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向来以世界第一的辽阔领土广为人知,从温暖的东欧平原到严寒的西伯利亚,皆是俄罗斯的疆域。如此广袤的疆土,当然来自于俄罗斯人对土地的极大渴望与一代代的攻伐扩张,俄罗斯有这么一句话:“俄罗斯的领土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俄罗斯领土大到了何种程度?当朝阳在俄罗斯极东的白令海峡升起之时,首都莫斯科还笼罩在前一天的夜幕下。有人曾用这样的话来形容俄罗斯的领土之大:“芬兰与朝鲜之间,仅仅隔着一个俄罗斯!“



▲俄罗斯有多大?


俄罗斯从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历经了几百年的侵略扩张,最终发展成为俄罗斯帝国这个庞然大物,即使经历了苏联-俄罗斯时代的波折,现在的俄罗斯联邦也仍然坐拥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沙皇俄国作为近代的世界列强之一,虽然领土面积傲视群雄,却不像其他列强那样拥有海外殖民地,仅仅在半殖民地国家拥有一些租界与势力范围,与英法等国相比,完全是一个陆上大国。为何热衷于侵略扩张的俄国人却没有像英法葡西等欧洲国家那样,趁着发现新大陆的航海热潮,去占领海外殖民地?

一、进军西伯利亚

现代俄罗斯的前身是13世纪建立的莫斯科大公国,地处东欧平原内陆。它最初仅仅是被蒙古人征服,向他们的金帐汗国称臣纳贡的一个小小公国,但在伊凡一世、德米特里、伊凡三世数代大公的苦心经营下,终于战胜了蒙古人,摆脱了所谓“鞑靼枷锁”。

在赢得了自身独立后,莫斯科大公国也效仿蒙古,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莫斯科公国的逐步扩张

莫斯科大公国相继征服了周边的一系列东斯拉夫人建立的小国,使这些割据的小国并入到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来,但此时的俄罗斯还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领土不过280万平方千米。在著名的伊凡四世,也就是伊凡雷帝加冕为沙皇之后,俄罗斯国家正式形成,开始了进一步的征服。



▲因手段凌厉残忍被称作“雷帝”的伊凡四世


俄罗斯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东欧平原,而北方是一望无际的北冰洋,南面是实力雄厚的奥斯曼帝国。如果要进一步扩张领土,就得向西或向东征伐,然而西方的欧洲国家都不是落后的俄罗斯所能征服的,甚至还是俄罗斯的西部边患。这样,俄罗斯迈上了东征的道路。

俄罗斯人迅速消灭了金帐汗国分裂后留下的几个小汗国,翻越亚欧边界乌拉尔山,攻灭西伯利亚汗国,朝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腹地挺进。他们凭借武力与东正教,沿途征服当地的土著居民,迫使他们臣服于俄国沙皇,以掠夺珍贵的毛皮特产——这是相对落后的俄国与欧亚各国贸易的重要资本。



▲美丽的西伯利亚风光


发生在16-18世纪的这场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大规模探索与征服,实际上也是当时欧洲地理大发现的一部分,俄国得以探索并独占西伯利亚全境。

二、为了走向大海


俄国对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占领殖民地的事情并非视而不见,但要效仿,俄国还是感到有心无力。进军西伯利亚虽然是占了天时地利,却也有一部分是俄国难以参与海外殖民地争夺的无奈之举。



▲沙皇俄国的探险队士兵


俄国缺乏出海口,虽然领土广大,但是几乎等于被困在内陆,至于强大的海军更不用说了。而要开辟并维持海外殖民地,拥有出海口是必需的。俄国人自然也深知这一点,因而早在伊凡四世时期,就盯上了最近的波罗的海出海口,与占据这里的瑞典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当时的瑞典也是欧洲一霸,科技先进,军事强悍。俄国初期屡屡碰壁,伊凡四世一代雄主,也只得铩羽而归,含恨而终。后代的沙皇继承了他的遗志,终于在彼得一世时期,俄国厉行改革,在大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中先败后胜,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建立圣彼得堡,甚至从莫斯科迁都于此。彼得一世也因这样的不世之功被称作“彼得大帝”。



▲圣彼得堡的彼得大帝铜像

但仅仅一个波罗的海出海口还远远不够,彼得一世还有更远大的野望:开辟更多的出海口。首先一个就是南方的黑海出海口,还有一个就是地中海出海口,更长远来看,还有印度洋和太平洋出海口。而最近的两个出海口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俄土之战,在所难免。

俄土战争旷日持久,最终还是俄国占了上风,在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1792年)后,终于夺取了黑海之畔的克里米亚和格鲁吉亚,获得了黑海出海口。黑海虽然出海不便,但贵在让俄罗斯有了不冻港。不过土耳其也没有被消灭,彼得一世夺回君士坦丁堡,饮马地中海的计划还是成为了一场梦。

虽然俄罗斯拥有了波罗的海和黑海出海口,但这两个出海口距离大西洋太远,沿途都有别国控制的海域,想要出洋,就得仰人鼻息。而后起的俄国海军相比欧洲国家和奥斯曼帝国还尚显稚嫩,更加不可能强行突破,结果这两个出海口就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因而向东方的太平洋突破就成了当务之急。



