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曾经流传着一个说法,“年轻人顶着一口白白的健康真牙,价值约等于口里含着一辆特斯拉。”

这不是夸张,在一线城市,如果要做全口种植,价格已经飙升到40万,怪不得总有网友拿看牙的价值类比买房,今天看一颗牙的钱,可能已经够你在老家买下一个平方了。
 
2018年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达97%的成年人正在遭受口腔问题的困扰,97%的人患有牙结石,88%有龋齿,85%有牙龈问题,以及牙齿敏感、口气、牙渍、牙菌斑等。其中20-39岁的青壮年,已经成为接受种植牙手术的主力军。
 
种植牙的费用也大大超乎你我的想象,一颗在6000到18000元不等,考验材质的好坏,也考验牙医的专业水平。
而年轻人的看牙恐惧,则是来自身心和金钱的折磨。
 
25岁的H牙齿底子不好,出于对看牙医的种种恐惧,一直拖延着没去治疗,等发现蛀牙的时候已经波及到牙神经了。当时医生说其中一颗已经非常严重,再来晚一点可能就保不住了,建议他给两颗牙做根管治疗。
 
对H而言,根管治疗的那段日子历历在目:为了保证有一边的牙齿能正常咬合吃饭,前后得预留一个多月的时间。一颗牙根管治疗就要做三次。先得拍片,然后清理蛀掉的牙釉质,之后消炎、清理牙根,再密封、做牙冠。虽然上了麻药,但嘴里的痛感并没有减轻太多,每次做完之后要休息一周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补完牙不敢嚼硬的东西,也不敢吃刺激性食物,一个月体重轻了6斤……
 
       

     
 
补牙前后都会经受一番身心折磨。由于补牙过程不上麻药,H说:“我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躺在那疼得嗷嗷叫,牙医大夫是位中年大叔,只能一边给我补牙一边安抚我的情绪,想想自己这个心理承受能力,应该去看儿科吧。”
 
缴费账单比补牙更“疼”。H治疗了8颗牙齿,她提供的账单是:补牙400一颗,根管治疗一颗3000+,“刷完卡切实感觉到心在滴血,工作第一年,看牙花了我一个月工资。”
 
“跑了半年多的口腔医院,钱包被掏空不说,人才是最痛苦的。我现在已经发展到,只要走进口腔医院的大楼,都不用进具体的诊室,一颗心就开始狂跳不止,有时候在走廊上闻到那种消毒水的味道,听到“呲呲呲呲”的声音,都感到心里发怵。”
根管治疗虽然保住了H的牙,但真正属于自己牙齿本来的部分已经是“残骸”了。
 
H要继续面对的现实是:除了那两颗严重的,已经接受治疗牙齿,还有6颗蛀牙需要补。
 
而对另一位名叫W的年轻人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看牙过程的折磨,而是价格收费的差距:W长过四个智齿,他第一次拔牙是8年前,去的是一个二线城市的牙科商业诊所,收费也不是很贵,200多块钱,第2颗牙在公立医院拔的,价格相对便宜了一半,W感觉服务没有商业诊所那么细致,但也是合格地完成了拔牙过程,没什么让他感到不舒服的地方。他的第4颗是在老家一个私人诊所拔的,一个医院退休的老牙医拔的,收费只要50块钱。

       

后来W对牙齿也没怎么做过健康管理,直到前年,他去一个连锁牙科诊所团购了一个洗牙套餐,却检查出是牙结石,牙医说要是中度牙结石,建议他尽快治疗。“牙医给我介绍了一个刮治的疗程:分三次治疗,价格一次800,一共2500元。当时我还在北京上学,口袋里没什么钱,2500元可以说是突然一笔大开销,但我害怕牙齿出问题,当场就付费进行治疗。第一次刮治完成之后,医生说后面还要来两次,对牙齿进行修复,后面两次去了,医生也只是给我随意涂一点药膏,没有再做过多的处理,医生给的理由是:恢复得很好,不需要多余治疗。”
 
虽然牙齿治好了,W结束第三次复诊走出诊所之后,感觉好像有点不对劲:“其实只需要一次主要治疗,后面两次是多余的,药膏完全可以自己买回去涂,没必要复诊,2500元就是给你治疗一次的钱。他们好像会看中别人的恐慌心理和消费心理,给你一次‘没那么贵’的错觉,其实是设好了消费陷阱。”他还专门上网去对比过各种诊所的收费价格,发现大多是1000元以上,至于那次治牙究竟是不是套路,W到现在也没想清楚。
 
3、4年前,K发现自己有一颗蛀牙,去看牙医时,牙医跟他说这个牙已经坏了,补不好, 建议他拔掉。医生还跟他说,不尽快种旁边的牙齿会倒下来,但刚工作的K没有什么钱,于是就一直拖着。
 
K对那次蛀牙产生了恐惧,现在每年都会定期去洗牙,但是一直没有再去理会那个空荡荡的牙槽。直到今年疫情没事待在家,才有了去种牙的心思。K在年初刚刚辞去工作,没有多少存款,最后还是K的爸爸出钱,找了熟人医生打了折,才帮K顺利种了牙。虽然花费了一万多块,但爸爸对此没有异议。
 
K的爸爸还对他说了一个事:K的二伯去种了好几颗牙,只要几千块钱,“后来又掉光了。”
 
一位牙医曾“揭露”看牙行业收费的深水:消费者相信越贵越有效果,越是立竿见影越值得那么贵。比如不挣钱,但技术含量不低的“拆桩”项目,它不像高价种植牙那样立竿见影解决吃饭问题,像高价瓷牙冠或正畸解决了美观问题,也不像根管治疗解决牙痛问题,患者会觉得拆完以后的牙齿还是原来的牙齿,性价比不高,所以很多牙医看到这种不挣钱的项目就绕着走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也会抱怨拆个牙都那么贵。
 
看牙还不止是牙齿出了问题,更大的市场还来自于爱美,看牙也从治疗市场里划分出了轻医美市场。2017年有一组数据显示,口腔行业的市场空间约850亿元,正畸是口腔科收入占比最高的项目之一,30岁以下的90后成为了牙齿矫正项目的消费主力军。

       

看牙贵是全世界的难题,看牙致贫和因贫无法看牙的现实比比皆是,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过新西兰一名男子因为智齿神经裸露,被食物残渣感染了,付不起每颗牙需要花费约9500元人民币的治疗费,疼得实在受不了的男子选择了用电钻自己解决。一个在美生活的年轻人也在豆瓣说出自己自救之路:

“每年付出上千美元看牙医,牙病仍然不断,且每况愈下,先后经历过5次根管治疗,而且牙医告诉我另外3颗牙齿损害严重将来也面临根管治疗后,我开始恐惧再看牙医,意识到自己必须寻求改变,否则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不归路。”
 
经过一番看牙的折腾,快过生日之际,H许了一个愿望:希望下辈子不要长智齿,牙齿进化成烤瓷的,牙髓进化成不锈钢的,牙龈进化成树脂的。毕竟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年轻的时候不保护牙齿,年纪大了只能以另一种方式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