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昆明云南某中学发生了一起恶性伤人事件,引发关注。网友普遍猜测现场视频中跪地男子为孩子父亲。1月23日,被劫持孩子的表姐回应称,视频里的跪地男子为出警民警,正在和劫匪协商替换人质,并非孩子父亲。



据这名孩子表姐介绍,“现场警察向劫匪喊话愿意替换孩子,自己来做人质,为了证明其身上没有携带武器,还在现场脱了衣服”,但是孩子向这名警察摆摆手,示意不要过来。

表姐称孩子在现场还告诉劫匪“人质死了,你就没有跟警察提条件的资格了!”劫匪问孩子喝什么,孩子说要喝可乐,当时原本劫匪让他拿着镜子对着警察,影响警察的光线。“他平时就爱玩一些射击类的游戏,于是趁着喝可乐把镜子放下,给警察制造瞄准的机会。”其表姐告诉记者。

孩子家属回应,现场被伤害的另一名学生,受害时还呼喊着让身边的同学快跑,他们想为这位勇敢的孩子同样点赞。

被劫持孩子的父亲称,事件发生后怕孩子做噩梦,昨晚守了孩子一夜,精神状态尚可,从孩子表姐拍摄的照片来看,孩子脖子上有数道划痕,但伤口都不深,家属表示“孩子说一点也不怕那些劫匪,只想快点恢复正常生活”。

延伸阅读 昆明人质劫持现场:被劫孩子全程没哭,劫持者要求见女记者聊聊

1月22日17时许,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门口发生一起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持刀致伤7人后,用刀挟持1名学生人质。18时40分许,现场处置特警果断开枪击毙犯罪嫌疑人,安全解救人质。

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于当晚通报了这一案情。根据警方通报,涉案嫌疑人王某侠系昆明人(男,56岁),其犯罪行为已造成7人不同程度受伤、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警匪对峙1小时40分钟

网传视频显示,劫持者戴着鸭舌帽及口罩,背靠校门院墙,左手时不时拿起白色喇叭,右手持刀且不离开人质。地上散落多个书包,不远处还有一名受伤学生躺在地上接受抢救。

当地人来讴阳居住的小区正对着案发地所在学校。5点30分左右,他下班回家时,现场已经被封锁,大量群众在围观。他隔着建设路这条昆明主街,看到了劫持者和警方对峙到被击毙的全过程。

“今天是最后一天上学,明天就放寒假了。这个初中是昆明市最好的中学,就在昆明主城区的建设路上。每天放学的时候,建设路都会特别堵,劫持者可能看重了这一点,选择在这个地点和时间作案。”来讴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被劫持的小男孩挺勇敢,全程没哭,一度摆手跟警察说“不要过来”。劫持过程中,一名蓝衣女记者上前和劫匪交流,相隔仅五六米的距离。后来劫持者提出要求送矿泉水,随后这名记者将矿泉水送至嫌犯附近并拧开瓶盖。

此前媒体报道,劫持过程中劫持者要求见记者,而且必须是女记者,只给十分钟时间。“我们看到了比较完整的视频,女子是云南广电的一名记者。嫌犯要找一个人聊,刚好她在旁边。”据云南记协副秘书长叶茸介绍,这女记者为稳定嫌犯情绪,不停地和他沟通,给了后面特警机会。

官方通报称,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调集警力赶到现场处置,对犯罪嫌疑人开展情绪疏导工作,事发一个多小时后,警方于18点40分开枪击毙犯罪嫌疑人。“在我视角里看不见狙击手,只听见一声枪响,劫匪就死了。解救过程已经算很成功了,很遗憾的是,劫匪还是伤害了好多人。”来讴阳说。相关视频显示,击毙劫持者后,警察随即一涌而上,安全救出被挟持的学生。