▲尴尬的出海口,抵达大洋前需要经过众多国家的领海


俄国在征服西伯利亚后,就开始觊觎中国的外东北地区,试图夺取太平洋出海口。清朝入关之际,俄国趁机入侵黑龙江流域,但在中国军民的抗击下,屡遭痛击。

俄军不甘心失败,占领雅克萨城为据点继续侵略。清康熙帝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驱逐了俄军,迫使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暂时遏制了俄国的侵略企图。俄国也只能知难而退,转而继续向东进发,希望能寻找到太平洋与新大陆。



▲威震俄军的清代“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俄国探险队继续前进,直到欧亚大陆的最东方——杰日尼奥夫角,这个与美洲大陆隔海相望的“世界东极”,便是以1648年首先发现这里的俄罗斯旅行家谢苗·杰日尼奥夫命名的。

然而俄国人并不满足于此,不顾北极圈的天寒地冻,还要继续前进。1728年,受雇于俄海军的丹麦人维塔斯·白令率北极探险队抵达了亚洲与美洲之间的狭窄海峡。而这个海峡,日后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白令海峡”。



▲白令海峡卫星图


发现白令海峡,代表着俄国人已经与美洲新大陆近在咫尺,虽然白令等人因为大雾弥漫未能发现对岸的阿拉斯加,但至少证明了亚洲与美洲不相连。接下来,只需要再一次勘探就能够抵达美洲。

三、后来者难居上


俄国海军和白令发现白令海峡后,自然不会放过继续探索的机会,1733-1742年,白令率海军从堪察加半岛出发,再次开始了北极探险,史称“大北极探险”。



▲白令的两次探险路线图

这次勘探由沙皇资助,规模浩大,人马充足。然而大自然是残酷的,探险队死伤惨重,就连队长白令也在1741年病逝于荒岛上。但也发现了美洲的阿拉斯加、阿留申半岛和白令海,开辟了太平洋毛皮贸易,更为俄国在美洲的进一步殖民扩张奠定了基础。

阿拉斯加地处极地,气候严寒,遍地冻土,无法搞农牧业生产,实在难以进行殖民活动,好在这里是一个“毛皮王国”,盛产海狗、海豹、水獭、貂等毛皮动物。俄国人依仗武力,胁迫当地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土著为他们捕鱼打猎,以攫取大量商业利益。



▲优质毛皮的一大来源——海狗


为了更方便地做毛皮生意,1784年,俄国商人舍利霍夫首先在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岛建立了三圣湾殖民地,这是俄国建立的第一个海外殖民地,俄国人终于在18世纪末获得了自己的第一块海外殖民地。

为何三圣湾是殖民地,而西伯利亚不是?因为西伯利亚与俄罗斯本土连接成片,在征服后已经成为了俄国沙皇的领地,自然并入到了沙皇俄国之中,不像殖民地设总督管理,而是直接受帝国行政体系管辖。俄国沙皇的冗长尊号中“西伯利亚沙皇”赫然在列,西伯利亚居民也同为俄国臣民,说是领土,也顺理成章。

毛皮生意虽然让俄国人大赚特赚,但缺乏政府管理也造成了俄国各大贸易公司的竞争混乱,同样盯上了阿拉斯加地区的英美也开始频繁在此活动,试图分一杯羹。沙俄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于是1799年,沙皇保罗一世授权当年建立三圣湾殖民地的舍利霍夫与贵族官员列扎诺夫共同创办“俄罗斯美洲公司”(简称“俄美公司”),以加强贸易管理。



▲列扎诺夫画像,他对俄国开发北美做出了巨大贡献

沙皇授予俄美公司对阿拉斯加殖民地20年的政治经济垄断全权,代价是公司利润的三分之一要上交沙皇。实际上,俄美公司的成立也是仿照了当时西方殖民大国的做法,建立贸易垄断公司以控制殖民地,压榨其经济价值。

但俄国殖民地有一个巨大的天然劣势:缺粮。别国殖民地大部分在热带温带,自然不愁粮食,相形之下阿拉斯加就差得多,无法种粮放牧,全靠俄国支援。结果1806年爆发了饥荒,俄国本土没能给予援助,当地俄国人只得沿海岸南下,找占据美洲西海岸的西班牙人买粮。

这次购粮之旅异常顺利,俄国船队抵达了西班牙管辖的旧金山湾之后不但换到了粮食,还发现美洲西海岸物产丰富,气候宜人,西班牙人还没有控制旧金山以北地区。俄国人喜出望外,决定在这里开辟新的殖民地,大干一番。



▲俄属美洲旗帜


俄罗斯殖民者迅速在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小据点,最著名的就是1812年在加利福尼亚建立的罗斯堡。西班牙、英国和美国也不甘示弱,为了这片沃土很快加入了这场殖民竞争。



