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最近,某科普领域的百万大v,被网友无情的大锤子锤翻!车!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故事就发生在这位大v讲的一个话题——“人工降雨”上。他带着疑虑发问:“中国为什么这么喜欢人工降雨?真有效果吗?”
它怎么这么脆?它为什么这么脆?它就是一盘大萝卜……
他用这种语气引出了更深的思考:人工降雨,是否就是一场骗局?
在探究问题答案之前,节奏就已经带出来了。通过铺陈出的数据和国外文献,网友心里已经下了个结论:除了中国,世界各国都不支持也不实施人工降雨,而且对此作过深刻研究,尤其是发达国家。
这说明,中国的人工降雨绝对有猫腻!
在短短4分钟的视频中,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虽然中国的人工降雨颇有成效,但如何具体衡量其效果呢?
这位大v认为,想要得到这个数据,需要对一块云的降雨量进行前后对比。但一块云如果已经受到人工干预,就无法得出不干预时的降雨情况,所以比较永远完不成。
这些“薛定谔的雨”,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面对自己撒出的网,他并没捞上什么鱼——没给结论,而是以“北京奥运会通过人工降雨,获得万里无云天气”作为结尾。
看完这期视频后,各路观众沉默了。
“就这?你到底想说啥?”
有网友指出了这份科普的套路之处:科普大v什么都知道,但他把知识精心打碎重组,只讲部分事实,进行导向性的抨击。
比如这个视频,他虽然含蓄谨慎地收尾,但人人都能嗅出“人工降雨毫无有效性”的味道,还想顺便骂一句“降雨用的这么多钱,怎么不花到其他地方”,还不忘了夸一句别人家的孩子——美国,就不这么作。
中国的人工降雨,真有这位大v讲的这么不堪吗?
其实不然。这位大v没有说的那部分事实,恰恰是我国实施人工降雨的决定性原因。
为了让科普真正发挥科普的作用,就谈谈人工降雨那些事儿。
其实,人工降雨自发明之初,并非为了增雨,是为了防冰冻。
既然百万大v举出了美国的例子,那就从美国说起,因为这项技术就是美国人发明的。
二战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遇到一个难题:如果飞机到寒冷的地方去,机翼通过云层时,有结冰的危险。
于是,通用聘请资深的美国化学家 & 物理学家朗缪尔(Langmuir Irving),找出对该问题的解决办法。
朗缪尔
朗博士带着一批助手,在美国东北部的新罕布什尔州扎根开始研究——这可是绝佳的试验地点,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全年风雪凛冽,昼夜不停。如果能把这里的问题搞定,那就彻底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朗缪尔团队发明出了一种制冷机,通过制造冷湿空气,消除云中的冰晶,让飞机的行驶更安全。
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前身——人工除冰。
朗缪尔的这项技术,在英文中没有直呼“降雨”,而是统称为“cloud seeding”,制造云团。其可利用之处很多,无论是他以此为基础,后来发明的人工降雪,人工降雨,都是在不断扩大用途,为人类改善各种气象问题。
冰雹是个大问题,世界各国可没少费心思!
保加利亚的国家“消除冰雹”机构,点名表扬朗缪尔的贡献:
法国用地上发射器,向云层的风暴地带发射,纳入“除冰雹计划”:
维基百科也作出同样解释,并提出另一个作用:“云团制造”的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云层中冰霜的体积,还可以驱雾,为飞机保驾护航。
我国是农业大国,庄稼和中药植物都不抗冻。有时候一场大冰雹下来,农作物就被砸死了,农民一年的收入化为泡影。
人工降雨可以在冰雹预期内,把一场灾难性的霜降打散成小冰雹,降低破坏力,给农作物带来重要保护。
春季霜冻时期,我国还利用人工降雨来除霜,让雨水融化植物上的冰雪。
图源:知乎
在欧洲,德国已经用凝水法防霜,效果明显。这一点,人工降雨的大户——日本,曾有专家写过论文。
所以,当你批评“面子工程”的时候,还得拿出证据啊。如果非说“降雨量”的前后对比,无法测量,那么现在明白了吧:人工降雨不只调整旱涝,还调理温度,控制降水时间,缓解灾害天气的后果。
有攻有防,对我国意义重大,不能以“增加了降水量没有”作为模糊点,一概而论。
大v的视频里,多次说明:我国是人工降雨的狂热粉丝,投资巨大。别的国没有这么夸张的。
我国人工降雨方面,的确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多家外国媒体报道过我国计划的扩张和野心。
《商业内幕》发文称,中国计划在2025年之前,对多半个领土实施人工降雨,总面积会超过550万平方公里。
CNN说,这个面积是印度国土面积的1.5倍。
通过横七竖八的比较,大v隐喻了一个批判性问题:为什么偏偏我国大面积,高资金地实行人工降水?欧美为什么不?
先看我国。我国处于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最大的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太平洋之间,东部洪水多发,而深入内陆的区域又常年干旱,降雨分布严重不均。而我国国土面积大,耕地多,受自然灾害威胁程度高,急需对降水的调控。我国政府又可以做好宏观调控。
所以,人工降雨对我国来说,利处很多,还能控制住,何乐不为。
再看美国,国情则完全不同。美国实行农业大机械化运作,统一供水,统一协作,灌溉成本低,农业生产现代化高,没有人工降雨的必要。而且美国的农场是私人的,不管是旱死还是涝死,都没美国政府什么事——不是他们故意不负责,是美国的词典里就没有“民生”一词,政府不会成立专门小组解决旱灾,解决冻害等等。
我国每逢干旱都要专门治理,这一点就很不同。
而欧洲那边,国家面积小,密度高,人工降雨,一不小心就降到国外去了,别人又不想下雨,怎么办?再加上欧洲的年降水量很丰沛,没必要人工降雨。
况且欧洲面临的是冰冻问题,前面已经提过了,所以他们的人工降雨主要用于防霜冻,需求量小,次数少,但不代表每次的使用对他们不重要。
文末,有几句话要说。
1,不是中国喜欢人工降雨,而是中国需要人工降雨。
2,盲目地把中国和外国相比,认为外国应用得少,中国就不该尝试。然而,如果中国在某项技术上落后了,又会被嘲笑。这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更是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的心理。
3,人工降雨门槛很高,不只是拿技术和科研说事就行的,需要政策上的规划,只有在政府同意规划协调,国土辽阔但降水不均的国家里,人工降雨才有现实意义,才会利大于弊。
最后,想要了解一件事的全貌,不如先读读历史。读史使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