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总统拜登1月20日宣誓就职已过去一个月。无论内政还是外交,拜登政府都展现出试图消除前任政策影响,尽快填补治理“真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毫无疑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拜登工作的重中之重。入主白宫首日签署的第一份行政令、第一次离开华盛顿的视察地,分别是口罩令和疫苗研究中心。白宫官网显示,截至2月17日,拜登就职以来共签署32份行政令,其中与疫情相关的占1/3。



  图为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署行政命令。

  在拜登宣誓就职的前一天,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破40万,感染人数超2400万。截至20日,这两项数字分别已达49.5万和2800万。尽管美国疫情曲线近一个月来逐步缓和,但疫苗供应和接种能力不足、变异新冠病毒等都将为拜登的“抗疫百天计划”制造难题。

  “戴上口罩,美国。”为号召美国民众,拜登甚至全程戴口罩发表演讲。对于抗疫预期,他表态谨慎:“我不能告诉你这场危机何时能结束,但我们正尽一切可能让这一天早日到来。”

  如果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统计无误,拜登已超过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自1933年以来上任首月签署行政令最多的美国总统。但相比之下,白宫官网的立法成果栏却只有一条立法动议。被称为“美国救助计划”的1.9万亿美元疫情纾困法案,依然在国会山停滞不前。

  美国舆论认为,疫情纾困法案具有在新立法周期“试温”府院关系的标志意义。拜登的其他重点施政议程,还包括气候变化、移民政策、医保、种族等,几乎每一项都是美国内政的传统争议点。美联社说,“拜登可以大笔一挥,撤销特朗普的政策”,但想要推动治理体系真正的变革必须得到国会支持。

  在对外政策上,拜登告别“美国优先”的孤立姿态,展现出“美国归来”的战略意图。上任之初,他即宣布美国重回世卫组织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并表达将积极参与抗击新冠疫情的全球合作。

  无论是在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发表的政策讲话,还是面向大西洋对岸的欧洲盟友,“美国回来了”都是拜登传递的明确信号。

  面对大国竞争,拜登政府快速与俄罗斯续签《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在乌克兰等问题上展现对俄强硬姿态。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讲话中提到了“为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做准备”和“应对俄罗斯的威胁”等问题。他说,“这并不是东西方之间的争斗,也不是我们想要冲突”,“我们绝不能回到冷战时期那种截然对立和僵化的局面。”

  《华盛顿邮报》指出,相比于内政领域明确的优先事项,全世界仍在观察拜登政府如何应对美国在外交领域的一些“早期测试”。“他也需要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是一个容易被说服的人。”

  除了密集的内外政策调整,拜登还不得不面对前任“遗留问题”的干扰。针对前总统特朗普的二次弹劾案审判持续近一周。这不仅抢占媒体头条,而且牵扯国会议员大量时间精力。拜登疫情纾困法案谈判和特朗普二次弹劾案在参议院议程“撞车”的局面,被民调专家佐格比形容为“两头大象共挤一室”。

  “4年来一直缺失的东西又回来了:这一个月过得就像一个月。”MSNBC的一篇专栏文章如是评价拜登施政“满月”。文章说,拜登政府几乎完全没有前届政府的“戏剧性”,但在政府如常工作的背后,却是一种“解脱和不安的结合”。

  根据美国政治分析网站“FiveThirtyEight”的统计,拜登上任首月的民调支持率在53-55%之间浮动。新政“蜜月期”可谓不温不火。尽管希望自己的内阁团队“从履新第一天就能马上投入工作”,但拜登提名的15名内阁部长人选,获国会批准的尚未过半。

  民意分歧依旧,国会掣肘不减。抗疫之后,拜登将如何兑现自己在就职演说中一再呼吁的“团结”愿景?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如同得州罕见的冰风暴一般,又会留给美国新政府多少主动作为的空间?

