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在上台后的数小时内就宣布:美国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了!

底下的留言很兴奋,大家久旱逢甘露。
“yesssss!”


“乌云散去,新鲜空气涌出来了!”


然而,有人当即站出来反对,从这一举动中读出了另类的意味。
风驰电掣的速度,非德州的共和党议员——泰德莫属!
他表示,重返《巴黎协定》意味着拜登胳膊肘往外拐,想讨好巴黎民众,而对美国人的福祸置之不理。
“这对气候几乎没有帮助,反而对美国人的谋生不利!”

也许这次,泰德的质疑并不是完全错的。
对环境做出承诺后,拜登的各路大神盯准中国,出招了。
拜登本人表示,将会给中国施压,让中国减少排放。


刚刚任命的气候特使John Kerry (约翰·克里)发表讲话称:“气候,是迄今为止中美关系最重要的问题!”
他表示,什么地缘问题,政治冲突,在环境面前算不了啥,得往后站。
“美国总统应该利用他的资本,就环境问题向中国施压。”

美国的国家气候顾问 Gina McCarthy(吉娜·麦卡锡)也表示,政府将出台更多气候政策,中国是目标。
“美国将要求中国达成温室气体的排放目标!”

其实,《巴黎气候协定》的年龄很短,只有5年。
2015年在巴黎通过,2016年在纽约正式签署。

然而,2017年,特朗普就毅然决然退出了协定。
2019年,美国正式启动退出的程序。
退个群,还是很慢的,需要1年多的时间……

2021年,耳根子还没清净的美国,在拜登上任首日就重返了协定。
这种反复横跳,你让协定怎么看,让世界怎么看,让村头的老头老太太们用什么眼光瞧?
只能说,美国和环境,缘分未尽啊……

当初特朗普为什么退群?咱们先看看这份协定都规定了什么吧。
1《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国同意:控制全球平均气温的升幅,和前工业革命时期比,不能超过2摄氏度,并努力将其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2 提高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以不威胁粮食生产的方式增强气候抗御力和温室气体低排放的发展。
3 使资金流动符合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的路径。
协议一出,签署的国家有48个,有146个国家正式通过。


当时,巴黎的地标到处亮灯,庆祝协议签署成功


欢腾过后,专家表示:很遗憾,即使是2摄氏度的最低排放目标,也是极其难达到。
除非……除非所有国家立即大量减少化石燃料的排放。
于是,特朗普最迷人的一面此刻就登场了:America first!
“就是这个气候协定,把无数美国人民的财富带走了!而我们现在才意识到:我们拥有过如此重要的东西!”

特朗普在竞选时,就承诺退出《巴黎协定》,摆脱枷锁,大力发展美国的石油、煤炭工业,拯救美国低迷的GDP。这样一来,还能停止美国每年为了促成减排掏出的千亿美元。
他还签署了“能源独立”和“经济增长”的总统行政令。
一些美国人不买账,认为他心胸太小,光顾着考虑美国人的就业,经济,把全球环境问题扔到一边。


这东西就得看怎么理解。共和党领袖康奈尔就大加赞赏,顺便骂一句当年签署了协议的奥巴马,说他“让美国人失业,还破坏了美国能源产业”。

特朗普“退退党”饱含争议地下台后,拜登“入入党”的争议也随之而来了。
重返《巴黎协定》后,拜登撤销了跨国项目——美加输油管道Keystone XL的许可,带来了违约金,和加拿大关系骤降,数千个工作岗位的失去,对地方电厂的巨大冲击。



也有人发现了更迷的事:美国口口声声的“环保责任”,看起来有点变形——不就是在压迫中国吗?
2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名字很长,为《中国如何通过从菜单上撤下肉类来改变世界》。

文章讲,“中国一个国家就消费了约全世界28%的肉类以及一半的猪肉”。然而,随着中国人越来越注重健康,素食餐厅在一线城市大受欢迎。
中国正处于一场“植物蛋白革命”,他们对人造肉“充满期待”。

看似是在说饮食健康的事儿。接着,就不出所料地把“吃肉”和“环境”联系到了一起。
“如果中国畜牧业减少一半,可以让二氧化氮排放量减少10亿吨。寻找可替代性蛋白质,这对减排至关重要!”
文章还说,肉类生产具有无限的风险,必须做出改变,否则“疾病和极端天气的问题不会改变”。

看看,退群四年,野心不改。刚复出,就锋芒毕露,剑指那些“碳排放超标”的对象,想重拾碳霸权。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说这话时,浑然不顾基本事实:中国远非肉类消费第一大国。

《华尔街时报》也发文,《中国是全球气候恶化的可疑领导者》。

文中称,缓解气候恶化的重担落在了新兴的欧洲和中国肩膀上,尤其是中国,动机明显;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人口过剩;污染严重……
然而,撇开一口一个的“碳排放总量”,事情也许就是另一个样。
事实是,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远远低于美国的,甚至低于阿拉伯,加大那,俄罗斯,韩国……

这么看来,中国的碳排放只是吃了人口多的亏啊。
这时候就要放出丁仲礼的几句经典老话了:
“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人,在中国,就要因为‘人口基数大’这个问题减排?”
“算排放,是应该以国家为单位算,还是以人为单位算?”



其实,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过去的百年间,碳排放量位居世界之首——没错,他们的发展道路,和我们的发展道路是一样的。
“创业时期”那几吨碳,谁也绕不过去。

然而,当发达国家走完了发展阶段,他们“惊讶”地发现了气候变暖,笃定“碳税”非常之必要,亲自操刀制定IPPC的排放限额。
他们环顾四周,看见发展中国家的烟囱正招手。
这样,发达国家拿走44%的排放份额,占全世界90%人口的其他国家在56%中搏杀。
不想要硬抢?也可以。
花钱去买排放限额吧。


其实,无论美国加入或离开《巴黎协定》,都是他们经过思量,给别人下的局。前前后后,可以看出他们自相矛盾的地方。
“环保灯塔”的睿智表演,就像个结局反转的电影:
开始,发达国家美国为了“去工业化”,把生产线搬到国外。确实,天蓝了,水清了,景色迷人,于是在奥巴马时代,美国决定深度“去工业化”。
接着,到了特朗普时代,美国大呼“被忽悠了”,环境是好了,工业也药丸不是?!于是又发出“制造业回流”的吼声,干脆利落地搬出《巴黎协定》的旧巢,突飞猛进搞工业。
最后,人人都以为美国清场了,不玩儿环境了,结果……
它 又 回 来 了 !
“古典政治”掌权后,重返《巴黎协定》,重返道德制高点,掌握了话语权,又成了原先那个美国。

唯一不会入法眼的黑洞,就是美国过去这四年的碳排放。
再来看美国本身。重新为碳排放而躬身,美国的权益会受到损害吗?
不会。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不会碳排放权交易而受损。甚至会因此获益。
民主党的票仓,一个在是纽约,一个在加利福尼亚。一个代表着金融资本,一个代表着高科技资本。
金融资本能干什么?能将“碳排放权交易”加入金融市场。

美国可以把重返《巴黎协定》当成是一场经济联姻,给自己增添了一份可交易的商品。
“排放权”,何尝不是一种“发展权”?
“控制排放”带来的,何尝不是一场对弱国命运的控制,和资本的狂欢?
挨巴掌的,永远是咱发展中国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