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的创作理念是什么?她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事实上,在2019年4月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微信公号“绿色文学”发布的一篇访谈文章里,贾浅浅曾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贾浅浅
她说,2018年1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第一百个夜晚》,此外先后37次在全国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了超100首、篇的作品,此前还先后获得第二届陕西青年文学奖•诗歌奖、2017《诗人文摘》年度诗人等荣誉。“我觉得,这只是我个人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史上开了个头,或许不足挂齿;而那些荣誉则是对我写作定位的肯定和激励,我很感激。《第一百个夜晚》从我多年来创作的诗歌中精选了130余首,其中包括在《诗刊》《作家》《钟山》《星星》等刊物发表过的多篇诗作。确实,我的诗作篇幅都比较短小、语言力求精粹清丽,我追求以醒目的意象、鲜活的喻指和诗境的营造,来形成我的个人特色。”
贾浅浅表示,有方家说,“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当然这可能是溢美之词,但自己会努力这么做吧。并不存在可以复制的所谓“成功模式”,每个习诗者唯有找准定位才能建树起个人的创作特色,写作的动能只来源于自然和生命本身。
谈到创作理念,贾浅浅当时称,“有一位艺术家说过,在艺术领域里,人人都能独辟蹊径。诗神并不会特别钟情于某个人,人人皆可从不太连贯的诗性的感触到跃然纸上的艺术的陶醉,用辛勤的学习与努力去浇灌追梦的日子。你有了重要的感悟和内心的自证,你专注地寻找和启动生命的能量,你智性的思索充实于对现实的观察与接纳,你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着马不停蹄的行旅——正如萨特所言‘人的深处就是世界’,自我总是在瞬间即便的过程中奔向未来——所以写作之初其实是‘认识你自己’,以及与未知的自我的触碰与对话,其后方能走向写作的自觉。在这个过程,你的写作取材自生命本身,心绪激昂地找寻生活和生命的真相。”
“艺术的东西,从来都不是无中生有的,创造力并不在你日常的抽屉里。”在贾浅浅看来,其一,能否清晰地使用语言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把人类文明的普适性价值观作为精神的依靠;其二,不要让自己躲在知识和逻辑的藩篱后面,不要利用语言来贩卖逻辑与教条;其三,写作体现诗人的情感、个性、知觉与直觉能力,写作必须让“感觉”从语言中破壁而出,从而实现作者本人的审美情趣,其四,写作不是一件刻舟求剑的事,必须追求一种开放性,要有超越文化的浪漫情怀,要使日常经验上升到形而上的层次。
谈到自己的“Z小姐”系列作品,贾浅浅表示,这些诗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诗性表达。“我力求以质朴的对人物个性的简括描述,自然显露人性的光华部分,亦是试图对语言局限性的突破。这些诗性叙事,我想通过对心灵与心智之摹本的探问去触碰存在的真相,从而也为建树我个人的文本风格提供一种可能。能不能成为一个‘类原生创造’呢?我的文本中将自然而然呈现出的心理、气质和文化信息,努力营造丰富和复杂的象征,从而体现心灵的继承与选择。我想这样会显得特别真切,易令人共鸣,同时清淡与纯粹的写实,其实也更易于引导读者来与我共同认知生活与存在的本质。我的‘Z小姐’系列正在渐入佳境——我以为。我想要的是,清晰、自然、有意味,并让形而上的追索隐藏其后。毫无疑问里面也闪闪烁烁着我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心灵轨迹。这是我独特的写作实践,因而或许特别有价值。”
在2019年这篇访谈文章里,贾浅浅谈及写作与工作的安排时表示,二者没有冲突。
她说,自担任大学教师以来,即醉心于教学及文学研究。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到西北大学,她一边处于教学状态,一边又持续进行着文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她力图以笃实和耕耘的态度,融入新时期的创新意识。2017年,她主导选编出版了《贾平凹散文精选》,2018年2月,在国家核心期刊《文艺争鸣》发表专论。
“我愿在今天这个浮嚣的时代,去做一种沉潜的研究。我自担任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以来,配合工作,出谋划策,探寻各种鲜活做法,也不过是为协会相关工作井然有序和高效运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罢了。我在成为鲁迅文学院第32届高研班学员之后的短短数年,创作颇丰,也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仅是意味着我为实现梦想迈出了第一步而已。”贾浅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