  对于拜登来说,答案在时间里,时间也是挑战。

美国归来?拜登正在应对史无前例的三大难题


文 | 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观察分析者 胡毓堃

编者按:集中应对国内疫情一个月之后,拜登昨天迎来了“外交首秀”——在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亮相,并承诺拨款40亿美元为穷国购买新冠疫苗。结合此前拜登团队的表态,似乎他们正在修复美欧友谊,重新发挥领导力。但只要盘点拜登政府上台一个月的各项安排,就可以看到,真正主导拜登议程的,还是疫苗分配、经济振兴、拨乱反正等全新且艰巨的国内挑战,纵使他已经组织了非常强大的工作团队,但完全应对美国的重重问题并不乐观。拜登面对的到底是个怎么样的烂摊子?他能否解决眼下美国的面临的新旧问题?只有理解了这样的背景,才能对拜登的对外政策有更清晰的判断。请看凤凰网风向特约作者胡毓堃进行的分析。





“史上最多元化的内阁”

随着拜登于1月20日“有惊无险”完成宣誓、入主白宫,他提名的内阁成员也将逐一接受参议院确认,正式履职。

如果所有成员均顺利得到确认,拜登内阁将创造美国历史上的诸多先例:第一位女性国家情报总监,第一位女性财政部长,第一位非裔国防部长,第一位拉丁裔和移民出身的国土安全部长,第一位拉丁裔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第一位原住民内阁成员和内政部长,第一位亚裔美国贸易代表,以及首次出现的总统气候问题特使一职。尤其是卡玛拉·哈里斯已经创造历史,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性、印度裔和非裔副总统。



▎多元化的拜登内阁,图源:CNN

这一内阁名单一出炉,便被美国和国际媒体广泛视为美国历史上最多元化的内阁之一,平衡了性别、种族、年龄甚至价值取向等因素,以体现并实现拜登所宣称的“政治团结”。

而透过多元的面孔,专业与经验成为拜登内阁成员的重要特质:几乎所有人都与奥巴马政府有过交集或联系,其中不乏与拜登有着多年交情的资深政治人物;不同于特朗普看似“任性”与“随性”的内阁要职任免,拜登启用的内阁官员不仅多为“华盛顿老人”,更不乏专业领域的精英人物,无疑凸显了其明确的执政理念和目标:

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 曾在奥巴马第二任期先后出任美国国家安全副顾问和常务副国务卿,自克林顿时代起便在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中出任要职,参与制定了美国对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核问题政策,更是拜登参与2008年总统竞选时的外交政策顾问,在政府、智库和私人机构积累了丰富的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经验;

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 曾任首位女性美联储主席,作为经济学家先后在顶尖高校(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联储系统及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任职,从克林顿时代开始为白宫提供经济政策咨询;就劳动力市场和日渐感到边缘化的中下层蓝领劳工而言,她被视为美联储历史上最成功的主席之一,任内美国失业率降低至17年来的最低水平,每月均新增就业岗位,而年通胀率始终保持在2%以下;

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 在其军旅生涯创下诸多“第一”记录:美军历史上第一位担任陆军师师长、第一位担任军长、第一位指挥整个战区、第一位担任陆军副参谋长和中央司令部司令的非裔美国人;尽管在担任中央司令部司令期间因不愿公开谈论军事被称为“隐形将军”,但他在奥巴马执政、拜登负责伊拉克地区外交事务期间担任伊拉克战区总司令,指挥了当地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诸多军事行动,并与拜登密切合作,得到了后者的高度认可;

提名司法部长梅里克·加兰 自1997年起便担任哥伦比亚特区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法官,2013年担任该院首席法官;2016年奥巴马提名他为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填补安东宁·斯卡利亚去世的空缺,但受当时共和党把持的参议院阻挠,创下了提名293天(最终未获批准任命)的最长记录;加兰被视为持温和中间派司法立场,被美国媒体称为“模范、中立的法官”,有完整的司法履历和行政经验,在环保、吹哨人保护和宪法第一修正案等议题上持有更加宽广、灵活的视野和态度,担任上诉法院法官期间也得到了不少共和党人的支持,显然是适合拜登内阁的最佳人选;

其它颇受关注的内阁级别职务中,曾担任拜登副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埃博拉病毒应对协调员和拜登竞选顾问的罗恩·克莱因不出意料被任命为白宫办公厅主任,此外,拜登也对内阁级别的职位进行了调整,包括任命前国务卿约翰·克里为新设立的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将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重新纳入内阁,但中央情报局局长不再拥有内阁级别。

任命众多“华盛顿老江湖”组建内阁,显然体现了拜登“拨乱反正”的执政理念和路线。 无论是国会2月5日通过的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拜登2月4日首次发表的外交政策演讲,还是美国政府近期推出的移民改革方案,以及2月6日宣布终止特朗普时期与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的移民安置协议,无不体现了拜登政府这一思路,也似乎预示着曾经熟悉的美国将要回归。

