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的《我就是演员》,基本已经进入了一个“失控”的状态。两位导师因故退出,仅存的导师章子怡本应扛起大梁,不过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似乎也偏离了轨道。



吃瓜群众们向来对于节目奉献的冲突和矛盾,乐而观之。对于导师犀利又毒舌的点评,也是津津乐道。

继“没有天赋的努力是毫无意义”的言论之后,面对金莎和金子涵的表演,章子怡直言猛批,甚至有些出离愤怒的表示“演员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所有人都想要到这来分一杯羹”。

不过这一次,观众好像并不买账。



也正是因为这一句话,围绕在章子怡、金莎、金子涵之间的话题,从节目开播到现在仍在持续发酵。

在众人纷争之中,当事人之一的金莎发文回应,并“抱歉”自己的表现。只是从这语气来看,却透露着一丝不服的意味。尤其是那句“不喜欢人家攻击我人格”,更是颇有正面刚的态度。



表面看,金莎道了歉、低了头。可章子怡就真的赢了吗?

通过从艺经历、演艺成绩来看,相对于金莎,章子怡当之无愧的大前辈。可要知道,金莎也曾是演员出身,只不过因着角色单一导致接不到合适的剧本,始终不温不火,甚至面临过气现状。

一个高坐台上当评委,一个立于台下成选手,站着的总是看上去处于弱势一些。



回过头我们想问一句:什么是导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可如今看看章子怡类的导师们,似乎并没真正起到“师者”的作用。

导师们的点评口吻,很像那些不懂方法只知道一味批评的家长:她们会告诉你,你错了,并袒露出个人失望与愤懑。但是却从不告诉你,错了以后应该如何改正,如何变得更好。

所以,这种训导,谁需要?



诚然,参加《我就是演员》的艺人们,要么就是自带资源,无非想再添话题;要么就是为了增加曝光度,积累流量。

可也必须承认一点的是,无论出于哪种目的,大部分艺人来到这个节目还是想要得到导师们,在演技专业上的建议和评价。否则,何必顶着挨骂的风险,费力不讨好。

身为导师,又何必去打击别人的自信心?相反,为什么不说说金莎身上的具体问题是什么,然后告诉她们一些方法,帮助她改正呢?



事后冷静下来的章子怡也坦言“自己没有针对任何一个演员,只是对演员行业浮躁的现状感到担忧”。

客观的讲,章子怡的点评虽然犀利但并不全无道理。只不过,回归到“导师”这层身份上,她们更要做的或许是“调教”,而非逞一时口快,去贡献颇具争议的话题。

前有李诚儒,现有章子怡。相较于台下的选手们,他们本就已经站在了比其他人更高的位置,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掌握了评判的话语权。说得多了,也就油腻了。



“油腻”常常被摆上台面,身材和表情的管理,都成了判断油腻的依据。不过在我看来,站在话语权的至高点上,对别人公开“行刑”,这也是一种油腻的表现。

正所谓“站得越高,责任越大”。就像节目初衷所讲,让那些“阔别舞台多年的实力派,人气超高的偶像派,都将在这里转型再造”。可如今“转型”却成了被抨击的源头,“跨界”也成了原罪。

我们无法去定义一个好的评委的标准是什么,但至少,一个合格的导师、评委,是懂得通过自己的指导、建议,让选手变得更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气急败坏的对别人横加指责,以此来凸显自己的高明。



这也是大家此次对章子怡此番言论,颇多微词的另一原因,无外乎是她有些“看人下菜碟”。

这方言辞激烈的强调演员“门槛说”,认为“跨界”让演员行业变成了一个烂大街的、人人都能做,甚至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另一面,却又上演了大型双标现场,曾公开发文称赞爱豆出身的孟美岐。这样“自打脸”的操作,让旁人看得云里雾里。



