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几张照片火遍了全网,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照片内容是志愿者们在暴雪中奋力地推着一车物资往前走。




而这途中,还有两位志愿者不小心跌倒了。




原来,这是昨天发生在大连海洋大学的一幕。

为了封校后师生可以维持生活,志愿者们在暴雪中紧急运送物资。

这一幕刚好被学生们看到,忍不住拍下了这感人瞬间。

老徐我看到这几张图,眼眶就湿了,这就是我们的防疫人员。

每每哪个地方出现了疫情,冲在前头的都是他们。

不论是志愿者,医护人员,还是警察,消防员与社区工作者。

我国至今可以将局部爆发的疫情控制下来,少不了这一群人的艰苦守护。

天寒地冻下,他们依旧奋战在最前线。

1。

为此老徐我特地去查了一下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在去年12月22日时,大连海洋大学一名学生确诊感染新冠。

海洋大学随即对与该学生有过接触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转移隔离。




之后,海洋大学便实施了封校措施。

因为封校期间学生们要在各自宿舍自我隔离,食物等生活物资就需要定点提供。

学校人数众多,只依靠社区工作者来运送物资并不现实。

这时候学校教职工们和学生一起组成了志愿者队伍,负责给每个学生宿舍运送物品。




这么一送,就是半个月。

最近大连刚好是暴雪天气道路湿滑,运送防疫物资的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志愿者们便开起了三轮车,装载货物一步步推行。

就有了我们开头看到的那两张照片。




对他们来说,狂风大雪,跌倒爬起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了。

正是他们,保证了整个学校几万师生隔离期间的正常生活。

志愿者们在后方保障,而前方的医护们也在奋力地抗疫。

大连和沈阳的疫情已经相对稳定,而石家庄是目前全国抗疫最为核心的地方。

就在昨天,有3000名医护人员已经紧急前往石家庄抗疫。

秦皇岛甚至有16名医护联名发出请战书,要求上前线。




其中一句“支援战友,抗击疫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令人动容。

老徐我回顾这场还未完全过去的伟大战争,看到的是每一位一线抗疫人员的艰苦付出。

他们,值得尊重!

2。

如果你现在在武汉同济医院门口,你会看到一座特别的人行天桥。

这条桥的护栏玻璃上,写满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解放军援鄂医护的名称,人数和支援城市。




走在这座天桥上,就像走在历史的年轮之中。




一位七旬的武汉老人看到天桥上的这些信息时,心里抑制不住地激动。

“感谢他们,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行了,武汉人民会永远记得!”

老人哽咽着,向桥梁深深鞠躬致谢。




这些前往武汉抗疫的医护工作者们,其实都是普通的你我他。

可他们身上肩负了神圣使命,使他们不顾一切也要把病毒消灭。

来自周口中心医院的护士孙慧慧就是其中的一员。

去年3月1日,她踏上了援鄂医疗队的班车,负责医院护士站的工作。

医院护士站有两个班,办公班负责处理医嘱,治疗班负责配兑药物。

可在武汉医护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她要一个人坚守护士站,上两个人的班。




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仅仅20分钟后就汗流浃背。

因为病人实在太多,护士站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医生下的医嘱和药物都要及时处理,否则就耽误了救护工作。

孙慧慧只能加快速度,因为一个疏忽就会影响一位患者。

护士站非常闷热,呆久了容易胸闷缺氧,医院规定每个人4个小时轮班。




可孙慧慧每次都坚持工作6小时,为的就是让轮班的医护可以轻松一些。

对她来说,每个医护都需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否则就会出问题。

每班工作六个小时的孙慧慧时常分体衣湿透,鼻梁也被护目镜压出了疱。

可她被轮换下来后,又迫不及待投入到了病房照顾病人。

她表示,就算再累,穿上这身衣服就十分有劲。




与孙慧慧不同,来自山东的张静静负责的是照顾病患和核酸检测的工作。

去年大年初一,她跟随山东医疗队在大年初一奔赴武汉,并被分配到黄冈市抗疫。

为了方便穿防护服,她把自己心爱的头发剪成了一寸多的男头。




刚到湖北时抗疫物资严重短缺,她们只能带一套换洗衣服,其余都是防护用品。

因为听不懂黄冈方言,张静静专门编写了一本医患沟通本。

这本沟通本在随后的工作中给医护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张静静的抗疫日记中,提到了最让她无法忘记的一幕。

一次她在给一位50多岁的患者抽血时,因为患者的血管不好找,她靠近患者找了好一会才下针。

患者笑着说:“孩子,别离我太近,你们这么年轻我不想把病传给你。”