此外,在美国面临国内外多重难题的背景下,选择理念契合、政策经验丰富、熟悉联邦政府运作的专业政务官也有助于新政府平稳过渡、走上正轨。而拜登竞选团队的众多胜选功臣被委以重任,以及39岁的民主党政治新星皮特·布蒂吉格出任交通部长,也体现了拜登和民主党的政治考量。对于这个持有趋同价值观、志同道合的内阁团队而言,宏大的国家愿景必须要面对当下严峻的现实和全新的国内挑战,如要实现“美国回来了”(拜登外交政策讲话语),新内阁首先需正视和应对美国国内的诸多难题。



疫情之下:疫苗分配与防控乱象

当欧盟因疫苗供应与分配问题开始控制疫苗出口,并与英国争吵不休时,美国的疫苗接种工作已经进行了一 月有余。 早 在拜登就职当日,美国疫情感染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而死亡人数更是达到40万,疫苗接种工作更是刻不容缓。 拜登承诺将于其上任后100天内为1亿人接种疫苗。

然 而自去年12月11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授权辉瑞疫苗紧急使用以来 , 美国疫苗接种进展不尽理想,甚至显得混乱无序 ,而美国社会曾经对于“科学的胜利”和疫苗研发成就的自豪感,也被困惑、指责、沮丧和焦虑情绪所取代 。



▎截止2021年2月19日美国各州疫苗接种率,数据来源: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截止2021年2月世界主要国家有效接种率汇总,来源:Statista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统计,截止2021年2月19日美国大约有4200万人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其中1700万人已经充分接种。尽管这一数据领先于大多数国家,但相比于美国更加严重的感染率和死亡人数,美国的疫苗接种工作难言令人满意。

拜登就职以来更加重视联邦政府在疫苗分配和接种工作中的作用,并协助各州组织接种工作,而不到六周内接种2800万人和99%的疫苗有效运输率也体现了美国政府的努力,但根据“今日美国”分析,诸多因素导致疫苗分配和接种工作持续受阻:

各州每日收到的疫苗数量波动起伏巨大(例如加州旧金山公共卫生局1月第一周至第四周从联邦政府处分别收到3900剂、11825剂、1775剂和11100剂疫苗),但对此现象至今没有明确的解释,导致各地难以开展持续性大规模接种工作;



即使得到了数量达到预期的疫苗,各州没有第一时间按照公众需求量做好疫苗分配的准备;

实现人人接种需要数月时间,因此在早期选择性分配疫苗和接种是必要的,但联邦政府并未就此给予公众足够有力的解释说明;

预约排期接种计划无法应对巨量接种需求,人们争相排队争取尽快接种,导致混乱,尤其是电子排期系统令精通互联网使用、有大量时间等待排期的群体取得了额外优势;

疫苗全规模生产始于去年年底,尽管美国政府早先承诺2021年年底前提供1亿剂新冠疫苗,但去年12月只有2000万剂疫苗可用,今年1月只有3000万剂可用。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在施压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辉瑞疫苗时,并未向公众强调未来数月疫苗供远小于求这一事实,造成了美国民众对于疫苗不切实际的幻想。



▎2021年1月21日,纽约市疫苗接种中心因疫苗短缺而暂停营业,图源:AP Photo/Kathy Willens

此外,由于疫情依旧严重,各州医院在已然不堪新冠肺炎患者重负、人力物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无力为疫苗接种工作提供有效支持。各州公共卫生部门的预算和人力资源也极其有限,无力规划大规模接种工作,而国会直至2020年底才通过相应的资金支持法案。想象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自然引发了美国社会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近日的极端天气也是影响疫苗分发的关键因素


随着美国国会2月5日通过包含1600亿美元疫苗接种计划的经济救助计划,资金不足的问题似乎将迎刃而解。但与此同时,关于疫苗生产中的疑问和涉及接种分配不公的诸多争议却浮出水面,甚至有成为社会问题的趋势。

据美国联邦政府关于疫苗研发的“曲速行动”项目内部员工透露,许多候选疫苗处于“冒险生产”的状态,正常情况下需要多年的“临床检验-建设生产线-购买生产设备”流程如今大为加速,目前美国社会正在接种的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也是从去年四月开始启动这一流程。随着美国出现接种疫苗后感染的案例,不同专家和机构就当前美国疫苗有效性的争议也并未停止。



去年4月,特朗普表示美国正在加速研发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将其称作“曲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被广泛用于太空旅行的一种方法,在曲速状态下可以实现超光速飞行)并称其本人将亲自负责。

