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气”引关注,央视这条评论被赞上热搜

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是否有必要加强培养青少年“阳刚之气”?

1月28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要“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此答复经澎湃新闻报道后,引发热议。(此前报道:“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教育部答复了)

央视评论认为,男性在风度、气概、体魄等方面表现出刚强之气,是一种美,但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该被关注的。



在网友的评论中,有人对培养“阳刚之气”表示支持,也有人认为关注“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是矫枉过正的表现。有媒体对此发起网络投票,百万参与者中,超6成网友认为有必要培养男性青少年“阳刚之气”。















对于当代男孩气质趋于“文弱”的讨论,已不是新鲜事。

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教授曾撰文认为,仅仅从气质上去判断男性“女性化”这个问题,未必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男性和女性当然有其性别的不同因素,在当下,男性气质或女性气质的说法并不能够完全把握现在争议的核心问题。因为,男女两性的关系在当代已经没有传统社会的那种“泾渭分明”的状态。

关于这一现象,不少学者、教育工作者曾就此做过分析研究,而在教学层面则已有多地尝试开设“男孩班”,或在教育初始阶段补充更多“男幼师”。

学界争鸣:

男孩不“男”,两性气质是问题关键吗?

凤凰网1月29日发起了题为“政协委员提出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你怎么看?”的网络调查。

截至1月29日16时00分,共有1061109人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有64.23%网友认为有必要培养男性青少年的阳刚之气,35.77%网友认为不需要;53.95%网友认为男生必须有“阳刚之气”不是性别偏见,46.05%认为是偏见。至于青少年“异性化”是否需要被纠正,53.49%网友认为需要,29.92%认为不需要,剩下16.58%则表示看情况。

据中国发展网报道,2020年5月,全国政协常委、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曾提出社会要关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趋势。他发现现在的青少年男孩子有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追求“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他将这一现象称之为男孩子“女性气质化”。

他认为,这一现象的成因复杂,有教育环境也有生活环境的影响。如少年儿童进入幼儿园、小学时,老师多半是女性,受女性的影响极大;幼儿园、小学体的体育老师也多半是女性;现在影视教育里的“奶油小生”很多,很多孩子不想当“战斗英雄”;从出生接触最多的是“母系”,出生后与母亲待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从婴幼儿期开始,到上高中主要由外婆带大。

清华大学体育部的张新贵在2019年发表的论文《试论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女性化男生的“阳刚精神”》中称,通过查阅大量的研究资料发现,国内学者认为当前校园里的男生大多有较为明显的女性化特征,具体表现是,做事畏缩、依赖性强,个性喜静怕动、胆小无主张,缺乏冒险、勇敢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信心不足等。而这些特征与我国所期盼的培养具有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很不相称。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篇名为《品格教育视野下男孩发展困境研究》的论文称,某小学班主任直言四年级一个男孩说话细声细语、爱撒娇、动不动哭鼻子、爱往女生堆里扎、不经意翘兰花指,流露对男孩行为“女性化”的焦虑。

这篇论文的作者查阅相关研究和资料后认为,父教的缺失、家长性别错位的教育观念,以及过度溺爱的养育方式,致使一些男孩不“男”,在性格特征甚至穿衣打扮和爱好上都出现女性化的特征和气质。

论文认为,(人们)或赞扬男性气概鄙夷“伪娘”,或支持男孩身体的自由表达以示对固守性别规范的反击;但不得不承认,即便在这个多元化社会之下,容纳一些非主流的小众文化和亚文化,不对“伪娘”一一无情捧杀,我们仍然需要男性气概。

不过,据人民日报海外网报道,北京大学中文系一名教授曾撰文对此类现象表达不同看法称,经过多年的男女平等等方面的追求和争取,男女两性表现出更多的互相理解和相互包容等,已是正常的情况。男性有一些体贴、细腻的表现,也不能说是糟糕的问题。至于女性的气质,也是多种多样的,社会上的“女性主义”人群多年来就因把女性定型为一种固定的气质而招致尖锐的批评。

该教授认为,传统中国的戏曲中就一直有男性扮演的旦角。梅兰芳、程砚秋等中国杰出的旦角演员,也在生活中具有女性气质,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格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和推崇。仅仅从两性气质上去判断这个问题,未必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