张静静忍住眼泪,她无法想象患者心里到底有多痛苦。

这个事情使得张静静更加忘我地工作,时常24小时不间断三班倒。

她不顾同事的劝阻,硬是把自己与工作完全捆绑。




有患者康复后表示,凌晨四点醒来看到张静静还在,心里就有了希望。

长期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张静静的脸上已经印出了疙瘩,人也苍老了不少。

可她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就在医疗队的任务结束回到山东隔离期间,张静静却因心脏骤停离开了人世。

她们,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的缩影,而她们的名字鲜为人知。

此时此刻,还有无数的孙慧慧,张静静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

12月10日,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对全体师生进行核酸检测。

有一张照片却在此时火遍了整个网络,她便是草地姐。

当时一名学生看到了躺在草坪上休息的医护人员,拍下了这张照片,立刻火上了热搜。




这位草地姐其实是拥有11年医护经验的王护士。

因为当时需要好几个小时一直维持一个姿势给学生取样,她们的腿脚都肿了。

在等待下一批学生时,连续工作数小时的王护士就想偷偷休息会。

她想着在草地坐一会,可因为太累索性躺下了,结果一躺下就睡着了。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核酸检测,但王护士表示并不觉得累,直言只要国家需要,她们随时准备好奔赴一线。

医护们累了只能就地休息,因为核酸检测工作需要与时间赛跑。

12月19日,绥芬河有两名医护人员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当市民想请她们进屋暖和身子时却被婉拒了,她们说自己刚刚给密接人员做了核酸检测,不能进屋增加风险。

宁愿挨冻也不给市民添麻烦,这就是医护工作者心中的守则。




而在广州花都疫情时,更是有医护人员因为通宵工作晕倒,被紧急救治。




我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可每当他们在我们身边,却让我们心底踏实。

因为我们都知道他们拥有同一个名字:

——中国抗疫工作者。

3。

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我国多地成功避免了大爆发的恶果。

例如青岛疫情爆发当晚,山东淄博,日照,烟台,威海,潍坊五个市共210名医护就已经连夜赶往青岛。

到达青岛后就开始就地整顿,5天辗转4090个检测地点。




为了保证所有人都接受了检测,他们晚上拿着喇叭在小区询问。




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一天至少有17个小时在岗位上。

5天内完成检测全市人员的壮举。

还有成都疫情时,防疫部门立即宣布全市进入战时状态。

当日中午成都市郫都区便设立了多个检测点进行24小时核酸检测。

并对郫都区五个区域实施全面管控和消杀。




与此同时成都的35家医院开始动员,准备了5000多张后备病床。

经过医护人员连夜通宵不间断工作,成功检测全城人员。




不仅仅是青岛和成都,还有沈阳。

因为尹某某的各地穿行,沈阳于12月31日开始了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采样712万人。

第二轮检测800多万人,也顺利地检测完毕。

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医护人员刘沫涵在自家小区采集核酸,刚好碰到自己7岁的女儿。

结果多日不见,女儿认不出来她,还叫了她一声阿姨。




因为核酸检测只有几天的时限,疫情期间医护工作者都非常忙,全城检测相当于再加了个班。

刘沫涵已经有一段时间工作得很晚,只能把孩子放在奶奶家。




也因为很多天没有见过面,孩子居然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正是有这一群可敬的医护工作者,才会有一个个奇迹出现在我们身边。

北京,喀什,广州,青岛,大连,沈阳,成都,每一座城市的告捷都是医护们的汗水换来的。

这些奇迹,都是医护人员们的血肉之躯层层垒砌的。

4。

哪有什么天佑中华,都是医护们的身躯抵挡了疫情。

正如基辛格的《论中国》中所说的一样: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我们的医护们的确很厉害,他们每次都行,每次都能把一个个爆点掐灭。

可作为普通群众,我们是不是应该做好防护?

就在最近的沈阳疫情里,已经出现医护确诊感染,他们都是尹某某的密切接触者。




可以说,每个人对待疫情的态度,深深影响着医护人员的安全。

我们今天得以在较为安全的形势之下生活,都是依靠一线工作者拼命换来的。

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家庭,也不想被感染。

老徐我相信一线的抗疫工作者们总是能够创造奇迹。

但这种奇迹,代价真的太大了。

如果可以选,老徐我宁愿选择所有人都戴好口罩做好防护,也不愿意一线工作者们去拿命堵抢眼。

相信每个看到医护工作者如此辛苦工作时都会非常感动。

但这种感动能否转化成行动,让他们真正得到休息?

在疫情之下,不要认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

让我们的一线抗疫人员们,都可以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