而疫苗接种与分配中的公平性问题则比疫苗生产可靠性引发了更大争议和混乱。 自疫苗接种工作开始以来,富人、医疗工作者、互联网技术大咖通过贿赂、欺骗、盗窃等不当手段插队接种、截留疫苗甚至私下售卖的事例层出不穷,不少医疗机构优先安排富裕的捐赠者和董事会成员接种,而非理应优先的老年人和一线医务工作者,令不少民众颇为愤懑。

此外,疫苗接种过程中的事实性“族裔不平等”也引起了不少猜测与怀疑:据CDC统计,在非裔、拉丁裔和原住民美国人因新冠肺炎死亡速率三倍于白人的情况下,已接种群体中少数族裔占比明显低于该族裔在美国总人口中的占比;2月1日的全美调查报告显示,在已经接种的美国人中,只有5.4%为非裔,而非拉丁裔白人占60.4%(非裔和非拉丁裔白人分别占美国总人口的13%和60%)。美国广播公司和“今日美国”等媒体分析,即使不考虑系统性歧视的可能性,白人和少数族裔在社会经济地位中的差异,也决定了互联网系统预约接种的模式和优势群体的违规插队行为都会导致低收入少数族裔群体和老年人群体遭遇巨大困难。



▎截止至2021年1月底美国15个州非裔美国人接种率和全州人口接种率对比,浅蓝代表非裔接种率,深蓝代表全体接种率,来源:ABC News/美国各州公共卫生部

面对疫苗分配和接种中的无序与争议,美国舆论已经开始呼吁政府加强疫苗监管,尤其是优先接种资格和疫苗供应的审查管理。

正如塔斯基吉大学全美生物伦理学中心访问学者格伦·埃利斯所说:“关于疫苗问题和插队乱象的彻底失败,行为不端的人以及黑市现象,应该成为一个重要信号,让我们意识到是时候该检视整个公共卫生系统了。”

通过疫苗计划的预算远非解决问题的终点,面对疫苗接种问题折射出的深刻社会问题,如何确保不同群体尽快接种、降低疫情影响,是拜登政府推进经济复苏工作的重要前提。



“救助”到“恢复”:新内阁经济政策的宏图与阻力

拜登内阁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无疑是疫情对美国经济的严重打击:

2020年美国GDP下降3.5%,不仅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负增长,也是二战之后美国经济发展最糟糕的一年;

2020年12月美国失业率达到6.7%,接近疫情爆发前的两倍;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0年美国家庭收入没有实质增长的情况下,个人储蓄率于12月达到13.7%,不仅远高于疫情爆发前的8%,更创下1975年以来最高水平,与之相应的则是消费水平的增长停滞,甚至每八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缩减每日餐食......

相比于其它西方国家,美国的经济衰退谈不上糟糕,但对于刚在恢复秩序的国会宣誓就职的拜登及民主党内阁来说,经济复苏具有超出经济本身的意义,自然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美国失业率变化,来源: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2020年2月至12月美国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变化,来源: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早在正式就职之前,拜登便已将其经济政策公之于众,包括十年内医疗保险覆盖97%的美国人,调高最高税率、资本收入征税常态化、调高企业税以增加4万亿美元税收,豁免学生贷款并扩大公立大学免学费群体范围,提高最低工资至15美元/小时并废除“工作权利法”,通过政府采购与补贴等形式扩展“购买美国产品”政策,未来十年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3万亿美元,在其第一任期内投资2万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基建。这些政策不仅体现了传统民主党人的政策理念,更凸显了拜登重建和提振美国经济的野心。



在 全面推行其整体经济政策之前,拜登 内阁的首要目标是落实2月5日在国会有惊无险通过(参议院以一票之差通过)的 1.9万亿美元美国经济救助计划 。 为了刺激消费,这份计划中有1万亿美元用于直接救助,包括增发每 人1400美元支票、扩大紧急失业保险 、提高联邦最低 时薪、租房和水 电补助、无家可归者补助和儿童食品补助,还有4000亿美 元用于支持公共卫生与学校重启(包括200亿美元全美疫苗接种计划), 4400亿美元用于支持各地一线公务人员、中小企业贷款和公共交通系统,以及100亿美元用于联邦网络信息安全。 拜登内阁对这一计划充满信心,财政部长耶伦更是表示“如果国会通过,美国明年就可能恢复充分就业”。

