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汉语发音讲究抑扬顿挫,须大声说话才能表达清楚意思。青树女士认为这个推断正确。汉语有四种音调,意思大不相同。外国人或方言口音重的中国人说普通话时,不够清晰响亮会引发歧义。广东人说话尤其大嗓门,或许因为粤语有六个声调吧。
第二是中国人觉得热闹就是吉利,说话响亮的意识已深入人心。这个推断也对。在中国,说话响亮会给人很正面的印象,说明身体好、做事踏实,说话小声则被认为不够大气。中国人觉得,婴儿刚出生哭声越大越好,商店吆喝声越大生意越好,春节放鞭炮也是为赶走鬼怪、招福进门。
第三是中国人口众多,不大声表达观点就没人把你当回事。青树女士说,中国人以前买东西没排队的习惯,买菜时都是一拥而上,这时就需大声报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尽管现在不同了,但人们已养成大嗓门习惯。
第四是大声说话能撑门面、充排场。青树女士表示没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无从判断。
第五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建筑工地等噪音越来越大,很多人自然而然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青树女士说,中国各地都有施工,经常是人与噪音共处的状态。在中国,买房子很多需自己装修。中国人不觉得装修噪音给邻居添麻烦,因为以前多数人是过集体生活,对邻里的生活噪音比较宽容。(李玉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