多地在教学实践中

探索培养“阳刚气”

澎湃新闻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发现,在教学实践层面,多地学校实施培养“阳刚气”的教改。

2016年,江苏南京南师附中新城初中调查发现男生阳刚气不足,学习成绩和运动很多不如女生,开设了“男孩教育活动班”。“男孩班”设置五大课程,包括体能训练课程、实验操作课程、团队拓展类、外出参观访学和口才训练课程,都是综合学生和老师的看法制订的。

2018年,浙江杭州经济开发区金沙湖地区的景苑中学在学校开设了攀岩课,受到学生热捧。校长江志明解释:“现在男孩子都太文弱了,需要阳刚气的运动。女生也需要培养勇敢坚毅的品质,为学生发展 ‘补钙’。”

同一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国内首本为小学男生量身定制的性别教育教材《小小男子汉》。教材主编、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校长尤睿说:“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等众多因素影响下,男生的健康成长备受关注,寻找‘小小男子汉’也成了一个社会话题,本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程为广大男生走出成长中的烦恼补充一点正能量,让祖国的未来拥有更多阳光、阳刚的男儿郎。”

此外,幼儿教育方面,“男幼师”补充进幼师队伍,以此培养男孩“阳刚气”,也成为一种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曾向全国两会提交一件《“阳刚教育”呼唤高度关爱大力培育男幼师》的提案,呼吁大力培育男幼师。

雷鸣强称,他在走访一些城市公办园和特色民办园时发现,很多地方在积极引进男幼师,开展“阳刚教育”,让男幼师执教体能、科学、游戏、信息等特色课程,有的在园内走班教学,有的在区域内走园教学,扮演“父亲”角色,带来阳刚之气。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一些实施公费定向招收师范生的地区,男生选择幼师专业的人数有了一定的回升,但录取比例仍然很低。”雷鸣强说。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2016年,南京市栖霞、雨花台、江宁、浦口、六合、高淳、溧水7个区教育局所属17家农村公办幼儿园,面向江苏省2011级免费幼儿师范男生定向招聘18名南京籍男幼师。“男教师的加盟,会给幼儿教育注入更多的阳刚气。”栖霞龙潭中心幼儿园园长薛宣梅说。

另外,从2005年起,无锡市一线教学岗位男幼师数量逐渐多起来,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200多名男幼师。“男幼师加入,带来的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性别的补充,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别于女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思维模式带来了阳刚气和别样的活力。”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局长强洪权说。

光明网一篇评论就此指出,男孩应该有男孩的样子,活泼、阳光,有勇气、有担当,不惹事、不怕事,让人信赖、给人力量。中小学阶段是他们性格、意志、品行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下,在关注学习成绩之外,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个阶段的男孩过于“文弱”的问题。

不过,在实践探索的同时,前述《品格教育视野下男孩发展困境研究》提到,我们需要讨论和思寻的是,究竟什么样的男性气概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有益于当今男孩和女生道德成长的,要同时将男性气概内涵和外延的“区间”扩大,而不是刻板地限定男性气概。

“我们肯定男性气概,需要男性气概,并不等同于限制男孩走向解放和自由。”论文认为。

你觉得有必要加强培养

青少年的“阳刚之气”吗



连续两天上热搜!什么是“阳刚之气”?


1月29日,话题#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冲上热搜。



1月28日,针对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04号(教育类410号)提案答复的函》。

答复函中写道,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其中关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教育部将要求各省、校加大《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落实力度,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加大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素质能力,同时,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新增体育教师。

一、加强体育教师配备

教育部高度重视加强体育师资配备。指导各地在巩固存量、加大增量、提升质量等方面下功夫,统筹整合资源,多措并举配齐配好体育教师队伍。出台《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退役运动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全面提升兼职教师能力和素质。近5年来,通过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渠道每年新增体育教师约2万人,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了1万多名国家级骨干教师和10万多名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骨干教师。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完善高校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协同发展机制,指导20所入选“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高校,为18个省(区、市)的38所农村中小学校在体育美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

下一步,将要求各省、校加大《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落实力度,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加大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素质能力,同时,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新增体育教师。

