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总工获院士提名引发热议

来源:法广


最近,茅台酒总工程师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名一事,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有人不无嘲讽的说:“中国有两家公司掌握了中国核心技术,茅台酒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它抓住了中国人虚荣心的核心;拼多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掌握了中国人贪便宜的核心。”,在中国不少著名学科领军人物无缘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当下,茅台酒总工的被提名遭到包括官媒在内的嘲讽或批评,以至于央广网评都贴出了如下的帖子:“院士是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称号。被推荐者都是对推动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有建树的科技工作者。而酿酒行业本身就存在争议,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曾明确表示,任何剂量的酒精都对健康有害。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敦促各国政府采取限制酒精的措施,因为酒精不仅有害身体,还会引发暴力和精神问题。推荐致力于研究“酿酒”技术的研究人员评选院士,很难代表“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荐、评选标准的质疑。”

一篇题为<别的都无所谓,唯茅台必须要有院士>的网文这样写道:“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品酒师王莉名列2021年增选院士的推荐名单,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算是闹翻了天:就一酿酒卖酒的,真还“高科技”起来了?还有人翻出陈年往事:2011年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时被称为“烟草院士”。当时有100多名院士联名提请重新审查,结果亦未影响。

“两院院士”历来是最高学术水平的象征,怎么就堕落到“烟酒并行”的地步?到底是学术界自身的趋炎附势,还是学术本就应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市场?

反对者多以“给赛先生留条内裤”为由,认为科学院和工程院这“最后一块净土”应该是高科技领军人物的殿堂。而“烟草院士”的“核心技术”是“如何降低香烟的焦油含量”以减少对烟民的危害,事实上只需加长过滤嘴就能轻松达到目的,居然给整出一个院士来?

再如“首席品酒师”,其“核心技术”不过是引入仪器评判指标,以与人体感受相结合,这算有什么科技含量?你们居然也有胆给其评院士?

照我说,以上持论都过于狭隘,既不理解国际形势,也不尊重现实国情,更不懂得茅台在整个高科技领域至关重要的核心战略意义。

国际形势是什么?那就是“亡我之心不死”的帝国主义势力对于中国高科技的围剿。只需回顾一下两三年前,我们的“高科技”何其雄壮何其威猛,以华为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开口闭口就是“干掉三星苹果”,今天“美国吓哭了”,明天“日本吓尿了”,后天“全世界惊呆了”。湖南大学杜钢建教授早就有个非常提振士气的研究结论,他认为“历史上,全世界都是中国的”。而照华为的发展势头,长远看,全世界也必将回归中国。

但帝国主义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咱们崛起呢,所以他们垂死挣扎,发动了丧心病狂的反扑。事实证明,芯片这个东西华为真的玩不过人家,虽然此前他们一直信心满满地告诉国民自己早就做了技术储备,不仅不会受制于人,反而还会逆势发力一举超越。而一转眼间,他们就宣布,自己做不做手机业务无所谓,要发展“智慧养猪”业务去了。

“智慧养猪”这个事情,华为能稳妥妥地干掉任何国际势力。这也是我们的现实国情:真正的高科技还得农村包围城市,也还得以食为天,一如张爱玲在《色戒》中提到,女人进入男人内心的通道是“胃”。

我们平常说“弘扬传统文化”,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和文化软实力的领域就是“饮食文化”,所以说“吃在中国”,绝不可能有人说“吃在美国”。据不少留学生说,美国哪怕最好的美食街都比不上中国随便哪所大学的“堕落街”。所以很多海龟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吃顿烧烤或猪肉炖粉条,立马感觉自己的幸福指数爆表。可笑的是,很多中国人盲目追赶所谓的“国际潮流”,就连拍个电影电视也妄想比拼好莱坞和美剧,但这些年真正叫好又叫座的还只有《舌尖上的中国》。这事儿美欧都没办法和咱比。同样的道理,你可着劲和人家比什么芯片,咱们比酱香型还是浓香型啊!什么软件啊光刻机啊,只要换成“七次发酵”“茅香口感”,全世界联合起来都不是咱的对手。从这个角度出发,你说该不该给茅台集团一个院士指标?都说市场就是晴雨表,咱们的茅台市值都达3.3万亿了,什么概念?相当于三个波音公司,5个通用公司,8个福特公司。也就是说这些大名鼎鼎的国际品牌加起来还抵不上咱们一个茅台。你说咱们有什么理由不大喝特喝这“国酒”?