在拜登看来,疫情恶化了近年来美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包括愈发严重的贫富差距,“去年前1%的富人财富增长了1.5万亿美元,相当于后50%人口财富增长的四倍”,实体经济持续空心化,劳工就业和权益的威胁,缩水的中产阶级以及衍生的教育、医疗等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重振经济活力,拜登的策略是对特朗普时代政策的推翻以及对奥巴马时代政策的应和,例如增收累进税,《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奥巴马医改)及其它社会保障政策的维护与扩大,加大政府投资,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产业政策。

简言之,拜登希望既能复制美国作为经济超级大国的成功经验,同时缓和社会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更高额的富人征税,获得足够财政收入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重振实体经济(制造业)、壮大中产阶级、扩大社会福利、促进环保产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全民消费水平,反过来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但又不至于过度加重政府的财政赤字负担。

然而,实现这一宏大的经济复苏计划取决于诸多要素的同时满足,而其中任何一环出现偏差都将阻碍拜登政府对于美国经济的救助,遑论复苏。



▎重振美国制造业也是拜登的经济宏图之一。图源:Harrison McClary/Reuters

即使美国社会能按照拜登的预期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恢复社会经济生活常态,拜登要在其第一任期内将上述经济政策全面铺开也面临着潜在的挑战。

首先,根据美国税收政策中心的分析,拜登的税收政策意味着美国前20%的高收入家庭要负担93%的加税金额,前1%的高收入家庭要负担近75%的加税金额,但疫情之下加征富人、企业和资本增值税的方案能否按期在国会通过,甚至能否在民主党党团内部达成共识,是拜登政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诚然,拜登在其近40年参议员生涯中具有与共和党议员成功合作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丰富经验,可这一方案对美国企业就业岗位的影响和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股票抛售浪潮都是不可回避的潜在后果。

民主党通过1月份的补选赢得了参议院多数席位,但仅仅只有副总统哈里斯的关键一票优势,这意味着任何一位民主党参议员的反对都可以令拜登的税收改革计划搁浅,例如常与共和党在各种议题合作的中间派民主党参议员乔·曼钦。此外,加征碳税,对将工作岗位转移到海外的美国公司额外征收10%的税等税收政策极有可能在国会遭遇更大的争议和阻碍。如果上述税收政策无法顺利通过并实施,不仅无法为拜登后续的经济救助和刺激计划提供财政支持,更会影响其实现清洁能源、重振实体经济的长期经济蓝图。

此外,拜登鼓励民众购买美国产品、留住本土企业、重振制造业的策略与承诺也很难令人信服。 所有跨国公司都是为了提高盈利而将生产迁移至海外市场,美国企业也不例外。



正如 经济学家埃德· 洛特曼所说,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主要面向当地市场,极少返销美国,因为美国市场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尤其在疫情之下美国民众消费能力进一步受到局限。

此外,为了保护“美国 制造”,拜登政府也很难放开手脚降低进口关税,不仅无法给美国进口商减轻压力,更会导致“美国制造”在贸易壁垒中难以走出国门。 这种情况下,以更多的政府干预留住制造业难以在短期内产生乐观效果。



“特朗普的幽灵”:对立与分裂,不止于阻碍内阁执政

2月13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就指控前总统特朗普“煽动叛乱”的弹劾条款进行投票,由于赞成票未达到三分之二的多数(67票),特朗普未被定罪,弹劾案审理也告一段落。

这也意味着民主党人试图通过法律程序阻止特朗普重返政坛的努力二度遭遇挫折,而特朗普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依旧存在。

尽管此次弹劾案中七名共和党参议员加入民主党人的行列投出“有罪”票,但这七人中有两人无意争取连任参议员(帕特·图米和理查德·伯尔)、四人早已确定支持弹劾案(包括一年前倒戈支持特朗普第一次弹劾案的米特·罗姆尼),就连之前据报道对国会二度弹劾特朗普“表示满意”的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也投下了反对票(虽然他在投票后发言表示特朗普对煽动国会暴乱事件负有责任)。

这不仅远低于弹劾成功所需要的至少17名共和党人支持,更体现了多数共和党国会议员在支持特朗普方面的“团结”。



▎2月13日,美国参议院就特朗普弹劾条款的投票结果,图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尽管特朗普已经离开白宫四周,但“特朗普的幽灵”持续存在。参议院投票后,特朗普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指责,民主党把美国司法体系当做实施政治报复的工具,并声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爱国运动才刚刚开始”。无论特朗普日后会以何种形式回归政坛,其四年总统生涯已经给美国政坛与社会留下了深远影响,且难以像推翻其政策那般彻底消除。