刑警:昆明警方有反暴恐经验,狙击手按指挥官指令行事

浙江省某市公安局一名刑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次昆明事件中,嫌疑人用孩子做掩护,情况非常危急,昆明警方做出这个处置是比较果断到位的。“毕竟,昆明发生过暴恐事件,警方处置类似事件也积累了经验。”

这名刑警称,昆明警方处理这个案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第六项规定:嫌疑人在实施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况下,人民警察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其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属于条例规定的紧急情形之一。

这名刑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类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实情况错综复杂,指挥官和狙击手压力都非常大。“现场指挥官要综合研判现场情况,狙击手需要根据现场指挥官指令来做决定。如果能以平和的方式解决,肯定最好。如果嫌疑人拒绝配合,情绪失控,有伤害行为,不得已肯定是要果断采取措施。”

另一名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的刑警则向《中国新闻周刊》强调,遇到类似情况,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以,狙击手不使用武器;只有嫌疑人情况特别激动,无法有效沟通,人质可能受到严重伤害,警方无法近距离直接控制嫌疑人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使用武器打击。“确保人质安全是警方处理劫持人质案件的第一原则。我们通常先安抚嫌疑人与人质的情绪,避免人质安全受到影响。”这名刑警提到,根据深圳公安经验,优先以谈判方式和平解决危机,过程中也会有特警运用战术、地形接近对象,等待合适战机,解救人质,使用武器是最后选择。

针对人质解救事件,这名刑警认为,解救人质没有统一标准,也无法做到完美解救。“现场的环境和气氛、嫌疑人的情绪波动、人质的挣扎、围观群众的大呼小叫都有可能成为导火索,没有任何一例案件是相同的。”

专家:案件防不胜防,需建立系统性的社会防御机制

近年来劫持人质事件时有发生。据《中国新闻周刊》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初步统计,2020年以来发生的就有8起,而昆明此次事件是今年1月份以来全国发生的第三起劫持事件。

网传视频显示,对峙过程中,劫持者一度拿起喇叭喊话:“我以前吸过毒,但戒了十多年,社会不给我一点出路。我知道我的生命分分钟就没有了,可能上面搞不好有一杆枪对着我,还有对面有狙击枪对着我,无所谓。”

“这种案件没有特定报复对象,目标肯定是弱者,所以伤害的往往是学生。为了扩大伤害,这个时候已经不计后果。”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武伯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类劫持案件在中国并非个案,然而从犯罪心理行为上分析,劫持者的行为特征值得注意。

“一是生无所恋。人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挂念,无论是男女之情、儿女之情、长幼之情,只要有所恋,就不会轻易走这种极端方式。但是一旦生无所恋,很容易走上危害社会的不归路。二是从视频看,劫匪行为没有激情犯罪的特点,应该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而且义无反顾。一旦生无所恋,不达目的不罢休,所以他不仅伤害7个,还要劫持一个造影响,还要让女记者谈。”武伯欣说。

武伯欣认为,犯罪嫌疑人要求找记者谈,目的仍然是不择手段地扩大影响,并没有表现出犯罪心理的良性转换。“这种行为是扩大性伤害,不仅仅伤害人,还伤害整个社会,时间越长,关注度越高,影响越大。在此情况下,靠谈判解决不了这事,只能靠这种狙击手。”

“虽然各地公安干警都做过应急预案,但是这种案件防不胜防。”武伯欣提醒称,想要避免类似昆明恶性劫持事件的发生,需建立系统性的社会防御机制,“方方面面都要到位,而非简单打击”。“比如针对收入低阶层,如何让他们感受到不是偶尔救助、短期慰问,而是常态化帮扶,让他们有人生的支撑。”

“被劫持了还一直说‘不要过来’的孩子,挺身而出的女记者,一枪爆头击毙变态劫匪的警察,昆明市五华区建设路师大附中门口刚刚转危为安。”目击这起劫持案后,来讴阳在微博写道。目前,伤员救治、案件调查、家属安抚等相关工作正在开展中。