二、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

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不断将学校体育纳入各项工作体系。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健全了学校体育的评价机制。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2017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7〕4号)明确了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将学校体育全面纳入学校的整体评价体系中。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开齐开足体育课,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化体育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中小学校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三、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教育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着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素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有力支撑健康中国建设。一是修订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标准。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构建各学段相衔接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明确学校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中小学健康教育以“体育与健康”为主要课程载体,每学期安排6至7课时。二是丰富健康教育形式,指导中小学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在全国校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举办健康教育宣传行、网上知识问答等活动,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遴选组建首届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真正把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作为强国强教、利国利民的大事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四、加大相关问题的研究

教育部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为抓手,大力支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十三五”期间,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项目中设立“‘网络红人’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城镇化视域下居住分割对青少年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家庭教化功能的彰显与青少年精神家园的建构研究”“新时代社会协同管理下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理论体系研究”“基于培育青少年健康人格视阈下的休闲教育研究”“青少年认识信念发展模式与作用机制研究”“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及其同伴背景:追踪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监测体系研究”等一批研究项目。支持高校加强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聚焦现实需求,推动理论创新。

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已立项相关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后期管理,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力争产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更好的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月29日,@凤凰网 以【#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注重“阳刚之气”培养”】为题发布微博,随即引发众人关注,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网友评论

有一些网友认为,“避免女性化需要注重培养阳刚之气”的说法并不妥当,有潜在的性别歧视↓↓↓

不牛的牛舌:“女性”是个贬义词?

BeWithH21:首先, 加强健康教育没有问题;其次,这么做会加深性别刻板印象;第三, 教育是让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阳刚”的人。

Tithounus:顺其自然可以么?社会才是真正的熔炉。

嘀沥嗒啦:阳刚之气不应该是行为更男性化,而应该是有责任感有担当。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答复函中的内容并无性别歧视↓↓↓

sweet_悠然:我觉得很多人过分解读了,现在有些男孩子性格柔弱,也是需要“男子汉气概”,再加上强壮体魄。其实每个人都需要锻炼。怎么就解读为性别歧视?

若未逢情:我虽然是女生,但是我觉得教育部并非性别歧视。现在网络太发达了,小孩子接触的东西太杂太乱了,容易走偏 ,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清净干净的成长环境,培养好的三观,至于长大以后的性格取决于将来个人的发展,都值得尊重。

AEolus阿一:我觉得这样说就没意思了吧..……身边每个男生都瘦瘦弱弱扭扭捏捏害羞胆小的……出什么事情躲在女生后面,这样的男生你们觉得好吗...?

还有一些网友对何为“阳刚之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月下溪语:阳刚本来是褒义的,“阳”就是要有担当、有正气。树立阳刚之气本身没什么,但要看怎么树立,标准是什么。不能只“强健其体魄”,更应该“坚强其精神”,做到有责任担当,而不是有些人心里想的“猛男”、“直男”形象。阳刚应该是品质标准,而不是思维或身体标准。

易只玺欢千千的小蝎子:我所理解的阳刚主要就是有责任感有担当,为什么提到军人就会想到阳刚有血性,仅仅因为他们跑得快力气大吗?我觉得主要是他们有着一种对人民的责任和担当,所以才会得到大家的尊敬和崇拜。如果真的要培养男生的阳刚之气,希望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当然这并不是说责任感有担当只是男生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

舟穿林:什么是阳刚之气呢?是勇气、责任、担当。女性也可以拥有阳刚之气。

央视评论: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

1月30日上午,@央视新闻 就“阳刚之气”发表评论,随即冲上热搜榜第一。

评论如下:

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引发热议。如何理解“阳刚之气”?男性在风度、气概、体魄等方面表现出刚强之气,是一种美,但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该被关注的。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写留言给我们吧!



什么是“阳刚之气”?

