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体模特儿,一个在大众眼里并不“体面”,甚至有点难以启齿的职业。 但相信大家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在我国竟然还有一位年过九旬的职业裸模。 他的名字叫王肃中,因成为“成都最老裸模”而被人熟识,成为裸模已经将近 10 年了。 



这些年里,王肃中辗转在四川 20 多所高校的画室,卸下衣装,坦然展露的身躯成为学子们手中的艺术作品。 



然而,当“全裸”、“高龄”、“模特”等敏感的标签都集合在这位老人身上时,自然也引来了不少质疑和批评。 面对这些声音,老人总是一笑而过: “我靠自己而活,而且活得光荣。” 



 01与“裸体模特儿”结缘 王肃中本只是一位很普通的独居老人,仅靠着每月低保拨下来的 700 块钱过日子,生活过得相当艰难。 直到 2012 年末,老人很偶然地来到四川师范大学里的一间画室,看到学生正在进行人体素描。

恰巧,模特经纪人瞧见他,便试探着问: “你想不想干?” 



由此,老人成为了一名人体模特儿。而这份突如其来的工作,亦为他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大大改善了他的生活。 





而人体模特儿的工作要求,实际上比不知情的你我想象中的要难得多。 只要有了工作安排,王肃中就得在 6 点起床,辗转至少一个多小时的公共交通,来到院校画室。 



一节人体绘画课时长为 45 分钟,每次工作得上 6 至 8 节课。 这意味着,除了中午饭点和中途休息的时间,老人都得在画室里保持姿势不变超过 5 小时,最常见的是端坐、侧躺或站立。 但敬业的他从不多说半句累话,只要到岗位,就尽力配合老师同学的安排,保持专注极少走动。 



这些年来,以他身体为原型的艺术作品少说也有好几千幅了。 而其中,老人最欣赏的是一张出自 8 年前一位学生之手的水粉画。还记得当时,他特意从成都坐火车到绵阳,给学生画了整整一天。 画中,他赤身坐在灰白色的台子上,右手托着腮帮子,若有其思地凝望着面前的花枝。无论是骨骼线条还是色彩明暗,都是他喜欢的样子。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能成为少数从一开始就对这份工作不拘束的人: “钱对我来说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它所有的艺术价值。我觉得自己天生就适合这份工作。”  02“至少那儿有人跟我说说话…” 然而,王肃中子女们却认为这是件十分“丢人”的事,在得知父亲做人体模特后,三个子女一致反对。 



他们认为老人都这把年纪了,还拿着一副残败的身躯当人体模特,是个不要脸的人。 甚至还因为此事,叫上其他包括子女、孙辈在内的所有近亲,与他断绝关系: “死了也不会给你收尸。” 



王肃中想不明白,为什么连自己一个九旬老头都能接受的艺术,年轻的子女反而怎样都行不通。 但不管怎样,老人始终坚信自己的理想,他并不认为当人体模特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情,反而觉得这应是一种大方的艺术。 “1971 年,毛主席就说中国可以搞人体(绘画),在 89 年底 90 年初,《成都日报》天天登人体素描,就灌输了我这种思想。” 



“我是光荣的,我不欠哪个,我不跟哪个借,我不去骗人家。” 



“他们不孝顺就算了,我有我的理想,我也追求社会的发展。” 



相比亲人的冷漠,反倒是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给了他像家一般的温暖。 每当画室到了休息时间时,师生们在很体贴地照顾老人。

看见老人水喝完了便马上打来新的,到了饭点还会给老人买来盒饭,十分关心老人的生活。 



有时同学们画完了,老人也会到处“巡视”,和同学们其乐融融地探讨新鲜出炉的画作。 



也正是这些温暖的工作点滴,使得老人即使每天上 8 个小时的课,亦不觉疲劳。 “在这里,至少还有人和我说说话嘛……” 



 03“我已经习惯了孤独。” 虽已到九旬高龄,也已习惯了孤独寂寞的生活,但王肃中始终没有放弃寻找一个可以互相照顾的人。 他对伴侣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对方可以支持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 



奈何事与愿违,每次新认识的人,总能从诸如年龄、健康、职业等方面,找到嫌弃他的理由。 



面对这些,老人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少打击,更秉持着“再接再厉”的精神。 “我不会因为今天没有结果,我就放弃了,我这种事情。” 



“别人看不起,我也无所谓,因为他对这个人体艺术还没得认识。” 



但这份孤独,王肃中似乎并不希望在其他老人身上出现。 在他当人体模特的第 6 年,他受邀参演电影《零元交租》,饰演主角谭大爷。



电影主要讲述空巢老人的苦况,在中国,平均一天就发生 9 起空巢老人自杀的事件。 而王肃中则希望能通过自己主演的谭大爷,让更多人了解目前空巢老人的问题,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注与照料。 



“像我这样的人,社会上还是越少越好。” 



王肃中这番对生活挣扎的劲儿和对艺术理想的热爱,让很多网友动容: 有被老人的艺术理想打动,并指责儿女冷漠的; 

 也有为老人的敬业精神疯狂打 call 的美术从业者; 



当然,也少不了批评与质疑的声音,对老人的思想行为完全不能接受的。 



但无论是褒是贬,这些是非对错似乎对老人已然不重要了。

毕竟他很清楚,自己的人生与理想,统统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受旁人指点的干扰: “一个人的生活是有得必有失,我并不羡慕人家,我只要对我的这个人生、艺术有所贡献,我就满足了。”



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 不过看到这里的各位在外奔波的子女们,首先还请记得多给家中双亲嘘寒问暖一下, 毕竟,老人们有的是时间,缺的也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