昆明劫持人质案细节曝光,这个蓝衣女孩冲上了热搜第一


2021年一开年,各种魔幻主义接踵上演。

就在昨天(1月22日)17时许,一名男子在昆明市一中学门口,持刀致伤7人后,劫持了1名人质。




一个多小时后,犯罪嫌疑人被现场击毙,人质获得解救。

回顾现场的视频,在离犯罪嫌疑人不过两三米远的地方,有一个蓝衣女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只见她蹲在地上,好像正在与嫌疑人交涉着什么。

有网友猜测她是学生家长,也有人说她是谈判专家。




当事情平息后,经过了解,人们才知道,她并不是家长,也不是谈判专家,而是昆明一家媒体的记者。

昨天,是她第一天拿到记者证,成为记者。

在劫持了男学生之后,劫匪提出要见记者,而且必须是女记者,只给10分钟时间。

后来,劫匪又提出要求送矿泉水。

危急之下,这个第一天成为记者的小姐姐,不顾安危,走上前去。

她将矿泉水送至劫匪附近,并拧开瓶盖,两人相隔不过两三米的距离。

她不停地与劫匪说话,稳定他的情绪,也给后面的特警创造了机会。




最终,狙击手一枪爆头,人质得救了,这位女记者也顺利完成了她记者生涯的第一个任务。

事后,这位勇敢的记者小姐姐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称赞,人们惊叹于她超凡的勇气,和临危不惧的镇定。

都说女子本弱,但遇难而强。危难之时,很多女性逆流而上,临危不乱,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和光芒。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涌现出很多值得我们尊敬、致敬的女性“英雄”。

去年,在疫情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有很多柔弱却刚强的女性,牢牢撑起了半边天。

各省支援湖北的医疗队里,女性医生人数过半,女性护士占比超过90% 。

李兰娟院士是提出武汉封城的第一人。 2020年2月1日,73岁的李兰娟主动请缨,挂帅出征。 抵达武汉后,她和团队没日没夜研究病毒,在短短三天内就研究出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本可安享荣华,却“哀民生之多艰”,不惜深入险境。




她不顾自己的安慰,也无畏自己已经年逾古稀,带领团队,在武汉奋斗了2个月之久,拯救了无数身处绝望的新冠病人。

这个看上去斯文柔弱的老太太,却冲在14亿中国人的前面,成为14亿中国人的定心丸。

疫情中,有一位挺身而出的女将军,被人们尊称为“战神”。

她的出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有她在,百姓就更加心安 。


▲ 陈薇院士出征武汉一线前在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她就是54岁的陈薇院士,她是《战狼2》中陈博士的原型,也是2003年和“非典”硬杠的英雄,还是埃博拉病毒的克星。

去年大年初二,由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抵达了武汉。

他们集中力量争分夺秒,仅花了4天时间就搭好了帐篷检测实验室,迅速研制出了重组新冠疫苗。




2003年,在奋战了50多天后,陈薇团队如愿研制出了“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成功率竟然达到了100%。

2014年9月,在陈薇团队的努力下,世界上第一支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诞生。人们说她是“埃博拉病毒终结者”。

这一次,在她的带领下,新冠病毒疫苗又取得突破性成果。

去年9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人们惊讶地发现,短短几个月时间,陈薇院士已经有了白发。


▲ 半年前和半年后

从“非典”到埃博拉病毒,再到新冠病毒,陈薇院士一直冲在抗击病毒、研发疫苗的第一线。

从西非塞拉利昂到湖北武汉,哪里有危险,她就在哪里安营扎寨。

曾经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陈薇答道:“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这些年来,她难道不知道病毒的凶险吗?

