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锋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冲开血路 挥手上吧

要致力国家中兴”

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响起时,我们都会不由自主想起那个胸怀天下,锄强扶弱的霍元甲。

饰演霍元甲的“黄元申”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因为其塑造的角色太经典。以至于郑伊健在翻拍时,面对记者的采访连连摆手否认“我从来不奢望超越谁。”

历经贫寒、绯闻和辉煌,在四十一岁之际。

黄元申看破红尘,剃度出家。

一度轰动了整个香港。

浮华之后,方知本味。鱼和熊掌,他都放下了。



一、大侠霍元甲的少年时光

黄元申祖籍重庆。1948年出生在上海,祖辈都是风雅的读书人。

49年,父母抱着黄元申来到香港讨生活。

住在铁皮围成的寮屋区。卫生环境十分恶劣,遍地都是恶臭的生活废水;四壁透风,闷热的湿气直往人骨头里钻;食物不易保存,不仅要精打细算还要提防老鼠和夜猫;到了晚上,穷人的呻吟声此起彼伏。

它是这个城市触目惊心的伤口,吃力的支撑着被遗忘的穷人的生活。

黄元申下面还有五个弟弟妹妹。长兄如父,他很小开始就跟着父母讨生活。



十二岁,他拜了一位老师父,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他读书也分外用功,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预科读完,即顺利考取意大利大学土木工程系和纽约大学的工程系。

但是因为家里实在困难,他放弃了学业。

初入社会,黄元申当过点心仔、杂工、服务员、学徒……七十二个行业,他做过七十三个。

弟弟心疼哥哥。他觉得聪明好学的哥哥,应该大有作为。

于是,他帮黄元申偷偷报了邵氏电影艺员训练班。

a c

黄元申面试成功,从六千名学员中脱颖而出。

万万没想到,弟弟的这次无心之举,将哥哥送上了名震香港的武术小生的高位。

彼时,武侠片方兴未艾。有李小龙珠玉在前,全球都掀起了“功夫”的热潮。

1972年,黄元申第一部功夫片《饿虎狂龙》上映,迅速引燃市场。



相较于其他大字都不识一个的演员而言,“英气其外,灵气其内”的黄元申无疑更具竞争力,渐渐成为了演技派武打小生的扛鼎人物。

73年《猛虎下山》《大小通吃》,74年《贩卖人口》《天天报喜》。

黄元申的每部电影,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短短两年,他就荣登香港百万小生之列。

他拍戏十分敬业,出了名的不要命。极大的工作负荷,也在损害着他的身体,他数次在拍戏时晕倒。醒了之后,马不停蹄地从医院赶往片场。

穷了这么多年,他必须要抓住翻身的机会。

1975年,黄元申成立国际电影公司。

同年,他和史倩予结婚。爱情事业双丰收。

随后加盟TVB,拍摄了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剧。

比如《小李飞刀》《陆小凤之金鹏之谜》《书剑恩仇录》《无名英雄》《绝代双骄》等。



其中《绝代双骄》小鱼儿一角的塑造最为成功。

80年代,亦正亦邪的小鱼儿,让他赢得香港“最受观众欢迎的小生”称号。该剧观看人数逾300万,超越《倚天屠龙记》登顶第一。

76年,黄元申儿子出生,80年,女儿出生。

一儿一女膝下承欢,爱情美满,家庭幸福。

黄元申本来可以松一口气,慢下来享受生活,但偏偏鬼迷心窍。

二、出轨赵雅芝,伤透妻子心

1989年《霍元甲》作为第一部引进内地的港剧,在大陆掀起了收视狂潮。点燃了无数人的家国情怀,也让黄元申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但也是在这一年,黄元申深陷和赵雅芝的绯闻丑事中,难以脱身。

两人在1978年,因为拍摄《剥错大牙拆错骨》结识。

一个是玉树临风的当红小生,一个是风情万种的香港女神。

怎么看怎么登对。



但两人都已经有了家室。很多话都不应该说出口。

日久生情,两人眉来眼去都被周围人看在眼里。

渐渐地,史倩予也对丈夫的绯闻有所耳闻。

面对记者的问询,意难平的史倩予甩出丈夫写的情书。

每一封都写得极尽缠绵之能事,落款只有一个“芝”字。

铁证如山。

虽然赵雅芝和黄元申两位当事人都极力否认,但依旧无法消除大家的怀疑。



赵雅芝的丈夫也因此和她爆发数次争执,后来离婚。

离婚后,赵雅芝前夫流年不利,屡经挫折。

在一场朋友聚会上,他大吐苦水,将赵雅芝和黄元申的事情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被一位娱乐周刊主编听了去。

89年,本已经日渐平息的旧闻。因为该主编的报道,再一次被翻出来。

同时,吴君如在一档综艺中也爆料称:

“她(赵雅芝)是最能装的一个,我最不钟意她!很多年前,她曾和有妇之夫黄元申交往过,还被她老公打到受伤。”



各大娱乐新闻记者蜂拥而至,好不容易回归平静的生活再一次被打乱。

妻子伤心欲绝,一双儿女也受到影响,不敢轻易出门。

黄元申心力交瘁。

他靠着双手,支撑起了自己的家庭。

从小就承担养育弟弟妹妹的重担。

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人这一生为什么而活着。

如果不是为了别人,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情欲是痛苦的,但人为什么就离不开这些?

如果爱情是虚幻的,那什么才是真实的?

如果生命是短暂的,那什么才是永恒的?

黄元申彻夜辗转难眠。

90年,他从人间富贵中抽身出来,决定剃度出家。



三、如梦如幻亦如电

早年拍戏的时候,黄元申喜欢吃肉。

顿顿必须有肉,还得是生肉。

因为他觉得,这样吃补力气。

后来朋友告诉他,少林的和尚武功也很高,但是人家吃素。牛够有力气吧,但牛吃什么?

黄元申想了一个月,觉得对方说得很有道理。

他开始研读佛经。

在书中,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后来,他拜入德高望重的圣一法师门下,法号衍申。



这个消息轰动一时,很多朋友和资方都曾前来挽留,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

从此江湖上再无霍大侠,寺庙里多了一个以“上弘佛道,下化众生”为己任的衍申法师。

曾经有一位记者跟拍多年,发现他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他在大屿山修桥筑路,耕田种菜,不辞辛劳之外,还要讲经说法,普渡众生。

戒了烟酒肉食,每天只吃两顿,午间过后到第二天早上辟谷不进食。每天三点半起床,四点做早课,五点多吃早饭,七点开始诵一个多小时经,然后浇花种菜。

风月、繁华、富贵和情欲都再和他没有关系。

佛经、戒律、苍生和慈悲成为了他全部的寄托。

曾有人慕名拜访,问道:

“你现在还有烦恼吗?”

“当然有了,我也是凡人。但我能化解,用心去看透参透,烦恼不是物,本来就是虚幻出来的,看透了也就没有了。”

“你当和尚,观众失去了一位好演员,多可惜呀。”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我现在在演和尚。”

“您给送我一句话,写下书上吗?”

他想了想,提笔写下四个字:“随遇而安”。



大悲大喜,大彻大悟。

浮华之后,返璞归真。

他在深山中的禅房里,遍地是书。

无数个深夜和清晨,他捧卷苦读。

书房的墙上,悬挂着一副他亲自撰写的格言警句:

“死生事大,名利事小”

人生嘛,本来就是赤条条来,赤条条走。

我心安处,便是净土。

03年,黄元申还俗,和儿子在美国安静的生活,鲜少露面。



作者 李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