新老股民都知道的两句股市流行语,一句叫“老乡别走”,还有一句就叫“利好茅台”。相比“老乡别走”只适用于全局性的利好消息,“利好茅台”则适合任何消息。好消息固然要“举杯欢庆”,坏消息更加要“借酒浇愁” 。

最近一些年,不少地方都在喊“弯道超车”,但笔者真正见过的弯道超车而不翻车的,还真只有茅台一家。哪怕是在中美贸易战这样的“数十年未有之变局”中,茅台也是逆风飞扬、一枝独秀。所以说,在“科技战”这件事上,也就数茅台最有胜算。咱们多奖赏几个“酒院士”不正是扬长避短吗?

有些迂腐的国人动不动拿屠呦呦、饶毅、颜宁、李爱珍、许晨阳来说事,说这些顶级的大科学家都做不了两院院士,甚至就连袁隆平都三次落选院士,更讽刺的是,做不了中国院士的他们居然能成为美国科学院的院士或者外籍院士,其中屠呦呦甚至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其实这就是非议者的无知和偏狭了,道理很简单:正因为这些人就算做不了中国的院士也可以做外国的院士,所以更应该将指标优先给“烟院士”和“酒院士”。

全世界其他国家都不太可能将院士头衔给烟酒行业,我们反其道而行恰恰突出了“烟酒院士”的价值和地位,也就突出了我们的民族品牌优势。

笔者的看法是,咱们其他专业领域给不给院士都无所谓,比如华为,有院士又怎样,你吹的芯片神话就能实现了?还不如理直气壮地给茅台,并且多给,每年给一两个,形成巨无霸式的“高科技示范户”。至于华为,则必须在养猪项目上干翻绝大多数农户再来争院士指标。

一篇题为《酱香型院士,祖传核心高科技》的网文这样写道:大家还记得,当年的烟草院士谢剑平就已经引发过舆论和媒体一顿狂批,明明“吸烟不利于健康”,明明到处都开始禁烟,北京、上海、杭州这些发达一点城市的禁烟令一严再严,要找个抽烟的地方都已经很难,有关方面却非要选一个烟草行业的人,进入中国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这不是有悖于“科学造福人类”这一理想吗?当时就有人嘲讽道,如果烟草能够推出院士,那么白酒也应该可以,烟草院士之后,应该再来一个白酒院士,最好是酱香型的。大家都认为是笑话,没想到一语成谶,不久以后就成了现实。不是网友太机智,而是现实太魔幻。舆论的质疑没有一丁点用处,不仅烟草院士谢剑平暗度陈仓,酱香型院士王莉已经开始明修栈道了。

院士在国外就是个荣誉称号,基本没啥特权,还不如一个终身教授来得实际。别看颜宁负气出走,转眼就成了美国科学院院士,那院士还是不能和咱们的院士比。在福利和权力上,中国院士的待遇,远非那些“蛮夷之邦”的院士可比。福利,工资、奖金、医疗、保健、乘车都可以享受副部级待遇;权力上,则拥有了所在学科领域的最高学术地位,不仅在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享有巨大的科研资源,更可以决定该学科几乎全部的资源分配。权力巨大,能不香吗?酱香型院士,很好的说明咱们祖传秘方蕴含的核心领先高科技。一个酱字,一个香字,道尽一切秘密。柏杨先生曾经写过《酱缸文化》,就用酱缸来形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而国人就处于酱缸之中,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酱缸的污染,跳不出酱缸的范围。久而久之,不仅不以为臭,反以为香。所以酱香型院士,真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为什么生于1930年,白发苍苍,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选不上院士;为什么致力于中国人吃饱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三次落选;为什么世界公认的顶级学术大师饶毅愤而宣布“永远退出院士评选”。对于这些现象,理解得了要理解,理解不了创造条件也要理解。”



贵州日报:“茅台院士”的参选资格不该被轻慢

来源:澎湃新闻

这几天,舆论对贵州省科协拟推荐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女士增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讨论已趋于理性,拨开纷繁芜杂的言论云雾,绝大部分网友认为只要公开、公平、公正推选,只要具备过硬的科研水平,就不应贴身份标签。其实,不论哪个技术领域有实力的科研人员,都有权利通过正常渠道在高水准平台上进行“高手过招”,这种自信与勇气本就不应该被轻慢评判,让科技的归科技,王莉女士最终是否能入围或入选,都需要更为细致和专业、更高层次的评价筛选,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轻慢嘲讽之论,不是理性与科学的监督、讨论态度。

