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到底有什么背景,风口浪尖上还要保郑爽?
作者:王不易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01
前一阵郑爽出瓜的时候,北京卫视也被拱上了热词。因为网络上流传着郑爽在代孕弃养事件被曝出后,仍在北京卫视录制节目的视频。在一系列主流媒体都点名批评郑爽后,北京电视台的官方微博才发布抵制失德艺人的声明。
网友们的关注点从郑爽转移到北京卫视。有人说,郑爽去录的是北京电视台的节目,跟北京卫视无关。有的发问:北京卫视到底有什么背景,风口浪尖上还要保郑爽。
其实从湖南卫视一家独大,到五大卫视瓜分天下,北京卫视的存在感一直很弱,常年吊车尾,稳在第四和第五,外界对北京卫视的认知很模糊。以至于外界连北京卫视从属于北京电视台都不知道。
北京电视台与其他地方电视台相比,其实天生有着旁人难以比拟的优势。
而现如今的北京电视台是从哪儿来的呢?1977年,北京开始筹备自己的电视台,一开始叫首都电视台,1979年改名为北京电视台。从全国各省市办电视的时间上来讲,北京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现在所说的北京卫视,其实2005年是由北京电视台第一套更名而来。在五大卫视进入近身肉搏时期后,北京电视台“全台办卫视”,北京卫视的名声才越来越响亮。
0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电视台的实力很强劲,许多影视人才都是从这里出来的。如果说后来由湖南卫视发散出来的艺人养活了大半个娱乐圈,那当时的北京电视台几乎就是京圈的源头。
1982年,北京电视台电视剧部剥离出了一个新单位,叫北京电视制片厂,后来改名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专门生产电视剧的机构。那一年,刚从北京大学分校中文系毕业的郑晓龙进了这个单位,当上了文学部的主任,1984年,成了主管生产的中心副主任。
这个中心有多牛呢?九十年代一大批优秀电视剧都是由它制作的,譬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它在中国电视剧起步时期,起了极大的作用。
《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郑晓龙都是总策划,《北京人在纽约》是郑晓龙亲自拍的。当时拍电视剧其实很拮据,《渴望》一集的预算是2万,《北京人在纽约》缺钱,郑晓龙找到三九胃泰的总经理赵新先,拿了50万元,后来又找中国银行贷款120万美元。
1988年,王朔和马未都搞了一个“作家抱团取暖机构”——“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吸纳了包括海岩、莫言、苏童、刘震云、史铁生等多个作家,梁左、郑晓龙、冯小刚是后加入的。“海马”和北视中心关系很密切,当时那几部剧史留名的电视剧剧本,就是这些人侃大山侃出来的。
冯小刚最初就是在这个中心做美工,后来经郑晓龙介绍认识了王朔,才和王朔一起做了《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后来又在《北京人在纽约》给郑晓龙做执行导演。而《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的导演赵宝刚,也是郑晓龙提拔起来的。这两个人后来一个成了电影界一哥,一个成了电视剧界一哥。
北京电视台当年的电视剧资源可以说是好到爆。赵宝刚后来独立执导了王朔小说改编的《过把瘾》,北京电视台很不重视,放在夜间十点播,最后还是火到全国。
海润影视董事长刘燕铭也是从北京电视台出来的。1986年,他曾在北京电视台文艺部给导演殷雪妮做制片人,当时主要做大型晚会,他常拿着北京电视台这个金字招牌出去拉赞助,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后来他出来做广告,1995年进入影视行业,2000年成立海润影视。
刘燕铭从北京电视台出来后,其实和北京电视台联系还是很紧密,他和海岩就是在“海马”认识的。后来和“海岩”合作了《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剧”与“琼瑶剧”“金庸剧”在当时并称为三大剧型,《永不瞑目》的收视率甚至打破了《还珠格格》第一部的纪录。
还有一部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也是海润制作的,班底令人瞠目结舌:主演徐静蕾,导演赵宝刚,编剧海岩,姜文监制,郑晓龙联合投资,这配置,再难见到了。
从北京电视台出来的刘燕铭蹚出了一条路线,至少在21世纪前十年,海润在剧界风头无两。抗日剧风潮也是海润掀起来的,2004年它拍了《亮剑》。北视中心和海润,曾经的剧界两巨头。而在吸纳了大牌经纪人常继红的艺人体系后,海润在娱乐圈也站稳了脚。
还有一条路线是另外一个从北京电视台出来的人蹚出来的,这个人是光线传媒创始人王长田。
