进行沟通,但是不能提供更多的细节。
到了3月11日一早,美国国务院就急着公布消息,中美外交高层确认将在3月18日于阿拉斯加会晤。
整个节奏来看,保持比中方信息公布快半拍。
在谈什么和怎么谈的问题上,美国方面也利用各种方式显示自己有“主动权”,而且只有可能中方在一些美国关切的议题上有改变,才会继续下一步的对话。
比如,白宫发言人宣称,虽然阿拉斯加很遥远,但也是在美国本土举行会晤,美国是“东道主”。而且,还极力对媒体表示,“如果此次会谈中国在美中关系问题上仍然老调重弹,那么将不会有积极结果”。
美国国务院说,布林肯和沙利文3月18日当天将在阿拉斯加与中方外交高层将讨论“一系列议题”。而布林肯3月10日在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一场听证中表示,“这场会晤将有机会以‘坦率的’方式向北京阐述美方关切”。
《华尔街日报》援引拜登政府官员的话说,这场会晤会就双方对各自国内政治的期望和计划,以及国际、地区和全球目标交换意见,话题将包括新冠疫情,气候变化,以及双方有分歧的涉港涉台议题,以及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经济打压等。
布林肯在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听证中宣称,这次美中会晤不会是回到过去的那种高层对话模式,“现阶段无意进行一系列的后续接触。如果有,必须要基于在我们对中国的那些关切议题上,看到了切实的进步和切实的结果。”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宣称,“如果中国在这次的会晤中仍然老调重弹,会谈不会有积极结果”。
美方不断向外界强化一个印象,那就是在与中国外交高层接触之前,美国已经与自己的盟友,尤其是印太地区的盟友,做了非常充分的沟通和立场协调。所以,美国与中国对话的背后,还有着“强大的盟友力量”。
美方的相关报道着力突出,在本周五,美国总统拜登将召集举行美日印澳“四方会谈”首次领导人峰会,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领导人将以视频方式参加。而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就是如何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增加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
而从布林肯的行程来看,在与中国外交高层举行会晤之前,他要先与防长奥斯汀先前往东京,与日本方面举行本年度美日“2+2”会议;然后紧接着于3月17日至18日又前往韩国,举行美韩“2+2”会议。
白宫发言人10日表示,拜登政府将以与盟友步调一致的方式处理对华关系。她说:“有一点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那就是,本届政府与中国官员的首次会晤是在我们与亚洲和欧洲盟友和伙伴会晤和紧密磋商后进行。”
葛来仪认为,这种安排将向北京显示,美国拥有强大的联盟。“华盛顿是从实力地位(与中国)接触。”
从以上几点来看,拜登政府还是想对外界和中国展示一种姿态,就是美国还是“世界老大”,企图以实力“压服”中国。不得不说,这太一厢情愿了。
中国外交学院李海东教授告诉刀哥,两国外交高层展开对话,应该是协调较长时间的。美方没有跟我们商量共同公布消息,而是抢先公布消息,有着特别的考虑。
另外,李海东教授认为,我们在对中美关系的心理和美方心理不一样,不少美国人有一种高高在上和竞争性的思维,我们是希望相互平等地谈各自问题。美国总体上还是把自己定位在霸权国,而我们的看法更理性平和具有建设性,美国的看法反映出“老大帝国”的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旧思维。
3
大家已经都已经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对中国的动作特别多,既然有跟中国谈的意愿,在会晤之前又拿出各种动作,频频释放信号,中国社会舆论很不解,不少人在问,美国想干嘛?
李海东教授告诉刀哥,我们在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把美国国内因素考虑进去,尤其是美国舆论和国会的气氛。当年克林顿任总统时期,曾有每天看CNN头条来制定外交政策方向的说法,这就是美国的特殊国情。
现在包括布林肯、葛来仪及拜登团队成员在美国国内对华议题上的表态,必须与美国国内大气候相契合,一言以蔽之就是比较“毒”。只要拜登政府展示对华和解,就会被解读为“软弱”,反之就会受支持。
由于一方面,美国的体制是高度分散化的,政府政策必须有效顾及国会和媒体弥漫的主流认识。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又是个相对弱势的政府,国内政治基础不牢。国内越弱,外交上越需要示强。明年就面临中期选举,国会权力格局大概率会发生变化,参众两院都被民主党掌握的情况可能无法持续,到时候拜登政府的地位会更弱。如果他在国内重大问题上迟迟无法获得突破,那就只能看向国外,现在看来他选择对华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且,美国两党政治精英都有现实需求,通过制造外部强大敌人来愈合国内分裂,被认为是最省力经济的方式。
拜登团队也有给区域盟友发信号的意味,布林肯跟奥斯汀两人先去日本,后去韩国,布林肯去阿拉斯加同时,奥斯汀去印度,其行程组成很明确地显示,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底色是强硬的,其在亚太地区的总体框架是对华竞争为主,合作为辅。
李海东认为,包括疫情、经济、气候变化等等中美可以合作的领域,一方面,拜登政府希望达到美国认为富有成效的结果,另一发明不能给美国国内产生拜登对华软弱的印象,这是华盛顿认为自己需要拿捏好的方面,即在对华竞争和冲突中实现合作。所以布林肯谈到要以实力跟中国打交道,这句话细究起来有“以势压人”的意思。
对美国这种以竞争为主的对华态势,中国国内舆论同样感受到了,有些网民有疑问,既然美国是抱着这种态度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跟它谈?
李海东认为,首先中美恢复接触并非中国一厢情愿,拜登政府也在寻求与中国的合作,这是他跟特朗普政府不一样的地方。特朗普团队的一些人精神上处于癫狂状态,甚至不惜以挑起冲突为代价跟中国脱钩。对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来说,一个削尖了脑袋跟中国过不去的美国,对中国不利。
杨希雨认为,外交最大的艺术,在于利益交换。在这方面,老一代革命家给我们做过杰出的榜样。在中美关系面临重设的时候,我们既要坚持政策坚定性,更要注重策略的灵活性。毛主席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现在大家不能只记得政策,不记得策略,中国要有足够的胆量,敢于以创造性、对历史负责任的担当精神去跟美国做一些交换。
那么,这次沟通的成果对中美关系影响如何,如果美国坚持以势压人沟通不顺利怎么办,中美关系会因为对话出现哪些改变,哪些不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告诉补壹刀,中美关系是由大框架决定的,大框架是双方现在进入到比较长期竞争的阶段,接下来要管控好竞争。大的态势是:不管美国喜欢我们也好,不喜欢我们也罢,美国都得面对中国崛起的事实。双方对话沟通即使不顺利,美国接下来都得回来跟中国打交道。
对此次对话,金灿荣认为,需要警惕美方意图居高临下施压,造成其单方面受益的局面。另外,对对话抱有平常心,不管顺不顺畅,中美交往还要继续。目前中美关系的困难主要是美国造成的,美国没有放弃居高临下的态度。未来我们发展好了,美国最终接受了,那么后面一切都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