她当然知道,可是她更加知道,面对病毒,她有冲在前面、为人民挡住病毒的责任。

这,就是英雄的担当。




提到居里夫人,人们对她的认知,无非是研究镭的科学家,是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女性。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雄。

1914年,一战爆发,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被迫中断。

她决定参加战斗,而不是躲起来安然度日。

她要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战争上,但不是为了杀人,不是制造武器,而是为了拯救生命。

她发明了一辆装有X光机的“放射性车”,直接开进战场,帮助军医检查和治疗伤员。


▲ 居里夫人发明的放射性车

然而,有了放射性车,却没有能熟练操作X光机的工作人员。

于是居里夫人和女儿一起,培训女性志愿者。

战争期间,一共有150名女性,和居里夫人一起,奔赴战场。


▲ 开车奔赴战场的居里夫人

除了放射性车,居里夫人还在战场后方的野战医院,建造了200个X光放射室。

据估算,战争期间接受X光检查的受伤士兵总数超过100万。

居里夫人一生,帮无数人减轻了痛苦,拯救了无数人的命。

然而,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她死于再生性障碍贫血。




印度小姐姐尼尔嘉·巴洛特(Neerja Bhanot),是泛美航空公司的一名空姐,凭借着超出常人的智慧和勇气,拯救了359条生命。




1986年9月5日凌晨,一架载有361名乘客和19名机组人员的飞机,像往常一样,从孟买飞往法兰克福。

却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机场转机时,遭到了4个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的劫持。

恐怖分子假扮安检人员,携带步枪、炸药、手榴弹,控制了飞机。

他们试图劫持这架飞机飞往以色列,袭击以色列国防部。


▲ 尼尔嘉的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Neerja》

恐怖分子登机后,揪住了在入口处迎接乘客的尼尔嘉的头发。

尼尔嘉知道危险降临,她迅速通过对讲机,说出了机组约定的“劫机暗号”,提醒驾驶舱机组人员,让3名美国飞行员和工程师得以及时逃脱。

这样飞机就不能起飞,但同时也意味着,飞机上只剩下乘务组和乘客。

而因为当天乘务长生病,尼尔嘉作为代班乘务长,成了此时机上的最高负责人,她必须站出来与劫机者正面交锋。




在与劫机者僵持的17个小时中,尼尔嘉一直保持镇定,她不断地给乘客送去三明治和饮料,并微笑着安慰鼓励他们。

最终飞机上的燃料耗尽,机舱陷入了黑暗,劫机者忍不住开始扫射。

尼尔嘉以超越常人的勇气迅速冲向紧急出口,打开舱门,协助乘客逃离。

她本可以第一个逃出去,可是她没有。

为了掩护三个孩子,她被劫机者发现,她用身体挡住子弹,孩子们得救了,她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她将她的职责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终机上包括尼尔嘉在内20人丧生,而359人活了下来。

那一天,距离尼尔嘉的23岁生日只有两天,她本约好了和家人在生日当天团聚。

可是,家中的老母亲再也等不回心爱的女儿。

这位平凡的姑娘,却拥有着最不平凡的精神,她用单薄的身躯和强大的意志,向我们展示了人类难以置信的精神和勇气。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用身躯护住四个学生的“最美女教师”李芳,用双手接住高层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10年间救下1645个女孩的女校长张贵梅……

每每读到这样的故事,令人落泪。

她们奋斗在各行各业,她们为万千女性树立了精神榜样。

没有生而无畏的英雄,只有选择勇敢的凡人。

她们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是高高大大的英雄。

我总是在想,那些故事的主人公,如果换做是我,我会怎么做?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她散发出的光芒,始终能够照亮人们前行的路。

她们牺牲自己,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永久的印迹。

她们勇敢打破传统的标签,谱写了一组组女性英雄群像。

也许这个世界很魔幻,但因为有她们的存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

昆明劫持人质案细节曝光:那一跪,跪出了无数人的眼泪....