  组织机构对拟推荐人员进行公示,其目的无非就是告诉大家,已经初步遴选出了在业内受认可的科研工作者,并愿意接受社会监督。就王莉女士的提名而言,贵州省科协也没有回避部分网友的尖刻质疑,通过媒体表达了推选过程的问心无愧。就科研工作而言,很明显的一点是,如果不去关注科技成果本身的价值,抑或忽视“院士”增选提名程序的正当性,而一味进行科研以外的极端情绪化评论,对科研工作者而言是十分不公平的。理性质疑、讨论都是有价值的,对促进、改进科研工作和遴选程序都是有益无害,而那种非正常“围观”心态和行为,迟早会被扫入舆论垃圾堆。

  每一届“两院院士”增选工作,都是舆论关注的热点,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哪些科研工作者位列其中,其实在更深层次上关心的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新成就、新方向、新趋势。创造美好生活,科技创新很关键,只有不断强化各领域科技创新的智慧力量,通往美好生活的途径才有更多选择。对于科技创新、科学研究,一定是“上管天下管地”,因此,人民群众吃穿住行这些“接地气”的事情,也需要科学家们注入大量心血,这个道理很明了,所以不能把研究白酒生产的科研工作者排斥在“院士”增选的台阶之下。

  

  贵州科协的公示截图

  公平公正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坚守,院士增选工作之纪律严肃绝不可放松。这是一个信息获取、观点交流相对便捷的时代,也是监督信息化程度、监督效率都比较高的时代,公众力量促进科技工作更好开展的渠道并不缺乏。完善科研体制、改革创新机制,是全社会共同的追求,弥补一些“两院院士”增选中的遗憾也是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但不管是改革还是弥补遗憾,在这个过程中,对关心支持科技创新的网友、社会公众而言,都需要注入理性态度,而不能把躲在屏幕后进行谩骂嘲讽、戾气释放当成个人之能事儿。

  (原题为《“茅台院士”的参选资格不该被轻慢》)

  相关新闻

  茅台“白酒院士”合规,但必要吗?

  “酿酒有没有科技含量?酿酒师能不能成为两院院士?”这或许是农历辛丑牛年第一次对全国人民提出的拷问。

  2月17日,贵州茅台官微发布消息称,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消息一出,便激起千层浪。

  

  尤其是在开市两天,贵州茅台股价连续下挫,市值蒸发上千亿元,而事件的主角又是一位年仅49岁的女性时,所有网络时代需要的爆点元素完美交织在一起,“白酒院士”迅速登上热搜。当然,收获的评论八成以上都是负面的。

  

  据人民日报消息,2月18日,就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院士候选名单一事,中国工程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作出回应,目前,王莉尚处于地方科协推荐公示阶段,还不是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中国工程院“将继续关注相关情况”。

  同时,中国工程院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根据院士增选工作相关规定,中国科协提名是院士候选人产生渠道之一,具体程序是经地方科协推荐、中国科协组织遴选、报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议通过后方可成为有效候选人。

  对此,中国科协回应,此事目前还处在贵州省科协的公示阶段,待公示结束后,贵州省科协还会根据反馈的情况组织专家进一步审核。审核结束后,才会通过相关渠道报送至中国科协。

  另据中国工程院官网的院士增选流程显示,王莉的“入围”确实尚处于“学术团体提名”的阶段,还未进入有效候选人名单。

  

  即便能够进入中国科协报送的候选人名单,等待王莉的,还将是持续数月的多轮评审。加上院士的最终当选率可谓相当低,以2019年为例,当年的531位有效候选人中,只有75位最终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比例仅为14%。

  但不论怎样,从目前舆论讨论的情况来看,王莉的后续评审势必会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在结果揭晓前,我们不妨想想,为什么一名女酿酒师被提名院士,就会引起如此强烈的质疑呢?

  1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在1月1日正式启动。其中,中国科学院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为73名,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为88名。

  而院士的增选过程,从当年的1月,一直要持续到10月,过程可谓漫长且复杂。这也更凸显了“院士”这一身份的严肃性。

  按照规定,提名候选人的渠道则分为两种:院士提名和学术团体提名。候选人可单独通过院士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也可以同时通过以上两种渠道提名,提名不受理个人申请。

  王莉此次获得公示的入围,即属于上述“学术团体”提名中的省级科协推荐所属行政区域的候选人。

  

  据公开资料显示,王莉出生于1972年。1994年,她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专业,现为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研究员,其研究方向为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多年来,她主持并参与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行业和贵州省级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有“中国酒业大师”“首席白酒品酒师”“中国评酒大师”等称号。

