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如何?在推进“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等方面取得哪些实质性进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哪些主要任务?2021年,上海将努力推进哪些重点工作?改革发展和民生保障又将有哪些新亮点?小布摘选的《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哦↓↓
过去一年成绩单
01
经济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面对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大幅下降6.7%的困难局面,我们迎难而上,以最大努力、最实举措推动经济逐季回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情况下下降1.7%。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4.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0%。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6.2%。日均新设企业1665户、增长12.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继续快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PM2.5年均浓度降至32微克/立方米,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
02
打了一场出色的超大城市抗击疫情的
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第一时间建立坚强有力、高效运转的决策指挥体系,率先派出援鄂医疗队,先后有9批1649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奔赴武汉,不断织密织牢覆盖全市1.3万个住宅小区、2.5万个村组的疫情防控网。发热门诊、“哨点”诊室和核酸检测机构分别增加到112家、224家和134家,“随申码”持续迭代升级、使用20.8亿次。医疗救治“上海方案”疗效显著。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口岸进境航班4.7万架次、进境人员190万人次,分别占全国空港口岸的33.6%和27.9%。强化人、物同防,注重科学精准防控,严格落实全流程闭环式管理,牢牢守住了国门。制定实施公共卫生“20条”,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新建工程,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抵御重大疫情风险的能力。
03
“六稳”“六保”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3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7万个。重大工程完成投资1708亿元、增长16.8%,建成10号线二期、15号线、18号线部分区段共67公里轨道交通线。举办“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正式开放。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5万亿元、增长2.3%,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02.3亿美元、增长6.2%。实施在线新经济“23条”,加快在线教育、在线新文旅等发展,在全国率先建成5G和固定宽带“双千兆”城市,荣获我国第一个世界智慧城市大奖。
04
改革开放创新迈出重要步伐
制定实施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五个重要”行动方案,总投资3345亿元的517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挂牌运行。科创板上市企业215家,上海上市企业融资额、总市值均居全国首位。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医保结算、互联网医院等公共服务实现便利共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规划管理、要素流动、生态保护等方面率先形成32项制度创新成果。
05
第三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
比上届增长2.1%
第三届进口博览会安全、精彩、富有成效,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溢出带动效应进一步放大。
06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10方面26项实事项目超额完成。养老金、医保、低保等社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5亿元。新一轮早餐工程启动实施,推出早餐示范点200家。
07
“老小旧远”工作深入推进
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2家、助餐场所212个、养老床位7646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320张,稳步实施长护险试点。新增普惠性托育点53个。完成75.3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房6.1万套。建成2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
08
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名用户数从1024万增加到4416万,日均办事17.3万件,321个事项可“一件事一次办”,部门核发材料基本实现免提交,“一网通办”国际版开通运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架构基本形成,防汛防台、道路交通管理等重点应用场景投入使用,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增能提效。
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基本贯通开放。完成124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完成2001个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形成。积极筹办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新建林地9万亩、绿地1202.1公顷。
09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原定三年完成的营商环境改革措施一年基本落地。实施重大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3条”,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国务院批复同意浦东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
10
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全市生产总值从2.69万亿元增加到3.8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3万美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8.9件增加到60.2件。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771家和481家,比五年前分别增加236家和85家。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从无到有、打响品牌,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3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万元增加到7.2万元,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近60万个。
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说明
01
全力优化战略布局
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提升主城区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充分发挥东西两翼的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对内对外开放枢纽作用,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推动南北两端的宝山、金山功能布局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
02
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代表都市经济发展方向的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
2021年主要任务
01
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要预期目标
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1%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5%左右。
02
推动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
以联动畅通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新平台,持续放大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深入实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03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继续办好“五五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做强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推动市内免税店新政落地。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提高重点区域的投资强度和密度。推动外贸企业提高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
04
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
聚焦“三个成为”的战略定位,按照中央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决策部署,推动一系列首创性、引领性改革开放事项落地。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深化市场准入“一业一证”等改革。探索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放大张江科学城扩区效应,加快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加快浦东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服务贸易、商事争端解决等领域扩大开放。
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推动总体方案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任务落实落地,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加快“东方芯港”、滴水湖金融湾、国际创新协同区等建设,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落地,着力集聚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功能性的重大项目,加快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精心办好第四届进口博览会。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城市服务保障,确保进口博览会越办越好。创新开展投资促进服务和宣传推介活动,推动更多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打造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推进虹桥商务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
05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大力推进一批新基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际数据港。加快建设面向人人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提升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服务能力。加快博物馆、美术馆、旅游景区等文旅场馆智慧化升级。提高智能技术无障碍服务水平,助力老年人、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深化“一网通办”,实现公共服务事项接入基本覆盖、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基本覆盖。深化“一网统管”,推出一批新的应用场景。
06
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
坚决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坚持人、物同防,强化进境人员、进口货物防疫检查管理。从严从细抓好重点场所、重大活动防控,分级分类做好重点人群防护。稳妥有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发热门诊和“哨点”诊室标准化建设。完善应急科技攻关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07
大力发展养老托育服务
持续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支持培养企业新型学徒1万名。积极筹办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统筹提高养老金、医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标准。新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0家、助餐场所200个,养老床位5000张,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5000户。提高长护险评估、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新增普惠性托育点50个。完成7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实施1000万平方米旧住房更新改造,加快租赁房建设,形成供应5.3万套。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08
更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启动建设嘉闵线、两港快线、13号线西延伸、17号线西延伸、18号线二期、21号线一期、23号线一期等轨道交通线,实施3、4号线增能改造,加快建设崇明线、机场联络线等轨道交通线,建成14号线、18号线部分区段共61公里轨道交通线。推进S3公路、沪苏湖铁路上海段及松江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北横通道西段。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000台。在老旧小区、医院周边新建4000个公共停车泊位,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
09
建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
建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
建成图书馆东馆、少儿图书馆新馆、天文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影视、演艺、电竞、艺术品、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重点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好去处”等旅游“微空间”,完善红色旅游、建筑可阅读等服务体系。完成苏州河两岸和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沿线景观灯光提升改造。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新建改建健身步道80条、多功能运动场80片、益智健身苑点600个。
10
全力办好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加快建设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等工程。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面完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办好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推动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园,建成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120座,新建林地5万亩、绿地1000公顷、城市绿道200公里、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