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在冬春季节的雨前和雪前期间,由于低压、高湿、静稳等气象特征,容易出现大雾伴随重污染天气。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处于降水过程前的高湿状态,体感较差。预计初三有所改善。
牛年新春,全国多地出现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尤为突出。由于春节前就遭遇大范围持续静稳小风、逆温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起始浓度偏高,从2月10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有多个城市达到重度污染级别。
在这个起始浓度下,叠加除夕夜间至初一凌晨烟花爆竹燃放影响,污染程度加重。11日19时-12日6时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5个城市小时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廊坊市持续时间最长,达9个小时。北京市在12日1-7时达到严重污染水平。据北京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昨日16时,北京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数值分别是,城六区为217微克/立方米、西北部为192微克/立方米、东北部为228微克/立方米、东南部为190微克/立方米、西南部为226微克/立方米。
问题1
春节期间为何污染频发?
烟花爆竹燃放的短时影响极大
春节期间,社会活动水平下降,一般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排放下降明显,为什么依然污染频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对此作出解释,主要原因在于重污染行业排放量仍在高位。
据介绍,我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进入2021年,主要行业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如1月份粗钢产量增加20%以上,全国发电量同比增加25%。同时,烟花爆竹燃放的短时影响极大,在今年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极高的污染物浓度滞留时间很长。
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看,今年除夕夜间至初一凌晨(11日19时-12日6时),北京、保定、石家庄等城市烟花燃放对PM2.5贡献约占20%至40%,PM2.5中钾离子、镁离子浓度是非燃放时段的10至30倍。北京市部分站点污染峰值期,两小时内,钾离子浓度增加79倍、镁离子增加17倍。初一凌晨,全国近20%的城市出现部分站点PM2.5瞬时浓度“爆表”情况。
从历史数据观测看,每年除夕夜到初一凌晨,这种爆发性增长非常明显。尽管各地均出台了烟花爆竹禁限放规定,但燃放量依然不可忽视。通过噪声观测,今年北京市烟花燃放集中时段(18时至次日4时)10小时噪声均值为57.6分贝,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说明今年燃放较去年偏多。同时,冬季采暖排放量也是刚性需求。这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成效明显,但是东北、内蒙古以及山西和河北北部城市尚未纳入改造范围,供暖的主力依然是各类燃煤设施以及农村地区散煤型煤小炉具、生物质等,总体排放量依然较大。
问题2
气象条件有多不利?
多地出现静稳小风、高湿大雾不利气象条件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解释说,春节期间的重污染过程,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扩散条件是近年来除夕最差的一年。地面处于低压辐合区,湿度偏大,持续时间长。
从2月9日白天起,华北地区总体就开始受弱偏南风控制,扩散条件转为不利,排放的污染物持续向北传输并累积。同时,相对湿度逐渐升高,到2月11日(除夕),白天日均相对湿度超过60%,有利于SO2、NOx等气态污染物向颗粒物二次组分转化。
2月11日夜间至12日凌晨,全国多地出现静稳小风、高湿大雾的不利气象条件。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太行山-燕山交汇地自2月11日白天起就持续处于风场辐合区,近地面至950百帕处存在强烈逆温,大气扩散条件极端不利。不利气象条件下,区域内的污染物向低压辐合区汇聚,叠加除夕夜间至初一凌晨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空气质量整体维持重污染水平,并出现短时严重污染。
问题3
空气质量什么时候能好转?