坏人被一枪爆头的场面,很少人真实看到过。 

1月22日这天,是一个普通而凶险异常的日子,注定无法忘记。

 

原本,这是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放寒假的前一天。

 

下午五点多,初一初二的学生们从校门鱼贯而出。

没人想到,危险此刻已经逼近。

 

一名中年男子持着20公分的长刀,冲进学生堆中,无差别杀人,他攻击每一个他碰到的学生。

 

尖叫、慌乱、狂奔,在一片混乱和哭喊之中,7名孩子被捅伤,还有一名孩子成为歹徒的人质。

 

地上很多个书包散落,一名躺在血泊中的孩子,正在紧急接受抢救。

 

据抢救的医生说,那个死亡的孩子,身上的刀口,足足有30cm长,伤到了胸腔大血管。

 

一名同校的初三学生回忆:这位逝去的少年,也曾在两个月前的运动场肆意奔跑过,也曾在一周前的期末考试场奋勇拼搏过。

现在,伴随着那冰冷的刀光,他的生命终止了。

 

如果没有这个疯子的出现,原本,他要开启期待已久的寒假,和家人共度春节。

 

有什么深仇大恨吗?

没有。

这就是一场无妄之灾,是一个报复社会的人用弱小孩子的生命发泄无能狂怒。

 

歹徒在多次在学校附近踩点,摸准了孩子们放学的时间,为了就是伤害更多人,引起更大的轰动。

 

他甚至随身携带了扬声器,对警察喊话、对峙。

 

歹徒很狡猾,他把人质置于自己身前,刀架在孩子的脖子上。

为了人质的安全,警察不敢贸然采取任何行动,唯有等待时机。

 

那僵持的近100分钟时间里,大概是在场的所有人经历的最漫长的时间。

 

人质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丧心病狂的歹徒情绪已经失控。他携带扬声器,为的是向所有人喊话,痛陈“命运的不公”。

 

56岁的他说自己有吸毒史,戒毒之后在社会上到处碰壁,他觉得自己有天大的委屈。

 

他抖落出自己原本的计划是杀警察,可是最多只能杀一个。他甚至洋洋自得自己砍杀学生的计划,因为这些手无寸铁的孩子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这个穷凶极恶的人像毒蛇一样吐着信子,将满腔的怨恨和阴毒喷向无辜的学生。

 

最后,一声枪响,歹徒的帽子飞了起来,鲜血四溅。早已准备多时的狙击手,结束了歹徒罪恶的生命。

 

枪声、现场响起的掌声、欢呼声,是2021年最震撼的声音。

 

鲁迅先生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

 

向手无寸铁的学生挥起屠刀的凶徒,该被枪毙一万次。

 

我无法描述,在看到歹徒被一枪爆头时,我最真实的感受。

 

无论看多少次,都能激动到泪目。

 

准确无误的射击、蜂拥而上的警察、一把抱住人质的警察、吓到腿软的女记者……构成了2021年最震撼的画面。

 

是这些勇敢的人,用自己的力量,亲手把恶魔送进了地狱。

 




01

直面罪恶的女性力量

 

距离歹徒最近的,除了被劫持的少年,还有一位蓝衣女孩。

 

有人看到她的冷静周旋,以为是谈判专家,其实她是一位刚拿到记者证的记者。

 




歹徒要求见记者,必须是女性,并且只给10分钟时间。

 

即使知道这是一场与邪恶阴暗力量的交战,她还是出示了记者牌,勇敢走上前去。

 

她一点一点接近歹徒,离得最近的时候,她给口渴的孩子递上可乐。

 

她冷静理智地劝说歹徒,令他的情绪渐渐稳定,孩子的生命就多一份保障。

 

她巧妙又不露痕迹地周旋,故意拖延时间,让歹徒放松警惕,给警方击毙歹徒创造了机会。

 

不怕是不可能的。明晃晃的刀就在眼前,一个动作触怒歹徒,孩子就有危险,自己也会面临生命危险。

 

可在最危机那一刻,她还是按捺住心头的恐惧,勇敢走上前,直面邪恶和歹毒。

 

