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地球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大国,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被国际社会广为看好,甚至有人将21世纪称为龙象世纪。不过到底是龙象共舞,还是龙象之争,还取决于两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实,中印两国的相似性不仅在于人口众多,领土广袤,中国和印度还同属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历史上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近代以来两国都曾遭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为建立独立的现代化国家经历了漫长的斗争。二战后,中印两国先后摆脱西方列强的侵扰,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但印方为何要屡次挑起中印边境事端,甚至不惜“屡败屡战”?这背后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着实值得关注。
图自“央视军事”
风水岭原则有历史依据吗?
对于中印两国而言,在古代从来没有发生过疆界冲突的原因也在于此。即使是今天,中印两国的界线区域大多人迹罕至。对于传统王朝国家而言,这些地方少有赋税可以征收,自然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中印两国边界的“重要性”由英国人最早发现。为了进一步拓展殖民地的地盘,英国的印度总督看中了印度北面的西藏地区。清朝统治时期,不仅西藏是中国的领土,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多小的邦国也是清朝的属国,比如哲孟雄等地。但是在英属印度推行北进计划之后,这些国家相继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并划归英属印度统一管理。
此后,英国又在近代中国中央政府权力衰微的时候,和西藏当地政府谈判,炮制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基本上想要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区域全部侵占。中国政府当然不会签署这个边界协议,历代中央政府也从来没有承认这条边界。
不过,二战后独立建国的印度却认为应该继承英属印度的衣钵,妄图成为南亚大陆的超级大国。所以,虽然印度曾组织不结盟运动,被国际社会广为称赞,但在南亚大陆,却不断侵扰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并且非法吞并了锡金,将其变成印度的一个邦。
印度又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侵扰中国的边界,终于在1962年挑起了中印边界战争。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击败了印度,但是因为当时从中国内地到西藏的交通并不顺畅,而且要到喜马拉雅山南麓作战,军事补给对于中国而言更为困难。因此,我们在战胜印度后,选择了主动从实际控制线后撤,以示友好。既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也给未来的中印两国关系留下了缓冲区。
此后中印两国没有再爆发边界战争,但小规模的边界冲突却时有发生。从印度方面的态度可以看出,其主要继承了英属印度对于边界的主张,即分水岭原则。大到喜马拉雅山南麓都应该由印度控制,小到加勒万河谷地带也寸土必争。不过,中国对于自己的领土当然不会退让。
印度妄图利用英属印度殖民地期间非法的领土主张,控制南亚次大陆,所谓的分水岭原则其实完全没有历史依据。对于中国而言,历史上喜马拉雅山南麓许多小的邦国曾经都是中国的属国。
虽然近代国势衰微,导致这些邦国相继被英国殖民者侵占,但中国的文化影响仍在,而且英国想要侵占西藏的计划被一次次挫败。西藏以前是,现在仍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用两年时间修建66条边境公路
2020年中印两国在加勒万河谷地带的边界冲突再次打破了边境的宁静。起因是印度单方面改变现状,跨过什约克河,从加勒万河口向河谷上游修建了一条简易的公路,已经修建了大约两公里,并准备在什约克河上架设桥梁。印度的行为不但侵占了中国的领土,而且还威胁到边防安全。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即派军前往阻止,驱赶了前来修路的印度军队,重新控制了加勒万河谷地带。
加勒万河谷为何如此重要?其实,加勒万河位于中印边境地带的西段,是什约克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中国境内阿克赛钦地区,从北向南流入什约克河。而什约克河目前由印度控制,是印度西部的重要交通要道,对于印度北部边防的安全非常重要。中国控制了加勒万河谷,就相当于一把利剑悬在印度头上,因此,印度必须想方设法控制这一地区。
近年来,莫迪为了提升印度北部边境的交通运输能力,开始大规模修筑道路和桥梁。莫迪政府甚至决定要用两年时间在中印边境修建66条边境公路,方便印军的重型武器装备往中印边境运输,其中便包括沿中印边境修筑什约克河公路,并向加勒万河谷修建支线道路。
中国在1962年边境战争取得胜利后,主动退回了1957年的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对于加勒万河谷一直拥有控制权。早年两国在边境地区的交通都非常落后,边境巡逻军队也不易相遇。
但近年来,双方都加强了边境地区交通运输能力,尤其是军队的调运能力大大提升,其实也就是加强了对于边境地区的防卫。随着双方控制力的加强而边界谈判又迟迟难以开展,原本相对平静的边境,必然发生局部冲突。尤其是对于印度而言,其非法的领土主张,一直是挑起中印边界冲突的最主要原因。
2020年7月,莫迪访问中印边境列城。图自印媒。
印度的“被害妄想”
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北侧一带,战略地位居高临下,中印边界西段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并不遥远,因此,印度也感觉到自己时刻受到威胁,毕竟他志在成为南亚大国。
其实这只是印度的“被害妄想”,中国军队从来没有主动越过实际控制线,并且中国一直秉承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不仅在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主动后撤,而且在近年来中印边界对峙事件中也从未主动挑起事端。
面对经济发展和国内民族问题的双重压力,印度总理莫迪采取强硬政策,希望通过经济上的改革和政治上的强势来弥合国内的矛盾,并建构了一个虚幻的南亚大国梦以期统合印度国内各族群。
在国际上,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也开始拉拢印度。不仅向印度出售武器,而且还为印度经济发展造势。这也使得莫迪政府在外交上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偏离了印度建国之初奉行了不结盟主义。
作为金砖五国之一的印度本来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但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却并没有一路高歌猛进,反而略显疲态。莫迪政府一直期望美国等国家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从而充分利用本国的人口优势,扭转经济颓势。因此,印度先是和美国一同拒绝参加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此后,又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候,在中印边界挑起事端,试图向美国缴纳投名状,想要乘机坐收渔翁之利,最终均未得逞,反而影响了国内经济。
其实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就在强调制造业回流,莫迪政府的如意算盘必然很难实现。并且,中国投资者对印度这一巨大市场很感兴趣,甚至一度大力在印投资。
早在2015年,阿里巴巴就投资了电商平台Paytm和Snapdeal,腾讯和小米等公司也紧随其后。中国的投资者明白,如果不尽早抢占印度市场,尤其是在数字移动支付和相关金融领域,其他国家的资本就会迅速瓜分印度市场。
印度新德里一名示威者举牌呼吁停用中国应用程序,图自星岛日报。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2018年LeapFrog投资公司声称将考虑加大对印度的科技和数字化投资力度。2019年万事达也宣布计划未来5年继续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印度的选择似乎变多了,原本印度市场上的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也开始遭受抵制,一百多个中国互联网企业App被迫下架,印度在经济上放弃了拥抱中国。
可近年来,欧美国家民粹主义兴起,以特朗普为代表的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抬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欧美世界自身都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问题,何谈投资印度?
与中国相比,印度的经济更为脆弱,国内问题更加复杂。若不能妥善处理中印边界问题,以发展国内经济为主要目标,缓和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印度的南亚大国梦终将成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