初三有望改善,春节后期总体良好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首席预报员王威介绍,北方地区在冬春季节的雨前和雪前期间,由于低压、高湿、静稳等气象特征,容易出现大雾伴随重污染天气。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处于降水过程前的高湿状态,体感较差。预计初三有所改善。
北京市空气质量有望于2月13日(初二)夜间到14日白天改善,13日白天预计维持中-重度污染水平。随着这次冷空气来临,在污染物清除的同时,还可能伴随着春节后的第一次降水过程。但在冷空气和降水过程抵达前,湿度接近饱和,有大雾天气,叠加前期高浓度影响,PM2.5浓度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实际感官较差。14日至春节假期结束,空气质量基本维持优良水平。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改善时间稍晚,13日区域中南部仍受弱风、高湿及逆温综合影响,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仍以中-重度污染为主,部分城市可能出现短时严重污染。14日受东北方向冷空气影响,天津及河北中东部污染形势有所改善,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城市受上风向污染传输影响,可能出现中-重度污染。15至17日,区域受空气过境影响,整体扩散条件较为有利,预计区域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区域中南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现轻度污染。
从全国看,13至14日,气象条件较为不利,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大部和华北北部以良-轻度污染为主,东北、西南大部以轻-中度污染为主,华北中南部以中-重度污染为主。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上述地区空气质量可在原基础上提高1-2级。15日,扩散条件整体转好,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华东南部、华南南部、西南大部空气质量优良,华北中南部、华东北部、华南北部和西北大部以良-轻度污染为主,华东北部和两湖地区可能出现中度污染,新疆局地受沙尘影响可能出现中-重度污染。
中国北方多个城市重污染持续 看专家解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13日,大气扩散条件不利,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以中至重度污染为主。监测显示,13日10时,北京、石家庄、邯郸、长春、西安、德州等地空气质量出现重度污染,呼和浩特、咸阳等地出现严重污染。
生态环境部通报,春节期间(11日19时至12日6时),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4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级别,其中13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级别。
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11日19时至12日2时,全国城市PM2.5(细颗粒物)小时浓度快速升高。12日2时,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125微克,全国共有82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每立方米150微克,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42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每立方米250微克,为严重污染。
分析显示,2021年除夕夜间全国339个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与去年同期相当,PM2.5最大小时平均浓度与去年除夕夜间持平,较近三年平均下降了11.9%。
观测结果显示,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除夕夜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个城市PM2.5组分中指示烟花爆竹燃放的特征组分浓度上升显著,包括钾、氯、镁离子,硫酸盐、铜、铁、铅等,北京、廊坊、德州、唐山等相关特征组分浓度上升尤为突出。
预报显示,14日凌晨,受东北来向弱冷空气影响,北京、天津及河北中东部污染形势有所改善,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可能维持中至重度污染水平。
为什么春节期间依然污染频发?何时能好转?专家解析
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报道,牛年新春,全国多地出现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尤为突出。2月9日,生态环境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会商,春节前期和前半段全国大气扩散条件总体较差,多地区会出现污染天气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尤为严重,北京市也会出现一次较重的污染过程。生态环境部发布预警提示,要求各地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联防联控,减少污染排放。各地根据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急减排措施,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外,江苏、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四川等地也相继启动,共61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6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北京市也于2月11日启动黄色预警。应急减排措施有效减轻污染影响,起到了“削峰降速”的作用,截至目前,除太行山山前城市和关中地区维持重污染外,全国其他地区基本恢复优良,部分城市轻至中度污染。