枪声响起,女记者直面目睹了歹徒被爆头的整个过程。

那一瞬间,她跌跌撞撞往台阶下跑,在别人的搀扶下,双腿发抖,身子一下子瘫软。

 




她柔弱身躯里爆发的力量和勇敢,令无数人钦佩不已。


 ‍

有人解释说:看多了影视剧的,以为被枪爆头只有一个子弹大小的孔,实际上以狙击枪的爆发力,几乎是一个碗口大的洞。

 




亲眼见到的人,肯定会留下心理阴影。有必要的话,希望给这位勇敢的女孩进行心理疏导,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更多这样的女性存在。

 

在最危险的地方,也能迸发出最勇敢、最惊人的力量,成为保护别人的力量。

 

她和那位给了歹徒致命一击的狙击手一起,完成了一个无声却默契十足的合作。

 

有消息称,那位狙击手也是一位女性。

 

这就是女性的力量。

你以为她们柔弱,其实内心无比勇敢;你以为她们需要保护,可在危难关头,是她们挺身而出,充当了别人的保护伞。

 

是这种力量,将一个罪恶的魔鬼推进地狱。

 




02

义无反顾的职责力量

 

在人质被劫持的现场,有一张男子下跪的背影照。

最开始,很多人传,这是被劫持少年的爸爸下跪,请求放过孩子。




真实情况是,这是一名警察。他想要把孩子换下来,自己去当人质。

 


 

为了让歹徒放心,他脱下了自己的衣服,表示自己没有藏武器。他一点一点靠近歹徒,想用自己来换取孩子的安全。

 

他何尝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凶残的歹徒面前,成人面临的危险不比孩子小。可穿上这身警服,他就有了保护公民的使命。







踏南天,碎凌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这一跪,是舍身取义的最完美诠释。在我们遭遇的无数个危机中,正是因为如他一样勇敢的人率先站出来,我们才得以安全度过。

 

他虽然是跪着,但他却成了我们民族的脊梁。

 

枪声响起那瞬,众多警察冲向歹徒,保护现场,也不让这一幕吓到周围的学生和路人。

 

被劫持的孩子下意识想要回头时,另一名警察迅速地抱住孩子,不让他直面这血腥的一幕。

 

这个场面,无论看多少次都会震撼到我。

 

这是第一次这么近地感触到正义,这是实实在在用生命在保护人民的人,他们有最勇敢坚毅的心,同时有最温柔细腻的洞察力。

 

那天晚上,他们来到孩子们入住的医院一直在轮班值守,直到夜里十一点,还是不肯散去。

 

是自责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吗?可是,在当时那种凶险的情况下,你们已经做到了最好。

 

你们保护了更多少年的安全,也给了一个少年直面凶徒的勇气。

真的非常感谢。

 


 

坚守职责的,除了警察,还有老师,医生。

 

在劫持案发生的第一时间,学校紧急关闭了大门,避免更多学生进入歹徒的视线。

 

在歹徒被击毙之前,老师们让学生拉上窗帘,不让这恐怖的一幕给孩子们留下阴影。

 


 

有医生因为没能及时赶到医院帮忙而自责不已。

一句“白衣骑士团我建定了,就算只有我一个人也建定了”,令人瞬间落泪。

 


 

在受伤孩子抢救的过程中,医院的医生,包括后勤行政的人员,都自发集中在急诊室门口,即使深夜也依旧守候。

 

警察、老师、医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已经做到了最好。他们联合起来,保护这些孩子们,把伤害降到最低。

 

可他们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为自己没能救回孩子的生命,为那些无辜受伤的孩子而心碎。

 

有人丧心病狂挥刀砍向无辜的孩子,就有人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们庇护在自己身后。

 

人与人的高尚与卑劣,高下立现。

 

真正的英雄,一直都尽职尽责地在自己的岗位上。

 

对他们,唯有最崇高的敬意。

 




03

恐惧之中向上的青年力量

 