▲法国人绘制的罗斯堡


俄国人虽然也努力扩展势力,可惜美洲距本土实在太远,难以获取支持,再加上俄国殖民者主要目标仅仅在于粮食和毛皮动物。在加利福尼亚淘金热到来之时,这里的土地和毛皮资源也面临紧张,俄罗斯人只好选择退出,卖掉了罗斯堡等据点。

四、惨淡收场

俄国势力退出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后,和接壤的英属加拿大就领土问题也进行了长期谈判,几度重新划界,最终确定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的边界,而这道边界也延续至今。



▲阿拉斯加边界


虽然边界划定了,阿拉斯加殖民地却也出现了危机。首先是英美商人的竞争,财大气粗的英国哈德逊湾公司在毛皮贸易上逐渐压倒了俄美公司,导致俄国毛皮贸易逐渐无利可图。

其次是过去对阿拉斯加毛皮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使得水獭、海狗等动物数量锐减,陷入了困境。最后,19世纪中期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于英国与俄国成功凭借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夺取了外东北地区这两大事件,更让阿拉斯加失去吸引力。



▲东正教传教士与阿拉斯加土著


夺取了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的外东北,就获得了太平洋出海口: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与强敌英国接壤的阿拉斯加顿时相形见绌。即使是热衷于领土的俄罗斯帝国也开始盘算如何放弃这块已经缺乏潜力的土地,最终俄国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出售给俄英之外的第三国。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不会因为英国以武力强夺而白白失地,也可以让占有阿拉斯加的这个国家站在俄英之间充当缓冲地带。恰好在1867年,美国国务卿威廉·西华德找上门购地,讨价还价之后,最终阿拉斯加被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俄美公司至此宣告解散。



▲美国购买阿拉斯加的720万美元支票

不过,俄罗斯对殖民地的野心仍未终结。1884年欧洲列强召开了瓜分非洲大陆的柏林会议,俄国也派代表参加,可会议并未给俄国半寸非洲土地。因为俄国正忙于协调与欧洲各大国关系和与奥斯曼帝国争斗,也没有在非洲预先开拓任何据点,既没有精力,也没有实力参与非洲争夺,参会更像是一种外交上的行为。



▲非洲已被瓜分完毕,俄罗斯再无机会

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国借口“三国干涉还辽”有功,在1898年强租旅顺港和大连湾,建立俄国殖民政权,第二年建立“关东州”。俄罗斯人在这里颁布法律法规,修建南满铁路,试图将“关东州”这个租界变成“黄俄罗斯”扩张计划的前哨站。



▲地图上的关东州


然而1905年,腐朽的俄国在日俄战争中落败,关东州租借地也让与日本,俄国的殖民计划再次迅速挫败。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放弃了沙俄殖民主义,俄罗斯的殖民历史才告终。不过即使是新生的苏联,对旅顺大连这块良港仍然念念不忘,日本二战战败后,苏军趁机重占旅大,直到1955年才撤走驻军,旅大回归祖国怀抱。

俄国的海外殖民地之所以昙花一现,不能持久,原因有很多。首先和俄国出海口获得太晚、海军实力不济有直接关系,纵观世界殖民大国,几乎都有着强大的海军和利于出海的港口,而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国家,最终都被淘汰出殖民地竞争的行列,俄国也不能例外。海军的虚弱更是克里米亚战争、日俄战争战败的直接原因。

从地理上看,波罗的海、黑海出海口离大西洋太远,受制于丹麦、瑞典、土耳其等国家,使得俄国舰队难以远征大洋。日俄战争中,黑海舰队被土耳其封锁,而波罗的海舰队被迫劳师远征日本,最终一败涂地就是一个例子。海军起步晚的俄国更不具备在海上与英法等海军大国争雄的实力。



▲波罗的海与黑海

另一大重要原因是俄国政治经济都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俄国还在实行腐朽的封建农奴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十分不发达,因而毛皮这种初级商品的贸易在俄国占有很大份额,在与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国家的贸易中占不利地位。

俄国殖民者只顾猎捕动物贩售毛皮,却不知脚下蕴藏着丰富矿藏,白白浪费了大好资源。在阿拉斯加被美国人勘探出巨大金矿后,全俄上下才知道后悔莫及。再加上大批农奴不得解放,仅有少量的自由贫民去往美洲参与殖民活动,在俄美公司的压榨下往往又沦为农奴地位,大批死亡,因此俄国殖民地一直人丁不旺。在阿拉斯加卖给美国前夕,那里的俄国居民也还不到1000人。



▲阿拉斯加与加拿大的界山:圣艾利阿斯山


然而回顾这段不成功的俄国海外殖民史,俄国固然因种种积弊而失败,但拓殖西伯利亚这段过程仍然为俄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西伯利亚虽然环境恶劣地广人稀,却也融入了多民族的俄罗斯,成为了重要的领土。相比于短命的海外殖民地,陆地连接俄国本土的西伯利亚历经风雨,仍然未曾被夺走。

当年叱咤风云的大英帝国依仗海外殖民地成就帝国伟业,在20世纪亚非拉反殖民的大潮中也被冲垮,反而是继承沙皇俄国巨大领土的苏联崛起为超级大国。没有海外殖民地的俄国,是否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