春节期间,社会活动水平下降,一般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排放下降明显,为什么依然污染频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作出解答:
主要原因在于重污染行业排放量仍在高位。我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进入2021年,主要行业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如1月份粗钢产量增加20%以上,全国发电量同比增加25%,火力发电量也大幅增加,电煤消费同比增加20%左右。春节期间,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生产活动大幅减少,部分工业企业也停工停产,总体上全社会污染物排放量较平时有所减少。但火力发电以及钢铁、焦化、有色、石化、煤化工、玻璃、制药、农药等行业,因生产特性、工艺装备等,均必须连续生产,而这些行业又是污染排放大户,大量不可中断工序持续生产,污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
烟花爆竹燃放的短时影响极大,在今年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极高的污染物浓度滞留时间很长。通常,我们可以用PM2.5和CO的浓度比值作为指标,评价烟花爆竹燃放对PM2.5污染的贡献,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气象因素的影响。同时结合燃放高峰时段的站点浓度和PM2.5烟花爆竹示踪组分(钾离子、镁离子等)浓度的变幅综合分析。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看,今年除夕夜间至初一凌晨(11日19时-12日6时),北京、保定、石家庄等城市烟花燃放对PM2.5贡献约占20%~40%,PM2.5中钾离子、镁离子浓度是非燃放时段的10~30倍左右。北京市部分站点污染峰值期,两小时内,钾离子浓度增加79倍、镁离子增加17倍。初一凌晨,全国近20%的城市出现部分站点PM2.5瞬时浓度“爆表”情况。从历史数据观测看,每年除夕夜到初一凌晨,这种爆发性增长非常明显。尽管各地均出台了烟花爆竹禁限放规定,但燃放量依然不可忽视。通过噪声观测,今年北京市烟花燃放集中时段(18时至次日4时)10小时噪声均值为57.6分贝,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说明今年燃放较去年偏多。同时,冬季采暖排放量也是刚性需求。这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成效明显,但是东北、内蒙以及山西和河北北部城市尚未纳入改造范围,供暖的主力依然是各类燃煤设施以及农村地区散煤型煤小炉具、生物质等等,总体排放量依然较大。
气象条件有多不利?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来解答:
春节期间的重污染过程,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扩散条件是近年来除夕最差的一年。地面处于低压辐合区,湿度偏大,持续时间长。
从2月9日白天起,华北地区总体就开始受弱偏南风控制,扩散条件转为不利,排放的污染物持续向北传输并累积。同时,相对湿度逐渐升高,到2月11日(除夕),白天日均相对湿度超过60%,有利于SO2、NOx等气态污染物向颗粒物二次组分转化。
2月11日夜间至12日凌晨,全国多地出现静稳小风、高湿大雾的不利气象条件。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太行山-燕山交汇地自2月11日白天起就持续处于风场辐合区,近地面至950百帕处存在强烈逆温,大气扩散条件极端不利。不利气象条件下,区域内的污染物向低压辐合区汇聚,叠加除夕夜间至初一凌晨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空气质量整体维持重污染水平,并出现短时严重污染。
空气质量什么时候能够好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首席预报员王威表示:初三有望改善,春节后期总体良好。
北方地区在冬春季节的雨前和雪前期间,由于低压、高湿、静稳等气象特征,容易出现大雾伴随重污染天气。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处于降水过程前的高湿状态,体感较差。预计初三有所改善。
北京市空气质量有望于2月13日(初二)夜间到14日白天改善,13日白天预计维持中-重度污染水平。随着这次冷空气来临,在污染物清除的同时,还可能伴随着春节后的第一次降水过程。但在冷空气和降水过程抵达前,湿度接近饱和,有大雾天气,叠加前期高浓度影响,PM2.5浓度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实际感官较差。14日至春节假期结束,空气质量基本维持优良水平。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改善时间稍晚,13日区域中南部仍受弱风、高湿及逆温综合影响,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仍以中-重度污染为主,部分城市可能出现短时严重污染。14日受东北方向冷空气影响,天津及河北中东部污染形势有所改善,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城市受上风向污染传输影响,可能出现中-重度污染。15-17日,区域受空气过境影响,整体扩散条件较为有利,预计区域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区域中南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现轻度污染。
从全国看,13-14日,气象条件较为不利,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大部和华北北部以良-轻度污染为主,东北、西南大部以轻-中度污染为主,华北中南部以中-重度污染为主。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上述地区空气质量可在原基础上提高1-2级。15日,扩散条件整体转好,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华东南部、华南南部、西南大部空气质量优良,华北中南部、华东北部、华南北部和西北大部以良-轻度污染为主,华东北部和两湖地区可能出现中度污染,新疆局地受沙尘影响可能出现中-重度污染。
生态环境部将指导各地科学应对,按照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及时解除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