  根据申报材料,王莉是白酒行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者、组织实施者及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累计申请国家专利5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制定多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获各类专业科技奖项20余项(含以第四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事实上,早在2月9日,贵州省科协就在其官网上发布《关于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省候选人拟推荐对象的公示》。当时,就已宣布王莉和另外三位候选人入围。

  据贵州省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贵州省科协官网发布《关于贵州省推荐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关情况的通报》显示,贵州省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拟推荐的4名人选均符合申报资格条件,近日正在公示,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直接向我们反映”,同时“也将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研究,精心完善推选工作”。

  而贵州科协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已经给出了解释,表示王莉符合推荐条件。

  2

  虽然王莉符合入选条件,但网友却是有啥说啥——有人笑称这是“酱香型科技”;有人则建议“老干妈也来个院士”;还有人说,此事“杀伤力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有一说一,对七钱杯中那汪玉液科技含量的忽视,其是大众对白酒的一种普遍的误区。酿酒本身属于群体微生物发酵,和肠道微生物归于同一领域,本身就具有一定科技含量。正如中国著名微生物专家、中科院院士方心芳曾说:“谁要是把酿酒所用的老窖池里的微生物研究清楚,谁就可以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

  

  而白酒的科技含量在过去70多年来一直在进步,并推动整个产业从手工作坊到全面走向机械化产业化。同时,中国白酒的发酵技术在全世界所有酒里面,仅从科技角度看也是最为负责的。

  再说一个事实——早在1956年,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里,白酒技术曾作为轻工业新技术建立的项目之一,与原子弹、氢弹、火箭等并列。

  贵州省科协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工程院增选院士是要对各行业、产业有科技创新和推动作用的,“白酒也是一个行业,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一个行业,王莉是轻工业发酵方面的专家,她有自己的成就”。

  但有科技归有科技,如今想要成为院士需要经过相当严格的标准和复杂的程序。

  根据2020年12月10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可被提名为院士候选人需要“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实施办法》对这句话的进一步解释是,候选人在某工程科技领域要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作出重大贡献;或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等。

  而根据知网显示,作者含“王莉”且作者单位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或相关附属机构的论文约有60篇,作者含“王莉”且主题为“白酒”的文章有44篇,其中包含一些白酒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文件,其余的大部分研究的是茅台酒或白酒中微生物组成、化合物检测方式、不同工艺下菌株代谢产物等,并大多发表于酿酒、食品发酵相关的期刊上,且第一作者的文章相对较少,缺乏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这难免让人产生质疑,况且白酒行业还有“原罪”。正如央广网评论所言,酿酒行业本身就存在争议,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曾明确表示,任何剂量的酒精都对健康有害……推荐致力于研究“酿酒”技术的研究人员评选院士,很难代表“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荐、评选标准的质疑。

  3

  回想2011年,中国烟草总公司研究员谢剑平当选院士,也曾激起科学界和舆论圈一片哗然,先是26位院士联名质疑,请求重审。紧接着中华医学会等7家社会组织联合致函,恳请重审。甚至连钟南山院士也表达了同样的诉求。

  

  但木已成舟,未见更易。不过,中国工程院在扛住舆论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提出异议的院士和社会组织一点面子,表示今后不再受理烟草科技领域候选人提名和推荐。

  此番,“白酒院士”又带着一股浓郁的酱香型气息翩然而至。而其背后的“贵州茅台”或许也是引发舆论的关键。

  

  众所周知,茅台集团是A股市值第一的企业。无论是在白酒行业里排座次,还是在整个中国企业界里论高低,贵州茅台都是“神一样”的存在。论单价,贵州茅台股票已突破2000元,号称中国最贵的股票;论市值,贵州茅台高达3.1万亿元,超过工商银行,超过“三桶油”总和。

  而王莉前一天刚刚轻轻扇动了蝴蝶的翅膀。2月18日,贵州茅台股价下跌,市值蒸发1633.06亿元。

  另一方面,茅台集团在贵州连续3年纳税第一。

  在此背景下,推举总工为院士候选人,容易让外界产生联想,酒香之外,是否还夹杂着铜臭?央广网的评论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推选有没有被科研成果之外的市场因素影响?倘若当选,最大得益者是不是其供职的酿酒企业?

  最后,笔者想说,奖励白酒行业作的突出贡献,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的形式可以有成百上千种,院士的称号或许并不是最优的选择。院士不是普通的荣誉,它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最高学术称号,是崇高、厚重且带有使命感的。

  人们真正害怕的是,一旦院士的桂冠被轻易送上,无疑是对院士称号的严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