无论后人如何评价特朗普的执政成绩单,他留下了一个政治上更加对立、社会更加分裂的美国,这是拜登内阁和所有两党政治人物都必须要承受和面对的巨大挑战。

当特朗普对支持者的鼓动造成1月6日暴力冲击国会这一史无前例的重大事件之后,美国国会多数共和党人依旧坚定地支持特朗普免遭弹劾。虽然美国政坛政党对立早已有之,但如今留给拜登复制当年国会跨党派协调、妥协、达成共识的空间越发遭到压缩。美国各大媒体已经预见拜登政府今后提出的任何重大政策法案,都极有可能面对国会共和党人的一致反对,不是因为法案内容本身,而仅仅是因为他是一名民主党籍总统。

经济救助计划的“惊险过关”已经体现了拜登内阁面对的巨大阻力,而面对2022年的中期选举,共和党人更是铆足了劲,誓要夺回国会。

从政党竞争的角度来说,配合拜登在任期内各项政策法案顺利通过,增加拜登政府的直观和长远政绩,当民主党的绿叶陪衬,显然不符合共和党的党派利益,尤其不利于共和党实现2024年重返白宫的目标。

此外,美国选民(尤其是中间选民)在某一党派赢得总统大选后,往往会在两年后的中期选举中更倾向于支持对手党,以避免一党独大、国会成为白宫的“橡皮图章”,从而实现所谓的“权力制衡”。

2010年、2014年和2018年中期选举均体现了这一点,而与去年总统大选同步举行的众议院改选中,民主党人席次的显著下滑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警告:拜登不是没有可能在第一任期刚过半便成为跛脚总统。



▎1958年至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所属的政党大多在中期选举中丢失国会参众两院席次,图源:BBC/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尽管共和党中不乏反感特朗普、担心共和党被“特朗普主义”绑架的温和派政治人物,但正如拜登很难超然于党派对立竞争之上,共和党人也难以在迎合特朗普主义和本党建制派传统价值之间寻找平衡。

《经济学人》指出,特朗普的创新在于强调了中下层白人的不满,并增加了他们对选举合法性的不信任,强化了他们多年来对于建制派中左和中右政治人物的反感,社会对立与政治极化也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

据《经济学人》调查,接近70%的美国选民认为对手党派的成员是“对美国和美国人民的一种威胁”,50%的选民更认为这些人是“彻头彻尾的邪恶”。支持者对于对手党持有如此“势不两立”的敌视态度,国会和各州的共和党人为了选票考量也不敢轻易与民主党人合作,唯恐被选民扣上“叛徒”标签而彻底抛弃。



事实上,当国会中的共 和党人用各种程序性和宪法第一修正案等原因为反对弹劾案辩护时,这种既要避免得罪特朗普支持者、又要确保不触碰政治正确理念的心态可谓凸显无疑。

那些坚定支持弹劾的少数共和党人,要么其主要选民基础并不依赖于特朗普支持者(如众议员利兹·切尼和参议员罗姆尼),要么已经准备退出政坛,但多数共和党人为了其政治生涯,短期内无法摆脱特朗普主义的影响。

面对美国社会对立分裂的土壤,拜登在其就职演说中所呼吁的团结短期内很难在政治层面得以实现。



结语

面对新老问题交织、内部矛盾深刻持久的美国社会,拜登在内阁人选中做出了他当下能做出的最好选择,兼顾经验、专业性、多元化和新老梯队结合。然而这些华盛顿老江湖面对的是长期积弊衍生出的全新挑战,无论从何处着手实施解决方案,都有遭遇强大阻挠甚至社会反噬的危险。

罗斯福和奥巴马经历了经济衰退,伍德罗·威尔逊忽视了西班牙大流感,德怀特·艾森奥威尔和林登·约翰逊遭遇了种族冲突……对于美国总统及其内阁来说,处理其中任何一个问题足以令其精疲力竭,而拜登内阁要同时面对全部这些问题,更是任重道远。

尤为不同以往的是,这是一个对于建制派老江湖最不友好的时代。华盛顿的老江湖回来了,可他们所熟悉的那个美国是否还会回来?恐怕美国内部和国际社会对此依旧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