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丽江客栈哀鸿遍野 你卖惨有什么用?

  最近,无论是微博还是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丽江客栈行业低迷,都在发满大街空荡荡无一人的画面,配的音乐如同出殡,大有唱衰丽江民宿的势头,但是这样有什么用呢?



  于是有人开始反省这种状况的出现,到底什么原因,疫情,让游人止步,固然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与房东毁约涨价、转让费高、运行成本畸高,导致经营者急功近利一锤子买卖,令顾客逐渐厌弃民宿有关。



  古城的客栈老板还忘不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丽江客栈的美好时光。那时候,丽江是艳遇之都,内地失意女人来到丽江,愿意选择阳台窗边独坐,叫杯酒水凭窗发呆等候搭讪;客栈老板都心有情怀,动不动就送客人一顿免费饭;住宿者多少都能收到店老板的馈赠,感觉此行收获满满,带着美美留恋离开。从此一来再来……



  后来呢,本地房东听说别人家房租涨了,就立刻闹事儿毁约涨价。一茬茬的投资者干不下去转让,让房东知情签字都要给十万以上的签字费。但还是有更勇敢的投资者来到这里“诗和远方”,投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兴土木给别人的房子装修和翻建,以至于他怀疑这些人是来洗钱的。



  我是07年3月第一次来的丽江古城,那时还没有连锁酒店和品质宾馆,而高端大酒店位置都离古城很远,不适合背包客从早到晚闲逛。当时住的客栈还是丽江本地人开的,大院里有巨大的秋千可以荡,大门口挂满了一窜窜紫藤花,出门拐个弯就是热闹的商街,吃饭闲逛都非常方便。



  房间价格,当时是25一晚上,放在现在就是天方夜谭,我记得我走的时候,老板不在,他叫我把钱放在房间的枕头下,走就可以了。信任,多么的淳朴,根本就不担心你不给钱跑了,那时的古城就是这样的。



  那时候还很喜欢看别人游记和攻略,好像很多文艺青年就喜欢客栈,坐在廊下听滴滴答答的雨声、和猫咪一起晒太阳打盹,闷了就去找老板娘唠嗑。什么老板娘给他免费吃了顿火锅啦,送她一套风光明信片啦,或帮她讨价还价买的丝巾比别人便宜啦,夜里围着炭火炉和老板喝酒到深夜啦之类。仿佛旅行没碰到如此客栈老板,自己此行就是不完整的。



  民宿客栈是咋发展起来的?最早是在没有宾馆酒店的地方发展的。

  现在,成熟的风格装修和主题思想的展示,要价比酒店宾馆贵也可以理解。但中国的民宿客栈大都追求迅速回笼资金收回投资,而缺少艺术教育成长起来的商人老板除了会照搬照抄能有多少创意本身就存疑。

  所以,从客户细分角度看,随着旅客消费心理越发成熟,和景区酒店宾馆的增多,愿意追逐客栈民宿的群体将逐渐集中,更广大旅行者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投宿连锁酒店和品质宾馆的。特别是自驾的增多,客栈根本就无法解决停车这一问题。

  而更为可悲的是,更多的客栈民宿早不是当初的客栈老板的情怀,而成为一种炒作的商品,敛财的工具了,早违背了客栈经营的初衷,口碑一泻千里啊,蚊子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有网友这样评论:一个是村民房东,一个是资本入住,我发现不管是长租公寓还是民宿,甚至是门店,只要粘上这两样,离死不远了,他们总能产生奇妙反应!

  真是一针见血!

  还有人认为,要想长盛不衰,必须禁止外地人投资经营民宿。都让本地人来经营,外地人只能打工,不保护外地人租房经营合同。这样就能让本地人知道经营的难处,爱惜来之不易的口碑,知道比着涨价、宰客如同杀鸡取卵。



  疫情让人沉淀 思考 重洗……卖惨是没有什么用,还有人说这就是丽江本来该有的模样,满大街没有人是丽江本来的模样?更是奇谈,丽江本来的模样不是应该满大街本地人吗?现在是没人。

  曾经,大家对客栈掌柜有着迷之向往,大概是觉得客栈老板日子很惬意。尤其是丽江这样慢生活氛围,这样惬意舒适的感觉更加明显。

  不知道丽江客栈掌柜有多少是冲着这种生活方式来的,当然也是一种“再不疯狂就老了”的生活态度。有些就是靠着“疯狂”留在丽江的。那个疯狂的老板认为:压力,生活两者要有平衡,也要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



  那么,现在该做什么?不知道是卖惨,还是等待,或者破茧。

  民宿作为舶来品,在乡村旅游遍地开花的中国大地上,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投资大咖、设计大神、文创达人蜂拥而至。一时间,各种情怀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民宿作为一种住宿业态的出现,是旅游者消费观念的升级,旅行模式的改变而推动出来。

  然而,随着人们对民宿的趋之若鹜,它就开始变了味。设计师们打着情怀的招牌大刀向民居砍去;投资者们挥舞情怀的大旗搅动商业的狂欢;文创达人们以陶渊明式的情怀孤芳自赏地唱着缺少共鸣的神曲。放眼望去,一片片被改造的民居掘地而起,一个个被文艺风占领的山头,情怀俨然已成为一种商品。民宿业,正悄无声息地从“商业情怀化”演变成“情怀商业化”,人们心中那些纯洁角落的情怀,变成了“商业”的奴隶。



  法国地方政府对于投入经营民宿业超过十年者,会给予从业者乡村建筑整修补贴。法国民宿从业者数十年来对农舍、粮仓、阁楼等房屋的保存功不可没,人们并非追求短期的高报酬率,而是对永续经营发展的认知。而在中国,70 %民宿投资者是利益导向型的,运营模式偏向于酒店标准化,很难出现带有情怀的经营模式。民宿产业已经成为各种投资方、地产商、众筹机构和当地政府的战场。

  民宿的情怀,一言以蔽之,就是让那些被工业化、大规模化、高科技化淹没的人性回归本源,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正如一位专栏作家所说“我理想中的民宿,有人、有温情、有风景”。未来的民宿应该少一些冰冷的装潢,不要让它无奈地成为一具华丽的木乃伊,多一些脉脉的温情,让它真正成为行走途中的“游民”安放身体与心灵的温馨港湾和乐于栖息的“归宿”。



  如不然,现在你还可以卖惨,往后你卖惨的机会都没有。(综合/丽江洛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