说好的要天赋、要门槛的标准呢?或许连章子怡自己都忘了,在她奋力捍卫演员门槛的时候,却也曾践踏过歌手行业的门槛。

早在2013年的时候,章子怡受邀成为了《中国最强音》的评委。而该节目的另外三位评委分别是罗大佑、陈奕迅和郑钧。

这三位,要不就是华语乐坛“教父级”的存在,要不就是摇滚乐的先驱,再者还是华语乐坛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面对音乐圈的三位大咖,章子怡显得格格不入。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章子怡竟然真的足够自信去参加一档“音乐类综艺”。

于她而言,作为音乐节目的评委,章子怡并不能给出足够专业的指导或点评。也难怪同为音乐节目导师的那英直言“隔行如隔山,这是我对她的劝告”。



不仅如此,2008年的春晚,章子怡以“歌手”身份,一身粉衣登台献唱《天女散花》。当时已贵为“国际章”的她,现身春晚表演本是一件看点十足的事情。谁承想,事后却被网友扒出当时的演唱对不上口型。

显然,章子怡的“跨界”并不理想。只是不知道,现在的她捍卫“门槛说”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也曾拉低了“歌手”的行业标准。



其实,章子怡的打脸行为,不单单只表现在对金莎和孟美岐的“双标”评价上。

在之前的节目中,章子怡曾怒怼盛一伦,告诉他“不要接烂戏”。更结合个人经验和恩师张艺谋的话,来证明不要接烂戏的重要性。



可是,由章子怡监制并主演的5.9分的《非常完美》和4.6分的《非常幸运》,哪一部不是在烂戏范畴中。

这又与她自己所表达的意思相悖,让人摸不着头脑。



回归到《我就是演员》这档节目,客观的讲,金莎和金子涵这场对手戏,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两人表现很业余,距离演员的标准相去甚远。

不过,我们可以把这种不足的根源归结为演技的“技巧”问题。但是却并不能如节目导师所认为的,因为门槛低,所以才演戏的理由上面。



从初出茅庐的《我的父亲母亲》,到蜚声国际的《卧虎藏龙》,再到一战达巅峰的《一代宗师》。的确,章子怡一直以来都以一种“骄傲”的姿态,诠释着每一个角色。也或许是多年来,在国际、国内获奖无数的背景下,她对自己演技的不容置喙的自信。

章子怡的“优越感”,让她总是不自觉地过于主观的输入个人观点和点评,甚至是要求别人按照她的方式和想法,去演绎角色和故事。



就像此前,在第一季《我就是演员》节目里,章子怡就曾痛批齐溪在《岁月神偷》中的演技。点评齐溪在失去儿子时的表现不够悲伤,如果是自己来演,她身体会颤抖。

可是转过头来,齐溪就凭借在电影《桃源》的表演,一举拿下“最佳演员”的殊荣。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给了章子怡的评价,一个响亮的巴掌。



近年来,章子怡在影视作品上的输出并不多。相反,频频亮相综艺的章子怡,正在消耗着多年来用影视作品积累下的好感。

观众和影视圈总是在强调演员的“神秘性”,只有和观众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才不会让大家跳戏,也才能让演员更深入、完全的融入到角色当中。

显而易见,多年来大家对章子怡的好感度一直提不上去,一方面源于从前关于她的种种争议;另一方面,大家很难再看到她在“演员”这个身份上的突破和惊喜。

就像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员》中,曾示范的《少年的你》中的片段。对此,许多观众认为章子怡的表演并没有凸显出演技,甚至远不如周冬雨的表演打动人心。



的确,相较于二十年前的“玉娇龙”,如今的章子怡随着戏龄的增长,眼中的“光”反而越来越少。或许是在娱乐圈的名利场浮沉久了,初心也就慢慢消失殆尽。

综艺参加的多了,就不会特别珍惜自己演员的“羽毛”了。演员的纯粹,终究会被名利场的油腻给浸染了。

最后,借用一句章子怡“恩师”张艺谋的话:成熟的演员,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综艺上!