1994年,北京电视台副台长吴天锡要搞一档全新的新闻栏目,把在《中国工商日报》做记者的王长田喊了来,王长田和另外三个纸媒记者策划出了《北京特快》。但王长田没在北京电视台待多久,1998年7月就离职了,拿着10万钱成立了光线,最初还是做资讯类节目。光线如今稳坐“民营五大”的位子,追根溯源还是在北京电视台。
在冯小刚弹尽粮绝之际,投资了他的《甲方乙方》的紫禁城影业,也是北视中心参股的,它的副总经理于璞,就曾做过北视中心副主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电视台,就像一片沃土,滋养着此后的剧圈、电影圈、综艺圈,输送着演员、导演、民营影视人等各种资源。
刘燕铭曾说,1998-2008年是海润影视的黄金十年,这其实也是北方文娱势力的黄金十年。往前再数十年,京圈势力更是不可阻挡。
湖南卫视崛起后,文娱势力有南移趋势。湖南卫视娱乐立台的改革,让所有地方台都措手不及,包括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团体化、选秀、真人秀等打法,使得湖南卫视替代北京电视台成为文娱漩涡中心,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精英文化话语权向大众文化让渡。
湖南卫视牢牢地占据着大众视角。湖南卫视的声量起来后,北京电视台在一段时间里其实是被埋没的。最被关注的一次,是2010年的一桩负面新闻。
2005年的北京电视台,最大的优势应该是他们拿到了郭德纲这张王牌。而2010年的翻车,也是由于郭德纲。
2006年,郭德纲主持北京卫视的《星夜故事秀》,北京卫视给他配的搭档是当家花旦春妮,可见很捧老郭。但后来二者有了分歧,2008年老郭转投隔壁天津卫视,开了一档类似的节目《今夜有戏》,岳云鹏在节目里端茶倒水。
后来就有了2010年郭德纲绿地事件、徒弟打人事件、德云弟子退社事件、德云社1个月停业自查。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各说各有理。二者纠纷的高潮是2013年底,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去世,郭德纲疑发微博讽刺,北京电视台呼吁中视协旗下400个会员单位抵制郭德纲。
这一波舆论事件对北京电视台形象其实有伤害,围观群众有不少站在郭德纲一边,觉得平台仗势欺人。网络上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北京卫视封杀郭德纲事件是媒体对艺人封杀雪藏的最后一役,在那之后,传统电视媒体的话语权日渐衰微。
04
北京电视台其实和央视一样,天生有资源优势,但天生也是戴着镣铐跳舞。在各大卫视各显神通时,北京卫视打法明显受囿。
但北京卫视自从改版之后,还是摸索出了自己的定位。
业内有句话:湖南卫视有张华立,浙江卫视有夏陈安,北京卫视有徐滔。
2010年对北京电视台来说有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北京北广传媒集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整合组建成立北京广播电视台;第二件是北京卫视正式改版,科教节目中心负责人徐滔调任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全盘负责改版。
徐滔曾做过《法治进行时》的主持,后来历任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任、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老年人最爱的《养生堂》就是她做出来的,另一档王牌节目《档案》也出自她手。
2005年至2015年娱乐见风就涨的时候,北京卫视一直没什么优势,综艺就不必说了,在剧方面,能给人留下印象的还是郑晓龙的《甄嬛传》。但业内其实对北京卫视的剧类选择评价很高,认为它坚守住了严肃剧的高地,《大江大河》《正阳门下小女人》都是在北京卫视播,当年《北平无战事》卖不出去,只有北京卫视接。而当2016年北京卫视播出《锦绣未央》时,编剧汪海林说:“没想到,你们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2020年唐嫣的《燕云台》播出,买方仍然是北京卫视。
在五大卫视中,北京卫视求生欲最强,最希望年轻化,为此做出了不少尝试。连央视这两年也在往年轻化的路子上走。
但其实近几年,“文化”超越“娱乐”被呼唤,年轻与文化不该是一对矛盾词。央视几档文化类节目口碑极好,湖南卫视也在此路线上有所尝试,推出了《声入人心》《声临其境》《舞蹈风暴》。这对以文化立台的北京卫视而言是一个机遇,一向没有综艺爆款的北京卫视在这个档口上了《传承者》《上新了·故宫》几档文化综艺。
五大卫视的排序也偶有松动。2018年北京卫视甚至拿了收视冠军。
卫视格局不再像十年前铁板一块,网络平台加入混战,文娱南北流动更自然,无论什么圈,最后都融成了一个圈。
但问题依然是:好作品不如从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