最近有个提案叫做《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引起了网络上很大的争议,有人觉得这是在歧视女性,有人觉得这是在阻碍“多元化”。

教育部答复道:“要求各省、校加大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素质能力,同时,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新增体育教师。”

我觉得教育部答复的很好,没有什么问题,“阳刚之气”很好啊,什么叫“阳刚之气”?就是阳间的气,万物生长的阳气,天地正气。年轻人就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积极进取阳光向上的气质。

一个人如果正直、善良、真诚、勇敢、热情、坦荡、身体健康、笑容灿烂,那么我们就觉他很“阳刚”。

教员面相柔和,年轻时人称“男生女相”,但没有人说他“不够阳刚”。



他身体强健、爬山涉水如履平地,气度宽宏、志向远大,待人至诚,令人心折,一生从无一个私敌,浑身上下一股蓬勃之气。

他当学生的时候是学生领袖,搞事业的时候是带头人,干革命的时候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唤起工农千千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这就叫“阳刚”。



举个例子,我一见某个兄弟,就觉得满心欢喜,因为这小子身高190,直鼻阔口,气宇轩昂,为人谦虚,说话坦诚,直来直去,爱憎分明,他说他要吃肉,他就会吃肉,不撒谎,不欺骗,不装犊子,这就叫“阳刚”。

我这辈子,还就和阳间的人最谈得来,交得了朋友,因为他们吃人饭、说人话、干人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和这样得人相处不费劲。

不但男人要阳刚,女性也要阳刚,最好臂上能站人,拳上能走马,爽朗豁达,英豪阔大宽宏量,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不要病怏怏娇怯怯的乔模样。开得飞机坦克,造得航母潜艇,能够保家卫国揍法西斯,振臂一呼也可改变世界,这就是“阳刚”,不但阳刚,而且“英武”。凭什么对女性的审美就是柔弱弱弱、需要保护的啊?女性就不能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啊?







“阳刚”的人是真诚坦率爱憎分明的,从来不屑隐瞒自己观点,从来不会高高在上,他们对待朋友如阳光般温暖,对待敌人如秋风扫落叶般无情。

“阳刚”的人是尊重生产者、尊重劳动者、尊重人民群众的,他们知道,真正的“太阳”,真正的“阳光”,来自于田野乡间,来自于工厂车间,来自于那一个个用劳动改变世界的人民。



“阳刚之气”的反面矫情、虚伪、扭捏、猥琐、阴险、下作……那就是“阴间的气”,也叫阴阳怪气。想说的事情不敢明着说,想干的事情不敢明着干,只敢躲在角落里煽阴风、烧阴火、唯恐天下不乱。



平日里慕强贱弱,拜高踩低,自诩高贵,瞧不起人民,瞧不起工农大众,既反动又自私,事到临头了,又软弱、怯懦、首鼠两端、墙头草随风倒,这种阴间的两面三刀“君子剑”,无论是男是女,正经人都不愿搭理他们。

阳不阳刚,不是只看长相,更重要的是一个的性格,当然,性格和修养长时间也会反作用“面相”,一个豁达勇敢真诚的人,他的面相是越来越“气象开阔”的;一个阴险虚伪怯懦长期搞阴谋的人,他的面相也会越来越阴郁、油腻、刻薄、猥琐。



至于什么“青少年女性化”,倒不如说是长期和平环境下的“人类雌性化”,大刘《三体》就预言了这种场面。

《三体:黑暗森林》中讲到,在威慑纪元,长期的和平环境下,男性人类在外表上普遍女性化,或者说小清新化。集中表现为留长发,身材苗条,举止优雅轻柔。这些人还往往道德水平很高,喜欢文学和艺术,厌恶战争和冲突,对外来的三体人充满美好的幻想。

程心看看那几个人,她(他)们面容白嫩姣好,长发披肩,身材苗条柔软,仿佛骨头都是香蕉做的,举止是那么优雅轻柔,说话声音随着微风传过来,细软而甜美……在她的时代,这些人在女人中也都属于女人味最浓的那一类。



这个嘛,没有办法,这是历史的必然,生物长期出于无威胁的和平环境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会追求更加文弱、优雅、精致、漂亮、温和。会和“粗鲁”、“野蛮”、“勇武”、“充满警惕”的“公元人”表现出极大的不同。

所以罗辑、大史他们冬眠归来后都很不适应,觉得自己像粗鲁的原始人一样。

这种情况,是无法逆转的,除非再次面临三体人入侵,面临亡球灭种的风险。

他们才会明白:“失去X性,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