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个被绑架的少年。

他被安全救下之后,脖子上有清晰可见的数条伤口,这是被歹徒用刀划伤的。

 


 

据男孩表姐透露的细节,被威胁的惊魂一刻,歹徒拿着刀威胁,让他哭,让他喊叫,企图用孩子的失控扰乱警方的心绪。

 

可这位勇敢的少年反而跟歹徒谈判,劝歹徒冷静,因为“如果人质死了,就没有跟警察提条件的资格了”。

 

狡诈的歹徒一直让少年举着镜子,试图影响警察的光线。

 

这位平时爱玩一些射击游戏的少年,借着喝可乐的机会,悄无声息地放下了手中的镜子,给警察制造了瞄准的机会。

 

现场的警察想要替换孩子成为人质,明明孩子已经害怕到声音颤抖,可是当警察逐渐靠近时,少年在背对着歹徒的方向,轻微但坚定地摆手示意“不要过来”。

 




枪声响起,少年没有犹豫,迅速往前跑。

那或许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可他奔向新生的脚步,没有慌乱。

 ‍ 

一个是穷凶极恶的歹徒,一个是手无寸铁的少年;一个将刀架到当凶器,肆意剥夺他人生命,一个强忍恐惧和紧张,心系他人生命安危。

 

一个卑劣如蛆虫,一个伟岸如高山。

 

而那位不幸离世的孩子,也是一位勇敢而伟大的勇士。在被刀捅至重伤时,他还强忍着剧痛,让身边的同学快跑。

 

善与恶,光明与阴暗,强烈的冲突。在那一刻,这两个勇敢的少年,已经替社会淘汰了这种败类。

 




04

邪恶,不值得同情

这桩震惊了国人的劫持案,最终以歹徒的死亡落下了帷幕。

 

有人同情罪犯,说是环境逼他疯魔;有人说要了解他的人生,了解底层人物为何走上绝路。

 




可我想说的是,不管什么借口,都不是他杀人的理由,更何况,是将屠刀挥向孩子。

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到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身上,这样的人死一千遍都不够。

 

即使被塞进同样的环境,不,即使遭遇更残酷的命运,很多人也绝不会犯罪。

会那么轻易地剥夺他人尊严的人,他心琴的弦早就一根不剩了。




庆幸在这种危险的时刻,勇敢的少年、正义的警察、负责的教师、英勇的记者……他们都迸发出自己的力量,合力制裁了歹徒。

 

庆幸有那些第一时间报警,在现场对歹徒喊话“请放过孩子”,以最快的速度飙车送重伤孩子去医院的英雄的路人们。

我们的国家,正是有无数个这样无名英雄的存在,才不会失去希望。

 

制造罪恶的人死了,他留下的恶劣影响,还在延续。

 

受伤的孩子们还躺在医院。

 

不幸离世的孩子,他的家人又该怎么走出痛苦?

 

被劫持的孩子,直面死亡的记者,对他们的心理疏导,也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再多的语言,对他们来说都是苍白。唯愿逝去的人安息,活下来的,挺过这一关。

 

而那个自认为是弱者,抽刀砍向更弱者泄愤的歹徒,将永永远远遭受唾弃和鄙夷。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生活不如意的人,他们都在努力工作,努力向阳,他们不会被黑暗和阴翳蒙蔽双眼,而是一边斗争,一边建设。

 

唯有无能狂怒的人渣,才会把一切不如意都迁怒于人,迁怒于大环境。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

 

当他们踩着无辜者的鲜血质问:为什么世界不公平。他就早已失去了质问的资格。

 

世人只会记得那一句颤抖的“不要过来”,只会记得钢铁汉子下跪的背影,记得女记者奔赴危险的果敢。

 

记得无辜孩子们的血和泪,记得家长们彻夜痛哭的悲痛,记得无数陌生人发自内心为逝去的生命的惋惜与心痛。

 

我们恨不得,那一声枪响之后,响起的掌声和欢呼,再热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